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脱贫攻坚心得汇总精选范文5篇
脱贫攻坚心得汇总精选范文 5 篇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脱贫攻坚心得汇总精选范文 5 篇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 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下 面给家分享一些关于脱贫攻坚心得汇总,方便大家学习 脱贫攻坚心得汇总 1 20__年,让人回味、让人难忘,主因是脱贫攻坚第一年, 为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大家在曲折和反复中前行,不敢 懈怠、全力以赴,是辛苦的一年,最有意义的一年。除了做 规划、填报表、宣政策、促进度以外,还要面对贫困户与非 贫困、干部与群众的矛盾。有恼骚、有抱怨,更多的是理性 思考,力争理顺一些思路、固化一些方法,确保来年工作有 一定的借鉴作用。 找准自身定位,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在当好“八大员”切实做好“九件事”基础之上,作为 第一书记需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把握政治 导向,还须在基层定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有的放矢开展自己 的工作。首先在基层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基层党 委政府监督管理,与基层政府建立好融洽关系,再次与村两 委一班人协同作战,选准自己的位置,处理好村班子人员的 关系。我们来村进行帮扶指导,还要顾忌村民对村主要干部 的感受和看法,化解不利因素,平衡各方的力量,不与村主 要干部抢风头,清清爽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达到帮办不 包办、补台不拆台,争做锦上添花之效果。 强化素质培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君欲事其事、必利其器”,作为选派单位的帮扶代表, 第一书记的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不但基层工作经历丰富还 要年轻同志,才能更好的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当然还可以在 实践中去学习、在基层中去锻炼,练就成熟的品质、过硬的 服务能力。第一书记的专业知识、扶贫政策、理论素养是通 过培训才能得以提升,在各个部门(行业)组织培训的基础上, 继续深化第一书记在驻村帮扶、扶贫帮扶、政策导向的培训 至关重要,只有时常处于学习状态,潜心研习、不骄不躁, 才能提升认知水平、思想境界,通过在基层的历练,最终成 为一名践行服务基层的合格人才,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中坚 力量。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后备人才 上级的惠民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基层干部是执行者,基 层组织是党的执政根基,是政策落地的关键。随着政治环境 改变,新常态的形成,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能力素质、务 实担当亟待加强,没有基层班子队伍的建设,就没有政策的 有效执行,村民的利益落地更无从谈起,只有建设好一支能 贯彻落实政策的队伍、培养切实为民服务情怀,适应新常态 的基层干部,扶贫工作才不会拖后腿,扶贫成效才会明显。 通过制定并完善《村级后备干部三年发展计划》、《提升基层 干部服务能力方案》,吸引创新创业人士到班子中来,讲清 基层干部发展空间及政策优势,强化新鲜血液的储备,培养 年轻后备干部,优化队伍建设,建强基层组织,打造一支永 不撤离的扶贫队伍,确保党在基层的坚强堡垒作用。 切实为民服务,打通村民“最后一公里” 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代办服务,坚持便民利民原则。 让“等群众上门”变成“送服务上门”,“群众跑”变成“干 部跑”、“多次办”为“一次办”,倾力解决村民“办事难、 难办事”问题。鼓励村社干部主动前往帮助困难户家书写申 请、代理办理生猪理赔、小额信贷、门诊报费事宜,询问村 民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帮助的事宜,随着服务工作的推进,跟 踪落实为民代办服务,完善相关机制,培养基层干部的为民 服务情怀,形成良好的为民帮民氛围。 很多时候,村民希望被关注,小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或者 关心。比如,村里土地占用事宜,一直没有能解决,刚去的 时候村民闹得不可开交,通过多次调查、给予解释、相互沟 通,他们的怨气消了,相反,能站在我们的立场思考问题! 借助农村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多余的农产品,解决农村 土特产品难销售,实现村民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重要的 是能帮助村民在网上购买的产品。 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要想致富首先修路”,体现了基础条件的至关重要性。 老百姓关心的是道路、安全饮水、病塘整治、电力改造,只 有做了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能让人信服,也是 最能体验到的明显效果。对标“双七有”,村内的许多建设 项目,几年努力皆是徒劳奔波,如今通过政策倾斜和帮扶单 位的协调,全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了彻底的改善,电力、 道路、卫生室、文化室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改造,村通“宽带 网络和广播电视”已经实现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切实 让无房屋、危旧房户住上了安全的好房子,以“敢叫日月换 天地”的气势,抓村内环境建设。 多方创新创造,拓展发展新路径 在“引进来”时更注重“走出去”,积极带领本村党员 干部、群众代表走进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拓展村民的视野, 激发创新创造的动力,借助产业发展资金,科学规划本村增 收产业,积极做大传统产业、大胆引进特色产业。