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最新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800字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800 字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800 字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 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 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 窗口,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方 便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1 数学看似严肃、枯燥,尤其在课堂教学中不如语文课堂 生动、丰富,不如语文课富有感情色彩。但如果用心上好一 节数学课,仍会让你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快乐。学生学得也简 单,自然而然地愿意上数学课。要让学生愿意上数学课必须 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了兴 趣,才能认真地对待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如何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向是许多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根据十 几年来数学教学的经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首先教师务必对自己所 教学科感兴趣,自然就带动了学生上数学课的兴趣。这就要 求教师作一名用心的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细节激发学生 兴趣。比如数学课本中的“你明白吗”,从中有很多常识, 如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它是怎样传到中国的?人的心脏 一年要跳多少次?诸如这类的问题学生也是很感兴趣的,在 课堂上有意识地渗透给孩子们,他们会被数学课的丰富而吸 引,自然对数学课就产生了兴趣。 第二,从生活中捕捉数学,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很亲切, 很有用处,而不是枯燥的数字累积。 数学源于生活,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便于操作,容易 理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 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 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 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 究性学习。比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量 身边的物体,用自己身体部位作测量工具测量或估计路程的 远近或物体的大小长短。还有,在学习统筹方法和等量代换 时不防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完全能够 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换一换。 要让数学课走进生活并不难,只要我们用心去琢磨,自 己先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就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在生活 中去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自然也就爱学数学,爱上数学课。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2 十月底,我跟随校领导前往北京学习,观摩了俞__、刘__ 等几位国内名师的精彩展示课,以及吴__等几位大师的点评 和袁__等几位专家的报告,使我受益匪浅。令我感触较深的 是俞__老师的《平均数》和强__老师的《圆的认识》。 第一天先听的是俞__老师的《平均数》。首先,俞老师 先了解了一下学生对于平均数的掌握程度,同时活跃气氛。 出示导入题目: 二年级的学生测 60 米跑,并且要把测的成绩填表。小 明跑了 5 次,分别是 15 秒、10 秒、14 秒、14 秒、12 秒, 小明跑 60 米需要几秒?老师说出情景:小明一开始填了一个 15 秒,他考虑了一下,擦掉了。又填了一个 10 秒,后来又 擦掉了。他应该填多少合适呢? 师:为什么把 15 秒擦掉? 生:太慢了。师:为什么把 10 秒擦掉了? 生:太快了。 师:最快最慢都擦掉了,那填多少合适呢? 生:在 10 秒~15 秒之间。之后学生讨论,最后得出 13 秒是合适的。 师:小明没有跑过 13 秒啊,怎么能是 13 秒呢?有的学 生就说,平均数不见得是跑过的数。老师说说 5 次都跑过哪 些秒,然后问:第六次可能是几秒?第七次呢?…… 师:每次都会离 13 较近,(小磁铁展示,把五次的成绩 平均为 13 秒的过程) 师:13 秒在最中间,虽然没跑出来过,但是接下来的跑 步可能会出现 13 了,13 反映了他的真实水平。 师:正好反映真实水平的数为平均数。接下来老师又问 了几个问题: (1)举例说明什么地方用到了平均数。 (2)为什么要学平均数?这些题目有助于学生拓展关于 平均数的用处以及加深归于平均数的理解。最后,老师又出 了一个课堂练习,内容是这样的:男生女生投篮,男生有 5 人,分数分别为:4、7、5、4、5。女生有 4 人,分数分别 为:7、3、5、9?问题是哪一组的水平高?解决这个问题之前, 老师又问了三个小问题 (1)怎么来比? (2)如果男生组去掉最后一个,会比较吗?这个问题意在 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既可以比较总分,也可以比较平 均数。 (3)两组人数不一样时,可以比总数吗?应该比什么数? 怎样比?此时,需要比较的就是平均数了。通过这个题目, 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最后,老师总结: 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生:真正水平的数,中间数。通过听 俞老师的这节课,首先感受到的是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更有 利于孩子的思维活跃与学习。然后是教师教学首先要自己对 于教材深挖,吃透教材,努力做到每一个字都有它存在的意 义。 听的第二节课是强老师的《圆的认识》,强老师的课堂 气氛幽默风趣,很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个人 也比较喜欢这种教学风格。