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新课程背景下品德课程的学科特点在哪里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新课程背景下品德课程的学科特点在哪里 作者:刘宏春 来源:恩施教育科研网 案例一:这是一节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的《玩中有窍门》。听了这节课,我仿佛走进了孩子们天真美好的童年世界。整堂课师生无不在玩中学,玩中乐。教师在课堂上一共设计了这样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玩纸飞机,导入新课。教师让五个学生上台玩纸飞机,比一比,哪个的飞机飞得远?想一想,怎样才能让纸飞机飞得远?孩子们在交流中自然说出了许多窍门,教师揭示课题自然水到渠成。第二个活动是玩呼拉圈。学生在玩呼拉圈的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尝试着玩,说说怎么样才能不让呼拉圈掉下去;小组合作玩,在交流中介绍“为什么玩得这么好”;师生玩,让学生在玩中了解更多的玩法;小结汇报,“小小的呼拉圈让你明白了什么?”“如果你不会玩,怎么办?”“如果你一次学不会,你会怎么办?”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在玩中交流,初步懂得了玩中窍门大,教师在此基础上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小结了“玩中的窍门”。第三个活动是孩子玩自己带来的玩具。教师根据学生带来的一些玩具,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尽情地玩。玩后,有选择性地让两个同学上台进行了汇报, “你想汇报什么?”“你们是怎么想出这么多种方法来的?”“有没有今天才学会的玩法?” 这些问题很好地引导着孩子们道出了“玩玩具的窍门”。到此时,孩子们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玩玩具有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秘密,教师接着设计了“课堂小结”这样一个环节,孩子们在“你认为在玩中应注意些什么?”总结了许多玩的窍门,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课件小结了“善观察、多尝试、勤动脑”这些玩的好方法,通过“莱克兄弟发明世界上一架飞机”的视频故事,进一步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升华了本节课的活动目标“小窍门也能造大飞机”。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它很好地体现了低年级《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的特点,让学生走进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在乐中明白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学会做人,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教育。要体现“课堂生活化”的学科特点,不仅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和对话情境,还需要授课教师教态活泼大方,语言亲切自然,过渡语的设计天衣无缝,评价语言丰富多彩,问题小而贴切,能充分地“激情”,方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氛围中有所乐、有所获。 案例二:这是一节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自己的干部自己选》。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是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让学生帮老师选一个“小助手”。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如何选”这个问题提出许多办法,教师巧妙地揭示了课题。 二是讨论“班干部的选举程序——集思广益定程序” 。教师先设计一个小组自学讨论环节,让学生自学教材第23页,并结合平时选班干部的做法进行讨论交流,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利用课件小结“提名候选人、投票、公布投票结果”等选举的基本程序,结合书中的案例《王滨的担心》《丁文的困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懂得“每个人都有推荐候选人的权利、自我推荐的权利”,旨在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选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设计可谓别出心裁。 三是“模拟社会选举办法选班干部——实践体验为集体”。教师结合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的办法,让学生在小组内推荐一名候选人,再每个小组确定一名候选人推荐到全班,并介绍推荐的理由。在投票过程中,还原社会情境,通过发选票、填选票、收票、唱票、监票、计票、汇总等流程,选出老师的小助手,最后由被选出的小助手发表“感言”。 四是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收获了什么?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这节课很好地再现了高年级《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特点,课堂还原了社会生活中的“选举”,从推荐候选人到公布投票结果,无一不是复制社会生活中的“选举”。这样的课程,有效地帮助学生参与了社会,走进了社会,融入了社会,在社会生活中感悟品德课程教学的真谛。课堂上看不到教师的津津乐道,看不到教师的滔滔不绝,更看不到满堂的宣讲、训戒,看到的是学生走进社会生活的激情、参与、思考,看到的是师生间亲密无间的对话与交流,看到的是学生在活动中对道德伦理的内化、灵魂与思想的触动。 从以上两个案例不难看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程教学,它既不同于数学,重在计算、想象与思想方法,不同于科学,重在假想、实验与推理,也不同于语文教学,重在阅读、写作与语言素养,而是重在“让课堂生活化、社会化”,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活动陶冶中、对话交流中,思想、灵魂受到启迪。从理念上讲,它应植根于学生社会生活,引导儿童走进社会与生活、热爱生活、珍视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从资源上讲,它应立足教材,整合其它学科资源,开发社区资源和人本资源,依据教材而又超越教材。从教育策略上讲,主要体现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教学评价,情境式的对话交流,活动式的课堂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