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

其他论文之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 ‎ ‎  摘  要:本文以个案引入,针对当前初中生学习、行为等方面问题频发,探究原因,发现家庭教育问题首当其冲。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资料收集等方法,明晰当前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较充分,但初中生的家庭教育依然存在父亲角色缺位、缺少有效教育方法、缺少相互理解、家庭不完整等多方面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改进对策:更新教育理念、家长明晰自身定位、补缺家庭教育角色、加强家校联动、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等。通过对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探析,寻找有效解决方法,以此促进家庭教育更好发展。‎ ‎  关键词:初中生  家庭教育  现状调查  干预策略 ‎  一、调查背景 ‎  王小帅,四川省A市B中学初一学生。长相秀气,外表斯文。然而,这样一位看似乖巧的孩子却令班主任十分头疼。‎ ‎  开学第一周,王小帅收到别班女生写的情书,并在同学中炫耀,因此影响到班风;‎ ‎  开学第三周,王小帅在寝室偷完手机,反复多次批评未改;‎ ‎  开学第五周,王小帅从寝室往楼下人群泼水,被值周领导发现;‎ ‎  开学第七周,王小帅在寝室里威胁室友,称要教训别人……‎ ‎  当班主任为此深感头疼,遂请王小帅父亲来校了解情况,王小帅父亲当即踢了孩子几脚,并严声斥责王小帅为何不听话。深入交谈中,班主任了解到王小帅是单亲家庭,母亲未在身边,而王小帅在作文中也多次表达过对母亲的依赖。班主任于是判断,王小帅刚入中学后的种种不良习惯,与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密切相关。‎ ‎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主要指父母)对个体(一般指儿童、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作用。”[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是一项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需要学校教育的努力、家庭教育的配合、社会教育的规范。当青春期、“00后”、叛逆等诸多词语叠加在一起,共同作用在当前的初中生身上时,这群学生身上所出现的问题便愈发明显。如果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很难使学生健康发展。基于此,笔者进行了初中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从中探究当前初中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为当前初中生的家庭教育状况把脉,以期发现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并寻找解决对策,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A市B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家长及部分教师,调查共向初一学生家长发放问卷315份,回收问卷285份,问卷回收率为90.5%;其中有效问卷267份,有效回收率为93.7%;向随机抽取的初一某班学生发放问卷45份,回收45份,其中有效问卷45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方法包括问卷法、访谈法、资料收集法。‎ ‎  二、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及原因剖析 ‎  (一)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较为充分 ‎  在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有98.4%的家长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持完全赞同或者赞同观点;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97.6%的家长认为是“家校共同协作”,而不是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由此可见,家长对自身所应承担的教育责任有着清晰认识,也知道教育孩子不是学校一方的责任。家长有关家庭教育的基本认识,说明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比较清楚,这也为良好家庭教育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  调查中,一位家长如是说:“我希望孩子能够快乐生活”,深入访谈得知,这位家长是位单亲妈妈,家庭原因使得他对孩子的学业成就期望较高。但与此同时,这位家长却更期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发展。另一位家长则总结了自己的教育观念:与孩子友好平等,少批评孩子。对孩子着急、暴躁都会适得其反。经过多次与孩子的交流,这位家长不断改变自身教育方式,使自身能与孩子友好、平等的交流,营造出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  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较为充分,也能主动去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这主要是得益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  (二)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有所缺位 ‎  通过对有效回收的267份问卷分析得知,此次初一年级的家长会中,以父亲身份出席的有92人,占总人数的34.5%;以母亲身份出席的有165人,占总人数的61.8%;以其他身份出席的共有10人,占总人数的3.7%。