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心得)批改范例:音乐教学必须突出音乐艺术特点
音乐论文之论文批改范例:音乐教学必须突出音乐艺术特点 注重教法研究,提高学生音乐素质 音乐教学法原则是指,运用音乐教学法进行教学,以及评价和构建教学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要点。随着中学音乐教学的不断发展,注重教法研究,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已成为当前音乐教师悉心探索的教学规律。由于学生、教材和自己主观条件的不同,教师必须经常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使是同一种教学方法,操作起来也会各有不同,这是因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人际间相互影响的过程,而不是人作用于物的单向过程。正是在这一种意义上,人们常说:“教无定法”。但是,教学方法实施中的千差万别,总不能悖离其中的基本原理,否则,教学就成了盲目而混乱的随意行为,在这个意义上说“教有定法”,这个“法” 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充满活力的概念。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上好音乐课的重要条件。音乐教学的备课同其他学科一样,除了要备好大纲、教材、学生、教具外,还要注重备教法,因为教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经验证明,好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相反,不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让学生死记硬背音乐知识,一味填鸭式的灌输,绝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教育家,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以期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如匈牙利的柯达依采用柯尔文手势,形象地对学生进行音准训练;德国的奥尔夫采用击掌、拍腿、跺脚、捻指等动作,来加强节奏训练;瑞士的达尔克洛兹则用“体态律动”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美国的卡拉博·科恩则把复杂的音乐原理戏剧化、人格化,以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由于这些音乐家都重视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运用,所以他们都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在世界音乐教学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音乐教育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首先应从音乐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属经验型,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因此,教师在设计或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尽量直观、活泼些,让学生去体验音乐所要表现的内涵。如让学生扮演个“音符” 来说明音的高低;让学生做个舞蹈动作,来体会歌曲的内容、感情等等。初中学生文化知识有了增长,抽象思维日趋增强,老师则应变换各种方式,让他们多听、多练,主动地从音乐感受中通过自己的思维去理解音乐语言、音乐知识。不同年龄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比如,上课前让小学生踏着音乐的节拍、拍着手走进教室,这样做学生们会在欢快中感到马上就要上课了,精神立刻集中到课堂上来,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课前准备,对老师来说是有效的组织教学。但这个方法对中学生就行不通,他们觉得这样做又幼稚、又傻气,很不自在。因此,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来组织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途径之一。其次,注重音乐的感受性。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抒发情感,并以此教育、感染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如视、听、动或唱念等),可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如仅是听)能更全面、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尽管他们对音乐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积累和理性认识,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增强,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因而对音乐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多利用各种辅助感知,来让学生参与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如一:利用录像、美术作品的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将学生很快带入课文情境,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就需要音乐老师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凡是有益于教学的,要注意资料的积累;二是师生共同用乐器奏主题音乐,让学生直接动手、动耳、动脑,借助乐器的丰富表现力来感受音乐;三是用创作文学语言的方法来感知、表现音乐,组织课堂练习、提问或开展讨论、评价等活动,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发表见解、参与实践;四是用律动来加深音乐体验,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曲调的风格,用载歌载舞的形式把学生的切身感受抒发出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要营造好学生“参与”的氛围,强化“进入” 的心理诱导。总之,注重音乐的感受性有助于发展学生对音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再次,注重音乐的情趣性。提高情趣性,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学生与小学生年龄不同,在培养兴趣的手段上也应有所区别。小学阶段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学习,兴趣也在欢乐中高涨。中学阶段虽然也可以适当地采用游戏、竞争等形式,但更主要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新颖变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在教学中,我常采用的方法是:在课上有唱、有奏、有表现、有议论、动静结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小音乐会的形式,调动全班同学参加;还可以由学生演唱演奏,教师进行分析讲解等等。总之,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表演、创作、欣赏,就必然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快乐,体会音乐所带来的情趣性。出色的音乐教学,可以展示音乐的极大魅力,激发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欲望,使他们的性情受到陶冶,完成美感的实现。