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数学老师教学心得精选范文5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数学老师教学心得精选范文5篇

数学老师教学心得精选范文 5 篇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数学老师教学心得精选范文 5 篇 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 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下面 给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学教师教学心得,方便家学习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 1 今年春,我生了一场病,请假休息在家,起初,老师们 说我出差了,后来孩子们知道我身体不好,到处打听我家的 住址,纷纷探望,一束鲜花,一只千纸鹤,一句纯真的问候, 给病中的我带来了特有的暖意。令我震撼的是一个男孩送来 的明信片,明信片上写真一行怯生生的字:刘老师,是我把 您气病的吗?请您原谅,我以后再不粗心了,祝您早日康复! 我不能原谅的是自己,就是这个同学的一道数学题没做 对,那天我大光其火,并且几天都纠住不放,看到这张明信 片,我读懂了一颗心灵的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善待 孩子的过错,学会宽容,因为,宽容,是一种智慧的胸襟。 学习的旅途风光无限,有清溪孱孱,有枫叶如丹,有天高云 淡,有九曲回环……教师应以海纳百川般的胸襟为孩子打开 一扇扇宽容的窗子。多一扇窗子,生命就多一份温暖的阳光, 多一点成长的空间;多一份宽容,师生之间就会少一些心灵 的隔膜,多一份温馨的理解。这样,教育才会真正成为师生 诗意栖居的幸福家园。 宽容,还是一种成长的力量。学会宽容能使教师具备独 特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让我们每天把微笑带进课堂,使课 堂沐浴人性的光辉;把自信带给孩子,让他们天天在自信中 成长;把尊重带给孩子,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做人的尊严; 把宽容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田,使他们也能够学会用宽容 来回报宽容,问人生的发展涂上亮丽的底色。 “玩”数学 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倒过来想”的思维方法。单 元后练习十六第 10 题,是道扑克牌游戏题:把四张扑克牌 排成一行,将第 1 张和第 3 张交换位置,再将第 3 张和第 4 张交换位置,翻开看到的结果,如图所示,要求:(1)仔细 观察四张扑克牌位置的变化过程,说说这四张牌原来是怎样 放的;(2)拿出四张扑克牌,任意交换两次位置,在翻开看结 果,请同桌猜猜原来四张牌是怎样放的,猜对的为胜。 以往学这道题,要么是教师带一付扑克牌进课堂演示一 下,要么是用课件演示一下,从课堂上学生的表情看出,学 生们似懂而非懂,有隔靴抓痒的感觉,这次,我再教这一教 材,课前布置学生带扑克牌,课上按题目要求玩扑克游戏, 边玩边说说自己的体验,接着,同桌互相出题,玩出花样, 从课堂上学习的气氛,从学生的情趣,我知道我成了最大的 赢家,那一刻,师生心意相同,投入热情,投入个性,投入 情感,一起分享快乐,形成一个真正的“快乐共同体”;那 一刻,师生共同体验玩的快乐,感觉生命成长的意义,享受 自我实现的满足,那一刻,孩子的笑脸无疑是世界上最明亮 的星辰,孩子的笑声无疑是世界上最动人的天籁。没有什么 比这更让我感动的!“快快乐乐地玩,轻轻松松地学”,难道 这不正是教育所追求的境界吗? 黄全愈先生的著作《玩的教育在美国》,从中美教育的 比较中,反思中国的教育现状,把“玩”提高到“素质教育 的摇篮”的高度来认识,在美国文化的字典里,快乐——玩, 同人生,同教育紧紧相连。斯宾塞《快乐教育》一书中也有 一个精辟的观点: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快乐的人。 玩,是儿童的天性,会玩的儿童是健康的,快乐的。愿 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把“童心”和“玩心”还给 孩子。 感谢差生 本学期数学课队师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就是探究“圆的 面积计算”。 课上学生探索 20 多分钟后,我请学生展示探索成果, 甲学生按教材要求把圆平均分成 16 份,剪拼成近似的长方 形,并找到长方形与原来圆的联系,推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乙学生边演边说:把圆对折,一直对折下去,把圆平均分成 32 份为止,每份就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面积 计算公式求出每一份的面积,再乘 32 就是圆的面积,听完 乙同学的回报我心中为之一喜,转化的思想在这个同学的实 践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合理运用,“同学们,还有不同的探 索成果吗?”当我再次抛出这句话时,课堂一片沉寂,这时 我发现坐在边排的一名差生丙,欲言又止,我欣然请他陈述, 他慢吞吞的说:我在圆外画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可以算出来,然后减去四个小块面积,就是圆的面积了。我 追问:“四个小块怎样求?”这个差生说:我把四个小块当成 三角形来求,学生丁立即站起来反驳:我有意见,这四个小 块不是三角形!差生丙出示他的图,我可以再正方形四角分 别画一条线段,学生丁较起劲来:这样计算出来的圆面积会 比原来的圆面积大!差生丙脸红了起来,不做声,我及时为 丙救场:丁同学说得没错,这样算出来的面积是变大了,但 是丙同学想用画图的方法来研究圆面积的计算,值得大家学 习!我为学生的精彩表现欣然带头鼓起掌来,教室里顿时响 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学期已经结束,但这节课差生丙的表现记忆犹新,让我 刮目相看,说实话,我自己对圆的面积的计算从来没有这样 想过,这册教材我教过好几遍,唯有差生丙丰富了我的教学。 每每想起这节课,“感谢差生”四个字就会涌上我的心 头。 一学年一晃过去了,62 名学生犹如 62 朵鲜花,每个孩 子都带给我不同的色彩,只要你用心,你就会从这一个个小 花苞身上感受到更多:任性的黄也有听话的时候,活泼的绿 也有淘气的时候,独立的紫也有依赖的时候,调皮的青也有 温顺的时候…… 总有那一天,花苞会以不同的姿势开放出自己的美,但 只有等待过花开的人才知道——花开很美,但等待花开的过 程更美!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 2 学习了《新课标》,我进一步了解到《数学 20__版课程 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 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 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 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 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 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 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 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 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 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 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 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 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 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 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 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 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 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 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 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 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 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 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 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 学。