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浅谈小学思品课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浅谈小学思品课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利川市柏杨镇水井小学 王飞 摘要:所谓“开放式教学”,指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冲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 关键词:思品教学 开放式 实践 体会 综观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观点的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部分教师唯书至上,不顾学生思想实际,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生硬的道德观点,形成一些唯心的道德认识,致使学生违背道德良知,说些假话,大话、空话,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格发展,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的实效性。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从改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着手,实行了适应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小学思品课开放式教学。 所谓“开放式教学”,指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冲破“闭合式” 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以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确立教育的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教育,各科配合,突出主题思想,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知行统一,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同时根据思品课内容确定教育主题,引入观点,拉开序幕,提出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纵向沟通,就是围绕教育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分解内化,加深理解,体验情感。横向沟通,小学各学科协调配合拓展主题教育思想,深挖内涵,深化主题。发展沟通,通过以上各条教育途径相互联系,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品行并及时得到反馈,进而强化主题教育,促进学生品行深入发展。思品课只有实行开放,与其它学科、与家庭、社会、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才能成为一池活水,才能得到有序发展。几年来,经过我们对小学思品开放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观念,做开放型的现代教师。 (一)增强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 在生活中开展的品德教育,其主题与素材来源于道德主体当下的生活。“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生活是德性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品德课的教学中,我们把教学资源的开发作为师生课前必做的准备工作,教材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同样是课堂教学的资源,即使学习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也要与学生的生活寻求结合点,教师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开发者转变。 1、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如《让世界充满爱》一课,我们就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对我国特大洪水援助,和全校师生捐款13万余元救助身患白血病的韦路缓同学等材料。这比教材中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更贴近学生。选取学生听得到、看得到的例子,学生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2、空间上舍远求近。由于思想品德旧教材选的都是些“常识性”的例子,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我们不妨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如《神州巨变》一课,课文从1949年-1990年我国钢、原煤、发电量、原油产量各增长了几倍等这些方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繁多,学生印象不深。在教学中,我们重点选用家乡人民生活的改善、乡镇企业的腾飞、学校面貌的变化等材料,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体会家乡变迁,这毫无疑问要比课文中的数据更有说服力。 3、思想上避虚求实。信息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开放社会里的各种社会现象,如腐败问题,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问题尽收眼底。学生希望老师给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师讲大话、空话、套话。如《做一个诚实的人》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已存在“老实人吃亏 ”“说真话倒霉”等消极观念,课堂上就要允许学生暴露真实的思想。先让学生说出阴暗的一面(占了小便宜,产生危害);再让学生例举光明的一面(老实人吃亏是暂时的,社会上诚实的人是主流)。在这种真实的心灵撞击中树立正确的观念,激起学生对弄虚作假的憎恶。 (二)促进教师角色行为的转变 现代媒体往往把师生关系比喻为“一桶水和一杯水”或“一条小溪与一杯水”,都只强调教师对于学生的单向给予,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因此我们更欣赏“灯芯和煤油”的比喻,从某种程度上教师更依赖于学生。现代解释学也认为,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的模式正由“主客模式”向“互主体模式”转变,教学相长,学生也是老师,“向学生学习”是一种时代的新理念。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发现探索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扮演好欣赏者、主持人、学习者……去为学生服务。 1、扮演欣赏者的角色。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学、自励的积极性,我逐渐扩大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认知基础和道德修养。为了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我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易于把握的内容,而自己作为欣赏者,则由台前转到了幕后。如学习《可爱的家乡》后,同学们以 “我为家乡添美丽”为课题进行了后续研究,孩子们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看到了常州市翻天覆地的变化,马路变宽了,楼房变高了,环境变美了,天空更蓝了。但是我们真担心这些美丽的绿地会被破坏掉。他们提出应该为美丽的家乡做点什么?刚巧,这时候新兰园落成剪彩,于是就此开展了 “新兰园实践活动”。一切活动都有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开展。他们去收集资料,调查采访,了解《兰园的昨天和今天》,《开放性公园的利弊》等。在采访调查过程中,孩子们提出还要参与新兰园的环境保护,得到了市园林局领导的支持,现在辟了一块绿地由觅小少先队管理。《常州日报》在头版以“这里孕育着绿色”为题,报道了同学们在新兰园活动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2、扮演主持人的角色。 《实话实说》、《人生A、B剧》等这些节目有相当高的收视率,同样也深受广大高年级学生欢迎。由此想到:我们的思品课堂上是不是可以多一些这样的创意,老师只不过是课堂教学的主持人,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并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例九册《参加正当有益的课余活动》一课,我以主持人的角色参加,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哪些是正当有益的课余活动?最后老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提出要求。 3、扮演学习者的角色。 