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民情日记必须要跳出纸上谈兵的怪圈,不但要记,更要去做,对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尽快帮助解决。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和能力解决的问题,也要耐心向群众解释清楚,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以供大家参考!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3月14日 星期四 今年,市委组织开展 学宁乡经验,实施加速赶超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活动要求有关部门联村联企,领导联点联项,干部联户联人。今天上午,局领导研究确定把联村事项的点放在排掌村,排掌村是我局对口建设的扶贫点,现在已进入扶贫工作第二个年头。作为建扶工作干部,我从心底里为之高兴,联村点的确定再一次彰显了局领导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更能够为排掌村多做些实事。 3月15日 星期五 昨天市局确定了作风建设活动联村点,主管领导系统工会王瑞良同志决定今天到村里去调研贫困户情况。上午10点,我和王主任一起乘车前往村里,经过1个多小时路程的颠簸到达了涟源石马山镇排掌村,老远就看见村支书梁建社站在家门口等着,我们会同村委其他主要成员村主任和秘书等一班人就联户帮扶工作沟通了情况。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常住农户312户,人口1194人,劳动力484人,外出打工260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7户,参保率95.1%。 2011年全村共有贫困户159户,享受低保73人。贫困户中有16人残疾,8位孤寡老人,无房(危房)户39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480元。 在村支书的引领下,我随王主任走访了10多户村民,这些村民的房屋大多坐落在山坡上的位置,结构简陋,家里的壮劳力基本都到南部城市打工去了,一般只有老人带着孙辈们留守。他们的生活过得很节俭,家居却收拾的很整洁,老人们说要给孙辈们提够尽可能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好好读书,让在外打工的儿女能安心做事。我想,老人说的几句朴实的话,就是我们祖辈们传承下来的朴实的优良传统啊,不管他们自己生活的多么艰难,却一心想着不能苦了儿孙。一路走下来,看了这许多情景,我的心底已是为之一振,止不住一种辛酸的滋味涌上心头。 8月29日 星期三 上午,我陪同系统工会王主任和机关工会主席陈卫国来到村委,排掌村今年考上了5名大学生,其中有3名大学生的家境困难,局党组特别安排了6000元助学金让我们带来。在梁支书的陪同下,王主任把2000元一个的助学金分别送到3个大学生家庭,同时勉励3名学生在大学要更加勤奋读书,毕业后一定要记得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梁支书还给王主任介绍了这两年排掌村学生高考的情况:去年村里考取了7名大学生,今年又考取了5名,这是村里多少年来从未有过而最值得喜庆的一件事情。他高兴地说:是因为你们来搞扶贫工作给排掌村带来了福音,地税局先后送来了1万元大学生助学金,我和村委一定会关注这些大学生家庭,我们也一定不会辜负地税局领导和你们干部的关爱之情。 12月24日 星期一 上午,建扶工作组一行四人在市局副局长鲁毅同志带领下来到排掌村,带着100余位机关干部捐助的1.45万元助学捐款,同时也带着机关干部对联系户的爱心和牵挂,走访慰问10个困难户。这些家庭大多有2到3名在校读书的小孩,他们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全靠着老人的照顾。来到村民梁高明家里的时候,只有他母亲在家正在炒菜,当鲁局长把1500元助学金送到老人家的手里,老人家还没有来得及放下菜勺的手紧紧握住了鲁局长的手,久久不肯松开,直说一定要我们尝一口她做的菜。鲁局长说请老人家保重好身体,现在你们的生活条件慢慢好起来了,房屋也翻新了,您帮着儿子把几个孙子带好,等他们考上大学了,有出息了,那就是您的幸福,也是我们高兴的事情。这动容的情境,让我们随行的每个人感动了。 回到村委,梁支书向鲁局长介绍了排掌村扶贫2年来发生的变化。一是村支两委顺利完成了换届改选工作。村里安全工作、计生工作扎实,在地市两级检查中,得到了上级好评。二是改建了160平方米二层楼的村级活动办公楼,维修改善了370平方米的村办小学教学楼,硬化了400平方米的学校操场。三是村水利建设得到大的改善。