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厚实词语教学,为深入理解文本奠基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厚实词语教学,为深入理解文本奠基

语文论文之厚实词语教学,为深入理解文本奠基 ‎ ‎  【内容摘要】: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中最活跃的元素,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如何让词语教学厚实起来起来呢?将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  【关键词】: 词语教学   深度   广度   亮度 ‎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今的语文阅读教学,词语教学呈现出弱化趋势,老师只是经常集中出示词语,正音、记形、释义,或单独地就某个词语让学生感悟,说出体会来。这样的教学无可厚非,只是让人感觉有些遗憾,总觉得词语所具有的潜能,词语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如何让词语在阅读教学中厚实起来呢?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运用多种方法,引领学生品味和感悟词语,体悟语言的丰富内涵,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词语的品读感悟中厚实起来,从而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优化。‎ ‎  一、联系生活实际,开掘词语教学的深度 ‎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于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要发现它的特征。”‎ 词语教学中也当如是。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感受来帮助理解词语。尽量避免以词解词,而是努力追求与生活接轨,让孩子们结合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来体会词义。“只有建立在这样有‘深度’之上的词语教学,才可能持久,才给生命以底气。‎ ‎  【教例】五年级《再见了,亲人》”雪中送炭“一词的教学片断——‎ ‎  师:谁能说说”雪中送炭“的字面意思?‎ ‎  生:”雪中送炭“说的是在大雪天给人送炭。‎ ‎  生:在大雪天最冷的时候给人送去木炭取暖。‎ ‎  师:请细读课文,说说课文中的”雪中送炭“指的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  生: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 ‎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是”雪中送炭“,你能说说吗?‎ ‎  生1:今年内蒙古地区遭受百年未见的雪灾,在灾区人民生活遇到巨大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及时送去了救灾物资,这就是雪中送炭。‎ ‎  生2:我在书上看到,红军过雪山的时候,红军首长把自己仅有的棉衣让给快冻僵的”小鬼“穿,这也是雪中送炭。‎ ‎  生3:一天,我把钢笔忘在家里,同学把自己的笔借给我,这也是雪中送炭。‎ ‎  师:是呀,那么怎样的帮助才能说是”雪中送炭“呢?‎ ‎  生:应该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地去帮助。‎ ‎  师:下面谁能根据刚才的讨论来总结一下”雪中送炭“的意思?‎ ‎  生:”雪中送炭“指的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帮助。‎ ‎  【评析】在这个教学片断中,”雪中送炭“一词,意思抽象,学生理解或造句都较为困难。教师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先让学生从字面意思入手,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雪中送炭“在课文中的意思;在理解了”雪中送炭“在语境中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又精心设计情境,沟通词语与生活情境的联系,词语的意思便化为具体的形象。因此,对一些词义抽象的字词,只要我们注重过程,善于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描述情境,就能将词语化作具体的形象储存于学生的记忆之中,终生难忘。‎ ‎  二、创设教学情境,拓宽词语教学的广度 ‎  情景是学生学习词语的最好手段,他可以让学生对词语的含义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很长时间都不会忘记。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真正进入文本世界,这时词语所表达的内在意思只需稍加点拨,便能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这样,教师就能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拓宽词语的广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词语的理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 ‎  【教例】第十册《游园不值》”满园春色“一词的教学片断——‎ ‎  师:”满园春色关不住“‎ ‎,请同学们想一想,园子里会有哪些景物呢?‎ ‎  生:绿油油的小草。‎ ‎  生:盛开的杏花。‎ ‎  ……‎ ‎  师:是呀,春天到了,一切都显得那样生机勃勃。请拿出你们的笔,结合图画,结合你在平时生活中的观察,用一两句话具体地写一写一种景物。‎ ‎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师:刚才,同学们都陶醉在迷人的春色中了。现在,我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自己所写的文字,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烂漫无边的春天。