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三政治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政治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部分 选择题侧重于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其中第1、7、10、12、18题的迷惑性较大,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学生较易错选。导致失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不足和审题不清,没有弄清设问与选择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2.主观题部分 (1)第21题分析: 第(1)问,该小题总分8分,平均得分4.2分左右,考生在答题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答非所问,主要是文化生活的知识乱写一通,其中“文化的作用”,“文化的特点”写得最多,而不是紧扣网络、手机等现代传媒的作用作一分为二的分析;排在第二位的失分原因是,只对该网民的观点作出评价,没有指出应该怎么做的对策。也有部分考生直接评价该观点是正确的,缺乏辩证分析。 第(2)问,该小题总分9分,平均得分4.5分左右,考生在答题中存在如下问题:①原理方法论不统一,如有考生答“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求我们抓重点”;②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个原理区分不清,部分同学用矛盾主次方面原理来分析本题;③选择原理错误,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答规律具有特殊性;④分析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将材料和课本理论结合在一起。 (2)第22题分析: 第(1)问,该小题总分9分,平均得分3.5分左右,考生在答题中存在如下问题:①只分析“变化”,没有指出其蕴含的道理;②只有道理,没有分析或者有分析也有道理,但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或直接的关联;③有分析,但没有紧扣设问中“变化“两字,分析不符要求;④有分析,也有道理,但思维不够开阔、全面,只能从一个角度谈;⑤仍有些学生组织答案时,不分点分层,逻辑不清。 第(2)问,该小题总分6分,平均得分3分左右,考生在答题中存在如下问题:①读题不准确,答题不全面,没有联系材料的内容,未从“个人收入分配”角度来提建议,答题宽泛、准确率受较大影响;②语言表达不清晰,暴露出考生对相关知识点理解的偏差,如写成“提高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重”、“坚持公有制为主导、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形式”。 第(3)问,该小题总分8分,平均得分4.6分左右,考生在答题中存在如下问题:①部分同学存在知识点不清而导致不得分的情形,如用物质与意识关系、认识与实践关系、联系、发展观点来回答;②未联系材料,光用哲学原理方法论阐述;③部分原理知识点模糊,如有考生答“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3)第23题分析: 第(1)问,该小题总分8分,平均得分3.6分左右,考生在答题中存在如下问题:①审题错误:模块出错,较多学生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答题;没有看到“以及”二字,只答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所体现的道理,漏答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②知识模糊:较多考生用“国家利益”、“国家力量”等观点答题,也有一部分考生国际组织的局限性表达不清或表述有误,暴露出基础知识不扎实;③理论和材料没有有机结合起来,一部分学生只有材料的堆积或只有教材理论的罗列(如罗列联合国的相关知识),导致得分极低。 第(2)问,该小题总分8分,平均得分2.2分左右,考生在答题中存在如下问题:①切入角度错误,题目要求从《政治生活》角度切入,但有部分学生,从《经济生活》切入;②没有结合材料分析,许多学生泛泛而谈,导致失分。③题目从“如何应对”切入,但不少学生误答“体现了”,导致答非所问。④综合分析能力不强,极大多数学生光从“政府职能”方面展开,而没有从“国际合作”、“我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上考虑问题。第(3)问,该小题总分4分,平均得分3.1分左右,考生在答题中存在如下问题:①答题字数过多,不成条理;②审题不清,举例太多或原理太多或两者皆而有之;③举例与原理不对应或说明不到位;④举例与原理之间无说明;如“树立节约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二、试题评价 1.试题总体评价:命题继续保持一贯的高标准、高质量,尊重2009年省考试说明要求,突出主干知识,材料简洁有效,设问合理科学;试题设计灵活,形式多样,并突出热点,围绕考点,寻找二者最佳结合点;重视能力考查,注重考生的思维过程。 2.卷Ⅱ主观题评价:第21题选材切合时政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发挥的空间,思维的张力被调动起来。设问合理、科学,又较好地考查了考生辩证思维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22题紧扣时政热点、体现学科特色。以金融危机为背景,联系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性,对学生的读图、读文字材料的要求较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中第(1)小题试题设问指向明确,但又巧妙,不是简单地问“反映什么经济现象”而是强调“变化”中所蕴含的道理,突出能力考查,要求考生会读图、抓住有效信息,并能从中提炼出教材相应经济原理。第(3)小题设问从哲学单元标题入手,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提取能力。 第23题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关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各国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为素材,3个小问设计符合逻辑推理,从联合国、中国政府到每个公民,由大到小「内容来于 好教师资源网 hjszy.com」,从宏观到微观。试题比较能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较强的区分度。其中第(3)小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灵活性和科学性,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没有固定,给了考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教学建议 1.狠抓学生的基础。强调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提高学生对教材重视的意识。钻研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把握教学基本要求,平时教学时对知识点一定要到位,注重知识结构和网络的构建。 2.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要注重“审题、审设问「内容来于 好教师资源网 hjszy.com」”的强化训练,加强指导,纠正学生拿来就做的坏习惯,精写而非乱写。提高学生做题的技巧能力以及审题能力,通过精编材料,精练题目,使学生能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要求。 3.要注重试题评讲中的“分析过程”,如经济中的图表题怎样分析以把握有效信息,怎样组织成有效答案,怎样从一个信息(现象)联系到教材的原理;注重归纳一些常见的题型,让学生真正明了用怎样的思路分析用怎样的方式组织答案。 4.要注重对学生答案规范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字迹清楚,而且要分层分点,还要考虑答案内在的逻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