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数学论文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  万春华 ‎  在学校数学课堂中,互动是教学中司空见惯的行为,甚至是不可缺少的行为。教师教学需要提问,提问则需要学生回答;教师讲解一个公式或法则,要了解学生是否认识或掌握,则需要通过学习活动或对话来实现。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互动。可以说,数学课堂中没有了互动,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正确地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摒弃虚假,追求真实,努力探索互动式的师生互动,达成共同发展,实现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化,是当前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所应实现的基本变革,也是使数学课堂真正得以重新建构的前提。‎ ‎  从互动实践观的角度来审视数学课堂教学,发现其中存在的种种不真实的互动形式,既是为了找出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中存在的缺失,更是为了找出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来消除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中的不合理性,建构起合理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有效互动。建构有效的师生互动,是当前的数学课堂改革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明确发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真实互动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  (一)平等对话 ‎  在数学课堂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中,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具有重要的意义。平等对话应该成为数学教育互动的手段,更应该成为一种数学教育情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不仅是指他们之间简单的、狭隘的语言谈话,也是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是“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承领”。‎ ‎  当然,数学课堂教学要在师生之间完全实现平等对话是不现实的,但以这种理念来改革当前的师生关系却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要建立起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化解师生间、生生间森严的壁垒。一方面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即在互动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所应该享有的权利,给予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主动发言、共同参与的机会;另一方面,师生之间也必须是平等的,教师既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一部分学生成为互动的“贵族”,也不能使一部分学生沦落为互动的“奴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就应该学会“屈尊”“倾听”;而要实现生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就要学会调控自己,消除自己的依赖心理,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平等对待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  (二)相互尊重 ‎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独立的互动主体,师生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尊重。但由于教师自身众多优势因素的存在,教师处于优势地位,学生则相对处于劣势地位,所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 ‎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要重视学生的存在和需要。如在认知关系上,教师不能以成人的认知方式去要求学生,不能忽视学生自己对数学的认识方式;在情感关系上,教师不能忽视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所感受到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的情感需要;在社会关系上,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言人、教育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应该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二是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数学学习中都有自己的一些行为特征。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行为特征,有效地实施有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三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奇思怪想。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会迸发出一些令教师想不到的奇思怪想,教师千万不要棒杀这些与自己教学思路不一致,或与教材不相合的,甚至显得“笨拙”的奇思怪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些奇思怪想,因为这可能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和创新思维的萌芽。例如,在一所学校的一堂数学课中,教学内容是“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把n 边形分成 n-2个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出内角和为(n-2)?180°‎ ‎。然而却有一个学生突发奇想,他不从顶点出发,而是从边上任意一点出发连接其他顶点分成 n-1个三角形。我们看到,教师并没有说这位学生方法不正确或方法太笨,而是和他一起对话互动,鼓励学生说理,找出这样作出 n-1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比 n 边形的内角和多180°,应减去多余的180°,结果还是(n-1)?180°-180°=(n-2)?180°。这位教师尊重了这个学生的奇思怪想,不仅使这个学生受到了鼓舞,也激起其他学生的探究热情,他们从多边形内部一点,外部一点或一边延长线上一点连接其他顶点来说明 n 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使这堂课非常成功。‎ ‎  (三)彼此评判 ‎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众多“交而不往”,相互之间有“交”而无“往”等现象,究其原因往往是互动主体之间缺乏彼此评判。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中,往往只有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判,而缺少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判;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中,只有相互间独白式的“倾诉”‎ ‎,而无彼此互动式的分析与评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特殊性和差异性,特殊性和差异性的存在,决定了主体之间的互动的必要性、复杂性与多样性。师生要在这复杂多样的互动中达成相互理解,还离不开彼此评判。彼此间的相互评判不是诋毁,而是为了使他人接受自己的思想、观念,也是为了使自己更好地获得他人的知识,与他人达成一致理解,形成共识,从而塑造自己与发展自己。我国目前的中小学还是实行班级授课制,在这种课堂教学结构下,一个教师要面对众多学生,课堂教学互动难以顾及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体,因此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发展自身,并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是很重要的。所以把握“评判”这样一个机制对于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师生间真正的互动是必要的。‎ ‎  (四)共享智识 ‎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是课堂教学文化的创造者,都是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因此课堂教学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共享的过程。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也可以是一个教育者,要充分挖掘课堂中学生的课程资源,捕捉学生的信息,使学生分享相关的经验。“在互动中,作为自我的主体不是以一种自然的态度,而是以一种超越的、理智的态度,把别人的思想通过自己的思考,转变为自己的思想。”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超越的和理智的态度面对和汲取他人的智慧。例如,在一节数学课上,一个学生由于带有地方口音,在回答“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这个问题时,把“二”字发音说成“儿”,于是旁边一些同学表现出嘲笑的表情。教师注意到了这个情景,待这个学生回答问题完毕后,教师问道:“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好,请同学们想一想,他的回答中包含了哪些重要的信息?这些重要的信息对我们解决二次函数问题有什么作用?”这样的引导既能够使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也能够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吸收和接纳他人的学识,学会宽容、尊重他人的观点。‎ ‎  (五)讲求实效 ‎  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话与交流,在互动主体──师生之间形成以数学为载体的共同理解。师生之间的理解既包括对人际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又包括对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等的意义理解。前者使双方的需要、意图、意见和行动达到一致,使二者相互作用,后者使学生获得知识意义、思想方法,使学生在互动关系中和相互理解中获得经验与精神生长,获得自我理解。‎ ‎  作为一种特殊的互动形态,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互动实效。就当前学校数学教育的现实而言,数学课堂教学在引导学生对人际关系及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理解及数学应用等方面,效果并不明显。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可以这样入手:丰富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类型。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较多,学生之间的互动极少。而在这极少的学生互动中,又主要是学生个体与班级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很少,学生个体与小群体及小群体之间的互动则更少。单调的互动不利于师生之间达成相互理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数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在班级授课制难以变革的情况下,教师要着重研究班级授课制下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互动策略。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适当地引入小组学习、对组学习、大组讨论的合作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个别指导,甚至还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个数学问题上台执教或情景表演。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打破集体教学的单一性,扩大单位时间内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增加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多维性。2.从启发学生思维、完成教学任务等角度来思考问题,使互动围绕实际数学知识内容展开,特别是讨论对思维有较大挑战性、个人努力难以解决、有较大歧义的数学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最终要落实在课堂教学改革上。课堂教学改革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而如何建构师生之间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互动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期望通过教师富有创意的实践和探究,建构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情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堂教学的改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