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让作业绿意盎然于儿童心田
语文论文之让作业绿意盎然于儿童心田 温岭市新河镇高桥小学 王敏慧 【摘要】布置学生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在我们传统的作业设计中,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练习所应有的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笔者认为传统的作业形式已不适合现在学生的需求,而应对作业设计的内容作改革,多关注学生的发展,多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作业进行科学性的设计。本文尝试通过游戏相伴、巩固基础、自主选择、内外延伸等形式优化作业设计,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让作业焕发应有的魅力。 【关键词】优化 作业设计 发展学生个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啊,语文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能彰显自己的个性。但在我们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或是简单的重复抄写,或是机械的死记硬背,或是枯燥的题海苦练,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练习所应有的创造性、探究性。而且不同水平的学生做着相同的题目,势必造成学生有的“吃不饱”,有的“ 吃不了”“搞一刀切”,使学生常年在与作业本机械地抄抄写写中失去了热情,这些都跟新课标所提倡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大相径庭。因此,优化作业设计,把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必须对作业设计的内容作改革,多关注学生的发展,多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作业进行科学性的设计。 一、游戏相伴,打开心门 学生不喜欢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不喜欢常年机械性的练习作业。陶行知主张“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年级的不同,更多地设计一些有趣、灵活、新颖的练习,或者在练习中添加些“娱乐成份”,设计些游戏型的作业,促使他们由“要我练”转为“我要练”。 (一)画一画 根据教材特点,可以让学生适当地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画。如学完一些写景的文章之后,让学生把所学内容画下来,这样能促使学生借助想象将语言文字转化为自己熟知的画面,使文字与形象相互配合,课文与画面相互补充,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服务于语文学习。 对于写景类文章可以让学生画美景图,如学完了古诗《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等让学生小画一手,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那春意盎然、杨柳依依的田野美景就展示在了我们眼前;也可让学生画方位图,如学完了《颐和园》一文,学生试画游览线路图,要求标明颐和园大门口、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位置,并让他们说出在这些地方所看到的景物。这就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力、概括力。 (二)演一演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说:“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有两方面好处:第一,由孩子自己进行的以动作为基础的表演,能够更直接地使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第二,这种情节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意识。” 对于一些实践性、可操作的课文,学完之后,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一下,使其借助演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童话故事对学生极具吸引力,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中组织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每个学生都是演员,每个学生也都是导演,学生兴趣盎然,自主推荐、自己找合作伙伴带头表演,抓住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充分展开想象,像模像样地表演开了。 二、巩固基础,滋养心灵 在布置作业时,我们还应当针对新课标要求的人文性与知识性的统一,结合教材,更多地考虑如何落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名家名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听一听 “听,是将音转化成语义的过程,通过听力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既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又进行了书面语言的训练,增强记忆。”让学生看看电视、听听新闻,并定期进行反馈、交流。如新闻报道之类的,可以让学生采用看、听、问、写等形式来完成自己的作业。给同学、老师、亲友打个电话。看自己说了些什么?别人说了些什么?把说的内容转告给同学听。听儿歌、童话,可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边看图片或实物,边听家长口述。 (二)说一说 学习了课文,对于一些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可试着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故事复述给别人听。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也是一种别样的知识积累和储备。平时教师可设计一些转述的练习。先安排问题带回家里去问自己的家人,然后转述给老师听。虽然不全按照原话,但转述必须是客观的、完整的、正确的。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要求学生第二天把看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讲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可以采取奖励的办法。还定期开展讲故事比赛,每人每周准备一个小故事,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各小组选出一个故事,参加班级的比赛等等。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比赛,如学习了《三个儿子》,可让学生以 “我喜欢第三个爱劳动的儿子”和“我喜欢第一个和第二个爱展示自己才能的儿子”为主题进行辩论,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读一读 教师可经常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积累的词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学习了古诗,可推荐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学习了《灰雀》、《小摄影师》后,可推荐读读《名人的故事》,学了《丑小鸭》,可推荐一下《安徒生童话》……平时在班里还可定期举行“朗诵诗歌”、“背诵精彩段落”、“读书读报演讲会”、“信息交流会”等活动。这些活动,沟通了学生课内外知识的联系,通过广泛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写一写 1。仿写 有些课文层次清楚,写法简单。对此,我们可留一些仿说仿写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后,可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当当小作者,和课文里的大作者来个竞赛。学生就写了:“顺着茂密的森林,我们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大树爷爷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抱着迷路的女孩,踏着路上的荆棘。看,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学完了《听听,秋的声音》可让学生试着仿写《看看,秋的色彩》或《闻闻,秋的气味》,学生在《看看,秋的色彩》中就写出了“ 看看,秋的色彩,苹果抹红脸蛋,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看看,秋的色彩,柿子涂上橙红色,像一盏盏明亮的灯笼。看看,秋的色彩,菊花穿上五颜六色的秋装,准备当模特呢!看看,看看,秋的色彩,走进这幅多彩的画卷,你好好的看看秋的色彩……” 2.续写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根据课文特点,布置相应的续写作业,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学完《小猴子下山》后可让学生续写《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学完《狐狸和乌鸦》后让学生续写,同时设想:到了第二天,狐狸又看到了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展开想象。