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心得5篇与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感5篇
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心得 5 篇与学习习近 平法治思想有感 5 篇 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心得 5 篇 【篇一】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 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 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 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面 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 党全国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 义、明确工作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 全过程,不断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 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推进全面依法 治国的根本保证。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是繁 重,越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 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 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运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 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法 治体系要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 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 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 司法、全民守法。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 全、生态文明、风险防范、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系统谋划和整 体推进立改废释,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 得到人民拥护,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 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注入中国法治力量。 深入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 加强司法监督制约,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快转变政府 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 力和社会创造力。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推进法 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 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确保 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汇聚全面依法治国的强 大合力。 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 保障人民权益。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 法治建设中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 福祉。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聚焦法律制度 的空白点和冲突点,构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 律制度。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促 进社会和谐稳定。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 关要牢牢把握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 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 全感。 【篇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 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民者,国之根也。”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共和国 的坚实根基,是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作为共产党员、人民公仆,一 定要以民为本、为民谋福,让人民群众永远占据“C 位”,不断实现 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坚定人民立场,永远立根于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 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践行 群众观点、坚定贯彻群众路线,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野家,摒弃“衙 门作风”、沾染“土里土气”,真正在思想上贴近人民。要勤去田间 地头、多去村社农家,听一听农家话、干一干农家活、吃一吃农家饭, 在同群众聊家常、听心声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 系,真正在感情上融入人民。 要坚守为民初心,矢志造福于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除了 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 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广大党员干部要牢树为民服 务理念,铭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切实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作为我们一辈子的奋斗目标,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 事、忧心事,办好一件件与群众息息相关的贴心事、暖心事、实在事, 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取信于民。要增强为民服务本领,既要深入一线与 群众“零距离”,又要真情服务与群众“面对面”,在服务群众的具 体实践中,不断提高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本领、为群众办实事的本领, 从而提高群众满意度、信任度,用过硬的能力本领赢得民心。 要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 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广大党员干 部要坚持问计于民,始终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注重激 发群众创造力、创新力,让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乡基 层治理和经济社会建设等重大任务中“挑大梁”“唱主角”,在凝心 聚力、团结奋斗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 坚持问效于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切实把人民群 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去创造经得起群众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业 绩。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广大 党员干部坚持将人民群众作为永远的“C 位”,始终立根于民、造福 于民、依靠人民,定能不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也 定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赴美好生活。 【篇三】 近期,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 依靠人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觉得,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了人民、 依靠人民需要我们努力践行初心与使命,从你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 起,以初心之“光”照法治之“路”。 全面依法治国,依的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治国之道,必先利 民”。在中国,每一条法规的颁布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活 需要,保障人民权益。作为一名初入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这一年我 印象最深的就是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戴起了头盔。无论是在繁华的城市 还是乡间的小路,无论是骑摩托车的群众还是蹬三轮车的商贩,大家 只要出门都会自觉戴上头盔。从人民戴头盔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体 现的是日趋完整、日趋人性化的法律制度,也能看出我国以人为本的 立法原则。全面依法治国,依的是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需要我们保 持那颗炙热的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全面依法治国,治的是劳苦大众急难愁盼。“惩其未犯,防其未 然”。在中国,每一条法规的颁布都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疑 难问题,防患于未然。通过大数据分析,近年来涉及电动车的死亡事 故中,绝大多数都未戴头盔,而佩戴头盔的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率极 低。作为一名回家途中曾撞过防护柱的人,我对此深有感触,当时整 个人飞出了几米远,车子也变形了,庆幸的是近一年的耳濡目染使我 养成了戴头盔的好习惯,所以只是轻微擦伤而未发生严重的安全事 故。而从这个小小的头盔中,我感受到的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人情味, 是对万千劳苦大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尊重与敬畏。全面依法治国,治的 是劳苦大众的急难愁盼,需要我们用尽方法解决人民群众的危难与艰 险,永葆初心。 全面依法治国,为的是千家万户幸福生活。“立法术,设度数, 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在中国,每一条法规的颁布都是为了 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就像戴头盔这件小事,通过法律 的约束使人民变得自觉,从而挽救了无数家庭,避免无数家庭的破裂。 如今,在街头上我们看到的是骑车必戴头盔的场景,听到的是“戴好 头盔,珍爱生命”的普法宣传,感受到的是千家万户尊法守法学法的 浓厚氛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将法治理念熔铸 于心、践之于行是我必备的素质。坚持人民利益为上,把反映人民愿 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日常生活及工作全过程也是 我应尽的义务。全面依法治国,为的是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需要我 们共同努力坚定初心、牢记使命,进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 目标。 【篇四】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是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 行动指南。我们要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 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重 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切实把这一重 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在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 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 斗目标进军的历史时刻,党中央站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 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的新起点 上,鲜明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我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 意义。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 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不断开创法治中 国建设新局面。 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规律的科学总结 如何治国理政、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不断对国家 治理问题进行探索,取得重大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改革开 放以来,我们党更加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发 展环境越复杂越要强调法治。