十四五规划重要议题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0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十四五规划重要议题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0篇

十四五规划重要议题学习心得体会范 文 10 篇 第一篇 中共中央政治局 7 月 20 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 xx 月在北京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 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十二五”临近结束,“十三五”即将开启,下一个“五年”如 何规划?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十三五”规 划的建议,引起了全社会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当如何认识“十三五”规划的伟大战略意义?众所周知,2020 年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期限,是我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 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意义重大、任务紧迫、形势严峻。尽管 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当今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局面不会出现大的改变,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大有可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必须对 当前的形势有深刻清醒的认识,必须紧紧抓住当前转瞬即逝的时机, 必须坚定信心,站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把“十三五” 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的决定性阶段,集中力量、锐意进取、奋发 有为。紧紧围绕民生这个核心主题科学规划“十三五”。 规划“十三五”需紧紧围绕民生。当前全国各地方正向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发起全面动员,进行全面冲刺。与此同时,各地方实施全面 精准扶贫攻坚,确保全面脱贫与全面小康的同步实现。“十三五”是 “两个一百年”目标中是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社会正 进入关键的转型升级阶段,更是“四个全面”同步深入推进的关键时 期,各级执政者所面临的任务异常沉重,必须以党的最新理论为思想 武器,在以习总书记为党中央的领导集体带领下,紧紧抓住当前工作 的核心和重点,民生。可以说,“十三五”是前所未有的历史转折期, 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在这个阶段,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 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转变,从大国到强国的质的升级,人民的幸 福安康的基础将得到更加厚实的保障。 紧紧围绕民生,还需科学规划、科学举措、坚定不移的执行。“十 三五”必然是一个新时期,会遇到新挑战、新形势,会进入到新常态, 必须认清这一点,不但要善于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发 展形势、存在问题、突出矛盾,还要创新理念、思路、举措,为“十 三五”谋篇布局,将民生这一核心突出体现在顶层设计当中、纳入到 具体的规划细节、政策、举措当中,把全面精准扶贫与全面建成小康 作为整个“十三五”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牢抓实抓深,确保民生问 题质的改善。 第二篇 本人有幸作为学员之一再次走进教室,聆听了浙江大学及浙江省 规划设计单位教授的讲课,为期一周的学习和考察,让本人深受启发 和教育,联系我县农业发展实际,谈谈几点感受。 一、要认清“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特点,谱写好“十三五”时期 三农工作新篇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所 谓的新常态,农业也展现出新阶段、新常态下发展特点。表现为农民 生产经营性收入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比例进一步下降;农业发展 呈现降速趋势,呈现“两板(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的天花板和农 业生产成本的地板)效应”;农业发展由“十二五”时期追求“量”的 扩张转向“十三五”时期既要求有一定的“量”又要求有较高水平的 “质”,这种“质”的要求体现在农产品内在质量和安全质量的高度 统一、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协调;农业发展约束因素增多,尤其 是耕地资源刚性减少造成不能通过增加种养总规模提升农产品生产 能力;农业进步更加依赖科技支撑,科技将成为农业腾飞的翅膀;国家 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会大大改善等。 可见,“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是挑战和机遇并存,面对这些 巨大变化和挑战,我们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加快转变农业的 发展方式,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做好“三农”新文章,为实现“三 全”目标打好基础。 二、“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要符合合肥市城郊型农业定位和肥 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五大功能分区总体规划要求,做到上下相通、左 右相融。根据合肥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我县“主城融合、中间 突破、两翼保护、西北控制”发展空间布局,未来 5 年,要加大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行点面结合的结构调整计划,依托肥西县的自 然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着力打造沿湖环山生态型、近城都市服务型、 远郊农产品保障型的农业板块,推行一产、二产、三产高度融合发展, 走一条高效、环保、安全、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道路。 