如学完《坐井观天》后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些什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学了《我要的是葫芦》以后也可写写:“到了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许多葫芦,这一次他又是怎样种葫芦的呢?”都可以让学生练练笔。 三、自主选择,倾听心声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有不同,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树立“弹性”意识,不能一刀切,齐步走,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乃至作业要求。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自己设定作业完成的数量、时间、进度,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既让优等生“吃得饱” ,也让学困生“吃得着”,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一)量度任选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对知识的掌握速度也就不同。因此在作业量方面,可尝试着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方法,把练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简单、容易掌握的就少布或不布,切忌重复布置简单重复性强的机械性作业。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不留作业,给这些学生减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其他爱好,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发展时间和空间。对于学习能力弱、态度不认真、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难度任选 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我们在作业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一些能照顾各个层面学生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选择性,给每一类学生都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布置作业难易要适度,可以布置一些“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 (挑战题)的作业,必做题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选做题作业更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我在作业的设计中,撇弃了过去那种强制、命令式的作业布置方式,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多梯级作业,充分给学生留出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优秀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能承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如《笋芽儿》一课教学后,可设计作业为: 必做题: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在生活中你们的成长离不开更多人的帮助,请你们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在家中,妈妈____着我,爸爸____着我,爷爷____着我,奶奶____着我,我总是____。 ____在____着我,我希望____。 选做题: ①课外多看看童话故事。 ②请以笋芽儿的名义,给竹妈妈写一封家信,告诉竹妈妈自己成长中的感受和见闻。 这组作业既有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对知识的创新和能力的训练,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不同需求。这类作业富有弹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能力,任意选择训练内容,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达到了教学目标,也使各自的个性得以发展。 四、内外延伸,浸润心田 “处处留心皆语文。” 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根据问一问、做一做、找一找等不同形式的作业,增加一些课外实践的作业,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培养语文。让语文作业贴近生活、走进学生生活,为作业练习注入新的血液,赋予作业新的生命。 (一)问一问 小学生都好奇、爱问,因此,可布置一些需向家长、老师、同学等多方面请教的问题,这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激发求知欲,使他们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如学了《花钟》,可设计这样的课外作业:你还知道哪些花朵开花的时间吗?学了《要下雨了》后,可问:有谁还知道其他动物下雨前的征兆吗?看谁知道得多。先想一想再问一问,最后告诉老师。再如《蜜蜂》一课学生会问: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它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连法布尔都无法解释的本能,这到底是什么呢?带着问题去思考、研究,也许很多科学家都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二)做一做 可让学生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使知识转化为操作体验和能力,通过实践,可以浅化知识难点,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动手实践。如学完了《雪地里的小画家》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后用硬纸板做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套在脚上,在沙堆里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学习了《一粒种子》,可以在家尝试着种一些豆的种子,没过多久就有学生向大家汇报种子生长的最新情况,“我家的种子钻出地面了!”“你知道吗?只过了一星期,种子又长高了好多啊!”学完《亮亮捉虫》可以和小伙伴们一块儿在菜园里找找七星瓢虫和二十八星瓢虫。从各种有趣的活动中,把学与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找一找 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学生可以把学习的范围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用生活丰富作业。秋天到来的时候,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的足迹,可以到果园里去寻找秋天;可以搜集赞美秋天的诗歌、散文,举行“秋的色彩”诵读会;可以写和秋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可以拍摄一组关于秋天的照片。如在传统佳节中秋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去了解中秋节的知识,查阅资料了解嫦娥奔月的传说,搜集、摘抄描写月亮的诗词进行赏析,了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可借明月抒发自己的情感。学了《赵州桥》后,让学生去找一找我们身边的一些古老的桥梁,如温岭新河的寺前桥,比一比与赵州桥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还可找一找所知道的现代先进的桥梁,如椒江大桥、南京大桥还有城市的立交桥等有关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 结语: 作业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作业拓宽了我们的语文学习途径,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成长,使我们的语文学习更具灵性。老师们,让我们用自己最为平凡的一点才智,点亮学生热爱学习的心灯,和他们一起愉快作业,快乐生活。当轻舞飞扬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欣慰,因为我们在这片“小天地”,为学生知识和生命发育播种下一片盎然绿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春梅 《语文作业设计的尝试》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2006年第6期 【3】奎 梅 《小学语文个性化设计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2期【4】卞绍红 《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乐园”》 《吉林教育》2008年第35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