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灯结彩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 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 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 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 育灌输。 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 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性弊端提出来的。传统德育以“理想化” 的培养目标、单调的课程结构、僵化的教育过程、消极的 评价体系, 导致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生活缺乏联系,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 在需要,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低下,最终应归结为知与行的严重 脱节。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先 行德育的“理想化”,过于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即现实生 活),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进入困境。笔者认为让思想 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呢,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 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那如何使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呢? 一、思想品德课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重要的 教育素材。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服务于未来生活,远离学生的生活实 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本来的 发展相去甚远。为了改变传统的“说教”,就应当使课程和学 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有搭起一座 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1、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 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 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 的有效达成。如《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就可以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对我 国特大洪水援助,或北约轰炸南联盟引起世界各国的公愤等材料。这比 材料中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 更贴近学生。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学生不会产生一种“虚 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2、空间上舍远求近。由于思想品德课教材选的例子都是些“常 识性”的例子,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我们不妨举一些身 边的例子。如《神州巨变》可以用家乡农村生活的改善、乡镇企业的腾 飞、学校面貌变化,让学习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体 会神州巨变,这毫无疑问的比课文中数据要更有说服力。 3、思想上避虚求实。信息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 开放社会里的各种社会现象,如腐败问题,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问题 尽收眼底。学生希望老师给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师讲大话、空话、套 话。如《做一个诚实的人》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已存在“老实人吃亏” “说真话倒霉”等消极观念,课堂上就要允许学生暴露真实的思想。先 让学生说出阴暗的一面(占了小便宜,产生危害);再让学生例举光明 的一面(老实人吃亏是暂时的,社会上诚实的人是主流)。在这种真实 的心灵撞击中树立正确的观念,激起学生对弄虚作假的憎恶。 二、学科的系统教学与生活的随机教育相结合。 思想品德课课,先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 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 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 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思想品德教 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总之,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 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 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 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 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 排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 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 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