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战精神心得感悟3篇与当好人民“服务员”感悟3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弘扬抗战精神心得感悟3篇与当好人民“服务员”感悟3篇

弘扬抗战精神心得感悟3篇与当好人民“服务员”感悟3篇 弘扬抗战精神心得感悟3篇 ‎【篇一】‎ ‎1937年7月7日夜,在卢沟桥畔静谧的夜色中,划过一声尖锐的枪鸣。侵华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亦称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硝烟弥漫中,中国军民奋起反抗,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抗战,宣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83年了,但卢沟桥畔的枪声犹在耳畔回响,那场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也是追求民族独立、彰显英雄本色的历史。“历史刻骨铭心,永远不能忘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是要我们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从抗日战争中体现出的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弘扬“抗战精神”,奋斗崭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砥砺前行。‎ 弘扬“抗战精神”,不达目的永不止步。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疯狂进攻,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究竟什么时候能将侵略者赶出国门,对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个未知数,因此当时提出了“长期抗战”的口号。著名剧作家夏衍在《种子的力》一文中,高度赞扬了“种子的力”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这样的“力”,正是伟大的中华儿女们坚决赶走侵略者、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不达目的不止”的力。如今,我们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是一场将长期坚持的战斗。弘扬“长期抗战”精神,把工作进行到底,让脱贫攻坚完美“收官”,让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我们坚决的追求。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共产党人将一直为之奋斗。‎ 弘扬“抗战精神”,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指示”下,造成了国民党内部的离心离德、各自为政。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了举国上下的一致响应。全国各族人民亲如兄弟,紧紧地抱成一团,可谓“众志成城”,形成了一股磅礴的抗战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中国古话“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就是强调了“团结”的重要作用。“抗战”中的“团结”,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的团结。当前我们从事的所有工作,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实现这一目标,更需要团结协作,上下齐心,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将“公仆”意识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一路攻坚克难而前行。‎ 弘扬“抗战精神”,自立自强勇往直前。抗日战争时期,就连中国的小孩子都把日本称为“小日本”,都懂得日本侵略者是“鬼子”,那种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可见一斑。面对从事着非正义战争的强大侵略者,不能被其气势所吓倒,国民党汪伪政府“倡导”的“曲线救国”,实则为“投降主义”。在貌似强大的侵略者面前妥协了,还有什么“自立”的资本,还有什么“自强”的余地!当下也有极少数党员干部,骨子里就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导致信仰缺失,在党和人民面前“软弱无能”,却将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到一己私利之中。要从源头抓好“廉政建设”,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树立起“自立自强”的思想标杆,拿出当年在侵略者面前的那种勇气,沿着党中央所指引的方向前进。‎ 虽然“抗日战争”硝烟已经远去,但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不朽!特别是在物质文明相对优裕的今天,生活中的诱惑甚多,陷阱甚多。所以,我们的反腐倡廉、正风肃纪都不能“一曝十寒”,要坚持“长期抗战”,不达目的不止;广大党员干部不能“离心离德”,要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更不能“软弱无能”,要坚持“自立自强”,才能勇往直前……我们的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胜利已经指日可待,但“抗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然前行。‎ ‎【篇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激昂的旋律响彻卢沟桥畔,再次将人们的记忆带回那段烽火岁月。‎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铭记历史才能守护历史,才能守护和平、开创未来。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用行动继承,用信念诠释,将“抗战精神”镌刻在我们心灵最深处。‎ 铭记抗战历史,勇担时代使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75年前,为抵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成千上万的英雄们,在屠刀下就义、在炮火中奋进,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越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最终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要清楚认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自信。我们牢记这段历史,并非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缅怀英烈,以史为鉴,开创和平未来。“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亘古不变,我们要坚定相信历史昭示的伟大真理,深刻汲取历史警示,涵养精忠报国的鲜明品质,勇担起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 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基因。“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岁月中,无数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战,不屈的意志、昂扬的精神、坚强的斗志使得革命英雄形象熠熠生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从赵一曼被俘后高唱《红旗歌》从容就义,到赵尚志被捕入狱遭受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再到凇泸会战中八百壮士誓死不退……他们以生命和鲜血捍卫了民族尊严,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我们要牢记他们的英勇事迹,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光荣使命,时刻以斗志昂扬的姿态面对任何艰难险阻,以爬坡越岭的恒心奋勇向前,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革命先烈。