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语文论文之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学策 略   摘要:当前,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国内被广泛使用的课堂教学组 织形式,并被世界公认为是“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和研究。本文从分析合作学习在课堂教 学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误区入手,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合理构 建学习小组、适时调控合作进程、恰当的与其他教学形式相结合、建立 奖励互赖关系、   适时调控合作进程。本人从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除法对合作教 学进行了粗浅的探讨,以期提高合作学习的真正效率,为当前的新课程 改革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经被打破,出现了 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该较 为广泛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各种能力及建立生 生之间、师生之前的良好关系骑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几次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在平时观看的网络教学资源中, 在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这一块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也可以说是现象。 如:分组不够科学合理、合作学习的内容设定不合理、合作过程中纪律 掌控不当、合作学习过于形式、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缺乏缜密、学生的参 与面不广泛等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在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中表现的尤其 突出。这对于我们——一个即将踏入农村小学教学战线的老师,如何让 合作学习这种具有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更好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 们更应该去需求解决之道。下面我本人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和意义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又称作协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 认知心理学等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 目标射击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 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 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良好 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体系。   (二)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动机的激发都有着积极的影 响,对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从幼儿园一直到研究生院,众多的教育实践都证明,为了实现 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比独自学习的方式能取得更高的 成绩和效率。此外,研究也表明合作学习要比竞争性学习、个体化学习 更能促进学习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的发展。许多研究也表 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学习者相互的合作增加 了观点的数量、质量,激发了学习者的参与情感,同时也增加了解决问 题的创意和新奇。在合作学习中,一些学生的观点可以触发其他学习者 的思考,并且不同的观点可以引发小组成员考虑更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或办法。   二、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现状   (一)教师方面:   1、教师随意的分配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的时候自然会出现一个个的学习小组,但是这样的学 习小组不是随意组合的,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 力、心理素质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在分组时,如果能将这些因素考虑进 去,就会使得小组间力量不均衡,竞争不公平。不仅如此,这样的分组 还容易使学生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例如:有的小组优等生聚集,他 们自我优越感强,合作时你争我抢,谁也不让谁,显得十分霸道;有的 小组能力较弱,他们胆怯、自卑、缺乏信心,常常出现合作冷场,无法 进行下去的局面。   再者学生学习内容时刻在变,我们的分组也不能一成不变。老 师让我和谁一起学,我就和谁一起学,完全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自己 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常常因分组的局限,不能痛快地学习。这样的合作显 然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小组缺乏应有的凝集力,阻 碍了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   2、合作时机不成熟   为了迎合形势,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我们有的教师动不动就采 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有的合作任务很简单,其实更适合自主学习,完全 没必要合作学习。有的问题学生意见基本一致,也不需要共同探讨。频 繁、无价值的分组不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 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浅尝辄止,一味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   3、合作目标不明确,不适宜   合作学习并不是把学生简单地分成几个小组就完成任务,它要 求小组成员之间一定要具有明确的合作动机与合作目标;否则,合作学 习往往就会流于形式。例如:我在上小学语文复习课的时候,让学生分 小组进行文章分析,结果发现学生们上台演讲的质量比较差,原来他们 完全是一个人做这个作业,有的小组甚至次次都是同一个人来做,没有 进行讨论,分析难免很局限,根本达不到笔者当初设想的共同讨论、共 同分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4、合作学习的内容设定不合理   现在有一些教师进行的合作学习如同过场火做秀,许多没有合 作必要的问题去让学生合作学习,摆空架子,缺乏实效。这就是由于教 师在安排合作学习前没有把握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没有确定有效的学 习任务与目的,让学生进行的讨论没有实质的意义,那么学生也会觉得 没有讨论的必要,从而使一场合作沦为空谈。   5、评价重整体、轻个体   教师对小组活动的评价过多的倾向于整体,从而忽略了对个体 的评价,这一问题比较普遍。合作学习的确是学生整体的活动,但是这 个整体的活动的成果也是小组组员个体劳动的综合,我们也应该注重个 体的评价,让学生个性充分得到培养。面对以上这些我们在教学时间中 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找到解决的途径与方法,这样才不会让合作 学习流于形式。   (二)学生方面   1、合作中学生参与不均衡,缺乏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只要稍微观察, 我们就会发现在小组活动中真正发挥作用并获益的是那些好学生,好学 生基本上主宰了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讨论中好学生唱主角,汇报中又 往往是好学生问答,学习困难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获得发言,部分同学是 以一个观众的身份在参与学习,遗憾的是我们在对课堂评价时,又往往 忽略了这一点。   2、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缺乏调控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 组内成员经常出现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缺乏合作意识,合作的水平 不高;各小组更是只关心本小组的任务是否完成,而对其他小组的汇报 漠不关心,小组间各自为政。另外,在本小组中学困生由于还没有养成 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没有主 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而学优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 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这就和合作 学习有关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 目标。   