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心得)之如何走出中学英语教学的“误区”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心得)之如何走出中学英语教学的“误区”

英语论文之如何走出中学英语教学的“误区” ‎ ‎〔内容提要〕针对我市普通中学英语教学长期徘徊在全国中下游的状况,本文首先列出现今存在的三种误 区类型及表现(指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然后根据语言三维观的原理,分析“为交际”的中学英 语教学特征,阐述走出误区的种种对策。     ‎ ‎    一、英语教学误区的类型 ‎ ‎    “误区”原本属于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术语,现已被广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特指一些似是而非的谬 误,具体而言,人们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形成了一些看起来似乎正确而其实为错误的观念或行为。在普通中 学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就存在着许多被认为是常理或公理的想法和做法,但从语言教学的科学性角度看,却是 严重的误区。其类型有三种:(一)教学观念误区、(二)教学方法误区、(三)学习评价误区。 ‎ ‎    (一)教学观念的误区 ‎ ‎    观念指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反映其认识水平。论文百事通每一位英语教师,无论承认与否,都会有意无意地对英语语 言、英语教学、学生学习等问题形成各自特定的看法,因此,其教学手段和学习评价都受其语言观、教学观和 学习观的影响。目前观念上的误区及其主要表现是: ‎ ‎    1.对语言的认识上,有两种普遍看法:一种认为语言就是由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构成的综合体系。 故教学时比较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笔头练习,比较忽视听、说、读、写语言能力训练和口头练习。这种教学 的后果是使学生患有“英语聋哑症”或“高分低能症”;另一种认为语言相当于一门技能,如同骑车、游泳一 样,多练即成。故教学时比较强调大量单一,重复的练习和巩固,这种教学的特征是题海战术,小测、考试不 间断。 ‎ ‎    2.对师资水平的认识上,相当多的教师包括部分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认为,提高教师的语言知识水平和 语言技能就能提高师资水平,而对学习语言理论、教育理论、教学法则不重视,视之可有可无。具体表现是比 较重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达标考核或进修,对教学法的学习则常常流于形式。结果是一些教师教学观念比较 封闭和保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 ‎    3.对中学英语教学目的认识上,大多数教师从经验和感性角度出发,为教而教,为考而教。初中统考、 高中会考和高考无形中成了教学的指挥棒,考什么就教什么。至于对中学英语大纲所明确的“培养运用英语的 能力”(1978)以及“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1992)则不知其所以然,结果学生是否掌握了 语言知识或具备了语言技能显得无足轻重。 ‎ ‎    4.对“交际”‎ 教学的认识上,不少人以为交际就是强调听说的口语能力或自由对话能力。持这类看法的 教师热衷于讲授,使得学生听是听懂了,却不会实际运用。例如,一般现在时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行为动词 做谓语则要加s的概念,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但在书面或口头使用时却常常出错(忘了加s)。 ‎ ‎    5.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上,较为流行的看法是:教师教英语无非是以讲为主,讲得越多学生自然就学得越 多,其结果是教师普遍满足于满堂灌,一言堂,学生开口机会少,因而成了教学活动中的被动者,服从者或配 角。 ‎ ‎    6.对教师所起的作用方面,广为接受的观点则是课堂教学自始至终都由教师严密地控制,学生自主支配 时间几乎没有,其积极性、求知欲、创新意识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减退和消失,随着学习兴趣的降低,课堂气氛 日益变得沉闷单调甚至压抑。 ‎ ‎    7.对学生学习的认识上,一般教师都认为是三步曲。即上课听讲→课外练习→考试过关。而对于学习的 不同层次如学习(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难以区别。比较受教师们重视的学习途径就是单纯模仿 、机械记忆和单项训练,通过这样的反复操练学生易于取得较高分数。 ‎ ‎    8.对学生们的个性认识上,很多教师的看法倾向于学生自觉性低,自控能力弱。因此,考试测验、分数 ‎ 常被教师当成尚方宝剑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学习压力,约束学生学习行为。相比较而言,教师对学生的 外部行为如学习方法(习惯、态度、结果)常常作出严格评价,对学习的内部活动如学习兴趣(需要、情感、 焦虑)却较少给予足够的关心和重视。  ‎ ‎    (二)教学方法误区 ‎ ‎    教学方法误区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授课文句型、语汇、语法方面,以及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语言能力上, 课堂组织、练习设计等方面存在典型的公式化、刻板化做法,现逐一列出。 ‎ ‎    1.教课文方面,重视语言形式,轻意义理解。常常把课文教学的重心放在学习语言知识上,把课文作为 一个分析语法、学习词汇、句型、单词的工具,使得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整连贯的意义被严重忽视,更不用说 涉及社会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以及风俗习惯。