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依法 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坚持依法治理,才能实现经济发展、 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党更加注重 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推进 全面依法治国,开创了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向前迈出一大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 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从历史和现实相贯 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 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 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是 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 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长 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这一重要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强调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 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为做好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 思想动力,指引我们增强理论自信、保持战略定力,蹄疾步稳深化全 面依法治国实践。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坚持把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法治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开辟和不断 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 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境界。 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就带领人 民积极进行根据地法制建设,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后, 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颁布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初步奠定社会主义法治 基础,并对法律的功能、价值等进行深入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 党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不断深化对法治 建设基本规律、依法治国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形成 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 有力推进,并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 不断取得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即习 近平法治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一重要思 想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广阔的时代背景、深远的战略考 量,指引我们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 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 全、发展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 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并科学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的工作。这具体体现为 11 个方面的要 求,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 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 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 数”。这 11 个方面的要求,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深远的战略 思维、鲜明的政治导向、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确立了 法治中国建设的鲜明航标。 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习近平法治思想来源于实践、扎 根于实践,为我们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 格局的实际出发,着力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党的 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革、取 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 导,在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这一重要思想既强调立足当前,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强 调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 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我们坚持为了人民、 依靠人民,努力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 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 进,法治中国建设不断谱写新篇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依 法治国的顶层设计,制定路线图、施工图,按下全面依法治国的“快 进键”。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提出新任务,描绘了到 2 035 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党的十 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 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能力作出专门部署、提出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 时期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新部署,要求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 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实践充分证明,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下, 法治中国建设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盼,不断展现新气象、 实现新作为,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 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更好发挥了法治服务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 要作用。 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 托。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 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我们要全面准确领会习近 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牢牢把 握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 系、重要保障,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 程,更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更好发 挥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效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全 方位展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立足新时代、踏 上新征程,习近平法治思想必将激励我们在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更好 担当作为,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动实践,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良法善治的社会主义法治 新境界。 【篇五】 11 月 16 日至 17 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 要讲话,强调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 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党的十八届四 中全会专门进行研究,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 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又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党对全面依法 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全面依 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制度的竞争,国家的现代化归 根到底是制度的现代化。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我国社会主义法 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 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 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 路。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出现更 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 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要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 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 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有机统一,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感 5 篇 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感 5 篇 【篇一】 2020 年 11 月 16 日至 17 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 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 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刻, 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鲜明的政治导向、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 为民情怀,是指导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献。这是党中央历 史上第一次召开全面依法治国专题工作会议,规格之高前所未有。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从 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 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 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 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 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 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 法治思想,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 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 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 局面,我们就一定能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篇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各 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 署,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总书记的一 席话犹如“催征鼓”,给各级干部指明了奋进方向。作为法治中国建 设新征程的“关键少数”,广大干部当积极响应总书记的要求,在全 面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敢于担当使命,善于率先垂范,为法治中国 的建设添砖加瓦。 按下“回放键”,坚持不忘初心,为法治中国注入“温度”。此 次习近平总书记的会议讲话中,“人民”一词出现了 20 余次,成了 不折不扣的“高频词”。感悟其中的人民立场,品味总书记强调的“全 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广大干部当有所领会, 深刻理解到法律制度不应该仅仅是纸面上冷冰冰的条文,而是需要被 落实落细、被赋予温度,成为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幸福感、安全感 和获得感的治理“良方”。