三、“十三五”将是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也必将对农业 农村发展产生深刻深远影响。因此,要继续坚持“加快发展、融合发 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的发展路径,抓好美好乡村和新市镇建设 这个牛鼻子,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纲要、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规划等 统领下,抓好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明确不同区位、不同类型村 庄建设要求,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留住乡愁,尤其是要注重美好乡 村产业规划,避免以往只抓村庄建设忽视产业发展的现象。产业发展 要突出优势,推行具有“一村一品”特点的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 发展,着力农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 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因素”,“十三五”农业发展好 坏取决于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受城镇化 的加速、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等因素影响,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 劳动力不足、劳动力素质低下的问题更加凸显。要实现农业健康持续 发展,未来五年,必须在扎实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基础 上,突出规划引领,加强土地流转,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政策扶持, 采取外引内培方式推进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立 志农业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以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村稳定繁荣。 第三篇 培训不是福利,而是投资。既是投资,就要有产出。培训的产出 是指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技能,进而影响行为,转化为现实的成果。 近期有幸参加十三五规划培训班,想谈谈关于培训的产出问题,产出 有几个形式: 一是消化与感悟。知识内化是学习培训的最初成果,而写文章是 最简单的产出形式,能够温习知识、强化记忆、表达见解、活学活用。 培训班老师讲解了人才与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公共与企 业两大类,呈并行关联态势,宏观上的人才及人力资源规划应与企业 人务资源规划相互对接、相互促进。自己利用高校环境与学习氛围, 自学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写了一些关于县域规上工业企业人力 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等文章,从共性层面做了一点思考。 二是指导与运用。用所学指导所用,把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现实的 成果。 首先,政策法律的运用,有赖于责任态度。要敢较真,联系实际, 坚决贯彻。同时在贯彻的过程提高分析、预测的能力。任正非说,“要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去做决策”,体现在行政工作要求上,就是我们具 体执行的同志要及时向上级反映实情、提出建议。去年底得知上级部 门要出台新的提升培训政策扶持中小企业,感到上级部门有可能会在 具体措施设计上违背初衷反而对小企业不利。征求意见时一些小企业 提出了异议,于是及时与上级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反映了县域企业人 员规模现状,如果按人数比例一刀切的办法来确定不同规模企业受惠 工人数对小企业是不利的。企业培训是一种具有正的外部性的行为, 小企业也理应在政策中受惠。后期正式稿就较征求意见稿有很大的修 改,充分考虑了 300 人以下小型企业的利益。 其次,思想理论的运用,有赖于融会贯通。需要努力通过学习提 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应 用型学科,比如“平衡记分卡”概念可以作为指导工作的有效工具: 1.业绩指标(财务指标),工作在结果台帐上的量化反映;2.客户指 标,满足内部客户(上级部署)和外部客户(群众需要)的要求;3.流程指 标,工作的各项运行机制;4.学习与成长指标,是否带出一支能动手做 事、会分析总结的队伍。通常,四个指标中,领导是最愿意看到第一 个指标,但如果忽视了其他三个指标,这项工作就缺乏支撑,不会长 久,工作本身也没有效用与意义。我们在工作中的运用是在潜移默化 之,但是有了这明确概念,可以进一步理清关系、概括集成、考察检 验、复制总结。作为操作层面绩效考评工具,平衡记分卡实际上是一 项过于复杂的指标体系和操作流程,只有少数大型企业运用,而作为 一种管理思想却能对所有领导工作提供借鉴。实践证明,管理思想和 管理工具可以逾越体制内外创造价值。 最后,知识技能的运用,靠的是实践历练。有人说,“一万小时 的锤炼是任何人平凡变为超凡的必要条件”。带着问题的学习是最有 效的学习,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最高层次的课堂。回想自己落实领导 交办的能够称作“一件事”的几项工作、活动,都是在复制别人的过 程中加工创新的。一具体就能深入,一动手就知道自己还差好多。总 体而言,从权力与责任交织的行政工作角度来说,将培训转化为成果, 人的能力和水平是次要的,责任、态度、历练是第一位的。换句话说, 最初“会不会”并不绝对重要,“想不想”、“能不能”却经常是一种 关键考验。 三是分享与传播。培训产出形式的最高层次是分享与传播。自己 领悟的才能分享,这是第一个产出形式所证明的;自己亲身实践的分 享才有说服力,这是第二个产出形式所证明的。分享的内容不再是别 人的知识,而是自己的实践过程和经验体会。因此,分享与传播,言 传身教同样重要。分享与传播要分清对象,对朋友要分享感悟体会, 相互激励;对领导同事要分享工作的意见建议,相互启发;对群众要分 享政策,公开透明,相互理解。会分享的领导能打造一个团队,会分 享的干部为团队创造活力。