最后,注意课内课外互补性。所谓“互补性” ,是指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是相互补充的。学校的音乐教育本来就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只有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音乐教学。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和学习压力越来越重的时期,他们需要有多彩的生活、感情的交流,需要解脱精神的负担,而不能仅陷于读书、学习之中。所以在教学的同时,我创建了课外舞蹈队、合唱队、竖笛演奏小组等,定时定期活动。在每年的校元旦文艺会演中、在全市中学生文艺会演中屡屡获奖。十九年的音乐教学工作,我深深体会到,课外音乐活动能使学生的音乐才能得以发挥,能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课外音乐活动也是他们享受欢愉、享受美感的极好时机;课外音乐活动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音乐知识,各种训练使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趣于熟练和完美,同时又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课外音乐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往往也是课堂上与教师密切配合的骨干。总之,课内音乐教学为课外音乐活动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课外音乐活动又推进了课内音乐教学,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注重音乐教法研究,是搞好音乐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从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出发,研究和选择教法、设计和创造教法,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使音乐教学融入素质教育活动之中。 批改意见如下: 仲老师:您好! 看了您的文章,总体上感觉文章观点正确,文笔也可以,而且透过文章,看得出您还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的。当然,文章本身还是有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地方。首先,我们不看文章内容,只看文章的标题《注重教法研究,提高学生音乐素质》。我的感觉是,“注重教法研究”后面紧接的应该是“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因为这才是注重教法研究的直接结果。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并不是“注重教法研究” 这一行为所导致的直接或必然的结果,它们中间必须有教学实践这一环节,就是说,如果教师研究了教法而不把它运用于教学实践,那么,还是不可能获得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结果。另一方面,如果提高了音乐教学水平,那么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结果的获得便是顺理成章的。所以,我认为,只就题目本身而言,改为“注重教法研究,提高音乐教学水平”似乎更恰当一些。再看文章标题与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文章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文章内容可以引用您的原话来概括,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从音乐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其次,注重音乐的感受性”;“再次,注重音乐的情趣性”;“最后,注意课内外互补性”。(应该肯定的是,孤立地看,这几点都是对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四方面内容是否与文章的标题相吻合呢?文章标题“教法研究” 主要是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或对现有教学方法的评价分析与研究;文章内容的第一方面主要谈如何对已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的问题,与教法研究有一定的联系;文章内容的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则是谈音乐教学应注意的具体问题,与教法研究联系较少;文章的第四方面内容则更不属于教法研究领域的问题。由此看来,一方面,文章内容与文章标题不很吻合,另一方面,文章四个方面的内容也不属于同一个层面的问题。这些不同层面或领域的问题,很难在一篇文章里谈。为此,我建议分别写:第一篇《注重教法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文章可从问题出发来写:问题包括许多音乐教师忽视教法研究,不顾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差等等。然后切题:其一,了解各种教法,掌握各种教法的精髓;其二,对各种教法灵活运用,不盲目照搬;其三,结合教学实际,在现有教法基础上力争创新;等等。第二篇《音乐教学必须突出音乐艺术特点》。文章也可从问题出发来写:目前流行的音乐教学方法并未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采用的是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重讲解轻感受;重理智轻情感;重被动接受轻主动参与;等等。然后,文章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原文中已有这方面的内容,但需丰富)。 仲老师,上面所谈的仅是一种思路,并不是说就要按照上述提示去写,也并不是说只能写这些内容。我希望您把自己的许多好经验、好观点融进文章中去。 修改后论文如下: 音乐教学必须突出音乐艺术特点 据笔者观察,目前许多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上,并未突出音乐教学的艺术特点,采用的是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重讲解、轻感受;重理智、轻情感;重被动接受,轻主动参与。教师多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严肃,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上听得似懂非懂,课后忘得一干二净。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差,也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如何改进音乐教学方法,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注重音乐的感受性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抒发情感,并以此教育、感染学生的。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如视、听、动或念等),可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如仅是听)能更全面、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从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尽管他们对音乐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积累和理性认识,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增强,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因而对音乐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所以,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多利用各种辅助感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入情、入境、动情、想象,体验音乐所表达、描绘的各种丰富多样、细致的感情色调,让学生参与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利用录像、美术作品的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可将学生很快带入音乐情境。