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书法
语文论文之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书法 温岭市泽国二小 连程峰 内容摘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书法汉字的传统艺术,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对中华民族的孩子来说是一门必修课。书法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通过实践,笔者认为从以下六方面来指导学生学习书法较为有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其次,选择正确的临习对象;然后,让学生学会用笔;接着,以点画之间的关系确定字型结构;第五,章法的要素;最后,必须的背临功夫。 关键词:书法教学; 兴趣; 临习; 用笔; 结构; 章法 书法是小学教育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近些年来,书法教学往往被等同于写字训练,为了一般的运用,而忽略了对书法艺术美的把握,忽略了形式的分析,欣赏力的培养和观察力、表现力的训练,可以说完全脱离了书法教学的目的。其实,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明显感觉学生对写好字还是很愿意的,谁不想写一手好看的字呢?只是沉重、繁多的功课将他们的这点点兴趣迅速磨灭了。学生们如若不是在家长老师的监督下,只想赶快完成作业,对于写字是快就好。在此背景下,对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书法学习笔者有几点小小的不成熟看法。 一、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 要让学生学好书法,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要学好艺术,最重要的是要爱,只有对艺术的热爱,才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才会不怕吃苦,刻苦训练。而现在许多孩子学习艺术,大多是在家长的逼迫下的一种被动行为,或者只是为了某一些特殊的目的,比如升学的加分等等。这样的艺术教育,只会扼杀了孩子们的艺术兴趣,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 要培养学生对书法(也包括其他艺术)的兴趣,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浓厚的艺术氛围。我们常常说某某人家学渊源,某某人的技艺得自家传,这当然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幸运,因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一种艺术的氛围之中,耳濡目染,很容易培养起对艺术的兴趣。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社会,在学校,在班级,甚至在家庭,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有人曾经开玩笑说,在音乐之都维也纳,连路边的乞丐都懂音乐;在杂技之乡中国河北吴桥,一个家庭就可以组成演出队。营造出这样的艺术氛围,对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很重要的是老师的身教。老师的字都写得不好,对学生是没有说服力的;老师的字写得好,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书法兴趣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随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学习任何东西,如果很长时间都没有进步,甚至看不到希望,再大的兴趣也会慢慢冷下去。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随时举办一些比赛或者展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能够请到一些真正的书法家与学生交流,那效果就更好了。 二、选择正确的临习对象 先从什么字体入手,书法界也一直没有定论。 有人主张按照书法发展的历史,按篆、隶、楷、行、草的顺序临习。如果要培养一个大书法家,这样做当然也是可以的,但不适合绝大多数的人。 有人主张以隶书入手,理由是隶书是书法史上第一个完全符号化的书体,而且隶书的变化相对较少,容易上手。这样做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是,隶书的实用性差,很容易和日常的工作和学习脱节。 现在书法界最流行的意见,是从楷书入手,因为楷书八法具备,学好以后,可以上溯篆、隶,下连行、草,变化比较容易。楷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要求非常严格,在诸体之中是难度最大的。如果通过了这样严格训练,今后的书法之路就会中规中矩。而且楷书是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字体之一,实用性很强。 所以,笔者的意见是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仍然应该以楷书入手,等到楷书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人喜好学习其他书体。 学习书法,走好第一步非常重要,否则将终生与书法无缘。在学习之初,选择临习的对象是至关重要的。这里应该做一个非常严格的规定,毛笔书法,只能在古人的名帖中选择临习对象,绝对不能够使用今人的字帖,更不能使用任课老师的字作为临习的对象。因为今人的书法,基本上还没有达到古代大家的水平,我们不能舍玉而求石。 楷书四大名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是临习楷书的最佳选择,此外,褚遂良的书法也可以作为入门的首选。 这5家书法风格差异很大,究竟应该选择哪一家,就应该因人而异了。