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对我们而言,有关 政策的宣传是最具现实意义的分享。政策是一种公共资源,公开是公 正公平的前提与保障,向工作对象宣传政策是行政工作的基本职责。 最重要的、涉及干部群众切身利益的文件都应当放在本单位官网上, 这既是一种公道的作风,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可以保存网上打印的文 件格式,在处理和协调争议时拿出来告诉工作对象:这个一直在互联 网上。 总之,培训作为一种公共投入,产出一定是公共服务,这是行政 机关培训工作的本质。 第四篇 为充分利用统计数据和成果优势,有效发挥统计职能,深入发掘 统计服务潜质,区统计局采取六项措施,加强与相关课题应标单位的 沟通,为全区“十三五”规划课题提供信息和人员保障。 一、成立课题研究组,人员配备到位 统计局领导牵头主抓“十三五”规划课题工作,选拔各专业科室 负责人成立两个课题研究组,分别负责《经济发展及主要指标变化规 律与“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测算》和《六大高端产业 集群及重点功能区评价指标及产业发展效益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并 与相关课题的应标单位建立合作机制。 二、接洽应标单位,沟通协调到位 为确保统计服务职能与课题应标单位实际需求的完美对接,统计 局组织了两次课题组成员与应标单位的接洽会议,对应标单位初步的 课题规划和投标计划书进行分析探讨,听取了应标单位对今后工作的 合作意见和方案,掌握了对方研究工作的思路和要求,并从吃透区情、 整理发展脉络、利用统计规则等三个层面对应标单位今后的研究工作 提出建议。 三、细化课题模块,职责分工到位 依据两个课题的背景、意义、内容和特点,区统计局对课题进行 细化分解,结合各专业科室的业务特点,进行模块化分工,实现课题 细化标准、职责分工明确、专业运用合理的分工目标。 四、发掘信息优势,服务共享到位 为帮助应标单位掌握有效信息,把握发展规律,制订出科学严谨 的课题研究方案,区统计局利用专业分工优势,整合相关信息、梳理 发展脉络、总结规律特点,向课题应标单位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 充分发挥了统计职能作用,实现了统计信息价值,为“十三五”课题 研究提供了数据保障。 五、创建联动机制,统筹指导到位 为确保“十三五”规划课题取得科学有效的研究成果,区统计局 联合发改委和相关部门创建联动机制,整合“十二五”规划资料,针 对课题研究需要选取参考资料,统筹协调应标单位与政府部门之间的 沟通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内容与政府规划需要的无缝对接。选派专人 向应标单位课题组成员讲解数据资料中的统计术语、专业内涵、口径 标准,帮助研究人员掌握统计数据的运用规则。 六、加强对比研究,创新优化到位 为实现全区“十三五”规划与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的充分对接, 体现城市发展新区之间的发展特点,统计局要求应标单位要加强与全 市和城市发展新区之间的规划对比,既要突出区域特点,又要实现横 纵协调。总结“十二五”规划的优势和不足,确立考核指标科学化、 规范化、灵活化的研讨思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未来规划特色, 要求应标单位结合全区实际情况,引入高端产业结构调整和央企引进 计划等研究内容,制定出反映特点、体现发展规律、突出改革思路的 考核指标体系,实现“十三五”规划课题创新显著、全面优化、特色 鲜明的研究目标。 第五篇 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公务员,我很荣幸参加了肥西县转型发展与 十三五规划培训班的学习,在浙江大学学习的五天时间里,无论是专 家教授们的博文广识,还是产业园区的考察学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使我充实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此次学习确实 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心灵洗礼 走进有着“东方剑桥”美誉之称的浙江大学,扑面而来的是浓厚 的学习氛围和醉人的阵阵书香,校园无处不体现着“求是”的学风和 严谨的治学态度。“求是”校训影响了一代代浙大人,激励他们追求 真理、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爱国奉献,正是这种精神使浙江大学学 脉绵延、人才辈出、创新不断、声誉远播,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求是”精神也让我们每位学员进 一步审视自己,鞭笞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干实效、为民服务。 走进校园的正门之后,不远处的草坪上面有这么一个牌子深深吸 引了我,是竺可桢老校长问浙大学子的两个问题—“诸位在校,有两 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干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 做什么样的人?”这两句话,更使我明确了参加此次培训班学习的目 的和意义。我今天来浙大是干什么的?学习结束后回到工作岗位上我 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站在牌前,我在心里默默的拷问自己。 二、知识盛宴 课堂上学富五车教授们的生动讲解就像是一场丰盛的知识盛宴, 精美的大餐呈现在我们每位学员的面前。张卫良教授从“中等收入陷 阱”、“新常态”及浙江桐庐县经验等方面深入浅出的给我们系统的讲 授了“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意义、要领和创新问题。同时,张教授还 联系“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及肥西县情给我们讲解科学规划,立足 长远。沈峰工程师重点给我们介绍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内涵、意义及 主要内容,他还以专业的视角从指标体系、指标评价到三类空间划分, 系统的讲授了规划中的三类空间结构优化。朱文斌院长则通过京杭大 运河、钱江科技城、浙大科技园、温州市大学科技园、江苏宝应经济 园、松山湖科级新城、苏州工业园等丰富的成功案例与我们分享其规 划理念和创新机制。王纪武教授提到的“公共政策的目的不是效益的 最大化而是满意度的最大化”让我耳目一新,他的“城市边缘区”理 念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汤海孺总设计师则通过“为什么这样做?做什 么?怎么做?”通俗易懂的为我们讲解了“多规合一”理论及具体工作 思路。 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经验拿出来分 享,深入浅出,异彩纷呈。