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我能言,故自主;我善辩,才自信
语文论文之我能言,故自主;我善辩,才自信 【摘要】名校课改成果显著,其实是培养学生的方法得当,他们的学生能言善辩,自主自信,在课堂上的表现真是令人羡慕嫉妒恨啊。当我们在抱怨我们的学生自卑胆怯的时候,我们应先反思自己有没有给学生提供“言说”的机会,有没有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因为,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语文老师责无旁贷;提高学生的辩论水平,语文教学义不容辞。我们在迎接七年级新生的同时,只有运筹帷幄之中,才能决胜千里之外。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帮学生培养“能言”的勇气,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要想方设法向学生传授“会道”的技巧,促进他们发言的自然度;要千方百计让学生锻炼“善辩”的才能,增强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关键词】能言 善辩 自主 自然 自信 “要让学生当家做主,他们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如是说。是呀,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这道理当教师的都懂。可是,我们的学生,一直是父母手心里的乖宝宝,他们习惯了被呵护,被娇宠。他们会玩网游,会刷微博,会用微信,但遇事没主见、说话没自信、学习没动力。许多老师担忧的是,让这样的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大概他们要么只会沉默、只会神游,要么只会瞎聊、只会起哄吧。 当前,许多学校成为“以学定教” 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学校,笔者认为改革先行者当务之急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要促使这些学生摆脱电子产品依赖症,改善自我封闭现象,让他们在课堂上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让他们在课堂上彰显自主自信的魅力。只有这样,“小组学习”的课堂形式才能真实有效,“以学定教”的教学改革才能有序推进。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语文老师责无旁贷;提高学生的辩论水平,语文教学义不容辞。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要给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提供练嘴的机会,拓宽视野的空间。 一、培养“能言”的勇气,提高自主性 别看学生刷微博一气呵成、用微信如鱼得水,一旦让他们在公共场合发表一下见解,他们就会面红耳赤、手足无措,更有甚者是呼吸急促、表情僵硬。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因为学生们根本没有上台说话的经历。性格外向的学生,站在位置上发言的机会多一些,表达能力强一点,上台表现会好一点。性格内向的学生呢,一上台就腿肚子打颤,说话声如蚊呐,出现词不达意、语不成句的情况更是在所难免。一个四十多名学生的班级,不爱发言、性格内向的同学会占四分之三,这时,我们必须先培养他们上台说话的勇气,才能让他们能自主发言,小组合作学习时才不至于出现某生唱独角戏的现象。 1、注重心理疏导,扫除学生上台的心理障碍。学生不敢上台,一是怕说不好被同学笑话,二是缺少锻炼的机会,三是班里尚未形成争相发言的局面。因此,让学生上台前,我们先要安抚学生,可以和他一起做深呼吸的动作,让他平心静气,缓解紧张的心情;再要鼓励学生,告诉他“只管大胆地说”,给他充分的信任,树立自信的心态;还要向其他学生提出倾听的要求,要用掌声给同学鼓劲,用微笑给同学信心,用包容给同学创造机会。其次,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多给学生“上台说”的机会,如每周开一场“新闻发布会”,每课来一次“口语表演赛”,每月上一节“美文推介会”,以养成其“说”的习惯。教师还要抓住课堂上的智慧火花,一旦出现“说”的机会,就大胆鼓励,热情支持,一旦形成“说”的氛围,就让其畅所欲言,促其全面开花。此外,内容上还可将话题适当引向生活、家庭和社会,以丰富内涵。如此一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生不但口语表达水平不断升级,而且心理素质大大提高,此后就“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了。 2、丰富活动形式,创设自由开放的交际环境。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兴趣爱好比较广泛,但容易见异思迁。我们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常见方法是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这项活动刚开始举办时的确会得到同学们的喜欢,问题是每个同学轮流上台,一个学期下来大家只能轮到两次,时间拖长了,他们的上台兴趣会急剧下降。另外,有些同学演讲的内容老套过时,听起来没有新鲜感,学生就会失去激情。