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重新定位教师课堂角色
数学论文之重新定位教师课堂角色 笔算除法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设计这节课时,我从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习除法的笔算方法。就本节课而言,我用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动手操作,领悟算理---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及课堂总结,明确收获这样四个环节,步骤清晰,步步扎实的使大部分学生达到了教学目标,掌握了知识。 回顾自己的课堂,以下三个情景让我感触颇深: 情景一:学生突破了教学设计怎么办? 在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探索42÷2怎样算时。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只有少数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部分学生口算出42÷2=21;很有一批学生是这样算的4除以2等于2,2除以2等于1,所以等于21……教学设计时,我估计是大多数学生会分小棒,却不料会涌现出那么多用了口述笔算过程的方法,脱离了操作直接算得到结果,这是我没有预计的,真的有点小看学生的自学能力了。于是,我也便就势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 明确学习内容。其实老师们都知道此时学生会笔算,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算理,所以我还是我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算理。这样就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又通过操作与他们的计算结合,点亮了他们的思维,让学生恍然大悟:哦,原来笔算过程是这样得来的呀。 因此我给提醒自己,学生突破教学设计,其实是好事,关键是在于教师能否急中生智地合理引导。 情景二:学生不达标,怎么办? 在比较42除以2和52除以2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时,学生观察了一会好像没有发现,我有点着急,很想直接说出余数这个词,但滑到嘴边我停住了,我改为在板书上圈定范围进行引导,学生马上就明白区别,说出了十位上的4除以2没有剩余,十位上的5除以2有剩下的1,而且很肯定的知道是剩的的10 本来我希望得到的标准答案是42除以2十位上的4除以2没有余数,而52除以2十位上的5除以2有余数……却没想到学生就是不说出这样的答案,而是用了一些更通俗的词语,如“剩余,剩下”之类的,其实这样也合情合理,且大家更容易接受,因此我给自己以后的建议是:学生暂时不达标,你别着急,就耐心等待吧,学生能说,所以要相信他们的潜力,尽量让他们多说,不要急于求成地轻易灌输 情景三:学生做错了,怎么办? 在学生独立计算书19页做一做的题目时,黑板前板书的学生出现了几个错误,我在巡视的时候就想学生掌握得不好,没想到最后全班订正时很多学生都发现了错误,并且帮助进行了改正,这个现成的错误恰好又成了一个教学契机。 在我的教学设计时,对学生估计不足,却没想到孩子是对待知识的错误是这样的严肃的,他们不会觉得丢丑,会明确指出不对的地方,因此教师自己心中要有一个准确的谱,才能给予学生明确的知识。并且在评价时,要注意恰当的肯定、鼓励。说到这里,我得给孩子,也给各位同行和专家致以深深地歉意。因为我的紧张,导致做一做第五个计算,板演的孩子出错了,也有学生发现了,而我却给忽略了。我现在唯一能补救这一点,就是与他们数学老师沟通,让他给孩子一个更正机会,虽然有点不及时,但是比起孩子数学的成长来说,也为时不晚。 在平时教学中,我总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我照搬特级教师的课却很难上出那样的数学味?为什么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人执教,教学效果不一样,在结束了这一课后,我更深一次的体会到好的教学设计加好的教学策略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涉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使课堂随时有可能发生意外事件,只有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确的处理好不确定因素,有效发挥决策者的引导作用,才可能将预设变为成功课堂。从我今天执教的这节课可以发现,是不确定的因素使教学情境出现了变化。这时我努力使教学决策产生引导作用,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教学目标前进。 我这堂课的内容并不新鲜,执教也并不完美,但却让我真实的感受教师策略的重要性,我清醒的领悟到:我需要重新定位教师课堂角色。新课程理念下,我们需要做一个机智的积累者,决策者和反思者。也只有一个善于积累,善于反思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学策略,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个经验不足的数学教师,以上是我不成熟的课和不成熟的感悟,尽请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寄语同行和自己一句话,有位名人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就注定要用它来追求光明。我想说的是,教学给了我们数学的头脑,我们就注定要不断思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