他们课堂上启迪性的点拨,让我们对规划 编制及日常工作中所感到的困惑和不解如醍醐灌顶。 课堂教学之余,我们还深入桐乡市产业园区考察学习。全国重点 镇、建设示范镇的濮院在城镇建设中的“都市城镇和城乡一体化战略、 市场带动战略、工业兴镇战略”三大战略,让我们对现代化新城镇建 设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惊叹桐昆集团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这家企业 的党建工作却不经意间深深地吸引着我,“党建就是生产力”理念更 是让我印象深刻。 三、个人感悟 五天的学习,短暂而又难忘。参加此次转型发展与十三五规划培 训班学习,既是对知识的丰富和更新,又是对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 升,无论是聆听专家教授的谆谆教导还是深入园区企业参观考察,都 像享受了一席精神大餐、一场知识盛宴、一次心灵洗礼。专家教授讲 授的内容精彩新颖、理论鲜明、案例生动,园区的参观目不暇接、引 人入胜、触发思考。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更重的工作任务还在后面。在今 后的生活工作中,要继续对培训的内容细心体会,用心思考,把学到 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付诸实践,结合肥西实际做好十三五 规划编制和为企业服务工作。更要常常问问自己:我来学习是干什么 的?学习结束后回到工作岗位上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六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共产党人也一 直在践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不平凡历程证明,只有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为人民谋福祉,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幸福 安康,国家才能在现代化道路上稳健前行,党才能不断获得人民群众 的强力支持。 三年前,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明确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 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 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两年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今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会议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重 大问题时再次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 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事实证明,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理念。“十三五”时期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体党员干部更应深刻领会十八届五中 全会精神,牢记本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第七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性矛盾凸显,新旧增长点青 黄不接,各类风险挑战增多,旧的增长路径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 日益紧迫。“十三五”期间,安徽必须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切实摆脱旧的路径依赖,推动经 济发展转入新轨道。 一、摆脱对投资拉动的过度依赖,走投资消费联动的新路 改革开放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抢抓全球化和产业转移机遇, 积极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出口和投资拉 动型的增长模式。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外需和投资 拉动作用明显下降。我国出口贡献率由 2002-2008 年 10%以上降为 2011-2013 年的-2%到-4%,投资增速由“十一五”时期的 25.5%降至 2014 年的 15.3%。安徽外贸增速从“十一五”时期的 20%以上滑落至 2014 年的 8.2%,投资由 37.5%降至 16.5%。国际经验表明,大国发展 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扩大内需上。随着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信息、 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新的消费热点和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业 态快速涌现,内需增长空间广阔。从安徽看,“十三五”期间要积极 推动需求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内外需协调、投资消费联动的新局面。 选择好有市场、有长期回报的项目,创新投融资方式,进一步发挥投 资的关键作用。积极通过供给创新激活消费需求,进一步发挥消费的 基础作用。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统筹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 走出去,加快各类开放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安徽在“一带一路”经 济中的份额和竞争力。 二、摆脱对传统产业的过度依赖,走创新驱动的新路 本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迅猛,房地产市场 快速成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目前,传统产业面临需求“天花 板”制约,产能扩张空间收窄。我国钢材人均消费量超过世界平均水 平一倍多,人均水泥累计消费量已接近西欧和日本的产量增长拐点,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新 世纪前 10 年的 20%以上降至 20xx 年的 11.2%,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 至 8.7%;房地产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投资仅增长 2.6%,商品房销售 面积下降 8.7%。