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寻找新的途径,让说话训练变得丰富多彩。我曾充分发动集体的智慧,让学生提供方案,形式不限,只要能提高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即可。这样学生们的自主性、积极性会很快被调动起来,当时各种方案如潮水般涌入我的案头,或讲故事、说笑话,或猜谜语、释俗语,或解新词、析名言,还有每日早读时鉴赏一首诗、每周晚自习前推荐一本书等,甚至于把实话实说、开心辞典、新闻联播、焦点访谈都搬到了教室,学生所讲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时间也不局限于课前三分钟了,大课间、晚饭后是时间比较充裕的,学生可以自发组织交流。因为形式丰富了,交际环境自由开放了,学生就勇气十足了。 3、尊重奇思妙想,形成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在学生的上台展示中,我们要予他们以充分的尊重。无论他们怎么表现,我们绝不能打断,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今我们面对的是90后的孩子,他们精通网络,对网上的各种怪异词汇了解得比我们多,而且他们也热衷于谈论网络新词,什么“浮云”、“给力”、“屌丝”之类的词经常脱口而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孩子不避讳谈情感,有时谈到早恋问题,我就会因利势导,让他们对同学的观点进行点评,为他们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完善自我。这种讨论会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净化他们的灵魂,让他们知道果实只有在成熟以后才更甜美、更芬芳的道理。只要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他们就越来越敢于当众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这样就进一步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当学生处于最佳的训练状态时,他们体验到的是成功的喜悦,他们会更加主动、乐意地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上台说话的自主性也就不断提高。 二、传授“会道”的技巧,促进自然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能说”了,我们还要训练他“会道”,也就是掌握“说”的礼仪技巧。只有拥有良好的礼仪和熟练的技巧,学生上台展示才会不做作,不生硬,自然度高,同学理解起来容易,欣赏起来也舒心。 1、临场把脉,对症指导。礼仪的训练靠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要事倍功半的,唯有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指导才有实效。每位学生上台时,我都会针对他们的表现作一些点评,送一些提示。比如,我会告诉那些捏稿子上台的同学:“上台演讲要尽量脱稿,如果你真的准备充分的话就不怕忘词了。”要求那些有拖拉作风的学生“上台时步伐要紧凑,不可以拖沓。走的太慢会给人有一种散漫和扭捏的感觉。”提醒那些内向羞怯的学生上台后,可以先不用急着开始演讲,要先环视一下四周,让听众把目光都转向你,接着你可以来几句开场白,如:“希望大家可以仔细聆听我的演讲……”或“大家好,我今天很高兴你们能听我演讲……”提示那些因为忘词而突然结巴的同学,停下来有意识地深吸一口气,然后随着吐气再慢慢地讲下文。 2、课后交流,分享心得。经过一段时间的上台演讲训练后,我班学生总结出了一些说话技巧和礼仪心得,九(5)班谢依妮与同学分享:“ 演讲开始时,人一定要站直,可以把双手盘在背后,这样人会显得比较挺拔,有自信。演讲开始时声音可以大一些,但是也不可以太大,比平时音量高一些就可以了。声音不可以平淡,要有抑扬顿挫的变化。一些重要观点可以用重音宣讲。演讲时的语速要保持中速,太快会觉得你急着下台,而太慢又会让人不耐烦。句子之间要记得适当的停顿。演讲时吐字要清晰,不要讲得含含糊糊。还有就是面部要有表情变化,否则看起来死气沉沉。” 九(6)班赵育晨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情感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你不能只将眼神专注于一物之上,也不能到处分散眼神。只有眼神与观众进行交流,才能促成情感上的共鸣、产生演讲上的高潮。在退场时,你理应向观众表示感谢。既可以表示对他们倾听自己演讲的感激之情,如‘谢谢大家今天的悉心聆听’。也可以表示对他们给自己的肯定和掌声表示感谢,如‘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的掌声’。而且一路退下来时也应表现得落落大方,决不能落荒而逃。” 随着练嘴机会的增多,这些灵秀的学生早已对上台技巧心领神会,每次上台都能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了。九(5)班谢汶龙说:“上台演讲锻炼了我的胆量,在公共场合说话我会更加镇定,更加自然。而且我还逐渐积累了如何控制语速,在词穷时怎么临场发挥,如何组织语言等等方面的经验,以后说话能力肯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三、锻炼善辩的才能,增强自信心 “言”是表达思想的主要形式,“能言”则要讲求语言的准确性和艺术性;“辩”是运用语言进行争论,“善辩” 则要达到辨别真假,说服对方的目的。