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得)之新课改下农村中学历史课教学的出路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新课改下农村中学历史课教学的出路

历史论文之新课改下农村中学历史课教学的出路 ‎ ‎   当前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这轮基础教育改革无论是从课程改革还是中学思想历史课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来看,都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思想。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等。然而中国的人口70%以上在农村,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的重中之重也应在农村。许多年以来,农村中学的思想历史课成了一门必考但多数学生不爱学的课程,农村中学历史课教学的出路在哪里?这是当今农村中学历史课教学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提高教师素质上好每一堂历史课,这是每位历史课教师应关注的问题。笔者在进人历史新课程以后,决心改变历史教学的旧现状,创建趣味横生的历史新课堂,做了多方面的探索。‎ ‎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 的主要场合,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觉悟的最主要渠道。要较好地完成思想课的教育教学的任务,减轻学生课外负担,要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必须提高思想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  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探究即深人探讨和反复研究之意,探究性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是指历史课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探究的乐趣,寻求科学的方法,培养创新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把学习的欢乐带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必将为农村历史课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使农村历史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发展的乐园。‎ ‎  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学历史课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以正确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心理年龄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充分地发挥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中学思想历史课是中学必读的重要课程。有的老师上课,说教内容多,实际内容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觉得枯燥无味,不感兴趣。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德、智、体、美几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中学思想历史课中,应注意教学方法,运用科学艺术手段,使学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活跃起来,让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  二、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  韩愈老先生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即教师的职业就是传授知识,讲解道理,解答学生的疑惑。教书只是一种手段和活动,而“教”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这是任何一个学科教学都相同的。然而,思想历史课主要是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理论指导,通过学生对理论的感知和认识,对其进行情感熏陶,内化为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引导其自觉的行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使学生相信老师所讲的话,教师就得通过自身的个性特点,给学生树立榜样,疾恶如仇,言行一致,讲究原则,通情达理,是非能断,树立威信。同时,要多关心学生,多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生活习惯、学习态度、爱好兴趣、理想信念、家庭情况……等等,让学生对你产生认同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  当我每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都要从名字人手,记住学生的名字,能对号人座。然后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对学习成绩平平或者说不好的学生,就给其制定低一点的目标,使其通过努力能够达到,并能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平时多些赞扬,多点鼓励,注意说话的方式和方法、批评教育的艺术,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老师是在提醒自己,即给学生面子,又让其有所悔意,还要知道什么是对,哪里有错,应该如何改正。总之,做了学生的良师和益友,和学生“打”成一片,这就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三、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往往是“填鸭式”和“满堂灌”,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没有回旋的余地,神经高度紧张。长此以往,学生对历史课的实用性和可信度产生了怀疑。要想吸引学生,历史课除教师讲之外,应给学生讨论、辩论的时间,也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还可采用学生自学、教师答疑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避免历史课堂教学的单一性、机械性和枯燥性。‎ ‎  农村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课业和看电视因为时间问题老是打架,于是课堂就成了他们接触世界的主要渠道。那些国内的、世界的、历史的、经济的、军事的、国家的、社会的新闻、事件或者分析,只要和课本有联系就会成为课堂上的内容。孩子们是特别敏感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多搜集学生们感兴趣的材料,同时结合课本,这样他们的眼睛就会由黯淡变得明亮起来,他们的嘴巴就会由沉默变得喧闹起来,他们的神态就会由僵硬变得活泼起来。‎ ‎  中学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自我表现欲十分强烈,这时的学生非常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获得他人的好感,而他们获得他人好感的常用方法就是自我表现,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如果我们让学生通过分析漫画参与教学,使学生的表现欲得以释放,让参与讨论的学生在掌声、笑声中体验成功后的自豪、满足、振奋等情感,便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  事实证明,只有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在生活中实用,能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课堂举例时应尽量避免书本事例的简单重复,也应尽量少举离现实太久远或可望而不可及之例,而应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就地取材,让学生觉得可亲、可敬、可信、可行。‎ ‎  四、教师必须精通自己的专业,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  在中学,一个历史教师一般都要任教几个班级, 教师在不同的班级都是采用同一教案。即他给甲班怎么上课,他就给乙班“复制”同样一节课,无视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的差异。教师把教材当金科玉律,把教参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把教案当作亦步亦趋的向导,这种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的固定教学行为模式,显然违背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理念和精神。我们在备课时要潜心挖掘教材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相应的思维空间。备课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充实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层次,接受社会新增知识的“加油”和“充电”,熟悉时政热点, 收集与教材有关联的古诗词、名言、寓言、笑话、歇后语、歌曲与励志故事等,联系学生的现有生活基础,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  教师要使历史课充满魅力,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语言修养,或借助于丰富的肢体语言,让教学有张有驰,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觉悟。教师利用自身的特长对学生进行鼓励是必须而且也是有效的,‎ ‎ 笔者曾用一首藏头打油诗对学生进行激励:“ 高谈阔论少沾边,三心二意怎能前?八仙过海能奋勇, 班门弄斧敢争先。不是凡事天定好,做个强者傲群贤。孬人咱们何曾有,种种努力谱新篇。”[i]笔者也曾用对联“恒心能持,安身立命必有用;纪律可守,与人处事定无妨”和“霖雨能润物, 天道肯酬勤”对同学进行诱导。这样做的效果奇佳,不但教育了这些同学本身, 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的斗志和兴趣,而且对其他同学也是一个鞭策,激励了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  五、把历史课与育人相结合 ‎  作为多年的历史教师,过去“填鸭式的灌输”到随后实施的所谓的“师生双向交流”,我并没有遇到什么障碍。我以专业的知识,对于边缘知识的能动把握,以及对教课方法的注重,深得学生信任。现在,在历史课堂上,学生对我的讲述仍然是孜孜恭听,似乎我仍处在学生全方位的接受中。‎ ‎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什么东西都包括。中学生的思想处在渐渐成熟,又极脆弱的阶段。走向成熟表现为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脆弱则表现为对突如其来的东西他们会表现出无可名状的恐惧,或者莫名兴奋地接受。这点,在我的学生当中,如果举例,实在是太多了。家庭生活的影响浸入学生的骨髓。我们有一些学生,父母均在外地打工,与儿女交流很少,过年过节夫妻俩回到家里,谈论的不是孩子的学习,而是赚了多少钱,并常笑谈在交易过程中如何察言观色,对善良者抬价而大肆欺骗,对斤斤计较、面相凶狠的人则说尽好话。学生在家里先是感到恶心,后是麻木,然后是一以贯之地说假话而“面不改色”。发展到后来,欺骗他人,偷他人钱财,再不相信人与人之间有什么亲情在。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行为不端,有的受社会上闲散青年影响……由此造成道德观念差,价值观念模糊,进而对课堂上老师讲的东西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认为课本上的东西应该是从社会而来,但事实却与社会不相符,虽然学生是以偏概全,但这种不相符的观念会产生一叶障目的效果。因此中学历史必须走出说教的误区,必须与润滋人心紧密相连。‎ ‎  总之,教师是新课程改革下课堂创新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在思想历史、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这个有限的时空里,特别是农村教师只有不断地从创新的角度进行不懈的努力,进行探索,深入实践,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农村中学的历史课才会让学生从苦学厌学变成爱学乐学,从被动变为主动,才能激活学生所学理论,才能提升思想历史课的德育功能,才能提高农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