大多数教师常常在串讲课文中穿插语法、句子、词组的讲练,导 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支离破碎。结果出现了“教课文不见课文”的现象。 ‎ ‎    2.在教句型方面,重结构,轻运用。句型教学的一般套路是把A+B=C这类公式列在黑板上,让学生替换 个别词组,然后按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方式转换,继而要求能背会默。由于引入句型时缺少情景,机构操 练多而久,意义操练少而短,使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定理”。学生精于模仿却不会正确使用(如 哪种场合、对什么人、怎样说)。显然这样的句型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简单的语法能力,后果是“学生在课堂 ‎ 上操练得很好,而一出课堂就不会有效地使用语言。”(corder)。 ‎ ‎    3.在教词汇方面,重视中英对应翻译、词组搭配、单词辨义,轻视语音规则拼读、组句和造句。强调短 时记忆、机械记忆,忽视以句子为单位的意义记忆。结果,学生死记硬背,孤立地默写单词,却常常不会拼读 、造句和使用。 ‎ ‎    4.在教语音方面,重音素,轻节奏和语调。教师在教单词音标时比较留心学生对元音、辅音的正确发音 ,但对英语的节奏(包括节奏群、重读音节、弱读式、停顿、失去爆破、连读以及升降调)则缺乏应有的重视 。由于教师本身口头水平限制,较少用英语讲课并组织课堂教学,播放地道的英美人讲英语的录音带机会不多 ,造成学生听得少、练得少,开口易出错的局面。 ‎ ‎    5.在教语法方面,教师热衷于面面惧到地详细讲解规则和例句,却偏废了帮助学生把语言规则向语言技 能的转化。结果学生熟记了大量语法规则,由于练得少,没有形成习惯,往往掌握得不牢固,发挥不稳定。这 显然是把语法概念和实际运用分割开来,反强调学生理解,却忽略大量的、多种形式的运用。 ‎ ‎        6.听说读写语言能力训练,这普遍是个弱项。不少教师认为知识量增多,自然会转化为能力,用不着在 培养能力方面专门下功夫。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言语实践的机会十分有限,听不懂,说不出,读不通、写不了的 学生绝不是少数。 ‎ ‎    7.在课堂组织方面,存在严重的“少、慢、差、费”现象。即教学内容偏少,教学节奏偏慢,教学效果 偏差,使师生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浪费不少。比如普通中学常常是初中一节课只教一个句型或几个生词,整节课 反来复去地操练却较少有实际运用;一篇短文分二到三节才串讲完。高中由于课文生词偏多(通常有五六十个 )而且课文篇幅长,教师们往往要花二个星期才讲完一课书。由于拖的时间太久,学生难免产生厌倦感,进而 影响教学效果。 ‎ ‎    8.在练习形式与方法的设计方面,概括地讲课常上机械性练习比意义性练习多;知识性练习比技能性练 习多;笔头练习比口头练习多;单项练习比综合练习多;集体练习比配对练习、四人小组练习、个别练习要多 。 ‎ ‎    从各种方法误区中不难看出语法翻译法是明显痕迹,说明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之深。这种种已不适应和 符合现代英语潮流的固有模式仍被视之为理所当然地普遍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评价教学方法优劣的标准不是 仅仅取决于其使用的普及率,而是依据其教学效率,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去取得尽可能高的教学效果。(三)学习评价的误区 ‎ ‎    本文所指的学习评价侧重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或语言。评价误区主要体现在评 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的内容上。 ‎ ‎    1.评价标准偏高。 ‎ ‎    评价标准偏高表现在:(1)缺乏区别性。一般而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肯定方面少,否定多;鼓励 少、指责多、表扬少、批评多。因为教师们都信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概念:对学生越多表扬、鼓励和肯定、学 生就越容易骄敖。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订得越高以为就是严格要求。其表现就是经常用同一种尺度去衡量 全体学生,使得各种类型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易于感到失望和常有挫折感,较少或难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缺乏全面性。教师往往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根据,分数高就是学习好,反之则亦然。这样仅仅凭学 习成绩来评价,抹杀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使不同起点、付出不同努力相应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觉得不公平,特 别是只有高分数才能受到教师青睐,学生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力都难以达到高分数时,就会放弃努力,甚至 放弃学习。(3)缺乏客观性。教师常常以学生是否出错,或出错多少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于学生是否 大胆开口练讲英语,运用英语是否体现流利性和得体性则不太重视,这种评价标准无形中产生一种不良后果, 学生觉得学习过程出错是一种奇耻大辱,无地自容,以致严重影响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个人自尊心,因而对学 习产生了过度焦虑、心理防卫等消极情绪。 ‎ ‎    2.评价方式简单生硬。 ‎ ‎ 论文百事通   ‎ ‎ 评价方式简单生硬表现为:(1)缺乏层次性,不少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往往忽视学习的阶段性,用一刀 切的手段去评价任何阶段,如在学习的感知阶段(初期)、理解阶段(中期)、巩固和应用阶段(后期),只 要发现学生出错就采取立即、直接、严厉的方式纠正,以为这样不给学生犯错的机会,不容他们出错会有助于 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结果是初期阶段学生心理过于紧张害怕出错,中期阶段就越怕越容易出错,也就越容 易受到批评,到了后期则对教师的批评采取无所谓态度。(2)评价语言简单化。由于教师的态度总过于严厉 ,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足,教师常以判官式的态度和语言给学生贴上各种肯定或否定标签,使得教师的表 扬失去应有的激励作用;教师的批评减少了规劝作用。(3)评价内容片面性。一般而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 外部(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作出评价比较多,而对学习动机、学习努力程度、学习习惯、学生个 性心理特征等内部活动则较少受到注意。换言之,教师偏向于对学生的智力因素评价,如记忆、思考、观察、 分析、综合、气质、能力、兴趣、情感、需要等。恰恰是这些非智力因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较大的 影响。 ‎ ‎    从上可见,评价误区的形成也是由于脱离教育心理学、个性心理学、语言学理论知识背景,因而有较大的 片面性和盲目性,使得评价本身所具备的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和规劝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值得引起人 们的高度重视。 ‎ ‎    二、走出误区的对策 ‎ ‎    为改变当前普通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事倍功半状况,使苦教苦学变成乐教乐学,从厌教厌学到爱教爱学 ,力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引导广大教师学习《英语教学法 》,它是以语言理论、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包括了英语教学大纲、教材研究、知识教 学、技能教学和英语测试及评价等科学方法和技巧,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这一体的方法论体系,是指导英语教 师进行高效率教学的行动指南,是教师提高教学理论素养的必备参考读物。事实上每位英语教师都会接触到教 学法,“无论他怎样对理论不感兴趣,没有一个教师能抛开语言教学理论去从事语言教学”[1]不管他是否 意识到,在教学中总会反映其教学观、语言观和学习观深受某种理论的影响,正如前面误区现象所反映的,相 当一部分教师受翻译法影响。也有些支持听说法等。因此,走出误区的三个主要对策势必为有组织地向广大教 师介绍科学的语言观念、明确“为交际”的教学特征和抓住教学方法改革热点为突破口。 ‎ ‎    (一)关于语言的最新观点 ‎ ‎    语言是什么?现代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语言是一种言与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 交际工具。[2]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语言学家对语言的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较为流行的观 ‎ 点是:语言=语音+语法+词汇的知识体系,把它仅仅看成一个平面的、呈静态的语言形式。当今越来越多的 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还是一种言语行为,它具有三维的,呈动态的语言功能。语言的第一维:语言是一种声音符 号或书写符号(uttering something)人们按语言的形式体系规则发音和书写,这个方面强调语言是一种规则 体系( code system)。语言的第二维:语言是用形式符号说出有所指、有所谓(即有意思)的话( saying something ),这个方面强调语言与真实世界的关系。语言的第三维:语言是一种有目的的行动(doing some thing ),它包含了一定的情感因素(如陈述、命令、惊奇、警告等。)这个方面强调了语言在社会文化背景 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    这就是语言的三维观[3]。任何人在使用语言时,都是同时在做这三个方面的事:即发出符号、说出有 意思的话、以达到某种目的。由于这三方面同时发生,三者不可分割,不分先后,是一个言语行为的整体。因 此,接受这种语言三维观的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有意识地把语言形式(form)、语言意义( meaning)和语言的 功能( function )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完整的语言,显然,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语言本质的教学。目前中 学英语教学方法上存在的种种误区,在很大程度上不少教师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停留在语言形式的单一层次上, 忽视语言的意义,割裂了语言功能,因而使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 ‎    (二)“为交际”的教学特征 ‎ ‎   ‎ ‎ 目前,我国最新公布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1992年修订本)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可见,大纲强调从培养语言能力的角度出发,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突 出最终目的的是“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提法既体现了语言发展的最新观点,又符合我国的国情。 ‎ ‎    那么,什么是“交际”呢?“为交际”的教学应有哪些特征? ‎ ‎    交际是指两个人以上的信息、观念的交流。在交际行为中至少有一个是信息发出者(如说话者、作者), 信息被传递后,接触到这个信息的人叫做信息接受者(如听话者、读者),然后再作出反馈的信息。这种交际 行为得以实现离不开几个条件:如(1)按语言的语法规则去组织正确的句子;(2)说话规则如怎样开头, 怎样使谈话继谈,怎样结束,在不同情景下如何选择话题;(3)运用语言的功能,对不同言语行为(如请求 、道歉、感谢和邀请等,如何恰当使用,如何作出反应,等等。显然语言的交际涉及到社会、文化有关的各种 因素。教语言必须会涉及到与此有关的各种因素[4]。 ‎ ‎    中学英语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首次列出“为交际”这一术语,使之成为中学英语教学中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例如它为新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功能依据,为英语教师指出了为“用”而教、学生为“用”而学的方向。因此 ‎ ,对英语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价都应当以是否体现“为交际”来作为重要指标。 因此,今后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应围绕“为交际”这知主线而展开,这必然会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较大差异, 主要特征是: ‎ ‎    1.教学目标从过去重视语言形式和语言能力转到加强语言运用。 ‎ ‎    2.教学内容从以往重视语法条目转到强调语言功能。扩大语言材料(包括真实性)的输入量,使学生更 为充分地感知语言。 ‎ ‎    3.在师生相互作用上,从过去教师活动为中心单向交流转到强调学生是在教师组织下各种教学活动的主 动者,侧重双向、多向交流。 ‎ ‎    4.教学过程从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到使学生为完成各种任务式的活动而运用语言的交际过程。 ‎ ‎    5.在纠错策略上,从以往教师见错就纠转到视教学的各个阶段而定。具体而言。在呈现阶段鼓励大胆开 口或练习,不宜过多纠错,在操练阶段则重视语言准确性,见错就纠。在交际阶段侧重语言流畅性,少纠或不 纠。 ‎ ‎    6.在练习形式上,从以往单项为主、笔头为主,个人或全班为主,转到综合性、口语为主和配对、小组 为主的形式。 ‎ ‎    7.在练习方式,从以往静态平面、单一的问答、填空、造句、翻译转到多以动态、立体、多样性的方式 ‎ 如情景对话、角色扮演、解决“迷宫”,排列正确顺序、游戏、戏剧编写杜撰等交际性活动。 ‎ ‎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热点 ‎ ‎    当前国内外各种英语教学流派的总趋势是:1.强调运用语言,而不仅仅是学会语言结构;2.强调语言 与社会文化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强调师生关系和谐和人道主义;4.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等等。 针对我国中学英语现状中各种不利因素,如教学班人数偏多,教学时间紧,教师普遍口语水平偏低等,录找教 学方法改革的突破口为大势所趋,以下是值得注意的改革热点: ‎ ‎    1.加强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自信心的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 法的指导。牢固树立语言是在学中国人过程中学会的而不是仅仅靠教会的思想。教师要加强引导工作,引导学 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要逐渐淡化依靠分数、考试管理学生的观念。 ‎ ‎    2.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当处理好与学生、与教材和纠错方式等各种关系。请看下面这个表以供 参考: ‎ ‎    环节 名称 教师作用 学生作用 教材用途 纠错方式  第一环节 ‎ ‎    呈现 动机激发 配 合 涉及教材 间接方式 第二环节 ‎ ‎    操练 控制组织 参 与 运用教材 直接方式  第三环节 ‎ ‎    交际 促进监听 投入 超出教材 集中方式 ‎ ‎    3.在课文教学中,加强整体性、意义性和文化性,侧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结合语言知识的学习来提 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既学习如何正确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情感,又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从而促使观念、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达到交际的目的。 ‎ ‎    4.在词汇教学方面,重视配合句单位教学和组织大量课内外阅读,达到复习、巩固和积极利用词汇的目 的。 ‎ ‎    5.在语音教学方面,重视加强语流教学。这包括重音、节奏、连读、失爆、语调等易于受到忽略的语音 教学内容。 ‎ ‎    6.在语法教学方面,应在结构性练习的基础上加强意义性和功能性练习,使语法规则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运用上。 ‎ ‎    总而言之,面对英语教学的种种误区表现,只要从思想认识上入手,以科学的语言教学理论为指南彻底转 变陈旧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最终才能一步步走出因扰中学英语教学多年的误区。‎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