在我们的自主学习中,每个学生对文本都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大家各抒己见时就会出现不同声音,孰是孰非?必须引导学生善思辨,能争辩,在质疑辩解中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表达自己的自信心。 1、向古人学习论辩的艺术,练好口才。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论辩案例,比如人教版语文教材里有孟子、墨子、晏子、庄子的文章,可以学习到“请君入瓮、环环相扣”、“因人而异,巧作类比”、“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等论辩技巧,还可以学习《战国策》中的策士们,如唐雎、邹忌等,都善于运用各种逻辑、修辞、心理等论辩技巧,或夸饰铺陈、引经据典、步步紧逼;或巧设寓言、取譬设喻、针锋相对;或倾诉肺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得自己的说辞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毋庸置疑的说服力。我们跟学生一起讨论这些优秀篇章的时候,就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古人们能言善辩的本领,从而锻炼自己善辩的能力。 2、在课堂中设置有争议的问题,学会质疑。语文教学中应教会学生从“于无疑处求疑”开始,因为“疑”是辩论的起点。学生有“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议的思想基础。如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学生在小组中稍作讨论后,就有了精彩的辩论。你听听反方的话:“…… 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而正方马上反驳:“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从这些辩词来看,反方是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而正方呢,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其实,我们每一篇文本都能设置问题,使学生有疑可辩,有理可争。比如《 羚羊木雕》可设置“我该不该像万芳拿回羚羊木雕”的问题;《陈太丘与友期》可设置“元方对那友人入门不顾是否有礼”的问题;《记承天寺夜游》可设置“苏轼真的是一个闲人吗”的问题……学生辩论多了,思路打开了,自然就越来越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了。 3、在生活中提高论辩水平,展现才思。教师应选择一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频率高的话题鼓励学生进行论辩训练。比如:①是分数重要还是能力重要?②爸爸、妈妈的唠叨,对你的学习与做人有哪些影响?③ 被班主任或同学误解时,该如何向他们澄清?等等,使他们有话可说。平时,学生随时能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提出质疑,还可与老师进行辩论。在与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我们随时都可以告诉学生一些技巧,比如辩论时需要冷静的头脑,只有冷静才能发现对方观点的纰漏;发现对方的纰漏要抓住不放,一可以打乱对手的思路,二可以增长自己的士气;还要提高自己的语速,使对方不易听清自己的语言漏洞,使自己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等。说实话,在这样的训练下,有时老师还真不是学生的对手,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远强于我们,思维敏捷度也远高于我们,我们输了,也输得心甘情愿,输得兴高采烈!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竭尽全力,必能帮学生培养“能言”的勇气,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只要我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必可向学生传授“会道”的技巧,促进他们发言的自然度;只要我们多渠道设法,定会让学生展现“善辩”的才思,增强学生表达的自信心。那时,我们的学生同样可以像那名校的学生一样,拥有非凡的口才,既能在课堂上神采飞扬,亦能在社会上意气风发! 【参考文献】 1、刘丽霞 《汲取古人智慧,提高论辩技巧》 《考试周刊》2011年第44期 2、王大军《要让学生能言善辩--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初探》《语文学刊》2009年第3期 3、吴洪英 《借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能言善辩的素质》《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年第12期 4、黄建峰 《让学生能说会道--浅谈初中语文口语训练》 见网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