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得)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音乐论文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 内容提要:创新精神的培养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人类不断标新立异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形成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源泉。音乐教育作为整个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教学中的歌唱、欣赏、器乐、律动、创作等无不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特的创造性行为。针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教学中的培养,本文主要结合音乐教学的实践,粗浅地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途径:一、在培养创造性思维前,先要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的积累。二、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三、在教学观念上要更新,允许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引导  培养  激发  情感交流  创造性能力人的素质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动态的组织系统,创造性是人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是人的素质中最有价值的能动力量。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不断地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人 ‎ 的创新意识和激发人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其中,创造性思维是人类不断标新立异的思维,是形成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源泉。任何科学的探讨与创造发明都离不开这种思维。如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提出是时代的呼唤、教育的升华;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有效途径;更是造就21世纪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的必要条件。何为创造性思维?如何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谈到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使人容易和音乐创作联系在一起。当然,音乐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莫过于音乐创作,但是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去培养专业的作曲家,而是应该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去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一、在培养创造性思维前,先要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的积累。  我们都知道,当孩子们用拼图拼贴动物图形的时候,如果是没有见过的动物,怎样找也拼不出来。音乐也是如此。一定的乐理知识(如节拍、节奏、视唱等)和经验(如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是音乐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培养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  1、创设思维空间  歌声乃人之情也,不难想象,一个毫无感情的人是无法发出悦耳之声的,人的心理状态会直接作用在发声器官上。因此,教师在声音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如发声练习曲:1 2 3 4 |5 4 3 2 | 1 —‎ ‎ |跳音练习,可通过拍皮球游戏,让学生亲自拍,通过实践和认真地观察去体会跳音的唱法,学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跳音的发声练习不正如皮球起落的情形吗?理解了这一点,就会唱出优美灵巧的音色来。     合唱练习也是如此,要达到二个声部的和谐、统一是不容易的,学生往往为不受对方的干扰要大声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造成声音不统一,声部不和谐,如果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给他创设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从抢声部唱到注意两个声部和谐的声音。如在练唱日本儿童歌曲《愉快的梦》的合唱部分时,让学生们想象当夜幕降临,繁星闪耀,我们乘着梦之船来到一个神奇的椰子岛上,那里恬静、悠闲,虚无缥缈的幻景中出现了引人入胜的奇妙景象……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会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意境,“抢声部”‎ 的现象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思维空间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产生的是不可估量的影响。2、引发思维创造好奇是小学阶段学生的独特天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总想自己去亲自体会、感受。尤其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和看问题的方式与低年级明显不同,总能通过特有的形式丰富自己的头脑。如教师拿几件简单的打击乐器,请学生们观察后自己做一件,于是学生们利用竹筒、竹板、酒瓶和易拉罐等会制作出各种形形色色的打击乐器,随之教师再让学生用自己造的乐器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再根据节奏创编出不同的旋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感受到创造所带来的无比美妙的心灵体验。二、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  所谓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就是要学生由已知去探求未知的思维方法。比如,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音乐中的二拍子,并通过走路,体会到了二拍子音乐的特点。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想:不用走路,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体会到二拍子的特点呢?学生会给老师做出多种有二拍子特点的动作。再如,当学生已经了解了3/4拍号的含义,老师就可引导学生根据拍号的要求和已掌握的音符知识,自己编出多种不同节奏组成的四三拍的节奏谱。  以往的音乐教学只限于你教我唱的固定方式。课堂结构显得单调无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的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用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1、加强情感交流,激发创造性想象。 音乐欣赏中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饱含着理解和情感的形象思维,它带有浓厚的情景色调,主观的认识与体验在想象中得以自由抒发,因而审美对象在想象中也染上一层感情色彩,形成欣赏中和创造中的“情景交融”‎ ‎。 俗话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心理相容,学生会把教师的爱,迁移到对教师所讲的课程上来,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教师对学生要有情感投入,首先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如能给学生以热情、大方、和蔼可亲的印象,并且关心每一位学生,就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敬友好、心理相容的亲切感情,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的丰富想象。每一部音乐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应扬己之长,积极创设相应的情景。首先应从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和意境人手,让学生去感受欢快、低沉、优美、悲怆等情绪,体会辽阔、深远、平和、宁静等意境,为学生创设如痴如迷的情境,让美妙的音乐伴随着教师抑扬顿挫、充满感情和富于表演力的讲解。如在欣赏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可以用听与视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按不同的音乐意境通过投影显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联想,把欣赏曲中的主人公——“妈妈”苦难的生活用语言编排,再有声有色的讲给     大家听,这样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力很快地抓住了乐曲的思想内涵。