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 3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求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 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使学生初步感受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正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 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新课程标准旨在建 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 神的数学课程体系。要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 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实 施应体现开放式教学。 一、把社会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 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 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 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 能力。 二、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主放胆交 流,敢于创新。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 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 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 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 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位学主的发展。新 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 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 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 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更多地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 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 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组织有趣操作,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和概括能力。教 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 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 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 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 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 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 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索知识过程 中,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 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 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在教学中教我不仅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的发展,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 4、建立多种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 取成功的体验。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 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个学生的观点 都受尊重。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 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 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 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我在课堂中 经常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 4 我作为一名新上任的初中数学教师,虽经验不足却对于 教育教学有诸多热情,并视之为终身使命。平时一直关注新 教育的改革,身为数学教师的我,力求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使新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以下是我的一些教育教学 体会。 一.数学学习需要构成最佳心态 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数学活动不仅是数 学认知活动,而且也应是在情感心态的参与下进行的传感活 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那么怎 样构成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态呢?我认为,要构成数学学 习最佳心态,就必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轻松感、愉 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 二.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 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而对于数学教 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他不 仅要能“做”、“会理解”,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去 “理解”,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 的、关系、辨证等方面去展开。 教师在教学生时,不能把他们看作“空的容器”,按照 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 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 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 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 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 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三.多媒体走入课堂势在必行 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 自于实践,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信息技术与新教材的整合 更能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初中数学新教材简洁、实用, 一改过去教材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结果轻 过程”,对背景知识的关注和应用不够;不注重实践和应用。 新教材中选取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和学生熟悉的教 材,用生动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结论及思想 方法发生发展过程的学习情景,使学生感到数学是自然的, 水到渠成的,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从而兴趣盎然 地投入学习。 