维修水渠840米,河坝一座,硬化山塘一口,修建了一条200米田间灌溉斗渠,解决了以前村民因水田放水灌溉相争斗的矛盾。四是村容村貌得到改观。硬化了龙岭、加树、中心园、太安四个小组的通组公路;建设好了村饮水工程,在石栏、龙岭、虎形弯、朝阳井修建4个高位水池,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需求;完成了村路灯亮化建设,现在村里公路的晚间照明时间能维持到晚上12点。五是发展了农业产业,形成了养猪、山羊多种养殖产业,以村民合作的形式开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梁支书特别感谢地税局两年来给予排掌村的大力扶持,工作组也对村委建设给予了指导和帮助。鲁局长希望排掌村在村委的领导下,大力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尽快形成支柱产业。同时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带领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我们地税局也会一直关注排掌村的建设,工作组更应该珍惜在建扶工作期间与村委和广大群众建立的这份情谊,就算以后这里不再是我们的扶贫点了,我们一样可以加强联系,出谋划策,为排掌村的建设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坐在回程的车上,透过高速行驶的车窗,我似乎看到排掌村未来美丽风景的画面,希望排掌村能象这高速公路一样,快速步入发展致富之路。 2月21日 星期日 多云 迤车镇中寨村 今天早上接到通知,2月22日上午在会泽县城举行20XX年会泽县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暨驻村帮扶工作动员会。明天就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本来与儿子约好了中午爬一趟寥廓山,晚上到珠江源广场放孔明灯、吃汤圆。请假留下满足儿子的愿望,还是收拾行李奔赴会泽,怎么办?考虑到我的驻村扶贫点刚刚从大井镇马鞍村调整到迤车镇中寨村,只好再次与儿子失约,提前踏上去会泽的高速路。从曲靖到会泽有200多公里,明早出发来不及参会。 2月21日下午,市委办下派会泽县中寨村驻村蹲点帮扶的3名工作队员相约14点出发,驱车来到会泽城时还不到17点,嵩待路打通新的隧道后,大大缩减了路程节省了时间。 趁着时间还早,我们3名队员商量决定,直奔迤车镇中寨村帮扶点。路上堵车,晚上18点,我们才来到中寨村委会破旧的二层办公楼前,看到施工队正在打桩划线,准备在村委会侧面的山脚下建一栋200多平米的便民服务综合楼。10多米高的石挡墙边预留了一片小广场,广场上堆满沙子、石头等建筑材料。村党总支书记计加眺说,村三委班子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水电路修好,再考虑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现在中寨村党总支有11个党支部 117名党员,每次开党员大会都要到别的地方借场地,开村民代表大会同样如此。经过村民代表会商议决定,年底前建好便民服务综合楼,方便群众办事。今年改善村民活动场所,得到8.03地震迤车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支持,大大减轻了筹款压力。 迤车镇有会泽的江南美誉,境内物产丰富、交通发达。靠近昭通方向的中寨村,地处迤车镇北边,距迤车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东邻马路乡,南邻中河村,西邻迤北村,北邻小河村。村委会辖11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现有1927户7007人,其中现有贫困户639户1888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7%。主要种植玉米、水稻、洋芋等传统农作物。 面对脱贫基数大、贫困程度深、产业结构单一等严峻现实问题,村委会一班人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寻求脱贫新路子。在与村干部交谈中发现,村委会宣传员吴启成对农产品电商钟爱有加。他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定制农产品品种及规格,通过微信、淘宝网店等新的销售形式,实现核桃仁、南瓜子、大豆、松子、蚕豆等农产品的网上销售。2015年,与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年销售120余吨,收入480余万元。