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十九届四中精神心得体会三篇 十九心得体会800字
十九届四中精神心得体会三篇 十九心得体会800字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十九届四中精神心得体会三篇 十九心得体会800字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中央对确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十九届四中精神心得体会3000,供大家参考。 十九届四中精神心得体会3000 以坚实制度保障满足人民新期待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强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以及切实践行。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纵观我们党近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从干革命、搞建设,到抓改革、促开放,再到当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不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正是在长期的探索实践、改革创新中,我们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发生一系列历史性变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面对新时代给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下一步需不断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特别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上下功夫,以坚实制度保障满足人民新期待,带领人民在创造美好生活的路上不断前行。 以坚实制度保障满足人民新期待,就要着力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制度之力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具体来看,我们要完善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重点消除家庭零就业现象;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突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推动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要建设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特别是要注重保障体系的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和可持续;要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此外,在一些重点领域亦需持续发力,比如在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还需抓紧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涉及到哪个领域、发展到哪个程度,相关的重要制度和具体制度建设就应该跟进到哪个领域、提升到哪个程度,国家治理的加强和完善亦需与之相适应、相协调。这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艰巨任务,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高度。只要我们牢牢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地做好制度安排并贯彻落实,就能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们党将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十九届四中精神心得体会300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2X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历史经验、回应现实需要、面向未来使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如何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如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如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等部署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和举措,鲜明体现了历史发展新要求。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将建设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并领导中国人民在不断的斗争和实践中,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新形势下,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要想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来讲,第一,要在学习领会四中全会精神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第二,要结合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工作,向群众宣传好四中全会精神。第三,要以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工作,使本职工作有新进步、新发展、新成效。第四,要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凝心聚力谋发展,在实现同步小康、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做出新贡献。 十九届四中精神心得体会300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中央对确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最近这段时间,我通过反复研读、深学细思、深刻领悟全会公报,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深刻认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怎样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这样全新的国家,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并没有先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国家治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党和国家不断就加强和改进国家治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进了国家治理改革创新,建立了国家治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国家治理组织网络,制定了国家治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国家治理格局,国家治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 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亟需我们解决。具体来说,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改革攻坚期、经济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期,一方面国家治理的成绩巨大、整体趋好;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相互交织且频发。与此同时,我国国家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新形势的地方,解决国家治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 二、要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几个关键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是首要前提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定要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书记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有效化解前行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同时,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总结推广我国国家治理成功经验,借鉴国外国家治理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处理好政党、国家、政府相互关系是重要基础 中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国家治理体系的视角看,中国治理体系的特点具有中国特色,即中国共产党执政、人大代政、政府行政、政协议政、各民主党派参政这样一种国家治理体系结构。党的领导是加强和创新国家治理的关键。世界上大部分执政党都不是领导党,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又是领导党。在国家事务上,党的领导是战略性、方向性、政治性领导,即把握国家发展大方向和大政方针。这种领导,是一种政治掌舵。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政权机关,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各级政府履行行政和管理职能;政协融会民意民智,洞开新见;民主党派共商国是,参与治理国家。 (三)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相互关系是主要内容 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是任何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一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不仅是决定资源配置手段,更是一种治理力量。一个市场不完善、市场功能不显著的国家,治理绩效一定是低下的。政府要克制管事偏好,减少对资源的直接支配和配置,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把市场机制能发挥作用的领域交给市场。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不能成为闲不住的手,要通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国家治理格局。二是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本质上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先于国家、国家来源于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政府作为社会的产物,在与社会的关系上,主要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是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促进共同富裕。政府包揽一切、包打天下,是一种高能耗、低绩效的治理陷阱。按照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重构政府与社会的新型关系,加快推进培育社会组织的步伐,才能建立起多元化、参与式国家治理模式,推进我国治理现代化进程。 (四)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是核心关键 新时期新常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在健康上下功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在减肥健身与强筋健骨上下功夫,从制度上彻底根除经济虚胖,彻底避免甲午战争剜心的痛,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进程中,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建设新常态的物质性基础设施,为新常态制度性基础性建设提供支撑。同时,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五)从系统工程视角考量是重要保障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工程,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书记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借鉴国外治理技术,统筹考虑两个建设即物质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性基础设施建设,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技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这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重点要全面加快制度性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物质性基础设施可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要深刻理解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退休干部工作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在新的形势下,离退休干部作为国家治理的对象,如何改进对离退体干部服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已经很现实地摆在面前。比如,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各方面主体在市场博弈中获得不同的利益保障,有的甚至相差悬殊,如何在改革中维护好老同志的利益,在改善民生中使他们共享发展成果,就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再比如,随着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人们的居住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流动性越来越强,部分离退休干部的流动性也逐渐加大,出现了人户分离、居所多变、外出频繁等情况,这就需要在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方面有新的思路、新的制度和新的措施。又比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离退休干部对政治参与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进一步突出,怎样更好落实老同志政治权利、满足老同志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加强研究、探寻对策。另一方面,广大离退休干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广大离退休干部来源于群众,植根于群众,在人民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在带领群众参与国家治理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实践中,各级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都把参与国家治理作为老同志发挥作用新的切入点,在促进社会风气崇德向善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密切联系群众、体察社情民意中发挥桥梁作用,在排解群众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中发挥减压阀作用,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中发挥先行作用,为共建和谐贡献力量。因此,肯定并保护好老同志的这种政治热情,满足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尊重的精神需求,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使他们真正成为党在基层、在社区的一支重要力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