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处范文之初一新生”不良适应症“的分析研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教处范文之初一新生”不良适应症“的分析研究

政教处范文之初一新生”不良适应症“的分析研究 ‎ 九月一日,初一新生有的在家长的护送下,有的三、五成群,带着一种兴奋、好奇而胆怯的心理到中学报到入学,第一次升旗仪式下,国歌唱得声音最高、最尖脆的是初一年级学生;学校进行大扫除活动,干得最起劲最认真的是初一年级学生。可是好景不长,第一次单元测验后,就有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第二次、第三次……,一段时间下来,部分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迟到、旷课现象开始出现,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发展到回原小学撬门、扭锁、偷盗、搞破坏,结伙敲诈小学生等。初一新生在入学后不久便出现如此大的变化,怎不令人深思、心急!此时,如果找不准导致的原因,不及时采取措施,这些半幼稚半成熟的处于动荡之中的学生就有可能因此而“坏”下去。二、“病理”分析1、时间、空间、信息因素从时间因素看:小学阶段每天6节课,每节课40分钟,一个星期上四天半课(周三下午教师学习、学生放假),而初中阶段,一般学生每天都上8节课,一 ‎ 节课45分钟,一个星期学生在校不少于6天,少数学校甚至连星期日、晚上也用来补课、过长的课业时间,当然地挤占了学生的休息、活动时间,这对于刚离开小学仅两个月的初一新生来说实在是太苦了!结果是在校时间长、学习效果差。从空间因素看:农村完小一般规模不大,活动空间小,学生都是本行政村的,学生距家近,上学不出村,教师与家长一般都熟悉,也很容易联络,而农村初中一般每乡镇1--2所,学校规模较小学要大得多,学生上学要远得多,相当一部分学生耐住校就读,第一次独立生活,学生活动空间显著增大,教师进行家访也很困难,结果是学生生活苦,教师管理难。从信息因素看:在小学里,由于学生人数少(一般在200人左右)、范围小,信息相对闭塞,而中学,由于人数多(一般在1000人以上)范围广,各种信息很快地在学生中相互传播、相互影响,俗话说:“人上一百,五颜六色”。相互作用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另一方面,教师与家长的信息沟通不容易,这一通一阻的现象,被一些学生钻了空子,在校瞒教师,在家瞒父母。2、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素教学内容因素:应该说不论是教学大纲,还是教材,特别是新教材,都十分注重了中小学的衔接,这些都是初一新顺利学习的有利因素,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认为,其一课程的增加,特别是新课程的开设,如农村中学的英语等,学生并没有多少心理准备,更没有什么知识基础,刚开始可能还有一些兴趣,但要学好这些科目仅凭兴趣是不够的,一些同学因此而落伍。其二,深重的课业负担压垮了一些学生。不能否认,目前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思想,仍然影响着初中教育,多数学校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往往帮多、太难、太深。教学方法因素: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教师“扶”‎ 着学生走,学科门类少,教学方法上直观教学多,形象、生动。而中学阶段,接初一新生的老师、班主任多是刚从初三顺头的,教学方法、管理方法与小学相比,确实有很大不同。另外,有些中、小学教师在进行各自阶段的教学活动时,由于教学“不到位”导致知识上断层、脱节。如小学数学,从三年级起就开始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接着就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这是一种全新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部分知识学得如何,对中学代数的学习有较大影响,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持被动、消极的态度,认为学生习惯于算术解法,而且正确率高,不必强调那种思维方式,到中学反正还要重学,所以在考试时有的就关照学生,应用题如果没有明确要求用方程解就一律用算术方法解,搞短期行为,教学不到位。而有些中学教师,对小学教材缺少了解、研究,虽然中学教学中多处有“小学我们已学过”的语,句,但并不甚了解小学到底学到了什么程度,找不准新知识的联结点,只好我行我素,使学生感陌生、突然、难懂,结果到头来便发现“煮了一锅夹生饭”。3、“恋旧”心理因素初一新生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阶段,面对新教师、新同学、新环境、新课程、新教法,心理上总有某种紧张感和好奇感,认识水平、思维能力等也不能及时适应初中教学的要求,特别是严重的是,新生常常将现在教师的教学手段、工作方法、师生关系、人格形象等等,同以前小学中印象深刻的教师相比,总觉得“不顺眼、不习惯”,甚至认为初中教师不如小学教师好,从而“拒绝”新教师的形象而产生“恋旧”的心理。三、如何化解?找到“病因”,当“对症下药”,对“不良适应症的化解,可通过如下途径:1、教师要尽快缩短与新生的距离,预防“恋旧”‎ 的心理的产生。新生入学后,师生第一次见面极为重要(即首因效应),新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为这次见面要作充分的准备。可通过“小升初”登记表了解学生的毕业学校、升学成绩、教师评语、奖惩情况及自然情况等,借助于照片记住他们的姓名。其次是报到前适当对有特点的学生(准备确定为班委的、有特长的、家庭不完善的、家庭条件较差的)进行家访,通过与学生家长的首次见面,可初步了解到学生的成长环境,向家长提出共同教育的建议和要求等。事实证明,师生第一次见面就能叫出学生名字、说学生的特长、爱好及家庭槽况,能给学生一个强烈而深刻的印象。觉得老师是知已,从而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大大地缩短了原有的距离,有效地预防了恋旧心理的产生。所以有经验、责任心强的班主任是不会坐失“第一次见面”这个建立师感情的良机的。另外关心新生生活,加强班集体建设,营造友好、欢乐的集体氛围,对缩短新生适应期也很重要。2、端正办学思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应当综合活理、各负其责。作为学校更要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关键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质量,克服“以量取胜”、“以量补质”、“课内损失课外补”等片面认识和不恰当的做法。3、中小学教师树立整体观念,提高衔接意识。中小学教师应从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角度出发,加强联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主动研究教材知识结构系统,把握全局,教法上都要力求到位,相互“走近一步”‎ ‎,要认识到小学因要适应儿童年龄特点,细嚼慢咽,学生才能消化吸收,而中学必须大胆取舍、增加课堂容量、不然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违背儿童的心理特点不行,消极适应儿童发展也不行,只有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年龄阶段的向前发展,才真正体现了教育和发展的辨证关系。在管理方法上,中学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你面前的“小大人”两个月前还是个“孩子王”,而且在这两不管的两个月里,他们很可能会放松要求,不思学习,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往往有很大的回落,此时如果过份地强调学生“成熟”和“独立性”,采用“放鸭式”的管理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导致初一新生“不良适应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以上分析的几点因素外,还有很多,如体制因素、家窿教育因素等,也都是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要克服和预防这种不良现象,需要全方位治理。总之,中小学的衔接过渡工作,如果引导不得法,“开局”就失利,就好比接力赛跑,慌慌张张把棒掉在地上,再回头来拾,这势必会影响前进的步伐和速度,从而制约着儿童的顺利成长。因此,深入开展这项工作的研究并付诸实践,意义重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