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抗疫体会3篇 抗疫心得300字
抗疫体会3篇 抗疫心得300字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抗疫体会3篇 抗疫心得300字 疫情防控,事关亿万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是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全民行动。在对疫情防控的部署安排中,习总书记一再强调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抗疫体会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抗疫体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时间就是生命,疫情就是命令,灾难就是号角!一线医务工作者、各级党员干部、广大志愿者结束休假、誓师大会、告别家人奔赴疫线他们用坚守疫线点燃万家灯火。灯火虽小,却能照亮远方的路。 坚守疫线的一线医务工作者,以战时状态的精神作油灯,传递着万家灯火必亮的信心。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视病房如战场,视病人如亲人,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战场,冲锋在第一线,工作在最前沿,时刻以战时状态全面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连日来,各地支援的医疗队向着武汉前进;女医生女护士为方便穿防护服剪下长发,医护人员长期佩戴口罩在脸上留下压痕血印,防护服里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一个又一个细节被镜头捕捉,一次又一次感动着荧屏内外。他们牢记总书记嘱托,临危受命,或奋战在武汉疫情防控第一线,或暂别亲人逆行驰援湖北,或坚守岗位守护着人民生命安全,彰显了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操守,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疫,记录精神、传递万家灯火必亮的信心。 坚守疫线的各级党员干部,以红旗子的众志成城作灯芯,凝聚起万家灯火温暖的力量。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严防死守,昼夜奋战在防控和保通保畅一线,用履职尽责践行初心使命,用责任担当筑牢疫情防控堤坝,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带头发扬科学精神,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用科学方法防控疫情;带头做好群众工作,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导舆论、扶危济困、弘扬正气;带头顾全大局、遵守纪律、坚守岗位。全面加强联防联控,建立健全了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防护网络,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严防死守、不留死角,构筑起群防群治的抵御疫情严密防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每个党员都是一座堡垒,他们以红旗子的众志成城作灯芯,凝聚起万家灯火温暖的力量。 坚守疫线的广大志愿者,以红袖套的全力以赴作灯油,释放出万家灯火必胜的信号。 微信朋友圈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每天的微信运动步数都登顶在微信运到的第一名,在我们以微信运动1000以内为社会防疫工作做贡献时,他却每天20000+甚至更多,他就是我们微信运动上被嫌弃的人,他们统一佩戴志愿者工作证,凭单报到、亮证工作,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小区)、村(组)报到,全力以赴投入战疫。在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上他们一点也不含糊,不要聚餐、不要外出、不要走亲访友,加强自我防范成为这群红袖套的口头禅,每天都要重复无数遍。他们穿梭奔走在街头巷尾,他们做的是细致入微的小事,传递出来的却是蓬勃不竭的大爱力量。闪耀在基层疫线的一抹红成了这个春节里最美的身影,诠释了可敬的初心,可贵的坚守,释放出万家灯火必胜的信号。 坚守疫线,无时无刻都传递着坚定必胜的信号,坚守疫线必能点燃万家灯火,这场战疫,我们终将取胜! 抗疫体会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重大考验面前,更能考察识别干部。对表现突出的,要给予表扬表彰、大胆使用;对作风飘浮、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要严肃问责。近日,书记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道。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一名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政治素养、责任担当、本领能力和工作作风。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很多地方纷纷出台措施,启动火线提拔干部工作,把官帽用于激励更多党员干部在战疫中冲锋陷阵、拼搏奉献,让那些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战将、猛将得到真正的实惠。 常有这样两种人。一种平时踏实干事,有过硬本领,凡事干在前,关键时刻总是第一个冲上去,不顾个人安危,不图功名利禄,是典型的老黄牛实干家;还有一种则是平时下表面功夫,遇事能躲则躲,关键时刻喜欢拖在后面,喊喊空口号、耍耍嘴皮子,眼见有利可图时便精心算计,只在看得见的地方做做样子,最后到处邀功领赏,是十足的伪事者官油子。