课的开始首先用教具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之后导入对画圆的探究。老师是用一个个的问题来 引导学生的学习的,主要由以下几个问题: 1、怎么画圆呢?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画圆的方法,开拓思 维。之后,请学生在纸上尝试画圆。让学生实际的体验,从 实际体验中发现问题。 2、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请学生大胆的发言,由于学 生已经有了实际的体验,基本上学生自己就能总结出来画圆 要注意的地方。这时老师再出示正规的画圆视频,看完后学 生再一次尝试画圆,加深对画圆应注意的点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是对圆的各部分的探究。由在操场上画圆引 入对画圆工具的探讨,进而引入用绳子画圆。由老师(用普 通绳子)和学生(用松紧带)在黑板上进行画圆比赛,引入对 画圆时相同点的探究。此时学生很容易总结出来相同点有: 定点、定长、旋转一周。又问圆与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 边形的不同?学生说一说。接着顺理成章的引入对圆的各部 分的介绍。为了加深对各部分的理解,老师出了两个小问题: (1)在画出的圆里找出圆心与半径,并画上。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半径是怎样的线段?然后由半径 引入直径的学习,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是否是半径,不是 半径而是直径。老师出示判断题请学生判断是否为直径,再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直径是怎样的线段,加深对直径的 理解。最后就是课堂练习了。 1、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能清楚看到圆心和半径的圆。 2、选辐条安装车轮。安装一个半径为 3 分米的自行车 车轮,选什么样的辐条合适?有 2 分米、3 分米、5 分米、6 分米的,请学生说一说选 3 分米的辐条的原因。得出半径长 度都相等。由这个问题引入对半径的数量的探究,圆的半径 有无数条。请学生说一说选 6 分米的辐条的原因,进而得出 直径=2 半径,又问在不同的圆上也可以吗?进而得出结论, 在大小一样的圆上,直径=2 半径。 听完这两个老师的讲课,我明白了以下几点:首先,轻 松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学生的思维能 迸射出更多的火花。其次,就是讲课时对于知识传授的梯度 一定要把握好,一环扣一环,引导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知识。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课本,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了。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3 今年春,我生了一场病,请假休息在家,起初,老师们 说我出差了,后来孩子们知道我身体不好,到处打听我家的 住址,纷纷探望,一束鲜花,一只千纸鹤,一句纯真的问候, 给病中的我带来了特有的暖意。令我震撼的是一个男孩送来 的明信片,明信片上写真一行怯生生的字:刘老师,是我把 您气病的吗?请您原谅,我以后再不粗心了,祝您早日康复! 我不能原谅的是自己,就是这个同学的一道数学题没做 对,那天我大光其火,并且几天都纠住不放,看到这张明信 片,我读懂了一颗心灵的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善待 孩子的过错,学会宽容,因为,宽容,是一种智慧的胸襟。 学习的旅途风光无限,有清溪孱孱,有枫叶如丹,有天高云 淡,有九曲回环……教师应以海纳百川般的胸襟为孩子打开 一扇扇宽容的窗子。多一扇窗子,生命就多一份温暖的阳光, 多一点成长的空间;多一份宽容,师生之间就会少一些心灵 的隔膜,多一份温馨的理解。这样,教育才会真正成为师生 诗意栖居的幸福家园。 宽容,还是一种成长的力量。学会宽容能使教师具备独 特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让我们每天把微笑带进课堂,使课 堂沐浴人性的光辉;把自信带给孩子,让他们天天在自信中 成长;把尊重带给孩子,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做人的尊严; 把宽容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田,使他们也能够学会用宽容 来回报宽容,问人生的发展涂上亮丽的底色。 “玩”数学 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倒过来想”的思维方法。单 元后练习十六第 10 题,是道扑克牌游戏题:把四张扑克牌 排成一行,将第 1 张和第 3 张交换位置,再将第 3 张和第 4 张交换位置,翻开看到的结果,如图所示,要求:(1)仔细 观察四张扑克牌位置的变化过程,说说这四张牌原来是怎样 放的;(2)拿出四张扑克牌,任意交换两次位置,在翻开看结 果,请同桌猜猜原来四张牌是怎样放的,猜对的为胜。 以往学这道题,要么是教师带一付扑克牌进课堂演示一 下,要么是用课件演示一下,从课堂上学生的表情看出,学 生们似懂而非懂,有隔靴抓痒的感觉,这次,我再教这一教 材,课前布置学生带扑克牌,课上按题目要求玩扑克游戏, 边玩边说说自己的体验,接着,同桌互相出题,玩出花样, 从课堂上学习的气氛,从学生的情趣,我知道我成了最大的 赢家,那一刻,师生心意相同,投入热情,投入个性,投入 情感,一起分享快乐,形成一个真正的“快乐共同体”;那 一刻,师生共同体验玩的快乐,感觉生命成长的意义,享受 自我实现的满足,那一刻,孩子的笑脸无疑是世界上最明亮 的星辰,孩子的笑声无疑是世界上最动人的天籁。没有什么 比这更让我感动的!“快快乐乐地玩,轻轻松松地学”,难道 这不正是教育所追求的境界吗? 黄全愈先生的著作《玩的教育在美国》,从中美教育的 比较中,反思中国的教育现状,把“玩”提高到“素质教育 的摇篮”的高度来认识,在美国文化的字典里,快乐——玩, 同人生,同教育紧紧相连。斯宾塞《快乐教育》一书中也有 一个精辟的观点: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快乐的人。 玩,是儿童的天性,会玩的儿童是健康的,快乐的。愿 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把“童心”和“玩心”还给 孩子。 感谢差生 本学期数学课队师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就是探究“圆的 面积计算”。 课上学生探索 20 多分钟后,我请学生展示探索成果, 甲学生按教材要求把圆平均分成 16 份,剪拼成近似的长方 形,并找到长方形与原来圆的联系,推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乙学生边演边说:把圆对折,一直对折下去,把圆平均分成 32 份为止,每份就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面积 计算公式求出每一份的面积,再乘 32 就是圆的面积,听完 乙同学的回报我心中为之一喜,转化的思想在这个同学的实 践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合理运用,“同学们,还有不同的探 索成果吗?”