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效果会更好,利用多媒体现代教 学手段,不仅优化了教学效果,扩充了课堂容量,减轻学生 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知识 的应用价值及活动理论上的教学新理念,呼唤教学理念的更 新。而且,多媒体的应用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 轻松感、愉悦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一改老式数学教学 的苦燥无谓。因此,多媒体走入课堂势在必行。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 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 得更 好。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 5 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核心。有效的数 学阅读,可以让学生快速准确地发现、搜集、分析、处理数 学信息,实现人本对话。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数学阅读 中,存在“方法比较匮乏、策略运用不够、阅读质量不高” 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数学的学习和发展。 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加强对数学文本的“品读”,提 高阅读的质量?现以小学数学第十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一课为例,谈谈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 一、问题驱动,靶向阅读 问题驱动,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学习起点、 以问题为核心,有指向地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 种学习方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阅读材料中,往往 贯穿着一个或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的线索, 是探索的阶梯。在学生进行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找到核心问 题,以问题为任务驱动,靶向性地进行阅读,寻找知识之间 的关联节点,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课中,阅读材料有图像、文字、对话等元素,有多个 不同的问句或问题,如“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物体分别有 什么特点?”“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记录那些数 据?”等等。“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最核心的问题, 我们以此“问题”为驱动引擎,开展阅读,让学生围绕该问 题进行组织、选择信息,有助于加深对阅读的理解,最后获 得解决方法。 围绕这一问题,学生需要思考:不规则物体能否转化成 规则物体?不能改变外形怎么办?排水法操作测量分哪些步 骤?排水法有什么局限性? 二、反思追问,思辨阅读 学生阅读时,仅停留在文字表面,则会肤浅;仅停留在 课本的具象、例子中,则会狭隘。我们应引导学生反思追问, 在字里行间得到启发而又不囿于题材的局限,不断地走向深 度思考。 在学生阅读本课时,预设大部分的学生会有三个层次的 理解:一是理解“橡皮泥加工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转化法; 二是理解“V 上升=V 物体”“V 后-V 前=V 物体”的排水法; 三是初步理解排水法不适合测量乒乓球、冰块的体积。但阅 读仅到此为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 “反思追问”,进行“思辨阅读”,打开学生更开阔的思维空 间。如引导学生进行三个层次的反思追问: 第一层次(初步认识层):追问①“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 能转化为规则物体来计算体积?”。②“用排水法是否适合计 算乒乓球、冰块、塑料泡沫的体积?”。通过追问,学生认识 到“排水法”可用于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适合计算完全 浸没的物体体积,不适合计算浮于水面的物体体积。 第二层次(深入认识层):追问①“用排水法是否适合计 算海绵的体积?”。②“用排水法能否计算会与水发生化学反 应的物体的体积?如固体‘钠’”。通过追问,学生进一步理 解“排水法”中应“保持物理属性不变”的核心前提。 第三层次(思辨认识层):追问①“排沙法能计算乒乓球 的体积吗?”。②“排水法真的不能计算乒乓球的体积吗?” 学生经过思辨追问,认识到排水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 想办法转化,排水法仍然是可以测量乒乓球体积的,更进一 步地认识到排水法中“完全浸没”的重要性和可转化性。 三、对比建构,系统阅读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中斯基曾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 一切思维的基础。”在数学阅读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 手段确定不同题型、类似题型的异同关系,感悟知识的内在 联系,实现知识的系统建构,从而深入把握知识的内涵。 本课阅读材料中有三个练习题例,内在联系紧密,可以 进行题组对比,以促进学生感悟内化、进行系统建构。如下: 一是 P41 第 7 题(如图 1),反映的数量关系是“V 后-V 前=V 物体”。 二是 P41 第 9 题,“在一个长 8m、宽 5m、高 2m 的水池 中注满水,然后把两条长 3m、宽 2m、高 4m 的石柱立放着放 入池中,水池溢出的水的体积是多少?”,反映的数量关系是 “h 物>h 水,部分浸没,则 V 溢出=V 浸没”。 三是 P120 第 14 题(见图 2),“一个长方体的玻璃缸,长 8dm,宽 6dm,高 4dm,水深 2.8dm。如果投入一块棱长为 4dm 的正方体铁块,缸里的水溢出多少升?”反映的数量关系是 “h 物 这三个题型,从水位的原始高与物体的高度来进行对比, 呈现“h 物 h 水”两种情况;在进行排水法测量时,出现了“完 全浸没、部分浸没、水位上升后再完全浸没”三种不同的情 形。阅读时进行题组的对比,有利于学生发现“物体所排水 体积与浸没部分物体的体积相等,与未浸入的部分无关”这 一要义。经过这样的对比建构,学生更加系统地、全面地掌 握知识,弄清排水法的内涵,感悟到“形变”与“神不变” 的关系。 四、体悟思想,升华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 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们要通 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逐步发展数学思维 能力和提高数学素养。小学高年级数学语言由文字、图片、 表格、符号等组成,比较抽象、逻辑强,往往渗透着推理、 类比、变换等数学思想。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时,不仅要掌握 文本的表层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体会感悟深层次的数学思 想和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文字、图片的信息中, 感受转化、等积变形的思想方法,提高阅读的认识,升华阅 读的品质。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形态上发生了什么 变化,你从中体悟到什么思想与方法?” 课本中有三种比较典型的形态变化,渗透转化的思想方 法。①文中提到:“可以把橡皮泥捏压成规则的长方体或正 方体形状”,从形态上看,是把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的物 体,从思维方式上看则是把新知转化成旧知,渗透等积变形 的方法。②课本主题图(见图 3)所示,受测物体“梨”形态 不变、水位上升,实则是把梨的体积转化成上升部分水的体 积。③P41 第 9 题(见前述),则是受测物体“石柱”形态不 变、水位上升且溢出,方法上是:浸没部分的体积转化成溢 出水的体积,即 V 浸没=V 溢出。三个题例,呈现的角度不一 样,从直观到抽象,从不同的角度诠释转化与等积变形的数 学思想。 这样阅读,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探 索热情,又能够加深对学科知识内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 生能得到方法的启发,感悟到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 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 我们在教学中应多维度、多策略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精选范文 5 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