‎ 坚持党的领导,紧握制胜法宝。“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中国能从悲惨境遇向着光明前途发生转变,就源于有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论是在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关头,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总结全国抗战前形势矛盾运动规律及深刻阐述中国抗日战争的性质和特点,还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组织形成各类力量同仇敌忾、共御外敌,它是我们革命的制胜法宝,我们要充分汲取抗战精神中的宝贵养分,用力挺起民族脊梁,筑牢政治信仰、形成思想自觉、淬炼过硬本领,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顺应历史潮流,把百年大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携手并进、奋勇向前。我们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必将抵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篇三】‎ ‎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传遍中华大地,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而作为抗战期间广为流传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以激越昂扬、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唤醒了民众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无畏精神,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在高唱国歌的同时,要传承抗战精神、精诚团结,坚定信念、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新时代的我们精诚团结,万众一心。“人心齐,泰山移。”在这场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各爱国党派、各社会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中华大地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步入新时代,眼前的机遇更多、挑战更大,党员干部更要牢固树立“万众一心”的团结意识,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共创辉煌。要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明确角色意识,当好人民公仆,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新时代凝聚发展力量,共谋发展伟业。‎ 新时代的我们坚定信念,无惧炮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埃德加·斯诺曾采访一名在日占区的红军指战员,问他在战争结束后准备干什么。他露齿微笑着,十分泰然地说道:“那时我已经死了,我们大半都将死在这场战争中。”革命先烈正是怀着必胜的理想信念,在漫漫长夜中坚守黎明的到来。步入新时代,面临的选择更多、诱惑更大,更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钙质。要学习科学理论特别是党的创新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做到政治坚定、理论扎实。要磨砺党性意志,扎根乡村沃土,不断学习先进做法,不断总结发展经验,不断探索发展思路。‎ 新时代的我们攻坚克难,奋勇前进。“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在东北沦陷的至暗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险阻,在争取民族独立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当前正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要弘扬“奋勇前进”的攻坚精神,牢记初心使命,不负人民重托,坚决打赢新时代三大攻坚战。要持续巩固脱贫战果,筑牢保障民生底线,扎实践行“两山理论”,切实守护绿水青山,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当好人民“服务员”感悟3篇 当好人民“服务员”感悟3篇 ‎【篇一】‎ ‎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融入精神血脉化为自觉行动。‎ 一、初心不改执政为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这个初心要求我们党担负起自己的使命,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统一,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统一,坚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统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努力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在实践中得到了升华和体现。这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壮举,就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而具体的展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为民的初心不改。‎ 二、性质不变依靠人民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要依靠群众,党的现阶段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路线决定了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是党的核心。我国的改革变化是全国亿万群众的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的美好生活以及一切工作都必须紧紧地依靠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依靠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依靠他们的辛勤劳动才能完成。广大党员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必须深入群众,体察民情,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依靠群众的协作来完成任务。‎ 三、立场不变造福人民 习总书记讲话中提到,“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党一直坚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造福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今年抗疫过程中,我国能快速应对疫情创造奇迹,根本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我们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初心,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一切都是为了人民,让人民群众在此次疫情获得真真切切的“幸福感”“安全感”。