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脱贫攻坚工作感悟4篇
2020脱贫攻坚工作感悟4篇 【篇一】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和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这就要求广大扶贫干部只有坚定信心努力做好脱贫攻坚中坚力量,才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一要转变作风抓落实。扶贫干部要主动克服应付式思想,做工作决不能流于形式,“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更不能急于求成,要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上下功夫,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把工作做实。 二要攻坚克难敢担当。扶贫干部要不怕吃苦受累,也不能抱有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要真正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基层一线进村入户结穷亲,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切实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篇二】 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脱贫攻坚工作,“五级书记”同框的画面刷屏,也让人心生宽慰。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恰逢疫情肆虐,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创伤,尤其对贫困户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如何提高收入,保证家庭正常开支,也成了一大难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在最后的攻坚时刻,如何克服困难,保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未脱贫的脱贫,让已脱贫的不返贫,最需要的就在于人,在于干部能否扛下重担,充分发挥己用。 激励担当作为,需要明确、完整的机制。要近距离考察识别干部,科学评价综合业绩,提拔使用、职级晋升、评先奖优等充分考虑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经历和贡献,切实把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对不担当不作为、畏苦畏难、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脱贫攻坚干部,要加强教育管理,该撤换的及时撤换,该问责的坚决问责,激励引导干部保持积极进取、攻坚克难的良好作风。 激励担当作为,需要专业、前沿的培训。要着眼实战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围绕就地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主题,提升驻村干部、镇村干部、帮扶干部的水平,尤其是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解决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等问题的实战能力培训,切实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 激励担当作为,需要全面、走心的关怀。在脱贫攻坚工作岗位的干部,无论是上级驻村工作队、还是镇村两级干部,都几乎是全年无休的工作状态,尤其是脱贫任务重的偏远地区,面对的困难更加超出我们想象。为了让贫困户们早日过上好日子,他们可能已超负荷运转、身体亮起红灯,没时间陪家人、陪孩子,错过了一个个又一个家庭团圆的幸福时刻,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组织要做好对脱贫攻坚干部的谈心谈话工作,做好生活、安全等方面的保障,让他们可以安心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组织为担当作为者提供保障,为干事创业者撑腰。干部在岗位上找准站位、勇于担当,绷紧弦、加把劲,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相信一定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篇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听取军队参与防汛救灾情况汇报时指出,要发扬连续奋战作风,有力组织抢险救灾,支援地方灾后恢复重建,切实完成防汛救灾后续任务。连续奋战作风是一种忠于职守、勇于战斗、甘于奉献的意志品质,是战胜前行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力武器。当前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到了冲刺阶段,广大党员干部要担起党和人民的重托,发扬人民子弟兵的连续奋战精神,用实际行动答好脱贫攻坚“时代答卷”。 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念,保持“一鼓作气”的韧劲。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群众近几年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这在人类脱贫史上都是了不起的奇迹。当前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到了紧要关头,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越要付出更为艰巨和更为艰苦的努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念,保持“一鼓作气”的韧劲,不被遇到的险境所折服,不被面对的困难所吓倒,咬紧牙关,砥砺前行,强化“天时人事日相催”的紧迫感,树立“人间万事出艰辛”的自信心,磨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意志,焕发“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难、奋力攻坚,闯过新长征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直至胜利抵达预期目标,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强化“敢于斗争”的担当,保持“迎难而上”的冲劲。目前,全国还有一些贫困县未摘帽和贫困村未出列,虽然在数量上并不是很多,可个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加之受疫情的影响,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开工不足、帮扶工作受到影响,这都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增加了难度和挑战。敢于斗争和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的鲜明政治优势。“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敢于斗争”的担当,保持“迎难而上”的冲劲,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惧不退,勇于直面现实困难,敢于触及矛盾问题,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冲劲“啃硬骨头”,以“为官避事平生耻”的自觉“挑重担子”,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担当作为、建功立业,当好人民群众的“守护神”。 践行“人民至上”的承诺,保持“不辱使命”的干劲。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党员干部而言,既是神圣职责,也是光荣使命。看着老百姓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哪怕再苦再累心里也甜。“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数月来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到防汛救灾的应急救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牢牢放在首位,让党的初心使命在重大战斗第一线得到了极大彰显。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的承诺,保持“不辱使命”的干劲,真正将“人民至上”理念融于血脉,时刻铭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的初心之问,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使命落在行上,坚持以过硬担当带领人民群众苦干实干,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要坚持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用真心实干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脱贫攻坚成果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篇四】 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帮扶单位带头参与的消费扶贫切实推动了贫困地区产销对接,给乡亲们脱贫吃下“定心丸”。然而,部分扶贫产品过于依赖帮扶单位“包销”,自身缺乏市场竞争能力,还可能被无良商家“薅羊毛”。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最后攻坚期,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对于扶贫干部来说,要打赢扶贫攻坚战更是难上加难,有的为了拉动消费,带头参与消费,可以说举措还行,但从长远来看,并不是一个好的举措,这很容易让贫困地区的发展形成依赖,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保姆式”的消费扶贫,不是正确的扶贫方式。一些贫困地区出售各种农产品,但又不注重产品质量、不注重售后服务,甚至还出现“三无产品”,确实让部分消费者很受伤。有的地方,没有进行深入的调研考察,就盲目跟风进行大面积种养殖,造成消费扶贫千村一面,低质化、重复化现象严重。另外,如果贫困地区“照顾式”扶贫过多过频,一部分不良商家,就会钻政策空子,揩扶贫的油,从中投机取巧、谋取利益,时间长了还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利于市场的竞争,尤须引起警惕。 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作为扶贫单位和扶贫干部,要因地制宜,强化举措,警惕“保姆式”照顾和消费扶贫。 警惕“保姆式”消费扶贫,就要切实转变贫困户的思想观念。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地方政府和帮扶单位,要切实扭转思想观念,给政策给照顾的同时,也要杜绝大包大揽的“包销”,要多从产业发展、乡村规划、扶贫成效巩固等方面强化统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强化产业发展,变“输血”为“造血”。 警惕“保姆式”消费扶贫,就要加大产业的支持力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更要注重和巩固脱贫成效,更要加大产业发展和支持力度。地方上要树立正确的扶贫观,一方面要用好“政府之手”,因地因村发展特色产业,并对发展项目“扶上马,送一程”,持续“造血”。另一方面,要用好“市场之手”,打破依赖,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民营企业,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打造群众认可的消费品牌,让消费扶贫、产业发展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路子。 警惕“保姆式”消费扶贫,就要注重人才的输入。打破扶贫农产品“包销”怪圈,人才的输入也显得至关重要。扶贫项目、产业发展、政策帮扶,如果少了人才,就是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地方上,除了要加大引进、培养和使用种植、养殖、电商销售等外来人才外,更要充分挖掘和培养本地乡土人才,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乡村人才队伍”,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凝聚起强大的智力资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