三、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误区   (一)合作学习等于主流教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肯定有它的长处,也一定存在着某些不足,都有它的适应性。虽然新的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倡导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还不是教 学方法的主流。我国著名学者赖天德、藤子敬等人就认为:在现代体育 教学中,接受式学习仍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也离不开接受性 学习,它只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丰富和补充。实际上合作学习并不 有利于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和发展学生个性。前段时间我们许多一线教 师在上公开课、观摩课时为了体现新课程的观念,都冠以合作学习等新 型教学方法的名称,把合作学习等新型教学方法万能化,这其实都是不 正确的,极左或极右的观念都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因此我们对于合作学 习应该掌握好运用时机,在集体性项目,或需要集体进行学习的、有一 定深度的个人性项目教材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运用时机应该多在单 元教学的后期。   总之,现在社会很提倡团队精神,鼓励合作。合作学习是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 会交流的重要形式,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当在课堂教学上, 我们要认识其存在的误区,合理充分的运用它。   (二)、合作学习等于合作行为或重视分组讨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的有些教师认为安排了合作行为,重 视了分组的讨论或在教学中安排了学生进行讨论就是运用了合作学习 的方法,这实际上缩小了合作学习的外延,是对合作学习的表面化的理 解。讨论的问题应是绝大部分学生个体在体验中有所发现而又无法自我 解决的,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才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学习。合作学习应该包括四个要素:一、合作学习课题,也就是合作干 什么。二、合作学习目标,也就是要具有小组共同目标。三、合作学习 的时空,也就是需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场合。四、合作学习 的形式,也就是说要安排适宜的学习形式。只有具备了上述四个要素才 是合作学习,我们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用表面层次的行为来 的“堆积”来充当合作学习,走进合作学习的误区。   四、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为了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切实推动学 生的发展,笔者在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探索,提出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以期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真正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主 体性发展。   (一)合理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理的分组是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主张“组内 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学习能 力等主要方面进行合理搭配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一般以 4—6 人为宜。学生也可以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兴趣爱好等自行组合。 在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除此之外。让学生经常换组 合作学习。既可活跃合作的氛围,还可让学生体验和学会如何与不同背 景、不同学习能力、有着不同想法和思维的同学合作。   目前,教学第一线分组的方式比较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 静态合作小组和动态合作小组。静态合作小组的特点是小组成员与学习 地点相对固定。有同桌组成的学习组,也有以座位的前后两排共四个人 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可形成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准社会团体”。 这种小组合作形式便于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能最充分地发挥学生 的个性。它被教师接受并广泛使用。动态合作小组特点是构成小组的成 员没有固定,而是根据每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由学生按照自主选择的 相同类型的学习内容自由临时组合在一起。他们之间是一种临时性的 “志同道合”的关系。动态小组学习方式比静态小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 空、学习内容等方面更具有开放性,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课文篇幅较长,而段落内容在结构、手法等 方面基本相同的文章的教学。   教师应该注意到一点,既然今天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意在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为今后走向社会进行更大更广阔空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基 础。那么,我们在分组时就应该尽可能地是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 息量的输入和输出。所以,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的时候,应做到心中有 数,除了考虑身高、视力以外,还要考虑学习成绩、各种能力、思想品 德、男女性别、家庭背景、学习内容等因素,遵循“兼顾个体差异,能 力互补”的原则,便于学生在合作时展开争议,相互影响带动,同时也 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优势互补,从多个视角、多种层面扩大信息量,丰 富思维。   为了让合作小组的所有成员人人有事可做,小组里还应有一定 的分工,即组内每个成员都享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力 求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个人的价值,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小组活动中,不 同成员可以分别承担以下角色:①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讲座决议和编 写小组报告;②检查员:负责保证小组成员都能清楚说出小组内得出的 答案或结论;③精确性裁判:负责纠正别人在解释或总结中的任何错误; ④ 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⑤ 报告员: 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在具体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 的教学给小组成员进行角色的互换。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学习的新鲜感, 又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更主要的是让他们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在享受他人为你服务与帮助的同时能为自己的小组贡献一份力量,在小 组学习活动中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技巧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弥补学生的不同差异, 可定期或针对性的进行角色轮换,让每个组员都有代表集体和展现自我 的机会。   (二)建立奖励互赖关系   当小组成员通过共同的努力,取得了进步或达到了共同的目标 时,优胜组内的每位成员便可得到同样的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或 精神奖励,如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出一期介绍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或生活情况的黑板报,或奖励课外英语书籍等。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测 试后,我给每个小组计算出提高分。优胜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的做 法是:根据每个学生平时英语成绩给他定一个基础分,如一位成绩中等 的学生,他的基础可以定为 80 分。