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浅谈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论文之浅谈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摘 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德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当然也渗透于我们的音乐教学之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小学的音乐课程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音乐教师需要挖掘教材之中的德育因素,找出结合点,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动听的音乐旋律,明快的音乐节奏,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丰富和拓展音乐的教育使命,构建学生全面、和谐、完整的人格。【关键词】德育教育 准备 感受 课型 手段 过程 评价 形象【正文】一、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准备之中教学的准备作为课堂教学先决要素,同时也影响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作为教师需要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作好必要的教学准备。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多么幸福》、《我们要雷锋式的好少年》、《国旗国旗我爱你》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小小花伞》、《金扁担》、《看龙船》等歌曲,应该被认为是德育教育的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例如:歌曲《小小花伞》表现了畲族小妹和汉族小弟上学路上的愉快心情和互相关心爱护的品质。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表现这样的情景外,还可以联系中华大家庭56个民族大团结,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美丽的花伞,团结的花” 的更深更广的含义。而人音版四年级教材的欣赏乐曲《红旗颂》,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管弦乐曲,这首乐曲创作于1965年,一直是大型的音乐会或庆祝活动的必演曲目。它在结构上是属于交响诗体裁,采用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这种结构加强了乐曲的诚挚的感情,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给人一种大气而坚定的感觉。乐曲对培养学生用宽厚舒展的声音,激昂的情绪来体会和表达中国人民推翻封建统治,当家作主的无比激动和喜悦心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当然除了对教材的分析外,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红旗颂》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此外我还查找了近十张关于开国大典的老照片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因此,教师作好每一项的课前准备,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更重要的是发挥出每堂课更大的德育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把德育教育渗透于音乐感受之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比如教唱歌曲《看龙船》这首歌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音调、高昂的情绪和明快的速度演唱就能激发学生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精神。音乐也是感觉的艺术,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让学生先听,感受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 ,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新时代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在到学生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三、把德育教育渗透于各种课型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音乐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教材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体裁广泛,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都是好朋友》、《白杨和小河》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和睦相处,而整个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综合训练的视唱教学时,要注意在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视唱时,就要告诉学生演唱音符也要带着情绪去唱。在高音部分就要轻柔而明亮,在低音部分就要深沉而浑厚。使学生既掌握了正确的演唱的方法,又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了情操。音乐知识的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心理的感受同等重要。例如我们在对各种音符的介绍时,如果简单告诉学生音的长短。不仅老师一时解释不清楚,学生更难理解。而我们引导学生来体会音符时值长短都会给人以不同心理感受。像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它们的时值较长,会给人一种稳重,舒缓的感觉。而八分音符,觉得轻快,十六分音符给人急迫感等等。把这些音符组合起来就构成了音乐的第一要素—— 节奏。那么在音乐中节奏多种的变化组合,都会带来不同的心理反应,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反应和应变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以促进心理素质健康有效的成长。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在人音版教材第十册欣赏《保卫黄河》一曲时,就可以结合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民族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洗礼。 四、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手段之中将音乐与相关的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例如:在《共产儿童团歌》的学习中我就结合少先队成长和壮大的历史给少先队员们进行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同学们一听到是关于自己组织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 “学做小蜜蜂”、“小青蛙找家”,“我来当当小报童”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勤劳勇敢的教育,获得了启迪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古人曾说“言之不足咏歌之,歌之不足舞蹈之”,音乐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表现个人情感的良好的机会,这种表现的价值对人格的发展和完善作用将是巨大的。例如:《金孔雀轻轻跳》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傣族的音乐和傣族的生活,让平时不为人所了解的少数民族文化走进了课堂加深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如果是同学们集体舞表演更培养了大家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的地歌唱和表现”。学生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将培养了自信与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手段,任何一个人都不是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的,人与人要交往、要协作,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都必然要和我们这个社会发生各种关系。音乐在许多的情况下都是群体性的活动,如合唱、合奏、齐唱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流。他有助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协作精神,更有助于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锻炼和发展。例如:六年级 “白帆” 一课的合唱教学作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可以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把每一乐句的学习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之中,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最好,最后请每一组都进行展示,教师把各组演唱的乐句组合起来进行统一的讲解和示范。这样既降低了合唱学习的难度,又注重小组的作用同时还展示了个体,更培养了每位同学的集体荣誉感,享受到团队合作出成果的快乐。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既达到了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同时通过这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了孩子们互帮互助,协同完成任务的优良品质,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五、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德育教育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敬老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和本班的实际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文明的行为、高尚品格。六、把德育教育渗透于学习评价之中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老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的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的期末的考核中,就加入了父母评价的这样一个内容,我让学生把《自己的事自己做》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七、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自身形象之中新课程的改革如火如荼,但无论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还是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除了要让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也需要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自身形象之中。如果我们的音乐老师不热爱自己的事业和学生,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感情,没有正确的荣辱观,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出深刻的德育内涵,也不可能按《新课标》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今的教师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来审视教师工作,使自己在学校里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多种角色的扮演者,这就要求教师学会终身学习,不断拓宽学习的领域,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认真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作为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更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感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上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传授知识技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完整人格更是我们永不停歇的追求。注意了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才会使学生道德生命获得更快乐、和谐、自由的生长,得到真正的人文素养,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也能在培养孩子的优良品格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虽然前进的道路并非坦途,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能深入研究,细心思考,从学生出发,就一定能把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加出色,教育出具有知识技能和高尚品格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1、 《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3、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 《小学1-6年级音乐期末学生成绩评价建议》 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6、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刘小娟7、 《音乐课程标准与现代学生人格构建》 郎友君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5(4)8、 《改变音乐教师生活态度的建议》 曹桂珍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5(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