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心得7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心得7篇

‎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心得7篇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 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党建为引领,紧扣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严肃追责问责。从严查处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不担责等问题,激励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以决战决胜的实绩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 夯实基层基础,全面建强脱贫攻坚战斗堡垒。强化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实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全面选优配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拓宽选人视野,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村医村教中培养选拔。注重选拔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熟悉基层、热爱农村的优秀党员。‎ ‎【篇二】‎ 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一环。组织部门要强化保障,抓好党建,为脱贫攻坚助力。脱贫攻坚越往后越困难,完成脱贫目标时间紧迫、任务重,只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保持战略定力,埋头苦干,抓好落实,才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脱贫攻坚越是进入深水区,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通过抓好组织工作促进脱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经验。建强基层党组织、做好基础工作、增强基本能力,不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力量优势,以抓党建为发力点,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让组织工作服务脱贫攻坚政治工作。‎ 一是激励引导广大干部勇于担当、凝心聚力投入脱贫攻坚的战斗,重视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着眼实战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要着力推动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抓好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整顿工作,推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作用。要切实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扶贫干部。‎ 二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要结合脱贫攻坚主题加大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引导那些先富起来的党员把“讲政治、有信念”体现在爱家乡上,针对性的开展结对帮扶,把“讲奉献、有作为”体现在带富贫困户上。同时要有计划地组织专家就产业引进、产品生产、产品供销、金融服务等方面开展辅导,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扶贫夜校、党建网、微信等平台,开展农业生产、就业技能等培训。‎ 三是要壮大党员干部队伍。要加大在脱贫攻坚带头人、富民富农产业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力度,要注重从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素质较高的人才中发展党员,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要注重在青年村民中培养和发展党员,为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基层组织活力。同时结合换届,选优配强贫困地区领导班子,把想干事、善谋事、会干事、能成事的优秀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服务于脱贫攻坚第一线。‎ 四是要建强基层基础。要加强基层建设保障投入,推动人财物资源向基层倾斜,有效改善基层工作条件,激发基层干事创业活力。要做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断探索建立服务综合平台和考核管理制度,发挥党员“尖兵”作用和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性竞争局面。‎ ‎【篇三】‎ ‎2020年到了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如果说脱贫是“未知数”,那如何解开这道小康“方程式”,是我们当代青年干部需要深深思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前夕给新时代青年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青年干部作为国家的先锋力量,只有挥洒青春汗水,不断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为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破除“等靠要”,正向思维解方程。意识反作用于存在,思想意识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有力条件,在我国一些深度贫困地区“等靠要”的思想在一些人们身上非常常见,思想上的贫困极大阻碍了扶贫成果的实现。青年干部要深入群众,耐心与他们沟通交流,引导他们从“等靠要”的消极思想转变至顺应时代的致富理念,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强化精神扶贫和智力扶贫,以此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政策性倾斜,合理“移项”解方程。