如在欣赏《长江之歌》时,可用录像展示直观画面(画面是从系列片《话说长江》中剪辑下来,这就需要音乐老师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凡是有益于教学的资料要注意积累),它既展示了冰清玉洁的洁白世界----长江发源地,又展示了江水波涛汹涌的雄壮景象,有静有动,加上播音员有感情的解说,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母亲河----长江的勃勃英姿和哺育万物的情操。当起伏高昂的《长江之歌》想起时,学生领略到了歌曲的内涵美,情不自禁地为赞美长江而歌唱。随后,可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谈观后感。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水乳交融,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 二、注重音乐的表现性一般来说,学习音乐的人都有通过音乐愉悦自己和感动别人的愿望,通过特定的形式表达出来,使情感得到表现。音乐教学中,如教师照本宣读,只顾自己讲,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不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那么学生将失去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机会。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情感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位学生,把教学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地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不知不觉地让他们随着音乐节奏动作起来,尽可能地激发与满足学生音乐表演的兴趣和欲望。如江苏初中音乐教本第二册第四课《一杯酒》,就应该结合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特点,给学生以表演的机会,使他们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曲调的风格,简练的旋律和富有舞蹈性的节奏反映了新疆少数民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赞美。课堂表演可在老师的教授下,全体学生表演;也可在学生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自己创编单独表演。对表演好的、有特色的同学给予掌声和表扬。这种用载歌载舞的律动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二度创作表演之中的教学方法,既可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又使学生更直接、更容易受到艺术的感染和激励,进而产生“一定要学好它” 的愿望,激发他们把自身的感情抒发出来。有歌有舞,才能使学生动心;思想上的共鸣,才能激发学生热爱音乐,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表演能力、鉴赏能力,使心灵和音乐一起创造幻妙的意境。三、注重音乐的创造性音乐创造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它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创作音乐的兴趣和积极参与音乐创作的意愿,唤起其音乐情感,启发、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常可听到学生随意哼唱自编的小曲,这是一种无意识、本能的流露,尽管是稚气十足,但毕竟是其创造真情的再现。学生不仅有创造的需要,而且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务必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各年级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水平,分别提出不同的音乐创作要求。小学低年级的音乐创作可侧重参与性,可作节奏填空、声音模仿等;中高年级可让学生填写旋律、发展旋律、咬尾接龙;中学阶段可进行为歌词配节奏,按指定节奏和单音谱写旋律、发展乐句,为指定乐句做变奏及儿歌曲调的创作练习。在创作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营造好学生“参与”的氛围,强化“进入” 的心理诱导;其次,要循序渐进,尽量减轻学生技术负担,使学生既感到轻松愉快,力所能及,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作潜能。音乐创作练习没有固定的答案,对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创造,放手让他们根据问题的要求展开自己的想象,大胆地进行音乐创作。最后,让学生自己演唱自己的作品,教师再适时予以鼓励,由于好奇心、好胜心的驱使,学生跃跃欲试的心境便油然而生,参与实践,渴求成功的良好教学情景也就随之形成。四、注重音乐的情趣性提高情趣性,提高情趣性,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趣近的倾向。兴趣是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在对学习的知识怀有浓郁的兴趣的时候,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不能给予的,也不可能仅以单纯的技能传授和练习来唤起,只有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通过唱歌、演奏乐器、跳舞、甚至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时,兴趣才能产生。小学阶段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学习,兴趣也在欢乐中高涨。中学阶段虽然也可以适当地采用游戏、竞争等形式,但更主要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新颖变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音乐教学中,我认为可采用的方法是:课上有唱、有奏、有表现、有议论、动静结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召开小小音乐会,调动全班同学参加;还可以由学生演唱演奏,教师进行分析讲解;特别在欣赏乐曲后,让学生用文学语言或美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并互相交流,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等等。音乐的欣赏、表现和创作是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出发点,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必将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感受到极大的快乐,体会音乐所带来的情趣性。出色的音乐教学,可以展示音乐的极大魅力,激发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欲望,使他们的性情受到陶冶,完成美感的实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