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赴延安学习培训心得3篇
2021赴延安学习培训心得3篇 【篇一】 延安,一个闪亮的名字,一份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的记忆。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无数次梦里来到延安,站在宝塔山下。就在今年暑期,学院党委组织全体中层干部来到延安、来到延川、来到梁家河,来到了让我们把心留住的地方。 延安之行,唱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参观了杨家岭、王家坪、枣园革命旧址,走进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一个个简陋的窑洞,一幅幅珍贵的图片,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丰富的人物模型、沧桑的历史图片、生动具体的文字介绍,再现了当年延安的生产、生活、战争情况、追溯着历史的足迹,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情景和革命先辈们当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革命和生产的高昂革命斗志。 在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在课本上读过“毛泽东与毛岸英的父子情”,“张思德及其为人民服务精神”,今天在延安又一次泪流满面聆听到这些动人的故事。毛岸英自小带着两个弟弟流浪上海,留学苏联,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回到祖国,奔赴朝鲜战场,牺牲在那里,他是主席的儿子,却没有得到一丝特殊的照顾,他不是一名好丈夫,结婚第二天就奔赴战场,毛泽东没有因为自己是主席,而给儿子特殊照顾,在儿子回国第二天,就让他自己去食堂排队就餐,更安排他去农村开垦,但他也是一位父亲,在得知儿子不幸牺牲的消息后,他一个人在屋里,闷头抽了一宿的烟,一张“儿啊”的字条,压在他床头许久许久。张思德,一名普通的战士,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最苦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每到出炭时总是最先钻进窑中作业。1944年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们照常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危急时刻,张思德一把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里,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是毛泽东对张思德的思想道德、理想追求和奋斗足迹的充分肯定和高度概括。张思德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的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任劳任怨的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延安,观看了情景剧“延安保育院”,在保育院需要转移的时候,听到那句“妈妈,我留下吧”,泪水沾湿了我的眼眶。在梁家河,我们的习总书记作为知青下乡生活过的地方,在这里,他克服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梁家河的山山水水留下了总书记劳动的身影和辛勤的汗水,在这里,他带领村民打井汲水、办磨坊、缝纫社、代销店、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在南泥湾,我们的三五九旅将多年来杂草丛生、荆棘遍野的“烂泥湾”变成了稻田翻绿浪的陕北好江南。 在延安,站在宝塔山下,学院党委书记苏国安同志带领我们举起右拳,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 延安之行,收获、感动之余,使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延安精神,为什么延安精神从革命时期到今天,仍然指引着我党不断走向前进,深刻领会到了延安的历史和精神是那么的伟大和厚重。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孕育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当年延安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世世代代继承下去,发扬下去,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我们要认真学习延安精神,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大好时光。结合我的工作实际,回来后,我将把此次延安之行学到的、看到的、领会到的充分运用到我的工作当中去。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埋头苦干,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工作上。二是坚持以身作则,艰苦奋斗,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带头坚持和发扬时代需要的艰苦创业的延安精神,真正把延安精神存之于心、践之于行,为学校建设民族大学、实现跨越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三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延安之行是寻根之行,逐梦之旅。在这里收获的力量将为我以后的工作提供无穷动力,我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篇二】 “延安”,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一个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地方。在到延安之前,心中一直有一个念头,延安是什么样子?延安究竟具有什么样的魅力,在那个动荡、混乱的年代,引无数青年志士神往并络绎不绝、冲破重重阻碍也要前往的地方。延安最宝贵的是“延安精神”,而延安精神究竟是什么?这些都随着我在延安学习的一周时间,逐渐体会并深刻领悟,延安精神就是无私奉献、甘于牺牲、事实求实、勇于创新。 初到延安,给我这样的南方人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干燥,不到一天便鼻腔出血,虽然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延安植被不像想象中的那样荒芜,但是仍然可以开出这里土地的贫瘠和水源的稀缺。自然环境虽说不上十分恶劣,但是也绝对不能说好,想象南方的南京、广州,亦或是北方的北京、天津,环境不知比上延安要好上多少,可就是这样一个自然环境差,交通条件不便,土地贫瘠、水源不足的地方,却孕育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力量,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投身革命,吸引他们的肯定不是高官厚禄,也绝不是安逸享乐,而是不折不扣的延安精神和不屈不忘初心为民的中国共产党。延安精神的根源就是中国共产党,就是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中国共产党人。 在延安学习的一周,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延安,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年,了解了延安精神产生、发展、传承的历史脉络,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一名xx工作人员,一名政法干警,延安精神在当代对自身工作、生活、学习的指导意义尤为重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艰苦奋斗、事实求实、无私奉献,将这些优良传统融入血脉中,成为习惯、自然、标配,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干好本职工作,增强服务为民的意识,自觉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忘自己的初心司法为民,牢记自身使命公正司法。 身为一名党员,必须时刻不忘自身入党时的初心,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像无数革命先辈一样为服务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奉献一切,牢记自身使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不忘初心,方的始终。牢记使命,奋勇前行。 【篇三】 5月19日,我们乘车到达了活动革命圣地——延安。期间,我们不仅有室内的党务知识培训,还有陆续实地参观了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高等xx旧址、枣园、杨家岭以及梁家河。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我们的思绪又拉回到了那个为党和共和国奋斗的年代。我们再次感受了延安时期那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深刻领略了延安精神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体会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党员们肃立在大刀、长矛、土地雷和步炮前,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战火硝烟,听到了当年的战火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情景。中国革命的历史在党员们心头又一次打下了的深深烙印: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流血牺牲的战斗精神,永远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在枣园、杨家岭等当年中共中央所在地旧址,我们在老师的解说下重温历史,深刻地体会到了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伟大意义。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当时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面对国民党的封锁,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铸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延安精神”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我军的最高领导人,却住的是普通的窑洞,用的是部队配发的木椅、木床,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毛泽东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有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是在这延安窑洞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延安精神”是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骆驼精神”。“骆驼精神”是我党对任弼时同志道德品质和光辉人格的形象比喻,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极为漫长的路,没有休息,只有工作,没有任何要求,只有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一步一个脚印,负着重担向前。任弼时是我党的优秀代表,他体现着延安时期人民特有的品质和美德,是延安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如果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延安路则是“骆驼”踩出来的。这些“骆驼”同人民一道,共同背负着民族解放的重担,艰难地前行。 经过几天的参观学习,我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艰苦奋斗是我们争取胜利的法宝。在回家路上,党员们表示要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要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立足认真干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带到具体的工作中,把延安精神传播到每个同事当中。高等xx旧址的国旗随风飘扬,高等xx代表革命时期的公平正义,他的传统和精神一直指导着我们,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席卷全世界时,我们xx人也应该以延安精神为动力,守初心,担使命,展现新时代xx干警面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