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优秀创新创业心得体会范例【三篇】
【篇一】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是服从调剂的专业被调到计算机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这是一个不 被人看好的专业,连毕业条件都跟本院学生不一样,毕业条件相当低的。但是我却在这个专 业这个班级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比如说创新创业这个事情。 我们电子商务专业的老师在上第一节课就给我们介绍了关于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其中 一个实践就是创新创业,通过比赛去外面看看,别人在做什么,而我们应该怎么做的道理。 因此,在大一的时候,我们都在训练比赛,创新创业的比赛,从团队建设,写方案,比赛, 赛后的一个过程,真的让人成长很多,许多的东西就是需要去大胆地想,努力的做,才能做 出成果,有一定的回报。 我觉得在创新创业比赛的问题当中,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方案。一个好的方案,这是一 个让别人知道你所做的东西是可行的,能够吸引人的,可以给人们带来一些益处的东西。因 此一个好的方案能带你的团队走的更远。 再者是团队建设,所有事物都离不开人。在团队中,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要 懒惰,踏踏实实做事。队长在其中发挥重要角色,要知道方案的思想,了解团队成员的特点 去分配任务,团队之间要协调合作,该去实践的就去实践,不怕苦不怕累,每个人都干活, 一起努力奋斗是成功的基础。 在比赛的时候,要沉着冷静,不管比赛的结果如何,参加比赛的初衷要记得,培养锻炼 自己的能力而来的,是为学习而来的。那些荣誉和金钱是附属品,不要看的太重,因此在分 配奖金的时候更加不要出现尴尬的问题,团队*。要吸取在比赛中的教训与经验,以备下次子 比。 创新创业要肯吃苦,切记不要心高气躁,一步登天。我也在创新创意的比赛和实践中走 过的人,我就是因为在学习和锻炼中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淘宝店。对于这个,也不是什么多大 的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真的很辛苦,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需要动手的能力真的很强。 在这个过程,没有一个人能够帮你,只有你一个人在奋斗的更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你可 以请教别人,但别人绝对不会帮你做的了你的事情。 就此,我经过创新创业得到的体会是:创新创业不一定会成功,但你不去创新创业,你 在创新创业这方面一定不会成功。所以,要大胆尝试,大胆创新,大胆创业。 【篇二】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 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我认为,创新就是根据人们的需求,然后你去做了 去完成了,那就是一种创新。通过学习创新创业一课,令我对大学生创业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我们要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实战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创 业的道路是充满艰难和挑战的。在创业和就业过程中要敢于竞争,面对失败,总结经验,逐渐成 熟。陆向谦的创业创新课使人受益匪浅,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 的创业能力。 大学生可以在参加活动中来了解社会、了解市场,并锻炼自己的能力。如果没有实践, 那就是纸上谈兵,并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体现价值。上了这节课之后让我明白,创业是艰辛 的,并没有自己想的那样简单,要有思想准备,目标不能太高,大部分人不成功不是因为选 错行业而是因为中途放弃。所以我们大学生在卷入创业热潮的同时,也要深刻地思考清楚, 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无论做什么事 情,都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只要自己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无论最后成功或是失败, 都是人生的财富。 【篇三】 去年年底开始,创业热在大陆开始迅速升温,大学生作为国家期待的创业主体,其受到 的关注与关照尤其明显,这种情况,也就将担任创业教育的教师推到了尴尬的境地。 从这个大背景来分析,国内对创业的重视,绝非仅仅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权宜之计,而 是有较深层次的原因。1947 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梅斯教授以 MBA 学员为对象开设创业课程, 但其后二三十年中,以大企业为主流的经济,使得创业教育发展惨淡。1979 年,大卫伯奇的 研究《工作产生过程》,以翔实的数据*了大型企业是经济支柱和创造新就业机会主体的论断, 揭示创业对创造新工作机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引发了政府和高等教育界对创业重 要性的大讨论,随后,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科技创新 和创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两翼,科技创业教育的兴起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早就了美国新经济的“奇 迹”。 