当我再次抛出这句话时,课堂一片沉寂,这时 我发现坐在边排的一名差生丙,欲言又止,我欣然请他陈述, 他慢吞吞的说:我在圆外画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可以算出来,然后减去四个小块面积,就是圆的面积了。我 追问:“四个小块怎样求?”这个差生说:我把四个小块当成 三角形来求,学生丁立即站起来反驳:我有意见,这四个小 块不是三角形!差生丙出示他的图,我可以再正方形四角分 别画一条线段,学生丁较起劲来:这样计算出来的圆面积会 比原来的圆面积大!差生丙脸红了起来,不做声,我及时为 丙救场:丁同学说得没错,这样算出来的面积是变大了,但 是丙同学想用画图的方法来研究圆面积的计算,值得大家学 习!我为学生的精彩表现欣然带头鼓起掌来,教室里顿时响 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学期已经结束,但这节课差生丙的表现记忆犹新,让我 刮目相看,说实话,我自己对圆的面积的计算从来没有这样 想过,这册教材我教过好几遍,唯有差生丙丰富了我的教学。 每每想起这节课,“感谢差生”四个字就会涌上我的心 头。 一学年一晃过去了,62 名学生犹如 62 朵鲜花,每个孩 子都带给我不同的色彩,只要你用心,你就会从这一个个小 花苞身上感受到更多:任性的黄也有听话的时候,活泼的绿 也有淘气的时候,独立的紫也有依赖的时候,调皮的青也有 温顺的时候…… 总有那一天,花苞会以不同的姿势开放出自己的美,但 只有等待过花开的人才知道——花开很美,但等待花开的过 程更美!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4 一.面对新课标三个目标”的思考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绪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小 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 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 础,实现三个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是一名 数学教师,深知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这段 话,我反反复复思考了很久。怎样才能实现三个目标呢?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 如:在学习 100 以内加、减法时,应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 —商场购物,妈妈带了 100 元买了 18 元的糖,37 元一箱的 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没有数学知识、数学能力 是不行的。 其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一个人的十个手指还 不一样长呢,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学生,他们之间 必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各种机 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课堂 提出的问题要有不同层次,好、中、差学生都要考虑到,好 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中下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每 次回答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才会保持,学习才会不断取得进步。 再次,教师必须有新的学生观。过去,衡量学生好坏之 依据成绩的高低。现在我们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要重视 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是学生认真、努力的学习了,并且在 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进步了(可能成绩还不够优秀),我们都要 认定该学生是个好学生。 二.有感于“拓展学习空间,学习就是生活”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的第二章,作者阐述 了“拓展学习空间,学习就是生活”这一观点。在讲述教学 方式的综合化拓展时,作者谈到的“教活教材,用教材来教” 的观点我非常赞同。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多年,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 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了,教材编排的内容也已经跟不上时代 的步伐了。就教材而言,其知识、技能的覆盖面是有限的, 但是,如果用创新的观念和手段来对待教材,教材的外延可 以说相当广泛。围绕教材,我们可以做数学史、数学信息、 先进教学手段乃至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准备,在课堂上做到 信手拈来,旁征博引,是教材由死变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的每个章节当作一个系统, 每到立体看作一个课题,每一个定理、原理看作是蕴含哲理 的智慧结晶,才能使“减负”落到实处,才能使数学教学变 成培养创新的天地。教材是知识与思维的载体,它蕴含着大 量可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素材,因此,作为教 师必须好好把握并灵活运用它。这不正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 “教才只能作为新课的依据,要做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 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吗? 三.谈“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 出困境的法宝” 我感觉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不如语文课生 动、有趣。因此,课堂教学中对数学真正感兴趣的学生并不 多,学生之所以还要强打精神,甚至十分努力的学习数学实 在是为了好的分数,教师的教学无疑也已经离开了数学的真 谛。素质教育不需要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素质教育就是要将 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中,讲到了“小学数 学教学要重视兴趣、应用和过程”,我认为这正是当前每一 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 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 法宝。