面对提拔机会时,前者往往因为表现优秀而被组织发现、被群众认可,他们是因上而提,提拔自然水到渠成;后者则投机取巧念歪经,事事只唯上,时时计得失,他们便是因提而上,这样获得的提拔往往经不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早晚露出马脚。 识别提拔干部,既要看平时一贯的表现,也要看关键时刻的担当。疫情防控是对党员干部队伍的一次大考,是检验干部理想信念、政治品德、能力作风的试金石,在防控一线识别重用优秀干部,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走在前、做表率的重要措施,更是培养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很多党员干部舍身忘死、无私无畏地冲锋在一线,用血肉之躯构筑起了最坚固的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他们是真的猛将,他们在关键时刻的表现源自于平日不舍寸功的积累,自身过得硬,关键时刻自然敢亮剑。反观那些平日里做虚功,只在领导眼皮底下做事情的干部,在这次阻击战中,先是急于隐身,当起看客,等看到明确有提拔重用的举措后,便伺机登场,在防控一线做做样子便忙于自我装饰,这样的假猛将,只在关键时刻插一脚走过场的表现是得不到群众认可的。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真的猛将,敢于直面肆掠的疫情,他们走上一线,是初心使命的指引,是职责更是本能,他们从开始就有信心有勇气有能力打赢这场阻击战,在任何时候任何境遇都是经得起大风大浪考验的。而那些投机取巧的假猛将,他们走上一线,是带着不纯动机的,有畏惧也有侥幸,如果褪去光鲜亮丽的外表,就只剩下唯利是图、精于算计的丑恶嘴脸,终会原形毕露、惨淡收场。 大浪淘沙,历史只会记住那些逆行者,不会眷顾那些伪事者。火线识别提拔重用干部,不妨把识别的焦距放长远一些,要坚决做到干部是因为上火线而提拔,坚决防止干部因为想提拔而上火线。要精准制定立一线识别干部办法,突出一线全程研判,建立纪实制度,不给插一脚做样子的人任何机会;要结合平时一贯表现,看能力也看德行,淘汰那些平时干工作敷衍塞责、习惯邀功讨赏的,关注那些平时积极干事、作风过硬的;要下沉到防控一线,既听社情民意,又看工作实绩,把那些群众真正认可的干部精准选出来、用起来。 抗疫体会 随着疫情防控不断升级,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了封城令,严把各个出入口排查管控人员出行,切断疫情的持续传播。为了减轻疫情防控压力,为了给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赢得宝贵的时间,国务院明确指出,与疫情防控无关的企事业单位返岗复工不得早于2月9日。 而今,规定时限已过,但疫情防控还处于关键时期,防控拐点迟迟未出现,返岗大潮逐渐形成,当返岗遇上抗疫战,我们将如何守好此前的防控成果?返岗高峰也带来人流的增加,让疫情防控面临新挑战。人员流动和防疫安全之间客观存在着矛盾,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倘若心存侥幸有所懈怠,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在企业复工、人员返岗之际,必须实事求是,继续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实。 当返岗遇上抗疫战,以报备为本。在返岗工作开展中,各企事业单位通过排查筛选符合条件的返岗人员,对仍处于疫情重灾区、交通管制严格地区的人员,仍保持原地隔离延长返岗的政策。对疫情较轻或未发生过疫情的地区的人员,由该人员在当地开具通行证明、健康证明等,并将个人身份、返岗交通工具等相关信息通过企事业单位报备到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的疫情防控指挥部,再由疫情防控指挥部将放行名单分发到各个关卡值守岗按名单进行放行。 当返岗遇上抗疫战,以管控为重。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企事业单位既是疫情防控战线上的战斗单元,又要筑起各自员工安全健康的重要守护屏障。做好返岗疫情防控工作,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增强责任意识、强化政策落实。探索弹性工时、错岗上班、轮流到岗、远程办公、居家上班、变通考勤管理等有效方式,作好本地返岗员人和外地返岗员工的隔离工作,避免人员交流增加管控负担。对外地返岗的人员要严格实行14天隔离管控,企事业单位要严格做好隔离人员的日常管控工作,妥善安排住所,单独隔离观察。同时,做到每天早中晚三次测量体温,密切关注员工身心健康,认真对员工的健康情况做到全面掌握,定期对隔离区域进行消毒,解决员工饮食问题,保障员工在隔离期间生活需要。并落实好值班、排查等各项制度,实行疫情防控隔离工作每日一报,每周一总结的机制,切实保障信息报送的及时性。 当返岗遇上抗疫战,以监督为要。疫情防控是多部门联合的工作,我们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落实好监督职责,既要有硬核举措,又要避免生硬落实。由当地纪检部门组成督查小组,对各企事业单位在落实返岗人员的管控和排查中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切实保障各企事业单位在返岗人员外出情况、接触情况、健康情况、隔离观察情况的真实性、有效性。防止出现瞒报、漏报等情形发生,并对监督情况进行登记,对存在问题的企事业单位指导整改,并形成总结汇报到疫情防控指挥部,增强信息的互通,切实做好联防联控工作。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不能因为部分省市无新增病例就放松警惕。当返岗遇上抗疫战,越是重压当前,越需要每个企事业单位、每个人做好返岗管控工作,更需要每个机关单位以永不懈怠的姿态、笃定前行的信念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切实保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最终胜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