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浅谈高三历史教学中"激励-创新学习"方式的实施
历史论文之浅谈高三历史教学中"激励-创新学习"方式的实施 (本文获全国创新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 一、学生情况分析 随着全市示范性高中的增设和扩招,我校生源的整体素质在不断下降。近两年对高三选修历史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都有相同的特点,大部分的总分排名都在年级的中下段,期中倒数段所占比例胜于其他任何X学科。学生选修历史的动机大多集中在如下方面:别无选择的情况下选择的;不用动脑筋,到时候死记硬背;报考艺术类,非考不可;了解本校报考历史的本科上线人数较多,机会大;有勤奋的学习态度,有意选修但不知如何学好。基于学生的学习背景,我认为在高三的备考学习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历史的热情,并积极、主动地进入备考状态。这就要求教师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单纯的说教转变为多向情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师生间的互相尊重与信任,建立和谐的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滋味,增强自信心,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激励-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激励-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激励理论及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以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教学程序为主线,通过激励手段的运用,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学习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活动,这种能力往往需要教师采用激励的手段促使其形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辨证的统一体,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下,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过程。在高三的历史教学中,我比较重视运用激励措施来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情感需求,促使学生不断提升和超越自我,充满自信去迎接高考的到来。 三、"激励-创新学习"方式的实施 成功激励:每个人都有成功动机,正是它推动着人们在各种活动中顽强努力,达到最好的结果。对于被动学习的学生,我觉得更需要这种成功动机的激励,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自豪感和成功感,进而由被动转向主动地学习。我接手高三后,发现有些学生在上课提问时,一站起来就马上回答"不会",或者不表态,我从他们的眼神感觉到,其实他们并没有去思考,只是盲目或随意地听课。面对学生回答不出容易的问题时,我没有指责,而是面带微笑地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鼓励其树立"我能答"的信心,而且我对此类学生实行"持久战",每节课尽可能给他们创造提问的机会,学生的每次作答我都用鼓励的言语让他们感到即将通往成功之岸。如"尽力想想,你能想到的"、"这次又有进步了"、"好!能切题了,下次再来!"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持之以恒,此类学生的历史思维活跃了,终于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面对学生回答难题时,我就一步一步地启发,鼓励他继续发言,全神贯注地倾听,使学生感到老师正在思考他的言论,老师的引导是为了期待着他走向成功,让学生产生"我一定要成功"的信念。 成功激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问题的阐述不要轻易给予结论,要有意给予一定的模糊度或疑问点,留出思维空间,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猜测,鼓励学生去发现,探索,再现一个思维过程。同时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自信,要敢于接受挑战;要敢于与众不同,坚持自己的观点。战胜困难后的喜悦与成功,就会进一步激发创新的热情和兴趣。例如复习中国近代史,学生大多都熟悉它是一部屈辱史,而我却要求学生再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它是一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史,同学们应该怎样看呢?"通过引导,让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大胆地去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去探究鸦片战争后,中国由独立的主权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这是倒退、沉沦;而由封建国家开始变为半封建国家,这是进步、发展,历史的进步与沉沦交织在一起。鸦片使人昏昏欲睡,而鸦片战争却打开了古老中国紧闭的大门,使中国开始觉醒,睁眼看世界,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了。又如在复习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太平天国运动时,我向学生提出了问题:"马克思曾说中国的太平天国是'丑恶万状的破坏',你的看法怎样呢?"在讨论中,我鼓励学生"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地发散与求异,从而创新思维得到了激发。 情感激励:如果学生的学习智力因素不强,就要更加重视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可发挥暗示教学的作用。暗示教学信息,是教师巧妙地运用自己的动作、表情、语言风格、价值取向及课堂气氛等,去熏陶、感染、启迪学生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需要等非理性精神,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调控,实现师生间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激励,能唤起学生创造的热情和欲望,将自己所想所知溢于言表,积极提出问题,发表独特看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例如,回顾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学生们都有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情感,特别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我引用了马克思的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来提出探讨的问题:我们中国为什么到了近代却进入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岂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学生的情感突然受到刺激,表情疑惑,我顺势把他们的情感引向历史问题中,激发学生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反思中华民族曾有的愚昧、可悲导致了我们国家的落后,而进取的中国人经过不屈不挠的探索终于创造了一个新社会。 在复习民国初年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时,我结合了当前中日就历史问题的矛盾而导致国内社会反日情绪高涨的现象,问学生:"你们想过要积极投入抵制日货的行动中去吗?为什么?"学生的情感一被激发便立刻兴奋起来,大家都热烈地表态,大多是可能参与或观望姿态。于是我激励他们进行深入思考,把两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进行比较,特别是对国情的分析更为重要,最后一定有共同的明确决定的。可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有价值的认知探索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投入到创新思维的过程中。 欣赏激励:学生由于各科的学习成绩都不怎么理想,就会出现信心低落,学习没有了热情,逐渐就有拖延交作业,照抄答案,测验马虎应对等不良现象出现。我比较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和及时的评价,发现表扬和鼓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学生的作业有参考答案,我只检查他们有没有完成是达不到实在意义的,于是我把批改作业当成与学生的一次次交流,交流内容包括对学生学习的关心,知识点的掌握,审题要点,对学生的印象等等,真是无所不谈。言语虽然精简,但从不同角度流露出表扬、鼓励和欣赏的语气。学生逐渐发现作业的每页或每个角落都可能有老师的留言,而老师的言语能帮助他解决问题,能鼓励他恢复信心,能赞赏他的优点。学生开始认真重视作业了,表现为准时交,不抄答案,自我批改也很认真,有些还在作业上留言给我呢。在测试卷上,我的一两句评语同样激励着学生向上求进。起初总有几个学生的二卷是空白的,经过我多番的欣赏激励,终于能作答了,尽管写得不多,但已取得零的突破,他们曾兴奋地说"想不到下笔就来分了"。我就是这样以肯定鼓励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多种形式的认知赞同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有了学习热情,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有了土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欣赏激励,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既是一种民主化的表现,也是一种赏识的手段。在和谐、平等、宽松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来扮演老师的角色。记得有次作业讲评课,有位学生提出书中的参考答案不对,当时我没有立即作出判断,而是带着考虑的表情,便请了这位同学为大家讲解自己的分析,还要求他回答其他同学的疑问,最后他的分析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在总结时我用情地说:"很感谢这位同学,他真了不起,能当老师指导同学们解决了问题,大家都能这样,那真是棒极了!"此后,爱思考的学生总能发现习题书中有误的答案,向我提出的疑问也多了,这说明他们启动了思维。所以我觉得我们老师要虚心容纳和接受学生的新观点或不同见解,为他们精心营造情与情相融,教与学相长,师与生互促的情境,这是在赏识学生,支持学生,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有促进的作用。 总之,在高三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备考斗志,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支持学生的求新求异,质疑问难,设法表扬、肯定、欣赏学生哪怕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创新,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使学生从感情上接近历史课,并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获全国创新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 参考资料:谢国生编著《学习成功的奥秘--全脑开发与高效学习法》 2005年 作者简介: 黄漫,历史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广东华侨中学历史科长,中共党员,广东省侨青会委员。曾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越秀区模范教师,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