重视兴趣,要求我们每节课的导入要生动,教师的思 维角度要新,知识面要宽,课堂教学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结构 特色、语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视数学的美感、灵感、直 觉激发。比如,低年级的数学课,要多给学生创设游戏的情 景,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学生 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既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从中发 现了新的知识。重视应用,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 原型,并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对其他学科中出现的 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的策略,通过运用,培养学生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 力。重视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 发生过程,通过“过程”领悟知识的逻辑关系,体验逆向思 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在数学学习和省查生 活中的重要作用。重视过程还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学期 教学的过程、评价的过程,发挥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育作用。 四.有感于“‘ 要我学 ’到‘ 我要学 ’”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即教育应“注重培养学 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 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学生怎样学习才是自主学习呢?《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中给出了精准而又通俗的解释,即“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 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 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 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品质。它对学 生一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作为现代人,必须 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会学习的能力,并且终生都要不断地学 习。我们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做某一件事,如果他是主 动自愿的,那么他做事时的心情是愉快的,轻松的,而且事 情成功的几率也较大;如果他是被动的,那么他做事时的心 情是痛苦的,疲惫的,而且事情成功的几率也较校学生的学 习也如此道。所以,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全 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 设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和谐个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 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优势领域,进 行个性化的学习,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由传统的“要我学” 转变为“我要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操作呢? 第一步:激趣引题自学探究。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 导入,要求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头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就把学 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 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关联的学习要素组成, 即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 第二步:解疑导拨合作探究。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又探、 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 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 第三步:明理强化实践探究。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 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方法、 概念、道理要言简意赅、清清楚楚。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 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问 题。 第四步:激励评价引深探究。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 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 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 路。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5 从今年高考数学试卷可以看出与以往的试卷有了较大 的区别,题目很新颖,题目安排顺序上也做了较大调整,解 答题中 16 题是集合和概率结合的题目,18 题三角函数图像 和折线结合求最值,20 题是新定义题型。要想解答好这些题 目必须靠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命题者有意避开学生 平时做过的题型,且这些题目体现了创新性。靠题海战术已 经不适应现在的考试了,所以我们必须提高教学效率。