课程是为了生活,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使人去过一种美好的生活,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学习,道德学习过程必定内在于社会生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学习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受教育,共同陶冶情操。因为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共同受教育的学习者,在能够想学生所想,感学生所感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育也才能真正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如教学《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时,有些同学提出忘带学习用品的苦恼,希望在校园里办一个专营学习活动用品的“红领巾商店”,这一倡议得到全班同学的响应。老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和学生一起为商店选址、设计、宣传;为商店筹措资金,进行成本核算;到学生中去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需求;货比三家,合理地采购进货;把“顾客”当作“上帝”,热情地为他们提供服务等等。所有这些商品交换、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和综合性的知识、本领,都是在封闭的学科教学中无法学到的。师生们在活动中获得了真实的体验、真实的本领。 二、沟通课本内外,学开放型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将课本当作课堂教学的根本,教学从课本出发,最后又回到课本。新课程倡导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儿童能够理解的生活作为教学的起点,正如 鲁洁 教授所说,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只有这样,教材才能处于被“激活” 状态,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产生超出预设的“溢出效应”。因此,新课程在教材的使用上给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教学中,我们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 1、更换教学内容。对教材中不适合本地学生的教学范例、案例、事件或话题根据本地实际进行更换,选取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需的、感兴趣的以及有发展意义的内容作为新的教学内容。 2、整合教学内容。品德课教材呈现为一种静态的结构,体现了编者的教学意图,作为对话的文本,课文的结构基本上预设了教学的流程。而课堂面对的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里千差万别的学生,用同样的教学流程显然是不可取的,必须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重新加以整合,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结构,以动态的、具有弹性的流程实施教学,赋予教材以现实的生命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珍爱生命》一课,本源于思品旧教材活动课,我们对它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拓展。不仅关照思品,对社会课内容也有所渗透。同学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审视,由此“小摊食品”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同学们如此热衷于此,有心的同学进行了统计,早上7:30-7:33,短短的三分钟,竟有三十多人光顾,如何正确面对“小摊食品” 呢?为此同学们走访了市卫生防疫站、市消费者协会等部门,通过调查、访问了解了小摊的危害,同学们积极组织宣传小队,向全校同学发倡议,自制宣传标语。在一次次活动中,同学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提高了认识,获得了体验。 3、增减教学内容。没有普遍适用的教材。由于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在经济发达地区常见的现象或事物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反之)可能几乎见不到。此时,教师就可以将相关内容不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但可以将这样的内容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将来的生活作准备。为用好法定的课时,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或是急需要解决的学生学习、生活上的问题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增添进来,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内容作为新的教学内容。作为秋白母校,“秋白研究”已成为我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并排入课表,利用思品课进行。 4、调整教学进度。教材中有的课文或教学单元与实际生活在时间上有错位现象,或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偶发事件与教材的后继内容相联系,此时,就可将有关课文或教学单元在教学进度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教育教学中应时应急的需要。 5、重组教学单元。品德教材是按生活的逻辑来编排的,而生活的逻辑往往是不严密的,有时甚至是不成什么逻辑的,因此,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教学单元完全可以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加以重组,形成新的教学单元和主题,以求得更优的教学效果。《与同伴热情交往》一课并非现成的思品课本上的内容,而是结合教材中有关“团结” 这个德目中《做个有礼貌的人》、《真诚待人》、《互相帮助》等课文内容。同时,把思品内容与心育内容双向结合。老师利用课件,以带领学生游玩开心乐园,品尝礼貌果、互助果、诚信果、宽容果等开心果的形式,让学生听故事、看录像、接力画、玩夹弹珠等游戏,从而体会跟小伙伴活动的快乐,鼓起与小伙伴交往的热情与勇气,从而使教学活动过程由静态的分析别人转变为动态的亲身体验。 三、创新课堂结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即是自由,“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当代时代精神的最核心的内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在自主、和谐的气氛下才能进行,因此,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体验领悟模式。 所谓体验领悟式学习,是一种建立在体验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书本或者别人的传授而获得知识的方式。体验领悟式学习需要学习者更多地发挥主动精神,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活动,以“发现者” 的身份,浸润在对人类间接经验和知识再度发现的体验中。体验领悟式学习强调主体的亲身体验,这和任何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学生的一种自主活动:即自主选择、自主判断、自主内化的活动。这种体验的积聚,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一种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如学《品德与生活》中的《我从哪里来》时,老师让小朋友背上书包,穿上大人的衣服,模拟大肚子妈妈日常生活的情境,了解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痛苦而又幸福的复杂感受,使母子深情得到释放。课前让学生向父母进行细致的调查,找到自己成长过程的照片及其他资料,课中通过“看看比比、问问称称量量”,让每个学生比较脚印、衣物、身高、体重的变化,直观地感受自己长大了,这些真实的体验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2、解决问题模式。 波利亚认为,“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当你有目的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时,它就变作你的问题。”而“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怎样解题表)问句和提示来问你自己,它们可以帮助解决你的问题。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同样的问句和提示来问你的学生,你就可以帮助解决他的问题。”