由此可见,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母亲的参与度要胜于父亲,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关系和重视程度也要胜过父亲。而在问卷中“在您的家里承担教育孩子主要工作是谁?”一题的回答中,回答父亲的有48人,这与以父亲身份出席孩子家长会的人数较少相一致,可见父亲对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也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而回答父母共同承担孩子教育工作的有108人,这也只占到参与家长会总人数的40%。‎ ‎  综合来看,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亲的角色明显缺位,父母双方共同承担孩子教育状况的实际并不理想。‎ ‎  (三)家庭教育缺少有效的教育方法 ‎  调查显示,在“教育孩子方面,您最大的烦恼是什么?”一题的回答中,70.1%的家长认为是“不知道教育方法”;14.5%的家长认为是没有时间;12%的家长认为是夫妻双方意见不一。可见,对教育方法是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通过对小帅的访谈也印证了这一点。所谓“不知道教育方方法”‎ ‎,用小帅的话说,就是父母不理解他,做什么事情都很少站在他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这让小帅觉得自己没能被人理解,心理有些委屈和压抑。父母双方的教育方式时常发生分歧,当小帅出现行为或者学习问题时,父母的教育方式有时会让他很反感,因而他便做出更加叛逆的行为。‎ ‎  在与孩子的关系模式上,72.3%的家长认为自己与孩子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朋友关系”;10.5%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地位要高于孩子。虽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和孩子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果。有75%的学生认为父母就像朋友一样,与自己也是平等交流。但同时91.4%的学生又认为,在与父母交流时,有好多道理讲不清,并且自己也很难让父母接受自己的意见。‎ ‎  (四)相互理解是家庭教育的关键 ‎  在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上,78.2%的家长认为是“平等式”;在孩子给家长讲学校、老师、同学的故事时,84.6%家长表示自己时耐心听、细致问的。但即便如此,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却有74.7%的家长认为“好多道理讲不清”或是“父母的意见孩子不愿接受”。而同样的问题再由学生作答时,却有91.4%的学生认为自己与父母交流时也会遇到相同困惑。在平等、和谐、基本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基础上,父母双方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却并不高。归根结底,在于家长与子女之间缺少充分理解。‎ ‎  为了解家庭教育的问题根结,笔者对几位家长及其子女做了对比访谈,既先就一个问题询问家长的看法,再拿同样问题去问孩子。例如,在“你什么时候会觉得孩子(家长)很烦人”‎ 的问题中,一位母亲的回答是:“孩子在家里只知道玩手机,作业也不做,稍微说几句还跟自己置气”;同样的问题去问学生,得到的回答是“在家里时对我管太多,逼着我学习,根本就不知道我在想什么。”由此可见,家长与子女之间存在认知冲突,这种冲突的形成正是因为缺少有效沟通。家长站在自身立场要要求孩子,孩子又反过来指责家长不懂自己,正是相互理解的缺失加剧了家庭教育的难度。‎ ‎  (五)家庭是否完整对孩子性格有重要影响 ‎  通过对初一年级几位班主任的访谈得知,初一学生中,每个班都有一名以上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的班单亲家庭的情况甚至在10例以上。据初一某班班主任王老师了解,他们班就有7位单亲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业状况与家庭完整的孩子有较为明显的区别。“从开学之初我就留意到我班上有几位犯错的学生,深入了解后,才知道这几个孩子都是单亲家庭,目前抚养他们的要么是父母其中一方,要么便是家中老人。父母教育的缺位使得孩子的性格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在承受挫折的能力、情绪管理及学习能动性等方面。”‎ ‎  在家长回答问卷中“请简要谈谈您对家庭教育、家庭建设方面问题的看法、感受、建议或者是意见”‎ 这一开放性问题时,一些家长流露出比较悲观的情绪,表达对孩子的亏欠之情,并希望老师能多帮他管好孩子。随机抽取几份问卷进行核实之后,发现这几位都是单亲爸爸或单亲妈妈。通过对孩子班主任的访谈,这几位孩子学业问题较多,经常会出现行为及学业问题,而家长对教育的配合度也要低些,这印证了笔者的想法。‎ ‎  初中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身心各方面的发展还都很不成熟,在此阶段,孩子一旦受到父母离异等重大事件的影响,很容易使其身心受到伤害,从而阻碍其行为习惯和学业状态的良好发展。‎ ‎  四、初中生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  从调查结果来看,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容乐观。针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给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  (一)更新教育理念,认识家庭教育重要性 ‎  “家庭教育是‘家庭环境、家庭气氛、家庭风尚’给予在其中生活的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熏陶和教养。”[2]现代大教育观认为,教育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而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一方面。现实情况是,不少家长虽然认同此观点,但在实际做法中却仍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缺少正确的教育理念,家长便难以摆正自身在教育孩子时所应扮演的角色,从而弱化家庭教育的作用。