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用好生活大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用好生活大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用好生活大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 ‎  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激情、明理、导行是思品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作为教育者,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实施创新教育,适时构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品德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目前我国小学阶段进行的是爱国主义教育,中学阶段进行的是共产主义教育,进了大学却回过头来开展集体主义教育。”的确,为此忧虑的人已经看到了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那什么是德育呢?德育应该是基于学生的道德需要,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道德学习过程,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综合发展。因此,只有结合生活并在生活的情境中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  一、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教师要让学生生活在关系融洽的集体之中,使自己的成功能够得到应有的肯定,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真诚的尊重,自己的过失不会招致恶意的打击。德育不是把规范作为纯粹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它需要创设良好环境。德育环境综合作用于德育主体,使学校的德育目标朝着个性化教育的希望的方向加以展开。实践表明,有了安全的环境,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身到道德实践中去,他们能够以开放的胸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体验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使学校、家庭、社会的各个地方都成了孩子们体验生活、提高素质的好去处。我们要精心构思,将社会移植于校园,把校园作为社会的缩影来雕塑,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提供一个知识的环境,一个动手的环境,一个社会化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通过实施一套以公民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为主旨的基础教育,通过开展一系列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易于被小学生接受的入耳、入脑、入心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具备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的能力。‎ ‎  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体验以活动化教学激情。品德教学“活动化”‎ 打破了以往一成不变的教学格局,可以采用讲故事、听歌曲、看录像、角色游戏、小品表演、分组讨论、知识竞赛、演讲辩论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创设出一个个教学情境,以活动激情,由情入境,充分挖掘和发展教材内涵的情意因素,有机地营造和渲染出一种有滋有味的精神享受,使学生能愉悦地去感受、去体会、去认识,能极大地诱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如在教学六年级第三单元《外面的世界怎么样》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学生扮演旅游团和导游来认识印度、埃及、希腊等地方的人文特色和地理特点,再结合当地的风光纪录片,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这些地方的独特风格。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高涨,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  以活动化教学明理。俗话说“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充分明理是导行的坚实基础。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明白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观念,明确行为方向,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指导行为实践。而活动化教学明理,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明白道理。在教学《不和烟酒交朋友》这一课时,我事先让学生去搜集烟酒、毒品对人类产生哪些危害,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片的,然后利用学生搜集到的这些资料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一张张血淋淋的图片和一段段惊人的文字中了解到烟酒、毒品的危害,从而产生远离烟酒、毒品的意识,明白道理,并要求学生回去之后利用学到的知识去劝诫家中对烟酒、毒品有嗜好的长辈。‎ ‎  以活动化教学导行。学生的道德观念、信念转化为道德实践、道德行为,是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活动化教学,能达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全面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道德判断能力的作用。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便能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提高道德行为的正确性,进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让活动化导行的内容接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生活。在教学《人种有不同》这一课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认识,让学生不能明白产生种族歧视,要公平公正地看待不同人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行为。‎ ‎  三、用生活告诉学生品德教师不能把学生静止地束缚在课堂中,也不能把德育教育局限地理解为学习道德规范,而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结合生活理解道德,形成良好的品德。小学生由于其身心特点的影响,比较容易理解具体的、经验的事情,因此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要力求生活化、具体化。我们认为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脱离了生活的道德和品德必将导致道德和品德的抽象化、客体化。体现在目标上就是要确定各年级段的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小学低年级应在适应学校生活和养成基本的生活习惯方面下功夫,中年级要培养具有一定的主动性的生活态度,高年级要培养作为集体和社会中一员应有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例如我校在分年级德育实施要点中,结合生活从学校认识、家庭认识、社会认识、学校行为、家庭行为、社会行为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使学生对德育有了具体的认识。在低年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要求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和国名全称,了解国歌、国旗、党旗,知道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现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等。而在高年级中则要求做到初步了解祖国的特产资源、名胜古迹和大好河川,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时事,初步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等。实践告诉我们教育应该存在于学生正在进行的生活中,这种儿童正在进行的生活具有无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组织开展德育教育。‎ ‎  只有把新课程的理念恰当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用科学发展的观念去关注、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创新和提高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育人艺术和经验,我们的品德课程改革就能保证德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当前新德育课程担负着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在品德教育方面坚持一种生活德育的理念,要为了生活而培养学生的品德,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提高和发展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道德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生活才能发展,而回到生活的课程才是真正综合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