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巧用知识迁移 学生自主构建认知——《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案例及分析
数学论文之巧用知识迁移 学生自主构建认知——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案例及分析 巧用知识迁移 学生自主构建认知——《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 的乘法》教学案例及分析句容市郭庄镇中心小学 戴传洪学生的认知结 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才能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 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但在不少学校里,我们仍 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尽管像容器、接收器一样把教师传授的知识 全盘接收,可到面临实际应用时,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这种“高分 低能型”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 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摆在首位。我班是创新教学改革实验班,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一课中进行一些有益地尝试。案例描述: 一、学前准备。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1.观察下列算式中 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 0) 出示:60×50 240×2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 1: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 生 2:把 0 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 0 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 生 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 师:生 1,生 3 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 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2.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3.小组讨论:因数 末尾有 0 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 1:一样。 生 2:都可以先把 0 前面数的相乘。 生 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 0。 生 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 0 的 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 160 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 106 千米。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 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生 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生 3:特快列车 3 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 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1)出示问题:它们 30 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 1:包含 2 个问 题;生 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 30 小时可行多少 千米?普通列车 30 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 尾有 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有 0,板书因数中间有 0) (4)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 “静”、“齐”。(见图 1) 针对第一二组的提问:①3 为什么和 6 对齐?②积末尾的 2 个 0 是 怎么得来的?针对第三四组的提问:①3 为什么和 6 对齐?②十位 3 和 十位 0 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生 1:十位上的 3 须和第一个因数 的每一位相乘。 生 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③明明 3×0=0,百位上却写 1,为什么? 生:进了位要加到来。 2.请你说一说红色得数是怎么得来的?(见图 2) 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 780×54 208×40 107×130 三、创设情境,加深理解。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 游吧!1.第一关:首先来到的是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1)计算 85 ×106 时,十位 8 和十位 0 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 0 可以省略不写。( ) (2)计算 225×16 时,积的末尾没有 0。( ) (3)650×40=2600 ( ) 先让学生判断(2)(3)格外小心,学生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就会负迁 移。 师:当完了医生,我们再去哪里呢? 2.第二关:选择超市。 (1)400×520 最简便的写法是( )(见图 3) (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 A、100000 B、10000 C、1000 (3)5600 乘 50,积的末尾有( )个 0。 A、3 B、4 C、5 (4)508×40,它们的积是( ) A、2320 B、20320 C、2032 先让学生去猜想,再笔算验证。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 前进吧! 3.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 )×( )=2400 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 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案例分析:这是我校创新教学改革示范课,得到了一致地好评,关于这 个案例我们可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既然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 笔算乘法,为什么没有从一般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引入?2.为 什么出示材料是书中的例题却当作练习讲?书中的例题是已经提出问 题的,而本节课却让学生自主提问题,学生问题基础上筛选出例题中的 问题?3.为什么这节课改示范课中学生能全员参与、全神贯注呢?回顾 这节课,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巧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知识 迁移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指的是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我们在教学 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 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本节课并没有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 的笔算,而从口算乘法迁移到笔算乘法,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 进行类比,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 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课新程理念最好的体现。二、对知识 由理解向表达的迁移。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表达是语文学科 中的事,与数学无关。其实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 掌握知识情况的标志。对知识和技能来说,理解知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 能的首要条件和前提,而对知识、技能的表达则是人们是否真正理解、 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标志。任何人都不会否认这样的事实:如果一个人 不能将知识表达出来,是不能算是对知识已经理解和掌握的,尽管对知 识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本课并没有直接出示例题中的问题,让学生自 主提问题,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较好的解决了许多学生似懂非懂、 思路不清晰的问题。三、由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数学活动有三个层 面:直观感知层面、认识理解层面、结合生活综合运用层面。学生通过 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知识,而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于 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综合运用层面,本课创设了数学王国的情境,以 数学王国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门诊、选择超市、设计广场三个画 面,课堂的趣味性浓了,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尤其是设计广 场这一环节,真的是波澜起伏,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 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四、师生间情感体验 的迁移。新课程提倡建立多元化、共同参与的激励性评价模式。上课一 开始,一句话的课前组织教学,“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 呢!”,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 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未知欲,实现了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 由于本节课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 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 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接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获 得了成功的体验。这不就是我们新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吗? (此文获 2008 年镇江市论文评比一等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