在教育学上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而我们现在的书法教育,基本上是按照教师的喜好和社会的潮流来定位的。一个班的学生,有男有女,有粗狂豪放的,有温柔娴静的,临习的都是同一种字帖,可能有的人如鱼得水,有的人就格格不入了。所以,在书法教学中不应该要求整齐画一,而应该允许百花齐放。在一个班学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审美趣味选择不同的临习对象。当然,这会给老师提出很高的要求,增加工作的难度,但是笔者相信,如果有书法老师敢于这样做了,对他自己是一个开阔眼界、提高修养的机会,他教的学生中可能会出现真正的书家,至少,能较快地把字写好。 我们书法教师能够在临习之初,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一种适合于他们的临习对象,这关系到学生们一生的书法道路,一点都马虎不得。 建议初学的学生多选择欧阳询和颜真卿。并不是柳字和赵字不好,柳字在规矩法度方面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正因为法度太严,所以临习的难度很大,而且今后学习行书和草书的过渡也要难一些。赵字极为秀美,只从结构上讲,古今书家几乎无人能及。但赵字外秀内刚,初学者容易流入滑软一路,笔力不强,但一些本身就很娴静的女生,初学赵字也是可以的。 褚遂良的书法是唐初欧阳询、虞世南等的字尚未完全脱离隶书到颜真卿、柳公权完成纯粹的楷书过渡,他的《雁塔圣教序》也是极好的楷书范本。 学习欧体,最好是临习《九成宫醴泉铭》,最好不用《化度寺碑》入手,这一点在书法界意见比较统一。 学习颜体,建议选择《颜勤礼碑》或《自书告身帖》入手。颜体可供选择的字帖较多,也有人用《多宝佛塔感应碑》入手的。《多宝塔》是颜真卿44岁的作品,是他早期的作品,颜字后期的个性风格还没有形成,字体与唐代写经手的书法极为相似,但用笔规范,结体端丽,也是极好的楷书入门范本。 三、让学生学会用笔 正确的书写姿势和用笔方法,是学习书法必须首先要掌握的,如果一开始就错了,也许一辈子都不容易纠正过来。 所以,一开始,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正确的书写姿势。 那么,怎样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呢? 先说握笔。 首先,让学生用左手手指轻握毛笔笔管的顶端,然后让他们把右手食指的第一关节靠在中指的指尖处,笔管向下。用右手大指的指尖在食指和中指的对面轻轻贴住笔管,手指向上,手指关节向外成弧形。注意食指和大指不能贴在一起,也就是保持虎口成“凤眼”。然后用无名指的指甲和指肉交界处在后面贴住笔管。最后,让小指轻轻地贴在无名指后面(不要挨着笔管)。这就是指实。 握好笔以后,让学生转动手腕,看一看掌心是不是虚的,是不是可以放下鸡蛋或者乒乓球。这就是掌虚。 让学生试着使手腕的背面大致平行于纸面。这就是平腕。 然后慢慢把手掌向上竖起来,如果是写小字,用枕腕用笔,手掌可以竖得高一些。如果是用悬肘写大字,则微微竖起一点就行了。这就是竖掌。这个时候,学生手中的笔管一般都不是垂直于纸面的,现在让学生在尽量保持前面的几点要求的同时,慢慢把笔管调整为垂直于纸面。这就是管直。 用这个办法,学生一般都能够很快掌握握笔的正确方法。可以让学生反复学习,直到把笔放在桌上,随手拿起来就已经符合上面的所有要求为止。 写字的时候,要放松,精神要放松,身体也要放松,要注意沉肩坠肘。 站着写字的姿势要放松一些,但是仍然要尽力保持身心的轻松状态,不要过分俯下身体,左手不要用力按在桌上。 学会了握笔,就应该教给学生如何用笔了。 用笔也就是写好点画。这是学习书法必须要练的基本功,但是这会很枯燥,而且真要练好基本笔画也是非常难的事,学生们很难坚持。这里,笔者给大家几条建议。 第一,要求不能降低,但不能够操之过急。练好用笔,是一辈子的事。 第二 ,不要孤立地去练基本笔画。当然,初学才必须有一个单独练基本笔画的过程,但只要有点心得,就可以把它和结体合起来练。但是得告诉学生们,练习书法,必须一笔不苟,也就是说,每一个字中都不允许有败笔出现,否则,哪怕这个字的结构再好也不行。 第三 ,可以让学生练习在纸上画各种长短、各种粗细、各个方向的直线和弧线,尽可能匀称有力,去寻找和感受毛笔在纸上画过的感觉,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 四、以点画之间的关系确定字型结构 学习结构,第一步是对临帖的严格要求。用笔如此,结体也如此。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事,一些经典的书法作品,在不懂书法的人眼中,往往还不如一些三流书家的作品。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曲高和寡的原因,就像我们不能够指望一个刚学习音乐的人就能够听懂贝多芬的交响乐一样。所以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定作为基础就非常重要了。 字帖选定以后,就必须严格按照字帖的原样临摹,尽量做到一笔不苟。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即使是大家的名作,其中也可能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一般水平的人是看不出来的。越是名作,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越少。初学者应该完全按照字帖的样子临习,不要随意改动,这就是“入帖”。随己意变化,应该放到今后“出帖”的阶段来完成。 建议一开始就不要使用九宫格、米字格、回宫格一类的东西。可以用方格来规范字的大小,可以用田字格来区分上下左右。一定要教会学生按照点画之间的关系来学习结体。 比如我们要写一个“有”字。如果第一笔横画很长,那么就决定了第二画是一个短撇;如果第一笔横画很短,就决定了第二画是一个长撇。 再比如我们要写一个“言”字,当你在第一个长横下方写出第一个短横的时候,它们之间的距离,就已经决定了第二笔短横的位置,也基本上决定了下面“口”字的位置和大小。 当然,以上只是笔者举的最简单的两个例子,许多字的结体要复杂的多,不同的书法家、不同的作品,点画之间的关系都不相同,要让学生用心去体会,去找出其中的规律。 五、章法的要素 要让学生掌握章法是比较困难的。 章法的要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和表现。 