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杜绝餐饮浪费感悟二篇
杜绝餐饮浪费感悟二篇 本文仅供参考 杜绝餐饮浪费感悟【篇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无数家长教给自己孩子的第一首诗,可以说他伴随着千千万万中国儿童的成才。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无数中国人从这首诗里懂得了每一粒粮食都凝结着农民的血汗,学会了珍惜每一颗粮食。 然而,现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民经济的增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挥霍浪费、享乐主义逐渐抬头。尤其是一些短视频平台出现的大胃王吃播们,为了获取利益,假吃,吃了再吐的做法,无疑助长了舌尖上的浪费。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这个决定对于目前现状无疑是场“及时雨”。首先,遏制浪费现象,必须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尤其要在饭店、食堂等餐饮领域,规范餐饮行为,加大惩处浪费行为的处理力度。其次,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形成健康的消费文化。一方面,加强宣传引导,让“一粥一饭当思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使厉行节约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对浪费行为严厉批评,并进行道德谴责,让节俭成为时尚。 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绵延五千年礼仪之邦的优良品德。厉行节约崇尚节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可以杜绝享乐主义的滋生,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杜绝餐饮浪费感悟【篇二】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党员干部要保持头脑清醒,认清局势,从思想上改变,在实际中践行,莫把“节俭”当成口号,莫将“盛宴”变成“剩宴”,莫让“光盘”停在“空喊”。 先从思想上“光盘”,自觉增强忧患意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饥饿人数预计新增1.3亿,尽管我国总体上粮食安全没有大问题,但广大党员干部也应清醒认识到,对于中国而言,14亿人的“米袋子”是永恒的课题,疫情带来的影响给我们敲醒了警钟,我们不能忽视粮食生产中的挑战。“舌尖上的浪费”往往出于怕“丢面子”的心理,认为“光盘”的节俭是“小气”。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党员干部的铺张浪费,不仅是个人自身修行的问题,更是理想信念缺“钙”,背离优良传统文化,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要刹住浪费之风,党员干部务必带头先从思想上“光盘”,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吃进去”,做到真正入脑入心,从思想上改变点菜少就是“吝啬”,吃得干净就是“穷酸”的观念,让节约意识深深扎根在脑海里,切实增强生存危机感,树立粮食忧患意识。 须在行动上“光盘”,不忘祖训弘扬“家规”。从小我们就在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中长大,从孔子的“礼,与其奢也,宁俭”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家规传承,可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从革命战争年代赓续下来的“传家宝”,无论现在生活变得多好,时代发展多快,这个“传家宝”都不能丢。党员干部做好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领头羊”,消除物欲崇拜,消除“面子”思维,在聚餐聚会时不争“面子”,不比“气派”,为吃喝“减负”,坚决杜绝“剩宴”,做一个文明理性就餐的“光盘族”。 该在监管上“光盘”,线上线下“双管”发力。在线上,作为目前较火的网络直播形式,为了获取更高的点击量,吃播主播时常互相攀比,以挑战超出常人的食量来博取眼球,甚至有主播为此付出身体健康受损乃至生命代价,对个人及社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这样的不良吃播之风,相关视频平台和监管部门也应当为营造积极、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承担起监管责任,加强对美食类直播内容审核力度,不仅要限制,对过于出格的吃播,更应该封杀甚至进行严厉处罚,彻底清查“光盘”,才能及时为这种不良的吃播之风踩下急刹车。在线下,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商家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社会责任心和坚决的执行力度。对于“舌尖上的浪费”,餐饮协会、餐饮企业应发出倡议,主动引导提醒顾客,适量点餐、合理消费、剩菜打包,倡导绿色生活“光盘行动”。市场监管部门要将餐饮单位“光盘行动”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对各类餐饮单位的自律约束和监督管理。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实施更有力的举措,加大奖惩力度,加强立法,以刚性制度约束制止餐饮浪费,推动全社会深入贯彻“光盘行动”。作为党员干部个人,更要起到带头模范作用,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的“舌尖”,还要监督好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用实际行动呼吁广大群众培养节约习惯,鼓励广大群众一起崇尚节俭之风。 不管是个人家庭消费,还是公款吃喝消费,都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消除物质主义至上,杜绝奢侈浪费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不断强化监管力度,共创风清气朗、勤俭节约的社会氛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