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习民法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5篇2020
学习民法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5篇2020 学习民法典个人心得体会1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就很难有成功的法治实践。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法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民法典的成功编纂,与较高水平民法理论研究的支撑也是分不开的。但也要看到,与日新月异的民法实践特别是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要求相比,我国民法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还不完全适应”。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加强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现实依据、目标任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加强对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尽快构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关于“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一法治理论,蕴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蕴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为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提供了根本指导。 关于“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扎根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的法律。进行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从新时代我国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 关于“尽快构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中国民法理论、指导中国民法实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要坚定理论自信,向着构建自己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目标任务不懈努力,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学术支撑。 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实施好民法典的关键所在。对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加强检查和监督,确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执行。”对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 编纂民法典意义重大而深远,实施好民法典意义同样重大而深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民法典这部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一定能够落地生根,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学习民法典个人心得体会2 民法典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编纂民法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汇集众智、集思广益的过程。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是立法技术上的一次提升。“编纂民法典就是通过立法体系化、科学化整合,消除立法中的矛盾,使现行民法制度成为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的法律系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看来,体系化和科学化的法律制度可以把治国理念转化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然后借助于立法,把这些理念变为具体的法律条文,使公民得以遵守,使司法者得以运用,从而落实对国家的治理。 以规范内容来衡量,民法典可谓包罗万象。从将绿色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到强化对胎儿利益的保护;从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3类,到新增非法人组织为民事主体;从增设个人信息保护条款,到加大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从人格权独立成编强调维护公民人格尊严,到增加物业服务合同、保理合同等;从明确禁止高利放贷,到解决高空抛物难题,保护人民“头顶上的安全”……几乎所有民事活动都能够在民法典中找到法律依据。 汇集众智,是本次民法典编纂的一个鲜明特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民法总则起草和民法典各分编编纂过程中,立法工作机构多次赴不同地方开展立法调研,召开座谈会,深入小区、居委会、企业、高校等基层一线,听取意见建议,并认真加以吸收。与此同时,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还成立了民法典编纂工作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据统计,自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常委会审议至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7次公布各分编及民法典草案,累计收到410349人提出的951607条意见建议。 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关乎每位公民的切身利益,形成了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提供重要法律保障的制度优势。王利明认为,此种制度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还需要司法等部门正确理解民法典,严格适用民法典,从而在民事法律领域迈向善治、实现善治,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对良法善治的期盼。 学习民法典个人心得体会3 近日,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党要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这一要求深刻表明,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治国理政成效的重要方面。 管子曰:“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问世,到代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立法水平的《唐律疏议》出台,历史表明,法之盛衰关乎政之治乱,良法向来是治国之重器、善治之前提。今天,汲取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系统整合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诞生,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 。可以说,编纂法典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是中国法律传统和法治信仰的生动写照,映射出中华民族在法治道路上的不懈奋进。 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才能更好推动民法典实施。从实践看,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社会生活风清气正,都离不开民法制度夯实基础、与时俱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充分把握民法典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才能推动“中国之治”进入更高境界。 实施民法典,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常抓不懈。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不仅要考虑民法典规定,还要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与此同时,维护好民法典权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题中应有之义。善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善以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才能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欲茂其枝,必深其根。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建议,民法典诞生就是充分尊重民意的过程。遵循同样的逻辑,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不管是遇上高空坠物,还是碰到遗产纠纷,抑或遭遇隐私泄露,只有全体社会成员以民法典为遵循,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让民法典真正成为老百姓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从这个意义上讲,把讲清楚阐释好民法典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方能保证全社会缘法而行,实现法盛人和。 大国治理,机杼万端,法治始终是令人瞩目的关键词。让民法典的规章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生活,神州大地必将绘就全面依法治国的崭新画卷。 学习民法典个人心得体会4 6月11日,水利部党组举行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秘书长王轶教授应邀作“民法典的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辅导报告。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鄂竟平参加学习,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主持学习,部领导蒋旭光、田野、陆桂华、魏山忠参加学习。 王轶在报告中回顾了我国民法典的起草历程,阐述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以及民法典体现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民法典之所以能够顺利编纂完成并颁布实施,得益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强有力的政治保障、高度凝聚共识的能力、丰富的民商事法律实践和比较充分的理论准备,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田学斌强调,要以本次专题辅导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为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加快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部总师,机关各司局、驻部纪检监察组司局级领导干部参加学习,机关各司局、驻部纪检监察组处级及以下干部、在京直属单位司局级领导干部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参加学习。 学习民法典个人心得体会5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一部与人民生活各方面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5月29日,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检察机关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检察自觉,带头学习宣传民法典,带头贯彻实施民法典,带头保障民法典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一、民法典是一部保障人民权利、推动国家治理的法律宝典 民法是最重要的基本法律之一,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是一项艰巨繁难的立法工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民法典编纂严格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原则,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深刻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这是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成熟完善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达到了新高度,标志着我国人民权利保障进入了新阶段。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为尊重和保障人民各项民事权利、进一步增进人民福祉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希望国家法律对权利的保护更加充分、更加有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民法典将改革发展的成果通过法律固化下来,规定的民事权利种类更加健全和充实,民事权利体系更加完备,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更加完善,权利保护机制更加健全有效,对于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护和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将有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规定了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民事基本制度,确立了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民事具体制度,是保证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的基础性法律规范,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民法典通过规制、界定和维护每个民事主体的各项具体权益,促进每个民事主体更加自觉自律,使国家治理手段更加丰富、透明、高效,有利于加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将有力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和活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法治为基础、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受法治规则调整的经济制度。民法典确认市场主体的法律资格、权利义务,强化民事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地位,为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建立了完备的规则体系,为各类民事主体提供了稳定的行为预期,为各类民事活动提供了基本依据,有利于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开、公平、公正地参与竞争,对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深刻领会民法典的精神内涵,推动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理念跟进更新 民法典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民事法律规范,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检察机关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民法典的精神内涵、基本理念融入检察机关司法办案中,贯穿法律监督全过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民法典本身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立法领域的重要制度成果,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在保障民法典统一正确实施过程中,检察机关必须坚持以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回应人民的法治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民法典真正成为新时代保护人民权利的宝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