总体来看,随着传统产业接近增长拐点,数量扩张 已经难以持续,结构调整的要求更为迫切。当前,世界科技创新和产 业革命深入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涌现, 既对产业平面扩张形成了挑战,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十 三五”时期,安徽应适应产业竞争格局新变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坚持以“互联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型显示、 智能装备制造等高成长性产业,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服务业与制造 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三、摆脱对要素资源粗放投入的过度依赖,走绿色化引领的新路 随着要素供给趋紧、环境容量下降,低成本、粗放式发展难以持 续。目前我国资源产出率仅为日本的 1/8、英国的 1/5、德国的 1/3, 人均淡水、煤炭、铁矿石资源降至世界平均水平的 25%、67%和 50%。 我省煤炭以及铜、铁矿石等传统优势资源日渐枯竭,人均水资源量仅 为全国的一半。我省人口抚养比在 20xx 年降至 42.9%的低点后开始回 升,2013 年达到 44.4%,用工成本与沿海发达省份的差距不断缩小。 同时,随着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逐步落实,环境成本将 大幅上升。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 见》,首次提出了绿色化概念,绿色化将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 要动力源泉。按照减量、节能、控污、废弃物再利用的要求,推动经 济绿色化发展,也将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时期,安徽应 按照绿色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制度创新加速生态强省建设,扎 实推进巢湖流域和黄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不断创新和 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 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四、摆脱对非均衡发展的过度依赖,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 进入新世纪,国家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实施西部开发、东北 振兴、中部崛起等总体战略,但目前区域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落差。 安徽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也非常突出,皖北地区人均 GDP 仅为全省的 2/3,城镇化率低 5 个百分点左右。2014 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49.2%,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 23%。伴随城乡区域发展失衡,贫 富差距过大等社会矛盾凸显,“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日益加大。统筹 城乡区域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针对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国家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大力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十三五”时期,安徽应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 战略,引导各地特色化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促进 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镇化从规模扩张向以人为 本、质量提升转变。 五、摆脱对政府主导经济的过度依赖,走市场和政府协调配合的 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坚持市场化方向,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过 30 多年的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 仍需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掌握的权限过大,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 发展经济不惜拼土地、拼环境、拼政策,干扰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导 致竞争不充分、要素价格扭曲等问题。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行政体 制、新型城镇化、医药卫生等改革先行先试,一些领域的改革走在全 国前列,但传统体制束缚依然严重,发展活力亟待释放。新增长动力 机制的形成有赖于市场化改革。“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 坚期,随着行政管理、科技体制、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逐步深入, 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科技经济“两张皮”、市场 准入“玻璃门”“弹簧门”等问题有望逐步破解,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活力将得到充分释放。