核桃仁、南瓜子和蚕豆等30余吨产品,远销迪拜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产值27万美元。这为农产品销售拓宽了路子。 另外,中寨村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酿酒业。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基础上,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自主研发二次蒸馏、酒中加蜂蜜进行二次复烤等酿酒工艺,着力打造小锅杂粮酒、铜锅二次蒸馏酒等品牌。目前,有大小酒厂43个, 全年产酒2000吨,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这也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今天的任务,本是完成本村最远5个村民组的扶贫户精准识别。晚上7点,正准备进行询问登记最后一户人家时,同行的村支书李林荣接到了街道党政办公室值班人员打来的电话,电话称有村民反映,之前裸底组重晶石矿场作业期间留下的污泥形成了一个泥潭,由于连续几日的大雨,泥水已经溢出,且水位不断上涨,不但淹没了道路,还对下游居住的村民造成安全威胁。 情况紧急,来不及想多,我立马收放登记表,迅速拨通了裸底组村民组长陈顺友的电话,请他尽快就近组织人员到现场处理,尽快疏导转移存在安全隐患的村民。接着借了两根手电筒,和支书、主任、包村干部一起马不停蹄地赶回裸底,边走边打电话了解受灾点的灾情情况。 天又下起了大雨,为尽快赶到裸底,我们选择抄近路,可一路的坑洼泥泞和陡坡石梯让我们步履维艰。途中高烧的母亲多次打来了电话,一直叮嘱我要注意安全,让我感动的同时,又为自己未敬其孝道深感惭愧。 经过1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到了裸底,看到情况十分危急,雨水已经冲进部分群众家中,群众情绪十分不稳定,险情随时发生。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迅速进行分工,由村支书带领部分村干部对泥潭周围进行封锁,防止村民靠近发生危险。由村民组长带领4位村民实时监测水位情况,由我带领剩下的村干部疏导受灾群众及时转移。 灾情最为危险的是泥潭下游的村民,随时可能发生险情。我们迅速行动,当疏导到凉水井组时,村民谢华家房屋一层已经被淹,一家三口被困在了二楼。但谢华心痛家里财产,一手拉着护栏,一手不停地在水中打捞,甚至还直接下到水里,不停地抢捞东西。我急忙上前劝阻,可能是因为家里财务的损失让他失去理智,任谁劝阻就是不听。我看情况危急,不自主地发了脾气,冲到他面前大声喊道只要有口气在,什么都会再有的,钱没了可以再赚,东西没了也可以再买,可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你不顾自己,也要想想你妻子儿女。 这时,谢华才回过神来,眼神呆滞地看着我,眼中充满不甘和委屈。在我和其他村干部的强行劝阻下,终于把谢华一家转移到安全地带。 我们继续走访排查,像谢华这种情况的还有好几家,都在我和村干部的极力劝阻下放弃了抢捞。大家就这样不停地大声喊、全力劝、动手拉、合力帮,不停地重复着一样的话,经过大半夜的努力,终于把受困人员全部转移安置完毕。 回到支书家,已是凌晨三点,老支书60多岁了,身体吃不消,我赶紧劝他去休息。自己也草草地洗了把脸躺下了床,这时才感到咽喉肿痛、全身发烫、头晕目眩。看看手机,犹豫不决,但依然拨通了母亲的电话,我知道,即使再晚,如果没给她报一声平安,她是不可能安心入睡的。 电话接通,我便没了说话的机会,只听母亲一个劲地问:儿子,你回去没有?被雨淋了没有?一定要小心不要感冒啊,下雨路滑,有没有摔到哪里?不管做什么,一定要注意安全啊!等她说完,我才插上一句话妈,我没事的,回到支书家睡觉了,不要担心,你还发着高烧呢,要早点休息。 放下手机,眼眶已然湿润。作为一个子女我是不称职的,不但没有照顾好母亲,还让她担心受怕。可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啊,是组织选派到河坝村的第一书记,我最大的职责就是保障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天灾人祸面前,我必须冲锋在前,战斗在第一线,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辜负组织的重托。 思绪万千,记下今天的这篇民情日记,希望织金大灾消退、群众安康!希望天下母亲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晴 又踏上了这片熟悉的黄土地,绵延起伏的群山,湛蓝清透的天空,站在山顶往下俯看,徐家岔村好像一个巨大的太阳灶。7个自然村,散落在镜面四周。组与组之间的距离,实际上等于一个山尖头对着另一个山尖头的路程。