新时代的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将“输血式”脱贫进化成“造血式”脱贫,然而“造血式”脱贫,也不能脱离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当地发展的扶贫政策,合理引入能使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渠道,逐步消除贫富差距,平衡农村人口收入。青年干部要认真思考,深入实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精准扶贫,做好长远的规划,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贫困户的积极性、巩固脱贫成果。‎ 凝聚八方实力,“合并同类项”解方程。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关系到国家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好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目前国家在就业、住房、教育、金融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部分贫困地区发展基础薄弱,政策的不完善很有可能导致之前取得脱贫成果功亏一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脱贫成果的实现需要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只有让各部门做细做实,才能打好这场战役。‎ 扎实打好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青年一代的不懈奋斗与努力,青年一代唯有真正肩负起自己的使命,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创新,才能让脱贫成果充满青春力量!‎ ‎【篇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实现共同富裕,一个也不能掉队。”打赢扶贫攻坚战,着力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是中华儿女的殷殷期盼,各基层干部从未停下步伐,深入一线,心连心、面对面交流,访贫问苦,让广大群众都能感受到发展的温度。‎ 带上真情,挨家挨户聊家常。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更要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党员的作用,利用空余时间,走访家家户户,从小事着手,与群众们话家常、聊民生。同时,更要重视低收入农户这一群体,全面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帮助他们打开话匣子,深入了解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经济来源、生活开支等情况,当好传话筒,将他们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传达,对贫困户提出政策享受等问题进行咨询解答,做到应享尽享。‎ 带上责任,进村入户谋实事。“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教育是强国的根本,对于贫困户来说,孩子多读书、会读书也是走出贫困的唯一路径。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有的学校建于上世纪,功能老化,跟不上现代教学要求;有的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一个老师扛起了教学重任;有的学校辍学率极高,大量未完成学业的孩子被家庭召回干农活……因此,必须聚焦贫困地区教育的薄弱环节,加大项目、政策的倾斜力度,全力打好教育脱贫硬仗。‎ 带上使命,拉动内驱促发展。搭台子、引路子、扶梯子,及时了解贫困户的所急所盼,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激发内生动力。通过乡村大喇叭、村电子屏幕、办公楼开课等方式,邀请老师对贫困户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家门口就业;当好沟通桥梁,帮助贫困户向专家拜师,学习农产品的种植知识,优化选种、施肥、收割等环节,用更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从而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发挥“造血”功能。‎ 访贫问苦带上“三宝”,奋斗目标牢记心中,坚决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 ‎【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更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路上“扶”的重要性,今年是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关键一年,如何彻底解民困、致民富、“扶”民生,必然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面前的困难与挑战,越当此刻,越需清醒,越要牢牢把握脱贫攻坚路上的“扶”生六“记”,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路上要记得“富口袋”更要记得“富脑袋”,聚力“双富”同享。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脱贫攻坚要取得长效性和持续性胜利,必须要拔除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拔除贫困群众的“穷根”,不仅仅局限于送岗上门,让贫困群众有事做、有事干,而是要在鼓了贫困群众“钱袋子”的同时,注重加强对贫困群众知识、技术和思路的培训培育,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逐步从满足于“有事干”向“能干事、干成事”方向转变,实现“口袋”和“脑袋”的“双富”同享。‎ 脱贫路上要记得“扮面子”更要记得“扮里子”,实现“内外”‎ 兼顾。前人常言:安居乐业、国泰民安。