安徽应抓住用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新型城 镇化、医改等先行先试机遇,探索构建市场化发现培育增长点的新机 制,推动市场和政府作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 业、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十三五”时期,摆脱旧的路径依赖,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亟需 改革的思路、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办法。一是强化系统思维。国际国 内需求收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传统发展路子已走不通了。只有把 眼光放到需求升级、民生改善、生态保护、体制创新上,加快推动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才能发现新的增长空间,也才能找到稳当前、管 长远的现实路径。二是强化底线思维。在经济下行周期主动进行产业 转型和结构调整,可以为长远发展增强动力、预留空间。我们有必要 明确经济运行底线,在守住稳增长、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胀上限的基础 上,努力在调结构、促改革处着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蓄积能量。 三是强化创新思维。新常态下,新技术、新业态、新政策快速涌现, 不仅对企业、也对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常 态,各地既要勇于担当,在国家顶层设计明确的框架内主动作为,更 要破除在经济平面扩张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积极探索适应简政放权、 职能转变要求的新思路、新办法。 第八篇 “十三五”规划是一项系统而重要的工程,各地、各部门和条线 都在如火如荼地调研、准备中,再加上此类“接地气”的征求民意, 相信一定可以科学、圆满地完成编制。本人先后有幸在基层法院、基 层组织部门和省社保中心工作,结合自己的亲身工作体会,对这三个 岗位目前存在的难题与困境深有感触,现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分析和 思考,希望能为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编制提供一点思路。 法院方面:基层执法部门和执法工作者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 政治任务、维稳压力与依法办事、维护法治权威之间的矛盾,基层相 当一部分群众恶意制造或宣称制造群体事件、上访事件,来干扰执法 或办案,从而达到其自己目的,基层执法人员往往也怕出现不稳定事 件而放弃法律,选择和稀泥甚至违背法理的做法,这不仅会让其他广 大群众纷纷效仿,更会导致百姓“信访不信法”的心理蔓延,大大影 响了法院的形象和法治的权威。建议在明确责任和监惩机制的基础上, 取消或减少司法办案人员的维稳、信访、上访考核指标,让司法机关、 执法人员心无旁骛地维护法治、严格执法。如果说提高法检人员待遇、 明确案件终身负责制等司法改革举措是增强法治建设的外在动力,那 么我想执法人员“去政治化”、执法标准“单一化”则是对他们内在 的心理减压。 基层组织部门主要是干部、组织、人才三大块,干部选拔方面越 来越规范,但仍存在群众不理解甚至误解的情况,建议借鉴法院人民 陪审员制度,逐步挑选有素质、有威信的群众参与到干部考察过程中 去,毕竟“互信缘于透明,谣言止于公开”;组织工作主要困境也是 “接地气”不够,理论性文章和政策调研占了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方 面,建议可以利用党组织的全覆盖,广泛开展诸如”寻找遗失婴儿“等 百姓关注、期盼的实在事情,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人才工作建议要将 对基层的考核指标从单纯的“招引”数量、层次转向“留住”人才和 人才利用程度上来,避免人才资源浪费、流于形式。 社会保障事业目前存在险种不全、保障体系之间关系的不够衔接、 信息系统支撑不够、经办力量跟不上等诸多问题,尤其是由于上级经 办机构对下级机构无约束力,很多地方的经办机构出于地方利益考虑 不能严格执行上级经办机构的政策和要求(如最基本的最低缴费基数, 各地都自行其是),极大地损害了全省社保政策统筹的公信力,本人 认为这些问题关键要从体制上解决,社会保障是较为重要的民生事业, 与税务、工商等一样事关民生与稳定大局,且相对较为专业,建议可 以逐步考虑垂直管理,即便条件不成熟也可以参照市、县的做法,对 省社保中心进行升格为二级局(省社保中心现有 49 名工作人员,下 含设 10 个科室,却和其他 3、4 个人的普通部门同等级别,而地方社 保中心均已升格),增加省级社保经办机构的话语权与人力财力投入, 避免权责不等、权威不够的尴尬地位。 第九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圆满闭幕。亲临 会议的 xx 书记带领 xx 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学习“十三五”会议精神,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三五”会议主要提到了距“第一 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只剩下 5 年的时间,“十三五”实行的结果,直 接决定了"第一个百年计划"目标的实现,“十三五”任重而道远…… 中国一直不断朝着邓小平提出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方向发展。而在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已经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规划未来的五年将是本届全会的主题。 首先,我对国家对未来的五年的规划,定位表示称赞。这五个发 展理念,是迄今为止在党的报告中对“发展”内涵做出的最全面、最 深刻的一次概括,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力支撑。为了能 够让“第一个百年计划”如期实现,政府极度重视十三五的开展,从 科技,文化,卫生,农业,教育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接下来五年的发展 要求,且都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这也告诉了我,在工作中要进 步和发展,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脚踏实地,要多思考,做到各方面相互 协调,相互促进,相互服务,才能保证在工作中更好更快的发展。 现在的社区工作都重视创新,例如 xx 各个居委会参与的微创投 公益活动的开展,我觉得这也是在为国家实行“十三五”做出一点点 贡献。“十三五”,说到底还是要大力发展科技和经济,所以全面推进 小康社会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通过国家的引导,以及政策的完善,提 供更多的机制来根治社会的问题。