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试论未成年人德育过程中的教师素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试论未成年人德育过程中的教师素质

其他论文之试论未成年人德育过程中的教师素质 ‎ ‎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人格、生命、完整的生活质量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作为道德资源和道德主体的教师,我们的德性修养、言行举止、在教育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方式,深刻影响和感染着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养成。‎ ‎  下面我介绍一个案例,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师生联欢活动,这次活动历时四天,最后一天的主题是评选最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方式。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理念的老师,遇到了同样的一道案例分析题。‎ ‎  有一对十五岁的名叫杰克的双胞胎兄弟,为解决他们上学的交通问题,他们的父母给他们买了一辆轻型汽车,但这依然不能避免兄弟俩上学经常迟到的局面。数位老师对兄弟俩都提出过批评建议,但效果不明显。学期中间更换新老师,对杰克兄弟的事情也有所耳闻。新老师并不马上采取针对措施,而是冷处理。转眼到了考试的日子,新老师把杰克兄弟叫到跟前,表达了自己希望他们准时的愿望,杰克兄弟满口答应着回了家。‎ ‎  第二天,考试开始了二十分钟左右,杰克兄弟才姗姗而来,老师迎住他们:“不是说好了要早点来吗?”兄弟俩对视一眼,表情很无辜地说:“‎ 老师,真不怪我们。人算不如天算,我们的车在路上突然爆胎了,光补胎就花了半个小时。”因为急着考试,老师没有多说什么,就让他们进了教室。‎ ‎  老师觉得有点疑惑,就悄悄来到兄弟俩停车的地方仔细观察,结果发现:四个轮胎分别都蒙着厚厚的灰尘,没有一个有被拆卸的痕迹。‎ ‎  如果你是杰克兄弟的新老师,考试完后,你准备怎么处理他们?‎ ‎  在规定的时间内,各个国家的老师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主办者一一罗列如下:‎ ‎  中国老师:严肃批评,责令其写出深刻检查;请家长配合教育;取消杰克兄弟本年度评选三好生资格;‎ ‎  日本老师:考试过后将杰克兄弟分别带到两间办公室,由两位老师分别继续询问,坦白者从宽,抗拒者从严;‎ ‎  韩国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学生来讨论,由他们决定怎么办;‎ ‎  新加坡老师:少废话,先自己给自己两个大嘴巴再说;‎ ‎  美国老师:如果今天不是考试,而是橄榄球比赛或者吃冰淇淋,你们的车还会爆胎吗?‎ ‎  俄罗斯老师:将杰克兄弟叫到办公室,先讲一个说谎有害的故事,再语重心长地启发:“最近你们说过谎吗”?‎ ‎  埃及老师:今晚回家后,每人给真主写封信,路上发生的什么一一讲给真主听,这封信就不用拿来给我看了;‎ ‎  巴西老师:我已经查明了你们是在说谎,就必须接受相应的惩罚——半年内不许在学校的场地踢足球了;‎ ‎  以色列老师:考完后,要求杰克兄弟分考场加试一场,题目是一模一样的三道题:(1)你们的车爆的是哪个胎?(2)在哪家维修店补的胎?(3)补胎一共花了多少钱?‎ ‎  等杰克兄弟把试卷交上来后,老师微笑地凝视着他们不说话。‎ ‎  主办方给学生的问题是: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为什么?‎ ‎  结果98%的学生认为:如果自己是杰克兄弟,更喜欢以色列老师,愿意接受以色列老师的处罚。学生们给出的理由是——因为这样“难为情而不难堪”。‎ ‎  我认为,以上案例至少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  一、老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具有智慧 ‎  相当多的老师在读到或听到这个经典案例故事后,总是对以色列老师的做法感叹不已,认为这种处理充满了智慧。其实真正散发出魅力的师德,智慧是其必不可少的品质之一。师德是智慧的结晶。‎ ‎  二、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注重细节 ‎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生”‎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中国老师的处理方式,这种场景在今天的学校里依然每天上演。无论是严肃批评,还是深刻检查,其用意无非是想让学生改过自新,矫正其不良习惯。请家长也只是为了让教育形成有关的合力而已。但教育并非如此机械简单就能奏效。说教今天依然成为我们表达爱和恨铁不成钢的主要方式。但说什么、怎样说、谁来说、在哪说等细节问题我们往往疏于考虑,这就导致了“你兀自说你的,我充耳不闻,只管不听”的尴尬局面,也导致了学生中流行的成语新解——所谓“诲人不倦”:其实就是老师批评起我们,从来不知疲倦。‎ ‎  三、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懂得宽容 ‎  中国或许并不缺乏充满智慧的老师,因此像以色列老师那样的策略,我们也能想得出。但我们往往忽略了极其重要的一点——“微笑着不说话”。对这个案例而言,这就是宽容的境界,也就是学生们描述的“难为情而并不难堪”的境界。如果我们此时乘胜前进,加上一些奚落、讽刺、责怪的语言,这个充满智慧的策略也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正是这份恰到好处的含蓄和宽容,让学生觉得难为情,觉出自己的错误,但因为老师的宽容,学生并无“颜面扫地”的难堪和愤怒,取而代之的是感激、愧疚之情,感激是因为老师的尊重,愧疚是对自己行为的不满,感激加上愧疚也许就能促成一系列改过自新的行为。宽容所体现出的教育效果就显现出来了。因此宽容是爱的一个至高境界,但宽容到什么程度?宽容如何有法?这无疑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我想,宽容不是放纵、放任自流,而是以柔克刚、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一种智慧。‎ ‎  总之,教师是“在学生心灵上耕耘的人”‎ ‎,正因如此,我们应该以生为本,崇尚人文,要眼睛看着学生,心里装着学生。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人下人,更不是人外人。所以,育人,就应该让学生与幸福有约,与成功有约,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今天和明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