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高效性
数学论文之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高效性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高效性要求:设计出高效的问题,具有巧妙的提问技能,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新鲜多样的提问形式和方法。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问题设计 巧妙的提问 高效性 素质教育下的今天,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教学不再是灌输式教学,而是要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课堂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技能,更是调动学生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开发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何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不仅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体现,也是每位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存在的问题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的合适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激发,及对知识的探究热情,将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在当前的教学中存在经下几种现象:提问过多过虚,只注重了数量而忽视了问题的质量;或者提问太难太易,脱离学生实际;问题缺乏思维空间,学生没有自由思考的余地;有时只是注重问题答案,而轻视了学生的反馈等等。 二、初中数学课堂实效提问的策略 课堂提问是教师必备的一门技能,它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合理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沟通师生相互了解的主要桥梁。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与策略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问题设计的要求 课堂提问是师生间口头交流信息的一种活动,它的设计能比较直观、综合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怎么样去设计课堂问题?首先要明确设计问题的基本要求。 1. 问题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领悟和发现,启发式问题常常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抓住知识的重点。 2. 问题设计要具有科学性:教师设计的提问要难易适度,保证科学性。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让学生答得没劲。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全盘考虑,注意问题的坡度。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铺垫性问题,即设计问题要考虑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引向求知的新境界。 3.问题设计要具有全面性:问题的设计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提问对象。现阶段的教师往往爱提问少数“尖子”学生,不爱提问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就使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不会积极参与,而是消极对待,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提问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提问的广泛性,这样才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用心回答问题。 (二)巧妙的提出问题 同样的教案让不同的老师上,效果也许会完全不一样。我认为相同的教学问题设计,不同的老师来问,效果也许完全不一样。因为,我觉得只有教师善问,才会有学生的善答。所以我认为,高效的问题设计还应配有巧妙的提问方式与方法。 提问方式: 1. 阶梯式提问:是指将几个连贯性的问题由易到难依次提出,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就像攀登台阶一样,步步升高,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求知的新天地。这种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问题,组成了层次分明的台阶,每解决一个问题,就爬上一层台阶,问题解决完了,思维便爬至顶点,预定的教学任务也就圆满完成了。 2. 分解式提问:是指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这些小问题本身又不直接牵连,而分别与大问题相扣合。回答了诸多小问题之后,再综合探索大问题。其特点是“以大领小,从小到大”。这种提问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常能收到条理清楚的教学效果。 3.环式提问:是指教师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以疑引疑、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提问。有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提出另一个问题,首尾相连,一追到底。一连串的提问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由此及彼,括宽思路,促进学生深刻地认识问题。 4.启发诱导式提问:是指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这样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其知识的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得如何,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有启发性。通过提问、解疑的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学生之疑一般有两种层次:一是自学后有疑,疑而不解。二是自认为无疑实际有疑。对学生自知有疑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把疑问讲出来,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把对此问题的多种疑问一一列出,逐步解决。而对于学生自认为无疑的问题,教师可设置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现疑问,有疑问会产生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突破学生思维的盲点,使问题得到解决,会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提问的方法: 1.提问首先应有明确的目的,或为引入新课,或为教学前后联系,或为突破教学难点,或为引起学生辩论,或为总结归纳等等。 2.提问要能唤醒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能激活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能点悟学生冲破迷雾的思路,能让学生体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 3.提问要适度、适时、适量。应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精简提问数量,直入重点。一堂课不能一个不问,也不能问个不停,应当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 4.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因此,提问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回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位所谓“尖子”学生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要让全体学生共同思考,这样才会使全班学习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5.提问形式要新鲜多样。提问的高明,在于引发学生兴趣,提问的失误会使学生厌学。教师的提问,内容要新颖别致,方法要多样,这样就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创造出一种主动求知的情境。 6.提问要把握时机,连续追问。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要连续追问,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思考的方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紧随着再问学生“ 为什么?”即你的回答的理由是什么,你得到这样的结论是根据什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扭转盲目猜题和想当然的趋势,特别是在概念的判别和选择题的解答时更应如此。当学生解决一个特殊形式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变式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方法变用,得出规律,发现问题的关键,得到新的结论。 7.提问要留空反反馈,延迟判断。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从问题提出到点名让学生回答应有一个适当的停顿,至于停顿时间的长短,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而定。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有时应作出及时、明确的反应,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时还应留些许时间让学生对其回答深入思考,让学生自已纠正错误思路。 总而言之,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门技能,更是一种艺术,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置课堂问题,并且在课堂上巧妙的提出问题,使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