贫困群众有了岗位、有了工作、有了事业,居住条件改善和居住环境优化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坚持原居住地改造提升和异地搬迁两种方式相结合,对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进行大幅度的提升,切实改善居住环境的整体面貌,切不可只做好个别贫困户居住条件改善的表面文章,只注重布置“盆景”,而忽略“风景”的打造,要放眼全局、一劳永逸,既要将居住地的面貌收拾妥帖,更要将居住内部条件完善提升,这样不仅能保证经得起看、也能经得起用、更经得起住。‎ 脱贫路上要记得“金银色”更要记得“青绿色”,追求“双色”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贫困群众的居住地,往往经济相对滞后,生态环境相对而言更是无人问津。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脱贫的路子才是真正实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必然要求,因此脱贫路上要“扶”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创业致富,也要“扶”贫困群众安居乐业,更要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生态发展,只有产业强了、经济强了、环境美了,只有“金银色”和“青绿色”这“双色”同时变得“浓墨重彩”,贫困群众的生活才会真正美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才算圆满成功。‎ ‎【篇六】‎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各行各业均遇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党委、政府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人才支持,帮助贫困户渡过难关,在外在条件持续优化的氛围下,如若能配上贫困户自身的内在动力,内外兼修,或许能激发出更多的活力,创造出更优的成果。“自助者,天助之”,从“转行自救”下看脱贫,我看到了自强、看到了希望。‎ 变“被动脱贫”为“主动求变”,激发“我要脱贫”的源动力,脱贫更有希望。“转行自救”的幼儿园已经申请转变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审核认定后可以享受到疫情期间政府的扶持政策,但其并没有仗着“背靠大树好乘凉”,依靠索取、无所作为。脱贫是块“硬骨头”,部分贫困户面对艰苦的现实环境渐渐表现出无动于衷与无可奈何,形成思想上的崩塌,事实上,党委政府的帮扶更多的是摆脱物质贫困上的帮助,在思想意识上更多的是加强引导,真正要摆脱思想上的贫困,还需要贫困户发挥“主观能动性”。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针”,如能从思想上深化“自立自强”的意识,由思想的内在动力源源不断地激发为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这类群众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就能变“输血”为“造血”,变“被动”为“主动”,把“精气神”提起来,把“积极性”调起来,做到“真脱贫”,脱贫就更有希望。‎ 把“得过且过”变为“力争上游”,培养“我能脱贫”的真本领,脱贫一定可期。除了上热搜的济南幼儿园外,丽江、保定等地区的幼儿园也在积极通过临时转行寻求自救,细细研究可以发现,正是因为这类机构有设备、有员工、有资质,才有“自救”的底气。脱贫攻坚任务复杂繁重,根本原因是多数贫困户物质条件不足、资源缺乏,空有想发展的心,却苦于技术不足、能力不足,渐渐地陷入了“我不行”的自我矛盾、恶性循环。借助于“六稳六保”的“脱贫套餐”,如能帮他们树立依靠“强筋骨、长本领”来创造未来的理念,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就能通过迈出“行动的一小步”,坐上政策的“直达电梯”,收获“幸福的一大步”,从“我不行”变为“我可以”,用行动搭建“致富桥梁”,脱贫就更有希望。‎ 决胜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辅以“六稳”“六保”的外力,脱贫攻坚一定能迎来风雨彩虹。‎ ‎【篇七】‎ 在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是一个充满哲理的节气。小满者,满而不损也,满而不盈也,满而不溢也。中国传统儒家推崇中庸之道,忌讳“太满”“大满”,有“满招损、谦受益”之说。随着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持续推进,各地都取得了优异成效。但不容忽视的是极个别地区出现了有成效便洋洋得意、浅尝辄止等现象,认为“达标”就是成功,“合格”就是终点,这种“小满”心态在脱贫攻坚领域应当摒弃。‎ 夯实基础“勿小满”,脱贫条件要持续巩固。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脱贫成效的基础体现在“两不愁、三保障”以及饮水安全等方面,夯实扶贫基础,不能只满足于硬性指标,更要持续巩固。首先要进一步提高住房条件,不仅要关注房屋结构的安全性,更要帮助贫困户维持干净整洁的庭院环境,摆脱贫困环境。其次要进一步提升饮水安全,对于能够安装自来水的地区应并入供水范围内,做到饮水全覆盖;对于只能依靠井水、河水等水源的,要定期做好水质鉴定,确保饮水安全无害。最后要进一步保障医疗服务,推进“家庭医生”深入贫困户家中,持续跟进贫困户的健康状况,讲解医疗保障政策,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等情况发生。‎ 帮扶方式“勿小满”,各类措施要一帮到底。“行百里者半九十”,帮扶措施如同“拐杖”,好的措施能够帮助贫困户度过难关,这就要求这个“拐杖”要因人精准定制,并且要根据不同阶段,及时调整样式,让困难群众脱离帮扶的“拐杖”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打好帮扶责任人这张牌,结对帮扶是精准获取贫困户信息的重要途径,是精准帮扶的准备工作,在当前扶贫形势下,帮扶责任人还需坚持工作强度不变,联系密度不降,工作热情不减,及时收集和反馈贫困户动态,查漏补缺,打好精准帮扶的“信息战”。另一方面,要设好扶贫公益岗位,岗位的设立要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应杜绝“吃空饷”等现象的发生,让贫困户真正有参与感、获得感,激励困难群众脱困解贫后向着美好生活持续奋斗。‎ 产业发展“勿小满”,乡村振兴要着眼长久。要从质量、知名度两方面给产业提高升级,化脱贫产业为致富产业。一方面,要聚力招才引智,在选种、育苗、产出、加工等各方面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乡村扶贫拳头产品,产品够硬才能长久生存。另一方面,要深耕线上平台,聚力提高知名度,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利用直播带货等形式,为特色农产品打开销路,进一步突破县域市场,打造知名产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