‎ ‎  生:杏花开了,花朵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仿佛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  师:”颤动“一词用得特别恰当,比喻也很贴切。还有写杏花的吗?‎ ‎  生:杏树的枝头上爬满了小红花,像一团团彩云,美丽极了。‎ ‎  生:杏花开了,它们三五成群,似乎在窃窃私语,又像在快乐地游戏。‎ ‎  师:有写其他景物的吗?‎ ‎  生:小草再也管不住自己的欢乐心情,尽情地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  师:精彩!‎ ‎  生:迎春花开了,密密麻麻的,枝条都压弯了。‎ ‎  师:迎春花的枝条是花朵压弯的吗?加一个词就更准确了。‎ ‎  生:迎春花开了,密密麻麻的,仿佛把枝条都压弯了。‎ ‎  生:迎春花开了,一个个使劲地吹着喇叭,好像在向人们报告春天的信息。‎ ‎  生:柳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碧绿的嫩叶,在微风的吹拂下,似乎是一个爱美的小姑娘正在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呢?‎ ‎  师:从同学们生动的描写中老师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满园的出色。虽然柴门紧闭,但关不住――‎ ‎  生:一支红杏。‎ ‎  师:关不住――‎ ‎  生:满园出色。‎ ‎  师:是呀,一切充满生命力的新鲜事物,是谁也阻挡不住的。‎ ‎  【评析】教学中,教师以”满园春色“一词为点,让学生结合图画,结合平时生活中的观察,展开想象。随着学生直观感受的不断丰富,理解诗句,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趣、哲理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小学阶段是想像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用想象和幻想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词语。‎ ‎  三、引导想象品读,点燃词语的亮度 ‎  汉字是审美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审美世界。由汉字组成的汉语系统更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宝库,充满了审美的情致。在词语教学中,要重视让孩子们通过想象品读来”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让词语的内涵变得更为丰富,进而点燃词语的亮度。教学中,教师可经常引领孩子们激活已有表象,创造新的形象,让词语和学生的精神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紧密,这样,词语也就越来越难以遗忘,越容易被提取,再生功能也越来越强。是的,词语只有与精神同构了,才能在主体心灵中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 ‎  【教例】第十册《冰花》中”惊奇“一词的教学片断——‎ ‎  师:当你清晨醒来看到这么多晶亮的冰花,你想说什么?‎ ‎  生:冰花真漂亮。‎ ‎  生:冰花很好看。‎ ‎  师:这可是你第一次看到啊,昨天还没有呢?你会不会感到奇怪?‎ ‎  生:会。‎ ‎  师:小童也和你们一样,他看到这么多晶亮的冰花,于是他——。‎ ‎  生:(齐读)惊奇地喊着:”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  师: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表示奇怪?‎ ‎  生:惊奇。‎ ‎  师:小朋友,在平时,有什么事也让你感到惊奇的?‎ ‎  生:有一次,我看到天空有一道彩虹,我觉得很惊奇。‎ ‎  生:我看到路上有一条蛇,感到很惊奇。‎ ‎  生:圣诞节的早晨我发现圣诞袜里有礼物,感到很惊奇。‎ ‎  师:小朋友说的的确让人惊奇,小童第一次见到这么美丽的冰花,忍不住惊奇地喊着——。‎ ‎  生:(再次齐读)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  师:圈点”喊“字,既然是喊,那我们就应该大声地喊出来。现在你就是小童,能来惊奇地喊一喊吗?‎ ‎  生: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  师:声音不够响亮,妈妈还不太想来看。‎ ‎  生: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  师:很响亮,妈妈会马上过来和你一起看的。‎ ‎  生: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  师:真响亮,把老师也吸引了过来。‎ ‎  生: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  师:哇,你的喊声吸引了我们所有的小朋友,让我们快随着小童一起走近玻璃窗,仔细地观察一下吧!‎ ‎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  【评析】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看到,没有多余的以词解词,而是始终将词语置于”情境场“中,让想象、感悟、理解、朗读等语文实践活动融为一体。教师鼓励学生调动生活经验,用语言对词语进行情境描述,而学生则展开想象的翅膀,驰骋于词语背后的画面空间,感受到了词语背后鲜明的色彩和灵动的声音。通过这样的语境还原,探寻到了文本的意义,学生也读出了自己的情感,词语的亮度和情感被充分点燃……‎ ‎  香港散文大家董桥说:人心是肉做的,文字也是肉做的,是有呼吸,有脉搏,有翅膀的。一个简单的词语,能演绎出课堂的激情澎湃,也能营造出婉转柔美的课堂氛围。词语教学是课堂教学艺术中的一个小小的窗口,只有这个”窗口“厚实了,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更扎实、丰满。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地通过词语教学为孩子们展现一个广袤丰美的语文世界,一个神奇绚烂的语文天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