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及其管理策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及其管理策略

其他论文之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及其管理策略 ‎ ‎  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其心理活动和所处的心理环境直接影响着他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学校管理者只有掌握教师的心理特征,有效地运用心理学这个“神秘武器”,才能创造出适合教师工作的心理环境,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所以,研究作为办学主导力量的教职工的职业心理特征及其管理策略,对学校的有效管理有着极大的帮助。‎ ‎  一、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 ‎  就当前学校管理工作情况来看,存在着重管事轻管人,重管结果而轻管过程的倾向,更有甚者,要求教师每天上班签到、坐班定时和下班点名,似乎只有时刻把教师管得严严的,才能显示出管理的威力和水平。这种管理策略,对某些企业或许确有实效,但对教师来说,若无视其工作特点和职业的社会特殊性,照搬照套,则未必是一种高明的管理。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教师的工作特点、心理特征。‎ ‎  首先,就教师的工作特点而言,老师除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外,备课、批改作业、辅导、自我学习、收集资料、教研科研以及家访等都很难在“八小时工作时间”‎ 内在特定的办公地点完成,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也是很难用一个标准的尺度来衡量。因此,教师的职业活动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而教育成果却是集体创造的,一个人的培养需要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就一所学校来说,单是教学常规的形式就需要各任课教师的配合、后勤的保证等全体教职员工的通力合作。所以,教师的努力目标、工作效果及教育效果都是难于作具体明确准确评价和计算的。‎ ‎  其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教师的心理具有求知进取,善于思考,喜欢说服,讨厌压服的特点。“为人师表”的社会期待和强烈的自尊心,又促使教师能自觉地严以律己,尤其是职业成熟度较高的教师,他们不仅希望得到学生的尊重,更希望得到领导的尊重。如果置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点于不顾,动不动就往老师身上套“紧箍咒”,搞得教师连必要的“人格自尊”与“人身自由”都没有,势必会发生逆反心理和反抗心理或行为。‎ ‎  知识分子的自尊和清高,决定了他们较注重精神上的满足,这既与内在的修养因素有关,也与外在的激励因素有关。外在的激励有助于教师形成高层次的需要和追求,调动其内在的自觉的调控意识,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注重这点。‎ ‎  二、教师心理管理的策略。‎ ‎  学校是一个教育集体,是按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规范来培养人才的,并以此组织自己的全部活动。学校要实现其教育目标主要得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要办好学校首先要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使教职工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体。‎ ‎  (一)管理者要尊重和理解教师。‎ ‎  尊重人和理解人,是搞好管理的先决条件和关键。因为尊重人才会重视人才,理解人才会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围绕人来进行的,管理的核心当然也是人。因为,工作是人做的,只有先管好人,才能管好事。根据教师的心理特点及工作特点,对教师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  1、尊重教师人格,给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上一定的“自由度”。‎ ‎  教师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非限制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环境的非限制性。所以,如果也对教师实行“坐班制”,犹如给教师戴上了“紧箍咒”,这不仅不利于教师身心舒畅放开手脚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且不说这对教师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是一个极大的挫伤,在社会经济开放发展的今天,学校如果仍以这种封闭的形式来管理,又如何能培养出开放型的创造性人才?当然建立一些考勤制度、工作规则是必要的,但不可太多太严,只有在合情合理的条件下,为教师工作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普通中学虽有应试的压力,但管理应严而活,尤其要在“活”字上下功夫。现实社会需要多类型、多样化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人才也呈多样化状态,为办好办活办出特色学校奠定基础。学校领导应把握本校特点,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办出一流的特色学校。‎ ‎  2、要一视同仁,给教职工心理一种公平感。‎ ‎  人不管职务大小、学历高低、年龄老幼、性格差异,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管理者要一视同仁,将心比心。在评价人时,切忌极端的二值逻辑语言,要避免要么肯定要么否定的评价;更不能牺牲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要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并注意积极性的稳定和发展。对学校工作的管理过程,既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要对实施教育的全过程,即“计划、实施、检查、总结”中的每一环节都设立质量标准,及时肯定教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点滴成绩,使领导的激励行为及时得到强化,促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以满足教职工心理的需要。‎ ‎  3、加强人际沟通,营造一种舒畅的心理环境。