只有村民 观念变化,产业才能引进,村民增收才有希望,村民的日子 才会好起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积极盘活村内的撂荒土地, 鼓励村民流转租赁村内的集体资产,开发挖掘本村固有资源, 激活村内的集体经济,整理联合相关领域的资产管理公司、 农业农头企业,探索长效、科学的利益机制,确保集体经济 增收。 借助订单农业,成立农业合作社,采用“村委、龙头企 业领办”模式,创新启动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提升基 层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开展无职党员定岗定责活动和党员 志愿参加服务活动;通过建立村级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 QQ 群、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强与在外务工人员及党员的沟通 联系。 提升治理水平,建设美丽新村 发挥村公示栏、阅览室、远程教育暨农民夜校平台作用, 改变村民的观念和习惯,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四好新村、 环境优美村、法制新村”建设中来。积极探索依法治村新机 制、新模式,推行法治新村建设,设立学法讲堂,成立“和 为贵”调解室,邀请司法、人社、纪律检查等部门进行法治 宣讲,提升村民的法制意识,强化道理内化约束力,引导村 民集中学法、严格守法、遇事用法好习惯;坚持以“党建带 党风,党风树民风,民风促村风”发展思路,内抓党员干部 战斗力,外树干部形象,建设良好的村风民风环境;制定村 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和村级治理水平相关制度,适时进院坝入 农家进行宣讲,定期开展村民文艺表演活动,鼓励村民借书 阅览,培养村民的好习惯、好风气,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脱贫攻坚心得汇总 2 扶贫当有“三心” 重庆市合川区委组织部 左强 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 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 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事关 党的事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脱贫攻坚作为重大的政治任 务,自然成为各地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最好的“试金石”。因 此,年轻干部不妨从“虚心做人、真心待人、恒心做事”三 个方面入手,肩负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使命。 “虚心”做人,做“不耻下问”的初学者。三人行,则 必有我师。面对脱贫攻坚这一艰巨的任务,无论来自哪个层 级的机关,不管职务高低,在单位能力有多强,到了基层或 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恐慌”,这种“恐慌”来自于缺乏基 层工作经验的“能力恐慌”、缺乏农村工作的“本领恐慌”、 缺乏与群众打交道的“语言恐慌”、缺乏机关到基层的“跨 度恐慌”,等等。因此,要解决这类“恐慌”心理,放得开 手脚办事,年轻干部就得摆正位置、端正心态、转变角色, 积极主动“走出去”,大刀阔斧“引进来”,“虚心”向书本 学习,向群众讨教,了解风俗习惯,与群众打造一片;“虚 心”向当地的干部学习,积累正确处理群众矛盾纠纷的方式 方法,为群众排忧解难。 “真心”待人,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人善我,我 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脱贫攻坚目的是要消除贫困, 改善民生,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工作中,出现的部分群 众对于政策不满意的评价,不是因为相关政策没有制定落实, 更多的是因为政策的宣传发动没有让群众听清楚、弄明白、 记得住。因此,做好群众工作需要能力和水平的同时,更需 要年轻干部付出百分百的“真心”。就得时刻保持为人民服 务的“初心”,做群众的“贴心人”,时时审时度势,处处换 为思考,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解难题,用简单 实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解释政策,把自己“摆进去”, 将群众“拉进来”,用真心真情真意服务群众,为群众谋取 福利。 “恒心”做事,做“水滴石穿”的践行者。行百里者半 九十。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越往后 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最后脱贫的大都是自然条件差、 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是越来越难啃的“硬 骨头”,需要年轻干部持之以恒的“耐心”。因此,对于年轻 干部而言,既是机遇,也更是考验。它需要年轻干部怀揣坚 忍不拔的意志,时刻保持坚持不懈的“恒心”,一步一个脚 印,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关乎群众利益的每一件“小事”,做 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积水成海,积土成山, 用艰苦卓绝的努力践行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做到仰无愧于天, 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 脱贫攻坚心得汇总 3 “教育扶贫”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方式,其 根本在于“精神扶贫”。它不是简单的对扶助对象“授之以 鱼”,更多的则是“授之以渔”,引导受助者寻找造成贫困的 根源,鼓励他们树立改变落后面貌的思想,提高教育文化素 养,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致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辅助” 作用大于了脱贫的“扶助”效果。 但实际工作中,一些人对“教育扶贫”的理解失之偏颇, 将“教育扶贫”形式化、表面化。为了追求短期政绩,给自 己脸上贴金,往往采取“过节送礼、寒冬送衣、捐书捐物” 的方式,让受赠者感恩,表面上能解燃眉之急,“立竿见影”, 实则忽略了扶贫的根本在于激发贫困群众的内在动力。 为贯彻落实对小学生的“教育扶贫”,开学初,也农村 贫困户按国家政策实行了免费,享受免书本和学费政策,“教 育扶贫工程”的另一表现是对农村村建远程教育设备的投入 和村建图书室的捐赠。