如果他测验的分数是 85,那么他的 提高分为 5 分,然后将组内小组成员的提高分相加,总提高分数高的小 组便胜出。优胜组内成员可以在本星期内减少作业量。这样做,既可以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以促进组内学生的合作意识,促使成绩好的 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从而增加小组的竞争实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哪组回答得多回答得正确,优胜组成员可以得到同 样的奖励。这种积极的奖励互赖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三)适时调控合作进程   要使小组合作活动中取得实效,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 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 助者,让学生树立“我与大家”,“我与集体”的观念。   1、调控合作参与意识。   当个别学生胆小或有自卑心理,羞于启齿时,则要教育他们大 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说错,暴露错误则有利于进步。 只有突破羞于发言的心理障碍,才能获得与他人平等地参与合作的机会。 当个别学生过分好胜,惟恐自己落在他人后面,以至于还有经过认真的 思考,就抢先发表意见时,则要教育他们学会照顾和尊重他人。小组合 作交流也是学习,只有作好准备,才能有高质量的发言。通过学生间的 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合作交 流中求得认识的统一,在争论中求得智能的发展。   2、调控合作中的矛盾与冲突。   在合作学习中孩子们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教师不能为强调友 好与合作而一味指责任何冲突,应鼓励他们去协调合作中的认知冲突。 在讨论《称象》一文中,孩子们为还有什么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想了 很多办法。在小组讨论选择办法时,孩子们发生了争执,这时我没有因 他们激烈的争论去制止,而是引导他们倾听别人的意见后进行讨论,从 而选择一种小组成员最为认可的办法,在全班交流。合作学习中的认知 冲突,是智慧的碰撞,是切磋学习不可多得的在出现冲突到协调的过程 可以促使孩子从更多角度,更细致地去考虑问题。要以促使他们学会反 思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有助于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发现新知,同时也能 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学习尊重、理解、欣赏他人。从而 提高与他人合作的协调能力。   3、调控合作时间   合作前先要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再在小组合作中,要给 学生留有松紧适度的时间,既不要时间太紧,形成“假合作”,又忌让 学生漫无边际合作下去,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形成“浮合作”。   (四)明确合作目标与任务   合作学习小组首先要有全体组员的目标。即要求学生运用正确 的阅读策略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准确地查找有效信息。为达到这一共同的 目标。学生问必须要通过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角色轮换、集体奖励等 手段形成和谐有效的依赖关系。小组目标是合作学习的内在动力。共同 的目标是形成小组凝聚力的前提和关键。   (五)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注重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要评 价教学效果,更注重了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 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注重了对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评 价;不仅要评价小组个体行为,更注重了对小组整体进行评价。用任务 驱动评价小组,即把总任务分解到学习小组,强调小组集体价值,学习 评价采取随机抽测小组中的某个成员,根据抽测的表现来评价小组活动 的质量,这就出现了一帮一或者群帮一的合作学习现象。对学习过程的 评价贯彻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管理评价, 把合作作为习惯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 神。   (六)精心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发挥 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便于开展 组际之间的竞争,提高教学质量,但并不是说,所有学习内容都需要合 作学习,而应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 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七)恰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   学习是个体直接面对材料,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对语言的感 悟来解读读物,有很强的独立性,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不能代替的,同 样,任何小组合作形式也无法代替。所以,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 在学生对立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充分独立学习思考之后,才会 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在大多数学生产生这种欲望时,小组学习的出 现就为学生的畅所欲言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 学习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教师出示问题之后,应留一定的时 间,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当他们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 言而不能之际,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 并在交流中反思,是自己的见解更丰富、更全面,最后让学生形成正确 的认识。这样做也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 进步的机会,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   结论: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也没有哪一种教学模 式老师无法运用,只有有效的运用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策略,合理的 利用周围的教学资源,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已经对学生的人格 塑造,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团体意识。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 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在需 要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促使我们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一点一滴的积累,既保证量又保证质, 真正收到培养学生的和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著作)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 事(出版社),2000(年)。   「2」(论文)黄远振·《论合作学习的定位,实施与意义》 「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年)35(期)   「3」(论文)朱旭兵·《小组讨论的误区及对策》「J」·《中 小学外语教学》,2005 (年)3(期)。   「4」(著作)刘吉林,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M]·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5」(论文)乔秀兰·《对两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反思》 [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年)。   「6」(论文)谢洪峰·《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问题》 [J] ·《 小学语文教学》, 2003(年),11(期)。   「7」(论文)王永忠·《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优势及注 意事项》[J] ·,《中国教育导刊》, 2005 年第 1 期。   「8」(著作)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 学苑(出版社),2001(年),北京第 1 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