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感想5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感想5篇

‎2020年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感想5篇 ‎【篇一】‎ 近日,“两会”顺利召开,圆满闭幕。作为新型基层青年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和市委要求,特别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基层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重要论述,全力以赴提高组织工作水平,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一是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抓好党建促脱贫工作仍需持之以恒。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也是脱贫工作的攻坚之年、总攻之年。基层党组织作为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领头羊及战斗堡垒,在2020年这个重要的时期就更应该持续发挥脱贫攻坚主力军作用。首先是应该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夯实理论基础,巩固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全面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建设,为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是抓班子、强队伍,进一提升基础党组织领导能力。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抓基层党建必须要夯实基础,必须要加强支部班子建设。一方面要加强班子内部建设,形成团结一致、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强军劲旅;另一方,也需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找出班子成员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短板,通过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每个班子成员的自身素质,从而实现个人建设促进党支部建设的目标,以此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二是要聚焦问题、知行合一,充分运用主题教育成果。要突出政治过硬抓干部队伍建设,把导向落实到具体标准,把精准落实到具体制度,把激励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要增强政治功能抓好组织体系建设,以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转变作风为重点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以“两个覆盖”为重点抓好非公领域党的建设。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抓好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与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高端引领与整体开发相结合、硬政策与软环境相结合。组织部门要坚持政治站位,以驰而不息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以事争一流的标准着力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扎实推动全国“两会”精神落地落实,全力推动组织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基层党组织需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当前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仍然做好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等一系列工作。除此之外,在疫情影响下,企业停工停产、亏损倒闭以及广大农村群众失业等问题尤为突出。为了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稳定社会预期、确保农民工就业,基层党组织还需要做好协调工作。一方面要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尤其是要加强群众就业困难问题的摸排调研。另一方面则是要做好协调与服务工作,积极指导帮助辖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切实做好就业保障服务工作,为辖区群众提供就业渠道,有效吸纳当地失业群众。‎ ‎【篇二】‎ 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民法典、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会议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决定批准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决定批准关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20年中央预算;会议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报告;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两个报告。两会闭幕,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勇担使命,风雨无阻,奋勇前行,“中国号”巨轮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篇三】‎ 全国两会刚刚闭幕,今年的两会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当前,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是首要任务。纪检监察干部要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状态,联系工作实际,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为“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在两会召开之际,同心县纪委监委及时将两会相关内容通过微信工作群和微信公众号转载和推送,要求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先学一步,认真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两会精神上来,把两会精神和发展新理念落实到纪检监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着力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作用。5月28日下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中强调决不允许做假账,也决不允许偷梁换柱,要将政策资金直达地方、直达基层。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狠抓监督工作,创新监督理念,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将自身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原原本本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切实发挥和履行好基层‘探头’作用,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同心县纪委监委相关领导强调道。‎ ‎【篇四】‎ ‎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是天大的事情。”“就业”是李克强总理的“嘴边词”,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被提及39次之多,贯穿了报告的始终,体现了政府多措并举保障就业的决心和信心,也体现了政府对青年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要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就要先打好就业扶贫的“主动战”,出好招、实招、硬招,以“放管服”开辟就业的“绿色通道”,破解“就业难”和“招工难”,让九亿双手“端稳”九亿张口的“饭碗”,激发人民群众努力去创造“饭碗”里的“粮食”,让“最大民生”有保障,托举百姓“稳稳的幸福”。‎ 做好“放”的文章,打造就业稳岗“加速器”。当前是网络信息时代,要借大数据的东风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推动“互联网+就业”模式,通过“云招聘”“云面试”“云实习”“云就业”等就业场景的提档升级,在数字化平台上实现供需间的双向传送,以“云”模式打造“就业超市”,打开就业稳岗的“快速通道”。同时,要加强高校、企业、社会的多方联动,打开力量边界,推动新型就业、灵活就业的发展,以“力量齐”打通“‎ 中梗阻”,以“齐步走”实现“快步走”,形成多社会主体参与的就业共力和效能,打开更广阔的劳动力市场,实现更高速度、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加大“管”的力度,抓牢配套政策“稳定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以稳企业保就业。面对疫情下的就业大考,配套政策须“加码升级”,政府部门要加大“管”的力度,提升“管”的成效。一方面,配套政策要有重点、再完善,着力抓好解决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完善人才回乡创业的有效政策。另一方面,配套政策更务实、更精准,政策的适用对象、具体内容须结合社会实际进行完善和细化,要加快税收、奖补、用地和融资等政策的出炉,全链条推动一揽子政策的出台、执行和落地,以“稳”为向,为就业助力赋能。‎ 提升“服”的质量,装好服务功能“助推器”。保障就业,要对焦“人”和“企业”双重点强化服务功能,实现就业服务全方位。对“人”,一要提供就业指导,结合个人特点和社会需求提供就业岗位信息,有针对性地引导劳动力有序进入市场;二要以训稳岗,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让更多人手持“本领”,心中不慌;三要进行就业心理辅导和调适,提升就业者与岗位相适应的心理素质。对“企业”,要聚焦企业的热点、堵点、断点、重点问题,深化政务服务、简化政务流程,以更便利和高效的服务将企业“扶上马”,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支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就业是历年两会的“热门”,也是群众心中的“热榜”,在“六稳六保”中稳居“C位”,政府部门当以统筹之谋、根本之策、经久之计助推实施之能,落实“放管服”,托举“最大民生”。‎ ‎【篇五】‎ ‎2020全国两会召开后,各类解读、报告全文、图解在各大平台进行推送。其中,“热度”最高、传播最广、引用最多的当属报告“图解”。‎ ‎“图解”紧扣热点,生动直观。“图解”之所以吸引人群,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紧扣热点,通过几组素材的呈现生动直观地将人民关心的、人民在意的问题展示出来。在写文章的时候,不少人总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写”“完全理不清思路”“无从下笔”等。这正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发现、缺少积累。要学会时刻带着问题去寻找,深入摸排、考察调研、延伸挖掘,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发现“热点”,文章才有“干货”。要学会素材积累,深入学习理论政策,把握正确方向,打好学习知识储备基础,夯实自身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日常积累“量变”,才能下笔产生“质变”。‎ ‎“图解”分类明确,脉络清晰。“两会”图解通过对数据解读、报告分析、过程梳理,形成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的图文,将“两会”内容一一展现。同样,一篇好文章一定是立意明确,逻辑分明,将作者的思维表达给读者。要找到“逻辑点”,确定文章的核心,明确想要展现的观点。要画出“逻辑线”,对于想要表达的观点有所取舍、有所区分、主次分明,方能形成一条完整的脉络。要避免材料空洞,认真总结、删繁就简,才能做到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言之有理”。‎ ‎“图解”‎ 重点突出,精简凝练。图解往往是经过一遍又一遍的解读思考后,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汇总从而进行逻辑分解形成的。这种形式重点突出、精简凝练,也更容易读懂弄清。在撰写文字材料中,也往往需要采用“图解”思维,对于文字材料经过一遍遍的研读分析,一遍遍的修改,方能找出重点“关键词”。北宋的文同画竹提笔前,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上了各种各样的竹子,长年累月地对竹子进行观察,在心里打好“草稿”,这样才能“胸有成竹”。写文章也应如此,一篇“好文章”的形成是需要像制作“图解”一样,是建立在数百次的研读练习、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的。要对文稿常揣摩、常研究、常分析、常修改,逐字逐句“推敲”,方能形成一篇精简凝练的文字材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