为此,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庞大工程中, 党员干部既要大步向前,也要时时回望,不断叩问和守护“以民为本” 的初心,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将人民的福祉、人民的呼 声和人民的需求融入到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方方面面,真正运用好法 治“利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按下“删除键”,杜绝以权压法,为法治中国标刻“尺度”。“法 治”与“法制”虽仅一字之差,却相去甚远,其中的关键之别就在于 是否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领导干部,“做 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 办事情”,深刻诠释了法治的应有之义。可见,领导干部知法犯法、 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乱象,均不是法治的本义,而是法 治的“大敌”。广大干部应将以往错误的权力观念“一键删除”,不 仅仅要学法懂法,熟练掌握各类法律法规并与工作紧密结合;更是要 尊法畏法,培育法治思维,把法律真正当作内心笃定的信仰和神圣不 可违背的“旨喻”。常怀敬畏之心,见法律红线绝不触碰;常思律己 之道,临法律底线绝不逾越;常践正义之行,与违法行为坚决斗争。 按下“加速键”,坚定道路自信,为法治中国增添“力度”。所 谓“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法治中国的进程要想 行稳致远,必须找准正确的轨道,这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从 1954 年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横空出世,到 1982 年现行宪法的颁布 及其历次修正案的通过;从民商法领域各类单行法的出台,到标志中 国法治新界碑的民法典的问世,中国法治的发展正是因为始终牢牢把 握我国建设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我国发展的实际需求,才有了当下 的宏伟图景。党员干部们应当深入学习我国不断完善的法治进程,深 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内涵,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 持党对依法治国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信心满满地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道路,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地在全社会做好法治宣传工作, 推动中国良法之治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号列车在法治轨道上疾驰 向前! 【篇三】 11 月 16 日至 17 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的规格可以说前所 未有。在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 治国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了 11 个方面的要求,即“11 个坚持”。 在这“11 个坚持”中,“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放在第 一位的。“第一位”不仅说明党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使命光荣,还 意味着要肩负更多责任,担子如山,更意味着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 充分体现了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在新时代的大担当。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为民实践,生动地展现了人民至上。“法 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 也。”无论是“法”“律”“令”都是为了实现善治。推进全面依法 治国更是为了全面的善治。这善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民,就是要 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 国家先后修订完善了人民群众十分关切的涉及食品安全、外商投资等 一些系列法律法规,还通过了被人民群众称之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的民法典。可以说,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既是一个以良法求善治的过程, 更是一场良法源于民心,以民为本、立法为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 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生动实践,鲜明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 的政治底色,更加凸显了“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深刻变革,再次彰显了党的纯洁性、先 进性和时代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就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这 不仅在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 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与 时俱进的时代特质。这种特质是源于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 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强烈革命精神,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 民族谋复兴而始终永葆纯洁性、先进性和时代性的坚定决心。打铁还 需自身硬。正是这种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 50 多名党员 发展到了今天的 9191.4 万名党员,才更加凝聚人民,以任何人任何 势力都不能阻挡的意志和力量带领中国人民闯关夺隘。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护航利器,让我们更加坚定自信地朝着 更伟大目标前进。“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 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带头牢固树立法 治思维,不断增强法治意识,争做学法、懂法、宣法、用法的表率, 更加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进一步推动各项改革事业有序开展,行稳 致远。“其身正,不令而行。”依法治国离不开道德滋养,党员干部 要以身作则,加强道德修养,养廉洁浩然正气,养为民造福志气,养 攻坚克难锐气,更加成为人民群众心中可信赖、可依靠的人,更加发 挥好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相融合、相促进的带头作用, 尤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体系建设中去,使全面依法治国更加闪耀新时代的社会精神和社会价 值。 【篇四】 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 中国气派、饱满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法治领域的理论创 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要吃透基本精 神、把握核心要义。为此,应学习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 治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坚持 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道路等重大命题。 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地位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全面 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国家 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布局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坚持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点任务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坚持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关系的重要论述,正确认识和处 理政治和法治的辩证关系、改革和法治的辩证关系、依法治国和以德 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 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保障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坚持 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 少数”。 【篇五】 “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 不可忽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发表 重要讲话,着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刻把握治国 理政规律,深入阐释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 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 德是内心的法律。实践表明,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 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 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 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其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 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迈向全 面依法治国新征程,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只有让法律和道德协同 发力,统筹推进以德治为基础的法治建设、以法治为保障的德治建设, 我们才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新形势下,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要以德化人,强 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为全面依法治国创 造良好人文环境。要在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求,努力使道德体系同 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要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 治内涵,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要把道德 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树立法律法规的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 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把条件 适宜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 治,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实践的动力。法律要发挥作用,首先 全社会要信仰法律;道德要得到遵守,必须提高全体人民道德素质。 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又加强道德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和道德自觉,使人们发自内心信仰和崇敬宪法法律,树立良好道德风 尚,为法治和德治厚植社会根基。 新形势下,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要以法养德,运 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以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道德建 设保驾护航。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以法治承载道德 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发挥司法断案惩 恶扬善功能,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诚信缺失等失德行为的整 治,加大对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 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就能以法治力量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 新形势下,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要以上率下,发 挥好领导干部的关键作用。“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 不管是法治建设还是道德建设,领导干部既应积极推动,也应以身作 则。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 德楷模,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 风,才能以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 尊法守法。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 路,把法治中国建设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好,奋力开创全 面依法治国新局面,共同描绘思想道德建设新图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