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数学论文之“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研究的背景:‎ ‎  1、 时代的要求:‎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对学习会失去兴趣,发展滞后,成为“学困生”。“学困生”虽然在班级里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因素。抓好对“学困生”的教育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  2、 现实的需要:‎ ‎  我校学生生源比较复杂,其中不乏外出打工人员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家长的文化素质层次不齐,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等多方面的原因促成了我校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在各个班级中均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学困生。其中数学学困生所占比例较大。这些学生普遍厌倦数学学习,对别人缺乏信任,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甚至成为名符其实的后进生。轻者自暴自弃,重者惹事生非,甚至发展成为流失生,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加强对“学困生问题”的研究,探索转化学困生的教育策略,促进学困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当前我校面临的最实际、最紧迫的问题之一,也是教学实践给教育理论提出的一个严峻课题。‎ ‎  (二)研究的意义:‎ ‎  中学生的智力差异不是很明显,但在数学学习的信度、态度、方法等方面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关注数学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他们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想。因此,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是必要和可行的,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个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的都应努力探索和积极实践的。‎ ‎  二、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 ‎  1、调查分析学困生,找到学困生的成因。‎ ‎  2、确定学困生的类型,根据不同特征探索学困生的助学策略。‎ ‎  3、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得以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  4、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秀学生与学困生的结对帮扶策略得以有效验证和完善,并形成一套学困生助学的理论框架,为学困生转化提供实用的经验。‎ ‎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困生学会交流、合作与讨论,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沟通情感,取长补短,使每位学困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优化其学习方式,培养其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  (二)研究内容:‎ ‎  本课题旨在通过教师、优秀学生对学困生学习方法指导和一定形式的辅导,使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学习成绩等方面有所提高。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师、优秀学生对学困生助学策略的实践探究。‎ ‎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  2、“分层教学”的研究;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目标教学法,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制订高低不一的教学目标,这里包括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们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学生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们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们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 ‎  三、理论依据学困生,泛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心理水平,知识水平,情感意志等方面与同龄学生有一定距离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在我国曾被称为差生,前苏联称其为学习不良的学生,而美国称其为学习无能者。关于这个定义至今国际上还没有十分统一的概念,西方国家把它视为生理,病理现象,我国和前苏联视其为教育问题和社会现象。‎ ‎  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将学习困难儿童列为特殊教育对象;我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 ‎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 ‎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体化。教育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而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因学习能力欠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兴趣不强烈而成为学生群体中的学困生。而学困生的落后是暂时性的,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要多关注他们,通过提问、讨论、面批等形式,提高学困生参与程度和进取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心理素质。‎ ‎  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  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班的全体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初中学生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方法。‎ ‎  五、实施步骤及具体安排研究步骤:‎ ‎  (一)、准备阶段(2011年8月---2011年9月)学习相关理论,组织研究小组成员讨论课题的可行性,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5月)1、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本校学困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建档。‎ ‎  2、结合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解决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 ‎  3、及时收集研究、实验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及第一手材料4、每月至少一篇研究心得或反思材料5、每月开一次课题研究讨论会,总结研究过程中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案6、学期末总结阶段研究的成果(三)、总结解题阶段(2012年6月)1、汇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材料,整理分析研究成果,形成课题总结材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  2、报请上级科研部门,等待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  六、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1、问卷调查表及分析材料2、学困生助学跟踪记录本3、《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及转化策略》论文集4、《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及转化策略》研究报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