分布零散、交通不便,虽然为扶贫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但这丝毫不能阻挡,当地群众摆脱贫困、梦想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走进贫困户马爱平家时,他正在清理自家猪圈。两排简易的猪圈,养着60多头猪。以前,他家日子在村里算得上是中上水平。可自从妻子有病瘫痪卧床以后,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两个孩子的学费、妻子的医药费,笔笔支出不是小数目。由于不能外出,他想方设法借钱搞起了养殖。缺资金,成为摆在他养殖路上的拦路虎。我们的走访,显然出乎他的意料。我看出他很激动。从他渴望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生活的沉重打击不仅没有磨灭他的意志,反而让他变得更加坚强。我们和他攀谈了好久,向他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详细了解他家情况和贷款需求,并将他的发展计划一一记在本子上。我们心里谋划着,等扶贫贷款下来,要重点扶持这些有实际想法的群众。思路决定出路。有党的好政策,再加上自身努力,过上好日子一定会梦想成真。 从***家出来,一路上,打麦场轰隆隆的机器声,花椒园人们三五成群采摘的欢笑声,杏树下小孩的疯跑打闹声,汇聚成一曲激昂澎湃的田园交响乐,令人脚底生风,精神倍振。 徐家岔村住户非常分散,一直没有村阵地。我们平时开展工作,都挤在村支书不足15平方米的窄房子里,既存在诸多不便,又影响了工作质量。修建村阵地,是党组织建设的需要,更是全村人强烈的愿望。我们将村民的意愿向乡上和县委组织部反映后,县委组织部非常重视,在今年全县党建专项经费安排完的基础上,按照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总体要求,县财政克服重重困难,为徐家岔村安排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补助资金15万元,计划7月份选址动工,9月底完工。 修建村阵地的消息在村里传开以后,村民欢呼雀跃,一片叫好。可修在哪里?大家意见不统一。最后,我们综合群众意见,将村委会地址选在水坝附近。那里依山傍水、地势平缓,处在7个组的中心位置,交通十分方便。可我们还没来得及高兴,问题又接踵而至。这么好的一块地方,有水有田,群众一时舍不得腾出土地。就这样,修建村委会的事情一拖再拖,迟迟没有动工。 今天,张家庄组的颉苏子突然打电话,叫我们和乡村干部一起到他家去一趟。颉苏子是村里的五保户,今年七十二岁。他身材消瘦、颧骨突出,皮肤因常年累月的劳动晒得黝黑黝黑。颉苏子老人一生没有取妻生子,至今仍住着两间破旧的土坯房,真是一个命苦人!他给我们说,这些年,他一个人很孤单,长期靠国家的救济政策维持生计。现在,他年龄大了,地里农活也干不动了。他自愿将路畔边上的三亩五分地无偿交给村上,修建村委会。 ***老人说这话时,我看见他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那是一双历经岁月沧桑的深邃眸子,明亮清澈,又丝毫无杂质。我们从心底里敬重老人!签协议的时候,经过大家共同商议,乡村干部决定在新修村委会的同时,由乡村筹资,义务为老人修三间住房。 临出门时,我们和老人合了一张影。我感觉他的思想很让人尊敬,值得我们学习。虽然老人一再强调,国家照顾他这么多年,让出土地修村委会,这是他心甘情愿的。再说,他生活很孤单,这里要是真能建起村委会,到时候人来人往,他的晚年生活也热闹些。 我们告诉他,这里不仅会修村委会,以后还要建便民超市、村医务室、幼儿园、文化广场,说不定我们的水坝周围还会搞起生态旅游,那时您一点也不孤单。到时候,不仅我们会感念您,全村人也一定不会忘记您的这一善举! 离开***家以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闪着一组一组的画面。两个多月的驻村工作,让我们感动的不只是颉苏子老人。还有半坡上拿着煮洋芋给我们吃的颉小红,崖边上非要给我们摘莓子的张连巧,打发儿子爬树摘来一盆鲜杏的刘粉红,已经六十好几,每天顶着大红日头,陪我们走四五个小时山路的村主任颉银权 这些人的名字我再也不能熟悉了。我们并没有帮他们做什么事,只是在入户摸底填表的过程中,碰巧帮他们干了些种洋芋、割麦、打麦,发白雨时收拾粮食的农活,但他们却如此记在心上。虽然他们都是平凡的再不能平凡的普通百姓,但他们的一举一动,让我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敬意!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虽然已经到了晚上九点多,但我们丝毫也不感觉到累。一阵山风吹来,清凉中夹杂着香味,那是大自然包容万物的芳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