‎ ‎【篇二】‎ 近日,陈希部长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以矢志不移的信念、廉洁奉公的思想、实干担当的本领筑牢“民心长城”,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坚定信念“养心”,筑牢“民心长城”信仰之基,锤炼为民服务的“政治担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领导干部要坚持从为了群众的利益出发、从照顾群众的经验出发、从依靠群众的力量出发,做到对人民绝对忠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要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厚植人民情怀,把“忠诚”二字镌刻于心,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治追求。群众生活无小事。水价上调一分、公交涨价一毛、少一道审批手续,对群众来说都是影响极大的事情。领导干部必须对群众的事情念之再三、铭诸肺腑,须臾不能耽搁。每一次错误,在群众心里都会加倍负担;每一次改进,也会具备乘数效应,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谨慎用权、规范用权、为民用权,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支持、拥护。‎ 保持清正“修身”,强化“民心长城”思想之魂,涵养为民服务的“政治品格”。纵观十八大以来落马的贪腐官员,无论为官之初才干多出众、政绩多显著,心魔不除、欲壑难平,都会难挡腐朽东西的侵蚀,难抗各式各样的诱惑,一步一步滑落违纪违法的深渊,最终走上背叛党和人民的不归路。思想防线虽无形无痕,同样需要从信念和灵魂深处添砖加瓦、持续累积、经久凝聚,需要以“冰壶玉尺”的高尚情怀去熔炼培塑,需要“三省吾身”的人生自觉去审视检修,时时抢占政治自律的“制高点”,让正确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占据思想阵地、主导思维方式。领导干部要争做人民的好公仆、群众的贴心人,变“官本位”为“民为先”,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树好标杆、做好表率,要常扫思想灰尘、常做政治体检、常清政治雾霾,永葆为民赤子之心,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移其志、不忘初心、不忘其本。‎ 钻研问题“强能”,提升“民心长城”本领之要,增强为民服务的“政治能力”。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为人民服务必须要有真抓实干的能力和本领,如果什么也不懂,只会让群众失望和寒心。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了解群众需要,了解他们的痛点难点,才能学得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还有很多“硬仗”要打,有很多“硬骨头”要啃,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兑现承诺增加了难度。面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敢于进盲区、开新区、闯险区,要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去攻坚克难,把创新理念融入到疫情防控常态化、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的各个方面,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三】‎ 近日,陈希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融入精神血脉化为自觉行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如何处理党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是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到底什么叫以人民为中心?如何把这个理念付诸于现实?相信这两个问题是很多基层干部都曾有过的疑惑。‎ 其实,“以人民为中心”并不是一个浮在字面上的抽象的概念,它贯穿于基层干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个我们眼里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里感受到的生动现实。‎ 眼里看到的笑脸,是“以人民为中心”打造的风景线。脱贫攻坚最大的目标就是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扶贫路上最美的风景就是贫困群众一张张笑脸。脱贫攻坚对于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来讲确实是一项浩大的民生工程,而对于广大的基层干部来讲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基层干部,是离群众最近的人,也是最了解群众的人。于是,帮群众脱贫,帮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成了基层干部的历史使命。在脱贫攻坚战中,广大基层干部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们扎根脱贫一线,为群众排忧解难,使贫困群众实实在在地得到真脱贫,确保赢取决战决胜全面胜利。一枝一叶总关情,最是“小事”显担当。基层干部做的每一件扶贫“小事”,其实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体现,都彰显着最朴实、最动人的为民服务价值观。‎ 耳朵听到的称赞,是“以人民为中心”奏响的最强音。“领着群众干,围着群众转,群众大小事,事事用心办。”这是基层干部的工作写照。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的“战场”,默默无闻地为群众办着一件件实打实的实事、好事;在疫情防控的“考场”,不畏风险地为群众在路口村口日夜守护;在抗洪防汛的“赛场”,临危不惧地为群众与“死神”赛跑。基层干部在基层为人民服务做了许多事,对于个人而言,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却也充满成就感。正如中国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词:“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基层干部通过自己的奉献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得到了群众的称赞。群众们的一声声称赞、一句句道谢对于基层干部而言,其实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最好诠释。‎ 心里感到的喜悦,是“以人民为中心”熬成的甜蜜汤。都说基层干部苦,基层工作纷繁复杂,每天面对的都是人民群众“鸡毛蒜皮”的小事,又要一人兼挑数职、承担多项任务,工作压力不可谓不大。而在这“苦涩”的工作生活中,却又能尝出一丝丝甜,那是老百姓的一句句热络话语或点头肯定以及工作成就感带来的满足之“甜”。在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广大群众,有时也会遭遇误解,也可能会因此生气和失落,但更多的时候收获的是群众心换心的感情交换。群众们相信爱戴基层干部,基层干部也把群众当亲人,对群众也怀有深厚的情感。如果说群众是土地,基层干部就好比种子,只有深深扎根在群众这块土地上,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人民群众的日子过得好就是基层干部心中的“甜”,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写照。‎ ‎“以人民为中心”,它是一道风景线,描绘了一个个基层干部无私奉献的人生底色;它是一首最强音,讴歌了一个个基层干部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它是一碗甜蜜汤,滋养了一个个基层干部埋头苦干的工作决心。就是因为把“以人民为中心”融入血脉,基层干部才拥有了“咬定青山不放松”毅力,肩负起了这个时代所赋予的重任和使命。‎ 常怀“为民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