均衡 均衡是美感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艺术作品的均衡,不是上下齐平、左右对称那种毫无生气的绝对平衡,而是于静中求动,稳中求变。书法的章法千变万化,都离不开横竖排列,也就是字距和行距的关联和变化。 甲骨文和金文的章法比较随意,一般是有行无列。 小篆的章法,一般是有行有列,排列整齐。 隶书的章法,一般是字距大于行距,看起来有一点像是横排。也可以字距行距相等,汉隶中很多。 楷书的章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字距和行距相等,这种排法最多,而且大多数都有方格。另一种是竖排整齐而横排并不对齐,小楷中这种排法最多。 行书的章法,一般是行距整齐,但字距不齐,而且大小错落,粗细搭配,长短兼备。行书的章法,可以有竖行格(古人称乌丝栏),也可以不要竖行格。没有竖行格的章法更随意一些,而且行与行之间必须要有照应。还有一种章法,是从古代的尺牍(书信)的格式发展而来的。尺牍中因为凡遇到尊称都要提行顶格,所以造成一种每行文字长短不一、高低起伏的艺术效果。有的书法家从中得到启发,即以这种章法进行创作。 草书的章法主要有3种。第一种有一点像楷书的章法,横排和竖行都对齐,字与字之间互不勾连。这种章法主要用于章草和今草(小草)。第二种如行书,行距整齐,字距不齐,字与字之间或连或断。这种章法主要用于今草。第三种章法最为特别,已经完全打破了行与列的界限,字体大小相悬,左伸右突,上勾下连,疏处似可走马,密处几不透风。看似无理而整体气脉流畅,是章法的最高境界。 要掌握书法的章法,最好的办法是多看看名家的作品,从中去汲取养料,寻找规律。 六、必须的背临功夫 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学习书法的人。很多人面对字帖临摹,中规中矩,但是一离开字帖就回到老路上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要临帖?临帖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临帖的第一个目的,是向名家学习基本技法,包括用笔、结体和章法。但是有的人临帖,完全不用心思,或者说,还不懂得该怎样临帖。 有人读书,人在心不在,读了等于不读,就是俗话所说的“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的人临帖也是这样,他们临帖,就像在完成一项任务,帖上的字,用笔如何,结构如何,他们并没有用心去想,用心去记,尤其没有用心去理解,就像没有认真读书,读了等于没有读一样,字帖上的字根本就没有印在他的脑子里,所以一闭上字帖,他的脑子里也就是空白一片,写起字来依然故我,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临习字帖多年,仍然一无所获的原因。 重要的书是需要精读的。精读有两个要求,第一是理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读懂,真正读懂,而且能够融会贯通。第二是熟读,重要的还需要背诵。不能背诵的东西,最终不能算是自己的。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经常和丈夫赵明诚玩一个游戏。由一个人随便说一句书,另一个人就要说出这句书在书架第几排第几本书上的第几行,输了的喝茶。这就是学养。 看过号称“欧洲的音乐皇帝”卡拉扬指挥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印象,无论指挥什么样的作品,卡拉扬的面前从来没有放过总谱,所有的总谱,全都记在他的脑子里。优秀的音乐家,都能够做到这一点。这就是基本功,就是基本的艺术修养。 书法也一样,也需要下这样的功夫。 临帖也需要背,也就是把字帖完整地记在自己的脑子里,一点一画一字,不用看字帖,就如在眼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临帖的时候下功夫,真正理解作品的形和神。好的书法家,古今名帖全都了然于胸。 但这还不是全部。如果李清照只是背了一肚子的书,卡拉扬只是背了一肚子的谱,而不懂得用,那不过是一个记忆机器,古人称之为“书橱”,记得再多也没有用。他们的成功,是在研究这些书和谱以后,能够致用。 我们所说的背临,还不仅仅是把字帖完整地印在脑子里,而是指不面对字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写得一模一样。这才是背临的真正目的,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算是小有所成了,才算是真正入帖了。 但这样做还不够。有很多人在铺好宣纸,研好墨,拿起毛笔的时候,他才进入书法的境界,写起字来中规中矩。但是,平时在写其他东西的时候,比如写文章,做作业,拟报告,记日记的时候,书法就已经远去了,什么颜、柳、欧、赵,什么《兰亭序》《九成宫》全都忘到爪洼国去了。这样,等于把临帖取得的一点成绩又完全丢掉了。 好的艺术家,是把艺术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了的。古人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贵在处处留心,手中没有笔的时候,尚且要想到书法,古人见鹅浮蛇斗,见夏云奇峰,见船工荡桨,都会联想到书法,何况笔在手中。 作为一种文化传播,书法教学,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也是书法育人功能的实施平台。希望孩子们能在正确课堂教育引导下认识这“无声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又音乐的和谐”的书法,从而塑造出美丽的第二张“脸”。 参考资料: [1]中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严育洪。新课程评价与操作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8-120. [3]陈振濂。书法教育学[M].西泠印社发行。1992年。 [4]于魁荣。小学写字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5]杨献荣。小学写字教学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