‎ ‎  学校的人际沟通主要有领导与教职工的上下沟通、教职工之间的平行沟通和师生之间的沟通。改善上下沟通,让教职工知道领导想做什么、做了什么。同时,领导要常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充分体现教职工当家作主的原则,增进彼此的尊重和理解。例如,有时领导为群众做了许多事情,像改善工作条件、增加生活福利、争取改善住房条件等等,但依然有人不满,视领导的一切工作努力为理所当然,只见不足不见成绩。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情感上的沟通。另外,平行沟通也很重要,让教职工相互了解彼此的工作性质、特点、成绩、困难等,有利于消除教职工因科室工作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和隔膜。而师生之间的沟通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情况、改善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质量及效果的提高有很大作用。所以,管理者要努力营造一个严肃活泼、民主平等的气氛,造就一个学校关心教师、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教师支持领导的融洽环境。‎ ‎  另外,学校领导在教师的提职、晋升、分配、物资供应等方面要做到科学细致的分析,既要给人们一定的期望值,又要考虑实现值达到的可能性和幅度,尽量使期望值和实现值趋于平衡,提高人们的心理承受力。‎ ‎  (二)管理者要培植教师的健康心理。‎ ‎  别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是将学生“整个人生的命运操在他手里”的人。的确,教师做的是育人工作,也即心灵的塑造工作。教师如若自身没有芳香纯美、蓬勃向上的心灵园地,将无法完成神圣的使命。因而,注重教师队伍的心理管理,显得至关重要和迫切。‎ ‎  1、要营造教师的公正心理。‎ ‎  从一定角度上讲,公正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施加于所有学生的一视同仁的普遍平等的爱。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有天资高下、成绩优劣、习惯好坏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差别。教育环境须是阳光普照、雨露遍滋的爱的环境,教育者的身份不容许我们偏爱优等生、漠视中等生、歧视后进生,当然同样不容许我们从别的社会关系的角度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所以,我们必须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确的意识到:要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要使根正苗红的那些绽放出更美的花朵,而且要使萎弱、欹曲的焕发生机、欣欣向荣,而后者,更能体现我们的爱心、诚心、苦心和独具的匠心。认识到这一点,教师才能对所有被教育者施加一种坦诚、自觉、普遍、持久的爱,这种爱才能深入人心,如和煦春风吹开他们的心扉,如涓涓细流滋润他们的心田。反之,即使你学识再渊博,教学业务再精通,也无法在学生心灵上构建自己的高大形象,事实上,也就无法很好地完成知识的传授。心灵的阻隔必将带来学习上的被动乃至不信任。‎ ‎  作为学校领导,在教师上岗伊始,就应注意让他们树立公正、公平的精神,做到“一碗水端平”。‎ ‎  2、要培养教师的竞争心理。‎ ‎  竞争,是追求领先地位的一种积极意识,是使人获得进步和成功的不竭动力,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品质。积极竞争,是教师不畏艰难困苦,具有顽强意志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体现。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而且不断增长学识才干。相反,教师如果没有竞争意识,则表现为怠情、被动、得过且过。相应的,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竞争意识,必将如一潭死水,落后于新形势,造就不了杰出人才。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发挥竞争意识,是教师站稳讲坛的必然需要,也是学校呈现盎然生机的必要保证。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确定具体的竞争目标,明确赶超的方向,不断激励自己,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 ‎  当然,竞争心理的激发,一方面靠的是教师的内驱力;另一方面,也要依靠学校用积极的改革措施来作为促使教师行动起来的外作用力,让每一位教师在这种时代精神的引导之下,以求生存,图发展。‎ ‎  3、要消除教师的逆反心理。‎ ‎  一所学校要办得红火,靠的是领导和教师群策群力,同舟共济,只有这样,才能协同用力,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若上下离心,领导把教师作为对立面,教师跟领导唱反调,学校工作必将步履艰难。‎ ‎  要消除教师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我想首先在于领导者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以德立身、以理服人、以情动心。所谓“以德立身”,即要求领导具备使教师敬仰的人格魅力,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成为全校师生修养品德上的楷模、榜样。“以理服人”,即要求领导讲求工作的艺术,不可高高在上,也不该简单粗暴。“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谨记此言,则我们就能抛弃错误做法,而做到循循善诱。再有一点,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比较重情重义,感觉敏锐、感情丰富,领导若能兼用朋友的身份走近教师,“以情动心”必是学校工作进入新的境界的一个有力保证。‎ ‎  同时,教师也要做到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评价自己。每一个教师都犹如船上的水手,应具备合作精神,能识大体、顾大局,有开阔的心胸。如若遇事不检查自己的缺点,怨天尤人,乃至抱敌对情绪,抛弃了正确的是非观,思想和工作都将陷入歧途。‎ ‎  要消除教师的心结,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只要领导能从自身建设做起,教师能目光向内,不断审视自己,相信心灵沟通亦非难事。‎ ‎  学生心灵的芳草地等待教师去培植,而教师的心灵园地,需要教师管理者去营就。也只有每位教师都有了和谐、积极的心理氛围,摆正了自己的工作心态,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走上正轨,高效开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