__届 我们付出了努力和拼搏,高考我们取得较好的成绩,但还有 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总结、反思、探转索, 希望寻觅一条能使学生学好数学,通向高考的成功之路,用 取得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来指导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以下 谈谈几点教学总结 和体会。 1、重视基础知识整合,切实夯实基础,从__年福建省 的高考数学试题可以看出今年的数学试卷起点并不高,重点 考查主要数学基础知识,要求考生对概念、性质、定理等基 础知识能准确记忆,灵活运用。高考数学试题将坚持新题不 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更强调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对 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第一轮复习资料的 选择非常重要,切不可随意选一本所谓的优秀、精品资料。 复习资料必须重点突出,知识点全面,特别是例题要有典型 代表性,且覆盖面比较大,学生习题也必须有代表性。面对 不断变化的高考试题,应该说,在一年的高三教学实践中, 我和我们高三备课组全体老师秉承了一贯的教学理念,按照 复习计划安排,做好每一次集备工作,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 说明,不管单元测试,阶段考试,还是培优辅差都进行了分 工负责,相互协作,在第一轮复习到 1 月底,做到知识点过 关,章节过关,单元过关。重视基础知识的整合,夯实基础。 将高中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地整理,有机的 串联,构建成知识网络。教学中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要坚定 不移地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重点落实基础,而且要常抓不懈。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 梳理;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形成准确的知识 体系。在对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识教学中,决不能走 “过场”,赶进度,把知识炒成“夹生饭”,而应在“准确, 系统,灵活”上下功夫。学生只有基础打好了,做中低档题 才会概念清楚,得心应手,做综合题和难题才能思路清晰, 运算准确。我们应以不变应万变,我们不应以往年高考试题 难易断定明年高考数学一定简单或难。而应继续抓好基础, 没有基础,就谈不上能力,有了扎实的基础,才能提高能力。 2、强化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能力,在第二轮复习 中,我们仍然重视三基,但必须强化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 学能力。在这一轮中我们进行专题复习,有针对性的复习重 点知识,重点题型,__年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还表现在:在 考查主要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 查,进一步深化了能力考查,真正体现了由知识立意转变为 能力立意。在复习中,我们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加强 了通性通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高 中数学中涉及的重要思想方法,主要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 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化归与转 化的思想方法等;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对此进 行归纳,领会,应用,才能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素质更上一个 层次,成为“出色的解题者”。因此,高三复习课数学教学 中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强化解题思维过程,解题教 学要增加交互性,充分调动和和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沿着 学生思维轨迹因势利导;解题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反思,研究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把数学教学过程转 化为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善于 从一个问题的多个解题方向中选取其中简捷的思维路径,得 到问题的最优解法,从而不断总结经验,使能力培养真正落 到实处。在能力训练时尤其要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应严格 要求学生,注意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其次,教师教学 时,应认真研究本班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的 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与 测试题,安排不同层次的课后辅导,使全体同学在不同的目 标要求下,努力学习,共同进步。 高考中选择填空题占分的比例达到 50%,从今年的高考 实际看,选择填空题的难度不大,但考试的知识点覆盖面较 广,在第一轮与第二轮复习中,我们都穿插了小题训练,在 复习小题时让学生学会用排除法,特值法,代入选择项等方 法,总之,我觉得高三复习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四个原则: (1)系统化原则(使经过复习后有个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2)针对性原则(重点知识,重要题型,重要方法的掌握) (3)实践性原则(小题训练,大题训练,综合训练,模拟 训练) (4)实用性原则(必考题型,有可能考的题型的最后训练) 从今年的高考成绩看,我感觉到还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 效果,特别是一些好的学生没能考出他们应有的水平,有时 布置给学生作课外练习,学生不太重视,有的甚至抄袭,应 付老师。数学思想方法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变成学生的自觉 行动,数学能力的提高没有达到应有高度。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800 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