远程教育设备的有效使用。但是,如 果对投入的设备和捐赠的图书不能有效利用,而只在上级检 查时拿出来做做样子,这样的投入不只造成物质上的浪费, 还给学生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还有一些地方,对贫困地区学校投入大量实验器材、图 书资料,但由于学校教学人员的不足或学校硬件设施的缺乏, 只能造成器材和资料的闲置。有的村小教学点专业教师缺乏, 便由中心校指派教师“走教”;一些学校对不能正常入学的 “三残儿童”实行“送教上门”,但对“走教”和“送教” 的老师没有建立激励机制,教学人员只图完成任务,“走教” “送教”流于形式,校长在上级检查的时候“面子”有了, 还可能被上级表扬“有创新”,但这样的“扶贫”没能从根 本上解决农村边远地区教育的贫困,这样的“扶”不能很好 的将“辅”贯穿于扶贫过程,所起作用是很小的。 “扶贫先扶志”,“扶志”就是要让专业人员对他们悉心 辅导,让贫困者树立脱贫致富的意识,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 它更不是面子工程,而要求我们真抓实干,只有思想上“扶 志”,能力上“扶智”,才能使贫“脱贫攻坚”工作真正落到 实处。 脱贫攻坚心得汇总 4 3 月 19 日至 20 日,省委中心组举行学习研讨会,深入 学习贯彻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 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精神和在疫情防控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省人 大常委会主任、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孙志刚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 要讲话精神,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 确保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都要打赢、两个胜利都要 夺取,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疫情发生以来,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关于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的 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 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树 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抓 紧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坚决避免麻痹思 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毫不放松落实“外防 输入、内防扩散”各项措施,切实做到管住点、放开面,确保 两场战役都要打赢、两个胜利都要必得。要始终保持战斗状 态,疫情防控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脱贫攻坚战要坚决确 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用创新的办法解决 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与全国一 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要只争朝夕苦干实干,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 不能耽误,以百分之二百的付出确保百分之百的胜利。要具 体深入落地落实,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抢回来、 补回来的措施细化到行业、到企业、到项目,以实实在在的 工作保证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我们要深刻理解总书记重要讲 话蕴含的重大而深远的时代意义、历史意义、战略意义、世 界意义,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科学方法,坚决 扛起督战榕江县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把时间抢回来,把损 失补回来,把进度赶回来,争分夺秒干,马不停蹄干,确保 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心得汇总 5 在鹤峰县五里乡湄坪村,占地 800 多平米的箬叶加工“扶 贫车间”内,近 20 名农村妇女围在一起,分拣箬叶、搬运、 过秤……一派繁忙景象。 “每天在车间里分拣一下箬叶,风不吹雨不淋的,坐起 都能挣到钱了。”今年 60 岁的易迁户尹金莲与姐妹们正忙着 分拣箬叶,偶尔的打趣声,让车间内充满了活力。 “丈夫上山打箬叶,我就在这里分拣,和他一年轻轻松 松搞个 4 万多块,日子越过越有劲哩。”易迁户张彩娥一脸 幸福地说,以前家里条件差,在政府和村里帮忙下,搬进了 集中安置点的易迁房,家里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靠老公打箬叶, 如今,村里有了“扶贫车间”,自己也成了“上班族”,不仅 挣了钱,日子也充实多了。 箬叶别名辽叶、棕箬,是寻常百姓家包粽子的主要原料。 据统计,全国 80%左右的箬叶来自鹤峰,而该县五里乡箬叶 可采摘面积达 15 万多亩,产量占据该县 70%以上的份额,可 谓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箬叶第一乡”。箬叶销售市场覆盖全 国 31 个省市和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年产值已达 5000 多万元,全乡共有大小箬叶经销加工商 20 多家,其中 能够规模经营的有 4 家。 “我们湄坪村有 2 万多亩箬叶资源,是村里的主要产业 之一,为了给湄坪村集中安置点居民增加收入,村里利用易 迁配套资金,修建了以箬叶分拣加工为主的车间,主要用于 收购、分拣、加工箬叶。”湄坪村党支部书记李长清介绍,“扶 贫车间”可为该村提供 70 多个就业岗位,预计每年为每户 农户增加 2 万多元的收入,不仅解决了“务工”与“务农” 兼顾的问题,更让昔日“农忙围着田头转、农闲守着牌桌转” 的留守村民,转变成务农做工两不误的“两栖农民”。有效 带动安置点的村民走上富裕之路。 脱贫攻坚心得汇总精选范文 5 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