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中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中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语文论文之中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 ‎  写作是一个人主观的精神活动,是一种书面的表情达意,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它有鲜明的目的性和个性,能写一手好文章,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对中学生的要求,它可以培养人的气质,陶冶人的情操,去除性格中的浮躁。但如今中学生的写作状况却令人很不满意。具体现状如下:‎ ‎  一、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  1.思维单一。中学生的生活圈子狭小,加上繁重课业负担,不利于他们直接去观察、感受、认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他们一天24小时,有一半的时间在学校,回家后又要埋头于题海之中,电视、报纸无暇顾及,又因为一些家长“不准读闲书”的禁令,导致学生既不能从生活这片沃土上直接吸取营养,积累材料,又不能从一部部经典名著中间接地吸取文学精华,提高鉴赏能力,天长日久,造成了视野狭窄,思维枯竭,内容空洞,以致一写起作文来,题材雷同,主题要么过于肤浅,要么过于拔高,经常是教师一读范文,马上就有“心有灵犀一点通”之感,尤其是在教师讲评完作文后,感慨万分,自愧不如,羡慕不已。但下次写作文时仍是“痴心不改”。‎ ‎  2.缺少真实性。学生作文中编假话、空话、大话,最根本的一条原因是生活贫乏,导致“作文缺氧”‎ ‎。还有一条原因,就是学生不明白作文与做人的关系。写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思维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以及文学技巧等诸多因素。如果学生的性格自私、消极、冷漠、缺乏责任感、是非不明,决不会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而学生在写作中忽视了“言为心声”这一原则,难免“做人与作文两张皮”。所以,学生如果不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这样是很难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的,根深才能叶茂,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形式,作文是人思维之树开出的花朵。‎ ‎  3.语言干瘪。语言如同文章的细胞,应以鲜活为佳,让读者感到活泼、生动、新颖、有趣。同学们平时交谈中语言也是个性十足,文采飞扬,或妙语连珠,或幽默风趣,或温文尔雅,或慷慨激昂,或明白晓畅。总之,情态各异,语言多样。可在写作文时,他们却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个词,经常是“心里有话说不出来”或“爱你在心口难开”,心里纵有千言万语,豪情满怀,落笔时却“一时语塞”,语言显得苍白无力,正如“茶壶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却倒不出来”;有时为了求新,作者“满纸荒唐言”,读者却“不解其中味”‎ ‎;有时自己写作时内心如江水涌动,万马奔腾,自己觉得好感动,而读者却无动于衷,不为所动。究其原因是,他们既不注重词的褒贬色彩,也不注重遣词造句,更不注重揣摩词的发音、韵律,写作手法欠缺。所以,文章读起来平淡无味,干瘪无力,毫无生机。‎ ‎  4.缺乏技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学生写作文往往是教师出个题目或话题,在没有教师指导下,学生就开始胡编乱造。大多数学生拿起笔就写,不打草稿,更无章法技巧可言,往往是开门见山,交代事情的发生、发展,接着就是结局,至于“高潮”是否突出,情节是否曲折,结构是否严谨,首尾是否呼应,形象是否鲜明,立意是否新颖,语言是否有表现力,修辞手法是否运用得当,写作手法是否妥当都很少顾及,这样的作文又有什么特色可言?而无特色又怎会吸引人呢?‎ ‎  二、教师教学现状分析 ‎  1.观念滞后。当今的教育要求尊重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新。可有些教师往往放不开手,怕学生过于标新立异,怕阅卷教师不欣赏反而会吃亏,所以不敢大胆尝试新思路、新技巧、新语言,这种滞后的观念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扼制了一部分学生的创新意识;再者,有些教师还把作文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附属品,而没有十分重视,觉得练与不练,差别不大,这也使得一部分学生的写作往往流于形式。‎ ‎  2.随意性强。首先,按照教学大纲,每周应有两节作文课,可这两节课往往被老师以各种理由占用,真正做到每周写一篇作文的学生很少,就连两周一篇,也不能保证。试想,中考语文试卷120分,作文占50分,作文分值占语文总分将近二分之一,可我们用来训练作文的时间却不足四分之一,这怎么可能提高写作能力呢?‎ ‎  其次,不少语文教师把写作当做讲课的一个缓冲间歇带,“有事了”或“没事了”才写。有事了是指老师临时有事了不能来上课,让学生自己练作文;没事了是指课讲完了,教学任务完成了,用写作文来填充空余的课堂时间。这样,教师既缺乏系统的作文练习目标,又没有每节作文课的详细教案,往往头脑一热,脑瓜一拍,拿出一个作文题目,提几点简单要求,就让学生搜肠刮肚,闭门造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些老师甚至无暇考虑写作究竟为什么,要求是什么,中学生学习习作的意义何在,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都没搞清楚,势必带来作文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语文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确实很忙、很累,没有时间去“充电”和完善自己,尤其是对作文教学的深入研究者更是凤毛麟角。教师作文教学的无计划性,随意性,也导致了学生写作的盲目性,消极应付,被动写作,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无兴趣可言。‎ ‎  3.指导不够。教师在交给学生一个题目后,往往笼统地说:“内容要充实,中心要突出,选材要新颖,字迹要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表面看很具体了,但是具体到什么程度才叫内容充实,怎样使中心突出,选什么“材”‎ 才新颖,很少谈及,学生写作时只能去想当然了,根本不对素材做筛选、加工。教师应指导学生:第一想到的不要,第二想到的事保留,第三想到的事仔细琢磨,第四想到的才是最新颖的,然后再把第二、第三、第四次想到的事仔细权衡比较,或者将它们融为一体,同时又能写出新意的来作为写作内容,然后再想用什么技巧使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才能避免学生胡编乱造,写作粗糙、耗时低效的问题 ‎  三、写后批改 ‎  作文交上之后,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过多,教师无法及时批改,导致批改周期过长,而且批语简单笼统,形式化,针对性不强,缺乏交流沟通。指导不够导致写作质量和速度低下;批改周期长,又不利于及时反馈调控,所以,学生写作能力不能迅速提高。‎ ‎  总之,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认真反思,作文不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对症下药,然后才能做到药到病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汉光中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