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论文之浅谈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正在积极地进行着,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也在积极地参与着,虽然对课改的理解还不是特别的到位,但还是愿意把我对课改下课堂的教学的体会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 新课程环境下的教学应体现多元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纲要》和《新课标》提倡一个的多元的教学目标,就是说每节课都能很好的体现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对于这一点,开始我也有困惑。有时候注重了知识与技能就很难把握情感、态度;有时候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而知识技能又完成不了。针对这一点,我认为任何活动都应围绕知识技能来安排的。比如我在讲《多位数乘一位数》时候,首先设计一个趣味桥,让小朋友踩着荷叶口算过桥,每做对一道题就会向胜利的彼岸前进一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当学生到达彼岸后又会有一个新的问题排在大家面前:“一共会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学生的方法多样如下:10+10+10+10=404+4+4+4+4+4+4+4+4+4+4 =404ⅹ9+4=404个十是40从上面的方法再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简单。这样做既注重了知识又强调了情感。如教学小学《数学》第三册实践活动《“24点”——看谁算得快》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平时学生喜闻乐见的“ 玩扑克牌”的情景,学生看毕则个个跃跃欲试,并急于知道玩牌游戏的方法和规则。这时,我随即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明确游戏的方法和规则,提出注意事项,让学生探究算“24点”的多种方法。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思维活跃,探索新创新意识均有所增强。课间休息的时候让学生进行24点游戏,寓教于乐。这节课同学们一直在游乐园游戏但都能积极参与,有的同学在买游乐票的时候竟然还要讨价还价,说买集体票便宜。可见学生都融入了情景,并没有认为这是一节生硬的计算课,这些正好是技能情感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二、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探究和引导学生的思考过程。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 希望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教师应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思考核探究问题的能力。现代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课标》也明确的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例如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 一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具10等分或100等分线段和正方形,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画一画 、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的过程中合作学习,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锻炼能力形成品质。又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候我组织学生分组操作,把箱子里面的物体(长方体、正方体、饮料筒、魔方等)按照形状分类,然后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圆柱体的面又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滚一滚这些物体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通过学生手摸、目看,感受和体验这些物体面和形状的异同点。明确物体的形状不同,物体的面也有变化。这些让学生自己充分感知,经历构建新知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索的能力以及培育学生的质疑能力。三、 在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数学教学提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愿意提出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学习的积极态度。数学课中善于提出数学问题就意味着学生有良好的数学意识。教师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首先就要发挥的作用是努力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而不仅仅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者。数学中要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学。既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为始,产生新的问题为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和探索的精神。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看动物赛车,山羊骑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小猫的车轮是长方形的,小狗的车轮是长方形的。比赛的结果小猴为什么是第一,这是不是和圆有关呢?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兴趣,想学,好学。 四、教师在教学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强调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信念以及学习数学的价值等.以前我对这一点不太了解,也不知所措.直到有一天一位专家一遇到破天机 :情感态度价值观到底体现的怎么样,只要看学生的脸,看她高兴不高兴,参与积极不积极,研究时精神专注不专注。比如《秒的认识》一课中,在让学生体验一秒,10秒时候,首先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构1秒的概念,然后在建立10 秒的概念时候,没有告诉学生秒针走10小格就是10秒,而是先让学生听1秒1秒的节奏,感受10 秒有多长时间,然后再说他们的关系。之后让学生闭眼睛听秒针的节奏,开始还有轻微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慢慢的没有了声音,如果认为10秒钟到了就举手示意。开始的时候有很多学生估计不准确,可是经过我们反复几次的估计、举手还有同伴的交流传授经验,到后来居然很多学生都估计的很准确了,有了10秒的经验,15秒、30秒、60秒的概念很快就建立起来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个个投入,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体验了情感的交流。五.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这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习伙伴。 。 六.展开参与性的教学过程 新课标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目标,还特别强调过程性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探索感受。因而,充分展开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非常必要,为顺利有效地展开这一过程,我觉的应做好这三件工作:提高自主意识,激励主体参与,重视主动评价。 提高自主意识。展开过程的前提是学生应主动参与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把学习当作自我的一种主体行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应尊重学生主体,给他们个体活动的机会,并且在活动中体验感受,享受成功、获取收获,这也正是《标准》所强调的教学要求。 激励主体参与。学生学习不是接受灌输的过程,而是主动获取的过程,只有促使学生主体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效。 重视主动评价。评价作为杠杆,不仅决定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决定学习的行为。作为学习主体,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仅依靠教师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也与学生主体对自我的评价相关。在学习中,教师应给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评价的机会,参与结果评价的权力,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就能加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成为自觉、快乐的行动。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进一步有效的教学,而有效的教学既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的教学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过程;有效的教学应该为学生主动构建提供有效的时间、空间等环境;有效的教学旨是在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过程中关注自我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助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