近期,我国提出经济新常态的概念,在资源有限、经济总体容量基本保持不变的背景下, 激发个体寻找机会,重新整合资源,也成为了政府的选择。 然而,我国的情况与美国科技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差异。在科技发展方面有差异,在文 化背景方面也存在差异,但在创业基础教育方面差异更大。在美国,商业意识的教育起于高 中甚至更早,而我国的学生,在商业意识方面的教育趋近于零。也就是说,对我国普通高校 的大学生而言,进行科技创业教育固然重要,但进行基本的商业意识的启迪,尤为重要。 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现状与趋势是什么?创业,是否是一门学问?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是什 么?我们是否有资格进行创业教育?这种资格如何获取?大学中创业教育的内容与社会上的创 业教育内容与形式有何异同?如何衡量我们创业教育的成果?这些都是我想从台湾两位专家那 里请教的问题。 首先,我了解到,创业升温,不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现象。从欧美国家到亚洲的韩国、新 加坡,均在近几年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创业的政策,而台湾地区,政府部门中有 13 个部会推出 了 48 个促进创业的计划。在美国,MIT 的创业教育《打造企业的黄金 24 法则》、斯坦福的精 益创业是两大流派,百森商学院的创业课程很有特色,新生代创业模式画布非常实用。台湾 交通大学的创业生态系统 ecosystem 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及实践)模型,十多年的创 业孵化器以及完整的孵化体系令人羡慕,开展的诸多创业活动令人神往。完整的课程体系、 强有力的校内支持使得交通大学有很强的潜力。 其次,对于创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创业有很多定义,但个人感觉,创业,是一个人或 者团队,将人的行为或社会活动转变为具有价值的经济活动,并能从中持续获利的初始过程。 到目前为止,个人感觉创业还很难称之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主要原因是,虽然研究对象日渐 清晰,但研究方法还难以明确,虽然总结出了很多规律,但难以通过实验去验证。但是,这 并不意味着创业不能研究,不能发展,只是还需要积累。目前,文献法、案例法、观察法都 可以揭示很多创业规律。与创业相关的学科有很多,但基本是: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 因为其相关学科很多,所以大学在选择课程时,需要有针对性。主要原则有:第一,因 为受到学时数量的限制,社会中能提供更专业课程的不必细讲,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 等等。第二,课程的目标,不应是学生马上去创立企业,而应该是根据所学内容对自己进行 评估。第三,就教学形式而言,应该是传授内容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偏重于体验。第四,应 该将授课对象设定为普通高校,而非重点高校的大学生,以培养他们的意识,而不是依靠高 科技创业。 第三,创业教育应达到怎样的效果呢?对于讲授主体而言,在校教师与创业者相结合或许 更为理想,笔者最近曾就效果问题询问过投资机构人士。用比喻来讲,他们希望接受过创业 教育的同学,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创业地图,也就是说,对创业这件事情有个全局性的概 念。还能意识到自己在地图中所处的位置,要到达的位置,并对行动时所需要的资源,应该 具备的心态有所了解或掌握。而这些资源,或者一些具体的技能,如产品设计,营销,财务, 法务等,未必要作为课程的重点,因为各个投资机构基本都有专家级的培训。 最后,对于创业教育成果的衡量问题。交通大学创业孵化园的历史很悠久,开展了很多 活动,但其中在校生参与的非常积极,但在校生创业的成果好像还没有成规模的出现。创业 教育好像开始于 2013 年,正如老师所讲,课程的效果是培养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对成果不宜 过于强求。这也是我国目前相关部门及高校应警醒的方面,应该认识到,对于创业知识的普 及很重要,但对创业及自身有所了解后,未必要选择创业。因此,不能仅将创业成功率作为 衡量标准。 在聆听专家教育之余,各高校老师也就创业教育进行了交流,有一些心得。 首先,对从事创业教育的我们而言,危机与挑战并存。一般高校的创业教育几乎一片空 白,但通过仁能达提供的机会,使得我们对重点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模式有了全面的了解, 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性。大家可能对航空公司的案例还有印象,在案例中,只注意高端市场的 航空公司,基本都消失了。做个类比,创业教育,目前在重点高校中开展较好,但未来一定 会出现在一般院校中。 其次,我们要做好创业教育这件事情,应该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意识,即关注用户(大学生), 吸引粉丝(大学生、企业方面、政府等各方面人士),众筹思维(可以是课程、更可以是创业项 目),无边界的联系(不必受地域的限制,通过虚拟团队,为创业团队提供机会),社会化传播。 最后,建议大家珍惜这个平台,以此为起点,做好创业教育。目前,创业教育在一线城 市发展较快,机会较多,但好像也出现了类似产能过剩的情况,很多项目和理念的推广,需 要地方的支持;而在地方上,大学生可能有这方面的需求,但得不到相关资源。希望这个平台 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需要,笔者愿意在这些方面提供一定资源。例如,在创 业辅导、路演机会等方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