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语文论文之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为此语文老师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优势,积极探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点,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加强德育渗透。 一、质疑中启迪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小学生基本上能看懂、读懂,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有一种不愿深究的心理,因此,很难挖掘文章蕴含的思想。对此,教师要善于在无疑处生疑,引导学生作深层思考。通过师生问答、讨论,弄清文章主旨,从而提高学生认识,带给他们启迪,陶冶他们情操。优秀的提问切入能优化课堂教学,使师生享受文章情感的抒发,接受健康主题的熏陶。如:人教版第八册第25课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有这样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两个写景的诗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韵的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首先要求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人原有的意境,然后具体提出三个问题:(1)烟花三月的长江是一派怎样的景色?你注意到了吗?(2)你是怎样目送朋友远离的?朋友的船是怎样消失的?(3)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经过老师的点拨,不少学生由第一人称想象出了形象的意境来:晚春小草碧绿碧绿的,百花散发着芳香,彩蝶轻轻地飞舞,然而这美丽的一切我都无心欣赏,我站在江边,任凭春风拂面,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远方,江中的船越来越小,小小的白帆慢慢地慢慢地消失在遥远的天边。滔滔的江水不停地流着,一个浪花推着另一个浪花,哗哗地滚向远方,朋友啊,此次分别又要等到何时相见?这美妙的想象融人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即使学习较差的同学也能不同程度地有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了音外之意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美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美,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他们再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把所思、所感表达出来,使他们的审美感受得到升华,从而让他们热爱美、追求美。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 情趣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 标而创设的能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道德情景,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的感受和体验,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将心比心的感受情景主体的喜怒哀乐,学会羞愧、同情、怜悯,陶冶善良的心灵,培育不泯的良知,追求自我的不断完善与超越。有时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由于人不了“境”所以不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创设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好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一样。让学生与作者能够产生在情感上的“亲”,从而引起学生的共,做到入境悟情。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展现情境,有音乐渲染情境,有画面再现情境,有感人故事唤起情境……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水平去考虑创设情境,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如在讲授人教版第七册第3l课《小珊迪》这节课时,教师先播放一首符合课文情调的歌曲,在课堂上制造出一种“十分悲惨”的气氛,然后教师再用语言导人正课。这样就很容易唤起了学生对同龄人小珊迪的美好情感,引起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讲课文时,教师可以作两个“情境”设计:用语言配合课文插图描绘出在小利比的话中,小珊迪被马车撞伤,车夫扬长而去的惊心动魄场面和小珊迪临死前的悲惨情景。向学生再现这些感人的场面后,让他们自己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美好的品质和旧社会的黑暗。 三、加强朗读,以读传情悟道 作者的写作意图,贯穿在全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有明确的,有含蓄的。只有通过教师人情入境的朗读指导,才能“悟”出“道” 来,产生感情共鸣,受到教育。如讲授人教版第十一册第21课《凡卡》时,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对比朗读信的内容和写信时想的事两部分,还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其中学生朗读:“……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读着读着,学生便不由自主地对凡卡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接着又让学生对”寄信后的事“进行想象,并讨论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和“如果爷爷收到信,会不会带凡卡回家,为什么?课文结尾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朗读课文,讨论,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凡卡的悲惨命运是无法摆脱的,因为当时是黑暗的旧社会。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痛恨旧社会,珍惜今天幸福生活。课后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写一篇《与凡卡比童年》的读后感,以巩固学习成果,使学生的思想觉悟进一步升华。 四、在欣赏插图、领悟意图中渗透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如第一册第四课”看图学词学旬“,”星“、”红“、”旗“三个生字和”我爱五星红旗“一句子,可利用插图,并通过简单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懂得国旗代表伟大的祖国,全国人民都爱五星红旗,激发了学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感情。 再如讲授人教版第六册第l9课《赵州桥》~文,除了看赵州桥的插图外,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桥挂图,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好处。再配之教师对桥的历史、年代、形态结构部分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赵州桥的古朴、坚固、美观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劳动人民的伟大,产生了自豪之感。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索、研究和积累。让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融为一体,在促进小学生德育素质良好提高的基础上。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造就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建设人才的教育目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