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论文之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 ‎  长期以来,教师只习惯于“教”教材,对教材的使用不敢越雷池半步。新课程无论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的更新上,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怎么去进行数学教学,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  一、 提倡质疑问难,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  古人云:“学贵多疑。”不疑不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多疑好问,通过思考解决了问题就获得了知识,就长进了学问。‎ ‎  为了培养孩子的质疑习惯,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小学生多思多问。当孩子向我们提出问题时,应尽量给孩子以较圆满、正确的答案,并不失时机地肯定、表扬孩子爱动脑筋。答案和表扬一方面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更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较深奥,教师自己也并不明白,或者有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不健康,或不便于直接告诉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也要正确处理,而不能打击孩子质疑的积极性 ‎  以前,课堂教学大多是以“教师讲学生听”‎ 为主要形式,从表面上看,学生听的很认真,也在参与学习;但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被动参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能得到发挥。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心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因此,我们认为学生发现问题而质疑,是对学生活动更深入,更广泛的参与。‎ ‎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  数学家哈尔斯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不光是讲清事实,而更应该是激励学生去思考,自己去动手。”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需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牢固确立“学生第一、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摆正教师“服务主体、为学而教”的课堂教学地位,以突出主体,发展主体。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课堂学习和训练活动,上课尽量少讲精讲,腾出时间让各层次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多练、多思、多讲,如概念让学生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让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提问质疑。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实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综合应用”安排了3个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有趣的平衡”和“设计运动场”的教学,就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和体验中来,学生就爱上,兴趣浓厚,这样的课经常开展,久而久之,学生必将养成良好的课堂发言习惯、思考习惯、总结习惯、提问和质疑习惯等等。‎ ‎  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应用题的教学。简练的数学语言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内容,有利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应用题教学中,有部分学生能解题,但却不能说清“为什么”,就是不能用数学语言清晰、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需要从口语表达训练着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小明买了6颗糖果,小军是小明的4倍,两人一共买了多少颗糖?首先让学生观察、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回答问题:‎ ‎  (1)求两人一共买了几颗糖,应该要知道哪些条件?‎ ‎  (2)未知条件,已知条件?‎ ‎  (3)应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  (4)问题是什么?‎ ‎  (5)怎样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 ‎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问题的这一过程,就是让学生有条理、有步骤的分析过程,通过不断的反复训练学生就能把分析的过程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逐步就会使表达更加通顺、流利,这说明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掌握了基本的分析方法。‎ ‎  总之,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使其“学会学习”。因此,教师的“主导”必须导之有方:导其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动眼观看,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他们体验到探索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