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校校长讲话心得体会【范文3篇】
学校校长讲话心得体会【1】 在教体局的统一安排下,我校全体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了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校长在大陆的演讲稿,对于高校长在演讲中所贯穿 的新的教育理念与思想,感触非常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下面谈 一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从总体上来看,高校长的治校方略基本上是儒家思想的主脉。虽 然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有些古老的名词,但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 国,在信息时代非常需要用古典的精髓来填充空虚的精神世界。这也 是高校长能够受到大多数国人认可的基石。 通过高校长的治校方略,我发现目前台湾与大陆的教育理念是有 很大差别的,或许高校长在台湾可以做到的,在大陆就不能实行,这 是教育体制的问题。 第一、在台湾学校是可以开除学生的,而在大陆是绝对不允许的。 大陆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不论什么样的学生都不能推到校门外面 去,所遵循的基本是耳濡目染的措施。潜台词就是“只要你在校园里, 学一点知识就多一点,部比放到社会上强”。相应的,教育系统已经把 社会看到教育的对立面,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已经格格不入了。而学 生放在校园里就可以教育好吗?即使校园是个真空环境,那么生活在真 空里的学生一旦放到世面的世界,他会不会呼吸空气呢? 第二、在台湾,老师是可以揍人的,而大陆是绝对不行的。当老 师的现在最怕什么?最怕“体罚”这两个字。在教育界都知道,做教师 的考不好不要紧,犯了错不要紧,千万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一旦沾上这个边,那可能连饭碗都保不住了。近一年,不要说体罚了, 即使批评教育都要讲究方式方法了,不然有一两个想不开而跳楼的学 生,那做老师的还不进了监狱?读到高校长的讲话我们就脸红,在台湾, 面对犯错的学生,教师是可以“揍”学生的。不知道教育部的领导有 什么感想。 前面我说过,高校长是深爱儒家思想影响的,儒家思想影响中国 的两千年间,历出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科学家,李白、祖冲之这些 人都是先生用板子打出来的。而推行新学制后,中国再也没有出一个 真正的“家”。因为老师要尊重学生,不能体罚,不能变相体罚,也不 能严厉的批评教育。和风细雨式的教育如果管用,中国那么多监狱还 不都改成娱乐场? 第三,在台湾学生是可以管理学生的,而在大陆这是不敢想像的。 三年级的学生凭什么可以管理一年级的学生呢?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尊 重的问题。因为三年级的同学是学长,新入学的学生就得听从学长的 话。连学生都要尊敬,面对老师呢,当然得诚惶诚恐了。在大陆,教 育的地位可以说江河日下。媒体把教育日益妖魔化,把个别案例扩大 到全体,使教师的整体形象成为全国人的民罪人。没有地位的教师, 又凭什么来教育学生呢? 在高校长的讲话中谈到日本广岛亚运会开上,闭幕布式结束后广 场上一片纸都没有,这里就是国素质的问题,而国民素质的提高来源 于教育。在日本,无论老幼,见了老师都是要行礼让座的。日本的教 师有统一着装,全体国民对教师都礼遇有加。而在大陆呢,如果教师 也统一着装的话,有几个好意思穿着出门? 作为一名校长,高振东无疑是成功的。但是他的成功要归结于教 育制度的保证。没有一个优秀的教育制度做保证,再好的教育也没有 施展的场。 学校校长讲话心得体会【2】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以其神奇的魅力诱惑吸引着我们每一个 二中人,让我们为之痴迷,为之拼搏,为之疯狂。一路走来,虽然艰 辛万苦,却让我们激情澎湃,无所畏惧,披荆斩棘;让我们的学生精神 昂扬,斗志冲天,脱胎换骨;让我们的课堂充满尊严,教学一体,灵动 高效;让我们的校园生机勃勃,活力无边,精彩无限。作为一名把青春 奉献给二中的老教师,我欣慰;作为一名课改组成员,我自豪;作为一 名普通二中人,我骄傲! 金秋时节,在我们手捧硕果的同时,也深知我们的课改还存在诸 多问题,有许多困惑。那么,本学期学校计划的通篇谋划、高瞻远瞩、 高屋建瓴,无疑是引领我们破解困惑的导航仪、助推器,真正起到了 点愤悱、点睛、点神的作用。梁校长在教师表彰会上提出的三点希望: “在使命和担当面前,接受意志的考验;在改革和创新面前,接受能力 的考验;在人物与人才面前,接受人格的考验”,更是给新一轮课改吹 响了号角、鼓足了士气、规划了蓝图。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两点 体会: 一、学习奋进壮心不已做执着的追梦人 1、走出校园与专家精英,对接交流学习。倾情投入的新课程改革, 使我收获了很多,但也深感自己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了解并把握学 科前沿的研究成果,输入新血液,汲取新知识,传递新理念。于是, 年近半百的我,毅然背起行囊,重返大学校园,参加了为期 20 天的河 北省骨干教师培训,每天如饥似渴,领略大家风范、倾听专家教诲、 探讨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分享专家智慧,与全省各地骨干精英深度交 流实战经验,运用新理念共同打磨锻造优质课。使我进一步更新了教 育教学理念,更新了教与学的方法结构,充实了历史本真的知识体系, 完善了具有历史学科特色的教材整合策略……,所有这一切都将成为 我进一步深化课改,锻造高效历史课堂的基础。 2、研读专著论文和多版本教材,自我深度学习。多年来做学习型 教师是我的坚持,做学者型教师是我的追求,养成了浏览教育教学杂 志、欣赏网上历史专著论文、学习研究新课改模式、关注历史学大家 和高考命题人博客等习惯,从中汲取了丰厚的教育教学智慧,不断提 升了教育教学水平。鉴于当今高考趋势和特点,本学期我从网上购买 了天津师范大学任世江教授的《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一书和 岳麓版全套教材,要通过研读感悟,进一步更新知识结构,拓展视野, 扣准高考脉搏,引领高考备考方向,提升备考效率。 二、全情投入务实创新不断超越自我 1、尊重关爱学生,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自信是决定一个人人生 成功与否的前提,而自信来自于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当下的教 育,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莫过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学生的名字,而 不是上课提问时以空间座次或性别服饰等来代指,后者是对学生极度 的不尊重和漠视。为此,每接手新一届学生,我都将学生名单随身携 带随时记忆,利用一切“见面”机会将人与名对号,强迫自己在两周 内认全学生,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感到他在老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 从而激发他努力上进的渴望。现在的高三 21 班,暑假补课我仅上了 5 天课就要外出学习,许多学生还认不准,但如果等学习回来后再认识, 时间太长了,不仅会影响师生情感交流,也会影响教学效果。于是, 临行前我用手机?o 每个小组拍了一张照片并带着与之相应的座次表 上路了,每天晚上都会拿出来对照着名字、注视着他们的音容笑貌, 这样不仅记住了,而且意外的收获是感到似在与他们交流,以致牵挂 更浓,也更强烈的迫使我通过短信指导他们学习。因而,20 多天的时 空阻隔,不仅没淡化我们刚刚接触的师生情,反而如甘醇的美酒更香 更浓了,已成知心朋友,回来后,不少学生找我探讨学习方法、交流 学习困惑、畅谈高考奋斗目标。每天迎着学生们的笑脸走进教室,置 身于学生们充满激情的讨论和展示中,融入学生们激烈的辩论中,我 深深地感到我的学生是自信的,在历史课堂上是快乐的,未来会是成 功的。 2、凝心聚力,接受毅志和能力考验。 第一,克服职业倦怠,迎接年龄身体挑战,接受毅志考验。教师 的状态会影响学生的状态,激情的教师会带动激情的学生,凝聚正能 力,打造充满激情富有战斗力的学科组,是做好备考工作的前提。今 年的高三历史组较好地实现了老中青相结合,我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带 动中老教师、以高度的热情和充分的信任指导和激励年轻教师,投身 课改,迎难而上;传递优秀专家学者们严谨的治学态度、饱满的工作热 情、投身课改的激情以及殷切的希望,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超越自己,争当标兵、争做名师专家。 第二,探索新路,注重细节,锻造高校课堂。人类历史的发展, 是由远及近奔腾不息的河流,因而学习历史要有时序感、线索感和时 代感,为此,本学期我们在文本研读知识梳理环节进行了大胆改革, 注重了历史事件的时序性梳理和横向拓展比较,做到了线清、面全、 阶段明,效果较好。激趣导课环节,我们在激趣的同时更关注导课的 目标,充分发掘其桥梁作用。