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心得)之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生物论文之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湖北赤壁一中 杨华平 摘 要:从2001年高考恢复考生物以来,生物学科的地位逐步得到了改善,但由于受到学 科分数、传统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的领导和学生还不是很重视,投入 的时间和精力十分的有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实施都需要时 间。这就要求生物学科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在的教学提倡“以教师 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由师生共同来创建。 要想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加强教师自 身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学生 教师 生物课堂教学 有效性 从2001年高考恢复考生物以来,生物学科的地位逐步得到了改善,但由于受到学科分数、传统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的领导和学生还不是很重视,生物学科在课时安排上十分的紧张,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十分有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实施都需要时间。这就要求生物学科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课堂教学要讲效益,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 由于高考科目设置中生物学科中断了将近10年的时间,导致现在的生物老师主要以中青年尤其以青年教师居多。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生物学教学逐步的建立了新的体系,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教师来改进。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现在的教学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由师生共同来创建。就此我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学生只要对这一门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但是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非想像中的那么容易,在现实的教学中就存在许多问题:1、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没学生物,基础知识不扎实,随着知识的深入,学习上的问题越来越多,逐渐产生了畏惧感,久而久之,对学习无兴趣;2、学生厌学情绪大,总认为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无法实现,所学知识实用性不大,加上社会上的诱惑等造成学习兴趣不浓;3、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生物是“次科”,高考只有72分,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背一下就可以;4、教学条件的限制,课时少让学生形成生物学不重要的认识,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验,靠教师的抽象语言去描绘,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5、学生对教师是绝对服从的被动关系,认为老师很难接近,无法理解自己,另外对教师的不信任,自然也产生不了学习的兴趣。 针对以上存在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1、给学生正确的引导,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标 “大海航行靠舵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密不可分的,对于初中未学习生物的学生来说,当他们刚接触生物时,切不可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可以把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摆在首要位置,知识点的理解放在次要位置;在教学中强化“6-1=0” 的思想,让学生明白生物学科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这是一门新的学科,每位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管其他学科的成绩如何都不会影响到生物学习的好坏。只要认真,每位学生都可以学好,解除学生心理上的顾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让他们自觉地摒弃一切干扰学习的因素,专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效率的提高,自然学习的兴趣也高,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师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自主地去解决问题,然后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多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探索知识的兴趣并且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讲生物固氮这一节时,让学生去找豆科植物的根瘤;讲植物矿质代谢时,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观察缺乏矿质元素之后相应的会出现哪些症状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给学生带来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联系实际生活,巧设疑问,让学生切实体会学习生物的用途 “知识来源于生活” 在生物学科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生物学科的知识基本上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多寻找一些生活中的生物知识,把课堂教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生物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如问:移栽树木时为何要剪掉一些树叶?种菜时为何在施肥之前要松土?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为何得过一次麻疹之后不会再得?对这些问题解答之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的更深,而且也对学习生物产生强烈的兴趣。孔子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上课之前把这样的问题提出来,带着学生感兴趣的疑问讲解知识点,对于提高学生上课的热情是非常有帮助的。有时候一个巧妙的疑问就能把学生的兴奋点带到学习中来,学生注意力集中了,教学肯定有效果。 4、加强情感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心理上要与学生接近,情感上要与学生共鸣,多跟学生进行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真心地帮助他们,让学生切切实实地体会到这一点,学生只要在情感上接受了这个老师,肯定也会接受其授课方式,进而喜欢学习,乐于学习。 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自然会主动地去学习。比起教师强迫其去学习效果要好的多。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就说过“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而且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因此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对于提高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有很重要意义的。 二、加强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 “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地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加强个人的培养。“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强调教师个人能力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今社会上的诱惑、价值追求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真正静下心来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比较少,很难静下心来教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难保证。而一堂课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因素又很大,那么教师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提高个人业务理论水平 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倡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都需要教师帮助解决。如果不能对学生的问题作出及时科学正确的解答,何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知识已经不再是教师单纯的传授和学生机械的记忆,探究性学习中所需的知识和达到的技能,并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掌握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来指导学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无止境”提倡教师要学习,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尤其如此,知识更新的速度实在太快,不进步就会落伍;高考实行的理科综合,强调学科之间的渗透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学习很难实施好自己的教学;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多才多艺,学生喜欢博学的教师,对自己崇拜的教师学习积极性就高,对自己鄙视的教师学习兴趣差。 2、精心准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合理是提高课堂教学有力的保障。教师必须精心准备教学设计,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尽量完善。 2.1钻研教材,研究学生 钻研教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但是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停留于对教材的钻研,必须研究学生。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思维障碍,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深广度,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只有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去组织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克服难点,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教学。 2.2 勤做习题,准确把握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就把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情况视作一堂课成功的标志。 2.3虚心好学,加强合作 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要多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利用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将每周的课进行讨论探究最佳的教学方案。 2.4写好教后反思 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有其不足的地方,要学会不断地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作总结,正确对待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认真写好教后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方便自己以后的教学。 总之,做好充分的准备,讲课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干脆利落。这样的教学效益才高。 3、加强有效的教学艺术 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去实践,最后的效果却有很大的差异,这就是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切感,充满感情,礼貌文雅,尊重学生,多说鼓励性的话;在语言的表达上,多运用专业术语,教学语言不能太随意,教师的不规范语言会直接导致学生的不规范答题。 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不能再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改革是挑战,也是机遇。教师应该牢牢抓住此次课程改革的机遇,多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效,让更多的学子受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