这样会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渴求新知的境地,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去感受作品的色调、旋律、情绪、意境等。这种感受能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入情、入境、会心,由此激发创造性想象。 2、结合通感教学,升华创造性想象。  通感是“一种感觉沟通另一种感觉”,是指艺术活动中多种感觉彼此联系、互相呼应、相互渗透或迁移的心理现象。人们常说:“声音似乎有颜色,气味似乎有锋芒。”‎ 声音能使人产生视觉形象和触觉感受。如高音易产生白色的联想,声音愈高,白色感觉愈强,且有向上穿刺一般的感受:中音常给我们灰色网状的形象;低音带给我们是一种凝重浑厚的近似黑色的块状形象等。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与通感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想象和联想。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脑海里的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想象也不断地升华。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往广处想,往新处想,往妙处想,往趣处想。激活学生的思维,升华创造性想象。有位教师在教学欣赏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先简要介绍其创作背景,初步揭示其思想意义,端正学生的审美态度,然后从音乐的曲调开始,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欣赏。那一声声时而低沉、时而雄壮的音乐,像是一声声愤怒的吼声;那如诉如泣的曲调像是对日本侵略者暴行的控诉……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然后教师启发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知觉欣赏转入感情欣赏,再发展升华到理性的审美想象。有的学生发言说:“此时好像乌云密布、波涛汹涌,几十个船夫拼命在与惊涛骇浪搏斗着。”有的学生说:“《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不仅表现了中国人民无所畏惧、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而且还表现了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些既有听觉转化为视觉的通感,更有创造性想象的升华。获得音乐所容纳的深远意蕴,造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广阔的想象空间。‎ ‎ 3、重视基础素质,培养创造性能力。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创造性音乐学习活动入手。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创作活动可以说是最具体、最有效的体验和学习方法之一。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不仅需要学习体验别人的作品,更需要的是培养他们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去完整地表达他们自己的音乐表现,这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如熟悉了歌曲的音乐内容后,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即兴表演律动来享受踏歌起舞的美妙体验;又如给学生一些节奏型,让他们通过合作和交流创编自己喜爱的几小节简单旋律等等。这些音乐创作学习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活动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通过具体操作音乐基本要素,得到令人兴奋的音乐创作过程的体验。我们说音乐创造力是发展人的创造思维和能力的重要课题,它将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始终,以学生已有的对音乐基本要素的体验为基础,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和体验音乐的创作过程。三、在教学观念上要更新,允许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音乐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靠灌输,那种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的教学方式已与现代教育理念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背道而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因为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学生最终实现了什么,而在于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要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行”或给予否定,只要是符合艺术规律,就要特别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独创与奇特的想象,对学生所显露的“突发奇想”和“智慧火花”都应及时地进行“引思”和“助燃”。当然,学生在独创与奇想的过程中难免会伴随着“幼稚”和“犯错”,这时,教师不但要允许“犯错’”,而要多给学生创造“犯错”‎ 的机会,使其在失败面前不气馁。而那种在教学中以一个模式统一要求学生而大搞“听话教育” 的方法,只能泯灭学生的“灵性”。1、             降低专业技能技巧的要求。  传统的音乐教育使众多学生由于无法跨越技能技巧的障碍而产生了对音乐的冷漠和厌倦。而现代教育提倡“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充分体验快乐,享受美好。传统的教学观念把一节课中学生学会了多少乐理知识看得很重,把唱会了多少歌谱看得很重,把学生发音的位置、气息看得很重。而现代的教学理念在不排斥音乐知识技能学习的前提下,讲究用多种方法将知识技能巧妙地融入到学生感受体验美妙音乐的艺术活动之中。对此,罗斯托波维契曾说过:“请不要让孩子们的负担超过必要。请好好地鼓励他们,使他们有信心。若你只顾到技术进步,则学生……难免牺牲对于音乐的爱。”我想,他所说的话足以激起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心灵震撼”。2、             提升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质量。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的过死,要允许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让他们自由地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驰骋想象。    在欣赏课中,教师往往是请同学们把对欣赏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用颜色表示出来。比如在欣赏合唱曲《我的祖国》时,很多同学都会选择绿色、蓝色、黄色、红色等等来表现祖国江河上帆影漂移,田野稻浪飘香的旖旎景色,可是当个别学生选择了黑色,并且他能讲述黑色能表示出那些豺狼般的敌人……。这也是很有道理的,是应该允许的,并且要肯定他的创造性思维。   ‎ ‎ 如在节奏练习中对四个小节进行有序排列,按一般规律,应把时值较长的音符放在最后,取得节奏连接的终止感。而偏有一个学生这样连接(没有把时值较长的音符放在最后):虽然这与老师引导的不同,但却不能轻易否定,而应师生共同分析,指出他这种连接,由于二、四小节的节奏相同,也有终止感,颇有特点,并通过同学们手拍节奏,鼓励大家大胆思维。创造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具有创造性,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创作行为被人所称赞,就可能做出更多的创造,进而形成创造性人格。因此,我们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这些“奇思妙想”、“灵感火花”,引导和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的积累进而形成创造       性人格,并逐步养成创新性习惯。总之,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是一种非具象的艺术。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疑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它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当今,我们要努力构建以学生创新活动为基础的全新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样,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将展现出富于魅力的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声健著:《艺术教育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2、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4年1—9期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