合作探究和检测题目的设计上,我们努 力做到了关注史学研究前沿的新观点新成果、贴近高考题型及考查模 式、链接社会生活和时政热点、注重规律呈现,力求达到举一反三以 一当十的效果。 总之,我校的新课改已经到了阵痛期、深水期、关键期,我们只 有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以学生进步为己任、以学校发展 为己任,无私忘我,全情拥抱新课改,融入新课改,才能成就自己、 成就学生、成就学校、成就教育。 学校校长讲话心得体会【3】 这次聆听李校长教学问题讲座,我受益匪浅,不但懂得了一些理 论知识,更让我的思想接受一次教育,尽管我不算年轻,但还有朝气, 我不但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要努力做一名专家型教师。 语文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 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 学习的热情越低,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 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 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 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 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 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 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 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 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 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 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 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 考试阅读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对老 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期待等到 考场“超常发挥”。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 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 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 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 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 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 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 而知的。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语文的题目透 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 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 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 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 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 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 失去了热情。 三、改进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 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 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的老师。”可见, 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 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 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 3、“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 织者和引导者”。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 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 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 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因此,要使课堂高 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 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4、要正确处理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 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 给人以享受与启迪。但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 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5、正确处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关系。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一方面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课 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 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 式。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 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 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课内阅读教学中决定了 语文课文的经典性、基础性和示范性。课文应当是精品,文质兼美, 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 文风等方面有一定的典范性。因而课文也就成了知识、能力、思想教 育和审美情趣的载体,为重要的是课文能够使学生掌握带有普遍性和 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举一反三,更好地 在课外进行其它类似文章的学习阅读。阅读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二 者必须相互结合,互补互助。课文阅读教学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着 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阅 读学习。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 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 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 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丰富的想象力。怎样培养呢?比如,在识字 教学中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画 面的能力,激活想象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说真实想 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观察,鼓励发现,提倡写个性化作 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练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