我们认为,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提供了“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论依据。例十二册《相信科学 不迷信》一课教学时,学生就提出问题:既然封建迷信是骗人的东西,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相信它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他们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了自己的想法。“搞封建迷信活动的人往往缺乏科学知识,信以为真”“一般搞封建迷信活动的人都是生活上、事业上遇到一番周折的,而封建迷信的东西往往都去迎合人们的心理,把人弄得神魂颠倒。”…… 通过讨论,学生们揭下了封建迷信的假面具,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 3、实况再现模式。 美国学者巴特勒认为:“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才是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教师还要使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推理、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如教学《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一课时,我特意离开教室一会儿,让大家自习。上课了,学生有做作业的、画画的、看书的、讲笑话的、做游戏的……然后我走进教室让学生自我评价:当老师不在的时候,我在干什么?对不对?谁在干什么,值得我们学习?谁还需要改正?学生对自己的实际行为进行剖析,非常乐于参与,教育也落到了实处。 4、实践探究模式。 传统的道德学习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学习,学生远离生活世界,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道德学习被抽象化、客体化。当代美国学者戴蒙与考贝指出:“ 道德主要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规则,真正的学习必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进行。人们可以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集中学习知识经验,却不能与社会生活隔离去学习道德”。 “乐于探究”、“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如学习《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时, 教师看到同学中生日请客之风盛行,引导大家课后就“生日话题如实说”展开消费统计和个案调查,还组织了“生日请客对与错”的辩论,同学们由此提出了请父母来过集体生日的要求,还制订节目单、设计邀请书、精心表演节目等。通过活动,学生受到了自我教育,变得节约了,懂得孝敬长辈了。 5、对话交流模式。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学生对话的意识越来越强了。课堂学习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学习,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学习心得、彼此看法、情感体验的对话式学习。教学中我们首先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解读,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彼此尊重各自的感受和独特见解。对话使学生体验到了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励、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如《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教科书《上学路上》这一课,话题是:“你每天上学怎么走?”这是小学生每天都遇到的并令家长不放心的问题。为调动学生对家校路途情况的已有经验,我们从学生熟悉的 “从你家到学校会经过哪些地方?”问题入手,并提供了一些有关上学路上景物的简笔画和提示语。小小的几幅简笔画,兼顾着乡村和城市各地域的特点。无论是哪个地区的儿童,只要看到简笔画和提示,便会自然引发对每天现实的生活的回忆。学生轻松地与课本、与同学、与教师交流自己每天上学路上的情况,并根据书的图例勾画出自己家庭到学校的线路图。不需要教师过多的帮助,学生在说、画的过程中自由、自主、快乐地进行自我学习。在学生说、画的过程中,学生对家校路途中情况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不仅学会从家到校该如何走,还记住了途中有特征的的事物。儿童走向生活的实际能力,在自己快乐的动手动脑中得到提高。这时学习已不是一种异已的外在控制力,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该教学实践着 叶澜 教授的呼唤:“今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应把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价值”。学生自己开心地学了,和当初比起来的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明显提高,交流、表达、对话的自觉性增强。 6、案例分析模式。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一个丰富的生活事件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案例分析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未知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道德灌输。如《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心中的110》一课,呈现的是几个案例和“故事续编” 。其中第一个案例《狡猾的骗子》,说了一个人贩子在校园里诱骗拐卖一位小姑娘的事。教者提出了“小姑娘为什么会上当受骗?”“人贩子的狡猾之处在哪里?”等话题,无答案,让学生自己进行案例分析。学生见了这种贴近生活并能调起自己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案例,自然地进入了问题,打开学生的话匣。他们纷纷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有的学生还设身处地把自己当作小姑娘,考虑如何识破骗子。学生的美善恶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开放的自我分析和相互讨论中得以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教师又设置了“故事续编”,叙述了一个虚拟的情境:一天放学后,季明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往家走。突然,来了两位大汉,不由分说,把他抱到了停在路边的一辆车上……(将故事续编下去,说出季明是怎样巧对歹徒、安全脱险的)。该故事续编的开放,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激情和智慧的火花,给师生创设了无限遐想和创生的空间,学生兴奋不已。 教学中,教师不再先进行一番指导,而是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让学生去探究,让学生获得成功和经历的失败,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在学生主动寻求帮助时,教师才加以启发、引导,或是组织学生合作探讨,利用集体智慧完成创作。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就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得到了培养。 综上所述,开放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它更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生认识形成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呆板,随着多项信息渠道的打通,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都能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各有所获。因此,我认为只有实行开放式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并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也只有实行开放式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的作用。 参考文献: 《德育应贴近生活世界》 缪兴秀著 2000年出版第12期 《中国教育实验与改革》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年出版 《浙江教学研究》 2001年第3期 《教育学》 王道俊 王汉澜 1995年版 (发表于《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5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