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2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9/06/07af65b219180ea886bacbbc2fb85304/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9/06/07af65b219180ea886bacbbc2fb85304/img/2.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数学论文之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目前,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关。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各个学科都有很浓厚的兴趣,都有一种新鲜感、一股冲动,慢慢的有的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黯淡了、消失了。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老师们在这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但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的改革和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而新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新颖合理,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只要教师的教法得当,就能很容易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的数学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新课程的实施更要求我们要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持久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认为数学课堂上的变式训练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第七章的“7.3.2 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我设计了如下的进程,先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得出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为:90°×4=360°。教师提问,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会是多少度呢?学生们也能答出360°,“你是怎样得到的呢?”一生回答:“我引了一条对角线,把一个四边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由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可以得到180°×2=360 °。”“很好!”在肯定了这个同学的答案后,教师加以启发、引导其他的方法,这时就有学生说了,引两条对角线,可以分成四个三角形,即180°×4=720°,而其中的四个角在四边形内部刚好构成一个周角,因此就有:180°×4-360°=360°。“说得真棒。那再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对角线的交点是固定的,这就成了唯一,咱们能不能让这个点动一下?你能办到吗?……”这节课正式进入高潮,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前提下展开师生互动。很快,学生们归纳出了这个点是一个动点,它可以在四边形内部、外部,也可以在任意一边上……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还为九年级的总复习:专题归纳“动点问题”打下了基础。 课堂上的变式训练常规上都是在例题之后,而我在九年级数学第23章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探究二”的教学中,将变式训练安排在了前面。出示例题时,我直接将本题中的问题“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大?”改为“怎样比较两种药品成本的下降情况呢?”“死问题”被激活了,学生的思路也就广了,同时也更能调动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他们找出了很多种比教方法,自然就包括了教材中的那种解法。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们完成了一个不好教也不好学的问题的探究。 总之,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只要敢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要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不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就一定能培养出新型的、创造性的人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