‎ ‎  不少著名人物都很看重家庭教育的作用,鲁迅先生说: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是我的母亲;郭沫若先生说:对我影响至深的是我的家庭。爱迪生、居里夫人乃至伟大导师列宁,都视家庭教育为整个教育的基石。[3]可见,家庭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起着奠基性的作用。而作为家庭教育实施的主体,父母应充分意识到自身对孩子的重要影响,转变自身教育观念,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  (二)明晰自身定位,补缺家庭教育角色 ‎  《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指出,中国有近1000万留守儿童“一年到头见不到爸妈”。城市孩子出现类似问题的情况虽少,但在笔者的随机访谈中,依然有近20%的家长坦言自己一周抑或更长时间才能和孩子见面一次。加之青春期阶段孩子的性格变化、父母忙于工作等诸多愿意,不少家长与孩子沟通甚少。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的角色缺位。而古语有言:“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4]父母教育角色的缺位,必然导致父母教育的缺失,在此基础上,孩子的学业、性格、品行等都会受到影响。‎ ‎  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儿童学习困难与家庭环境不佳、父母教育方式不当有关,提示注意改善环境,改变教育方法,提高父母的素质至关重要。[5]而要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家长首先需要明晰自身定位,补位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应扮演的角色。‎ ‎  (三)加强家校联动,合力寻找有效教法 ‎  多项研究和实践表明,“只有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一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在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才会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6]调查结果虽也显示大部分家长认同家校联动的重要性,但因为工作繁忙、沟通不畅抑或对孩子疏于管理等多种原因,家校联动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  一方面,学校忙于教学,对家校联动的认识不足,忽视将家庭力量引入到学校中来;另一方面,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对孩子疏于管理等多种原因,使其参与家校合作的主动性较低。如此一来,家校合作便被置于尴尬地位,家校合作应有的作用也未得到有效发挥。‎ ‎  对此,学校方面首先需要摆正姿态,转变自身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到家长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促使家校联系制度化、常态化;此外,还应开展校园开放日、家长课堂等诸多活动,将家长引入学校。作为家长,则应以身作则,认真履行自身所应承担的教育责任,努力配合学校,在常态化的联系中共同寻找有效的教育方法。‎ ‎  (四)营造和谐氛围,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既实现“社会化”。而“在儿童还不具备足够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时,家长为其营造适于其生长的家庭环境,对其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7]现实语境下,不少家长都在有意识地为孩子“抢跑”做准备,包括报培训班、择校等等,但在营造适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上所做的努力却很少。‎ ‎  一方面,存在部分家长认为学校负责教育孩子,而家庭只负责养育孩子的观点,这种“养育型家庭”中,“‎ 父母只管孩子衣食,不问孩子的学习,与学校老师沟通极少,孩子容易出现行为偏差”[8]另一方面,当前夫妻不和、家庭离异的情况不在少数,一些家长过分在意对孩子物质方面的支持却忽略对孩子精神方面的关怀,因此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 ‎  作为成年人,家长首先应妥善处理好自身问题,避免因自身情感给孩子带来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同时,单亲家长则更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情感关怀,全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  参考文献 ‎  [1] 邓佐君,《家庭教育学》[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  [2] 曹青阳,教育科学情报综览[M]贵阳,贵州出版社 ‎  [3] 张治平,论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J]. 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4(1)。‎ ‎  [4]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69:310.‎ ‎  [5] 忻仁娥唐慧琴等 儿童学习困难与社会心理因素——全国14个省市1576例儿童学习困难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4)。‎ ‎  [6] 冯波。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三结合”的意义[J].时代教育,2009(1)。‎ ‎  [7] 陈卓,家庭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建议[J],教育导刊,2010(11)下旬刊。‎ ‎  [8]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