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运用学案导学,提高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性
历史论文之运用学案导学,提高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性 运用学案导学,提高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性内容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如何提高历史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高三教学的关键。笔者结合对新课改的思考和教学实践,认为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提高历史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较好的方法和措施。关键词:学案导学 历史复习课 有效性一、学案导学法的提出学案导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体地说,学案导学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理论强调:教学中以学生的“发现” 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其最大优点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对其发现技巧与方法的培养,而不是直接去教给学生知识。新课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案教学法正好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历史知识纷繁芜杂,千头万绪,单靠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不利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有四个版本,学生不可能都有,也不可能全部阅读,单单用好两个主流版本(岳麓版和人教版)就要花费很多时间,而我市用的是岳麓版,它尤其强调史料的运用,结论性的话语不多,重在理解记忆,对于教师来说,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机械记忆,喜欢理性思维。经过高一、高二的新课学习,对教材有一定的掌握,但知识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建构知识网络,同时,总结出一些基本的历史规律,把书读薄。二、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性 新课改开始,不少教师感到迷茫,特别是老教师,以前旧教材下的“背多分” 失灵了。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迷惑,效果不明显。新课改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给每个教师尽情发挥个人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力。几乎每个高三历史教师,都思索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部课程改革组的有关专家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有效性核心的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一堂好的课,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讲得如何精彩,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有没有提升能力,有没有盼望下节历史课快点到来的欲望。每次模拟考试有没有进步,学生是不是越考越有信心。三、历史复习课中学案导学的实践 学案导学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学案的编写、课堂交流、测试检验。1、学案的编写:(1)提纲挈领,注重线索的梳理。学案不是仅仅抄辅导资料,而是要自己动脑筋,根据考纲、课标,把知识融会贯通。一本书、一个单元、一堂课都有一条主线。一本书的线索:例如:必修三文化史,一般可用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一个单元的线索:岳麓版必修教材基本按照专题编写,每个单元都有一条主线。例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以秦统一为界,统一之前重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两项政治制度,秦朝统一之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历程;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英、美、德、法四国通过不同方式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并不断完善,向近代化转变,从人治走向法治,从专制走向民主。一堂课的线索:例如: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变化。战争——不平等条约——政治、经济特权——达到目的,推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逐渐解体,耕织分离,农产品自给成分减少。(2)紧扣课标,明确考点。知识点尽量用关键词概况。历史事件一般都包括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背景又分为国内、国际或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例如: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背景、代表人物、意义 背景: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术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物:儒家: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家: 老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墨家: 墨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家: 韩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对后世影响极大。是中国历史上一次______运动。 _______孕育了传统文化的政治理想和_____;________构成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______的变革精神,成为改革家的理论武器。(3)认真总结广东试题的特点和新教材的特点,整合知识点。 以06—— 08年广东卷历史高考试题中国现代史的命题趋势来看:06年的立意: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建国后的几个时期(三年恢复、一五期间、十年探索、改革开放)07年的立意:中苏农业政策对比,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中外关联,古今贯通。通过对比得出结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08年的立意:中国特色理论。包括革命特色理论和建设特色理论。掌握规律:抓住核心斯大林模式,掌握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苏联和中国是如何突破这种模式。斯大林模式下的工业、农业的发展、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新中国工业、农业的发展及其二者的关系。2、课堂交流,突破重点、难点首先,教师先编写学案,在学生逐渐掌握方法的情况下,慢慢要求每个学生对要下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能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其次,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导学”,自学完成主干知识的梳理。广东各地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这给复习带来一定的麻烦,根据考纲和课标,经过对教材的整合,提供这样的学案“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原因、特点、评价、拓展形成:工业化:1925年,制定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________。 一五计划(1928—1932)农业国—工业、农业国 二五计划后: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农业集体化:满足_______需要,由逐步农业化到“____”。标志:1936年_______颁布。原因:外部面临着__________,国内落后的__________,个人的因素__________。特点:政治:集权、专制、终身制、个人。(注意:教材注重从经济上分析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单一公有制,片面发展___ ,用____ 管理经济,高度_________管理体制,忽视_________,排斥_______,。评价:功:在短期内实现了_________,工业体系齐全,为_________奠定物质基础,国民________也提高。 过:比例____,效益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低。压抑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 苏联探索出一条不同与市场经济体制的_______模式,是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曾经在历史上_______,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的模式,由于体制僵化,越来越阻碍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经验和教训:生产关系__________,比例_______,________国情,加强_________。拓展延伸:假如当时不实行斯大林模式,而采用西方现代化模式,可以吗? 针对斯大林模式,假如让你给当时的领导人提建议,你认为应该如何改? 斯大林模式对新中国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后来是如何突破的? 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请说出你的想法。用“学案导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构建所学的知识网络。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事做,每个学生都可以做,每个学生会去做,这样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性。再次,针对一些重点的概念、问题、知识性拓展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如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要求学生用所学的方法解决:概念:自然经济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重点问题讨论1、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成分及特征?2、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3、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启示?4、怎样看待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5、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命运怎样?6、今天的民营企业等于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吗?为什么?拓展延伸:为什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840-1949年,不能像西方资本主义一样发展?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新经济——新阶级——新思想——革命夺权—— 加速发展的模式在中国行不通?为什么中国的近代化模式与西方的不同?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要符合高考的难度。问题设计的角度多用新的史学观点如现代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在学生难以深入之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在学生认知发生偏离之时,给学生点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生的一些创新思维,要给予肯定,有时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角度,老师可能都没有想到过,对这种生成性的问题,老师不要碍于面子,轻易否定学生,如果一下不能给学生肯定和满意的答复,老师就要承认自己这方面没有思考过,下次想透了再给大家答复。3、课堂测试,检验效果历史课堂训练的作用,它不仅是为了巩固历史基础知识,更重要的应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基本史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在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以往高考真题和优质的模拟试题,限时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备战高考的能力。课堂测试应该有选择题和主观题,学生比较喜欢做选择题,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课堂上利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解决选择题中出现的问题。为了增强学生的规范答题意识和提高学生书写能力,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主观题的审题、答题,老师要不断进行点拨,增强学生的信心。 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对历史线索的把握越来越明晰,对历史概念认识越来越深刻,做主观题时信心更足,能较快找到对应的知识点,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有些学生反映,做完老师每天布置的一、二道主观题后,还想再往下做。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能力提升了。参考文献:1、吴海丽 《学案导学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年第2期 2、张枚 《历史课“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尝试》《历史教学问题》2001年第4期3、http//hi.baidu.com 《浅谈学案导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