只有人民富起来,国家才富裕。 五中全会还强调,树立五个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 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 意义。我希望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我的身边一切都是正能量的,一切 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为我的国家而自豪。 第十篇 五中全会的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 方向、发展着力点,也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 反映出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为什么这么说?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 境的基本特征即中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下的新形势,依然强调指出,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判断是十分清醒也是十分必要的。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大环境看,世界政治经 济格局还在发生深刻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世界经济还尚未 恢复元气,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的地位不断 夯实。就此可以判断,未来五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 机遇期。尽管这一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 实力、国际影响力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其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但全球经济需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世界需要中国成为全球 经济的“压舱石”。 从现实来看,中国依然是世界上第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现实问题。目前,中 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艰难爬坡期。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 济还面临结构转型时期的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只有“坚持发展”不动摇,才能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 只有继续集中 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战 略机遇期,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目标来看,到 2020 年我国国内 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保持经济中高速增 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完成我国 现行标准下近 7000 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实现“一个都不能 少”的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也只能继续靠 “坚持发展”。 怎么实现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艰苦 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有了深刻认识。这次五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 和充分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全面概括了针对现实、面向未来的“发 展新理念”。全会强调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 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 五个发展理念,是迄今为止在党的报告中对“发展”内涵做出的最全 面、最深刻的一次概括,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力支撑。 正如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所指出的,这样的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 的科学发展,它“实实在在、没有水分”,注重发展的“系统性、整 体性和协同性”,是“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 放”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不仅讲 速度讲效益,更注重增长与保护、局部与整体、当前和长远之间的最 佳平衡,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这样的发展 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是“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 感”,是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 五中全会就此强调,树立五个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 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 史意义。可以说,这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发展新思维”。有了这样的“发展新思维”,不仅会破解 我国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 的目标方向,也会为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确保如期实现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