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互融互补 相得益彰
语文论文之互融互补 相得益彰 东仁堡小学 陈展红 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它以极简洁、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哲理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通过古诗教学,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人教版十册《古诗三首》时,我将《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都与西湖相关的诗融为一体,互为补充,更为立体地再现了西湖的千娇百媚,也让学生体味到古诗的魅力。 一、融生活体验于诗中 古诗的妙处在于诗人非常敏锐地捕捉到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它精警、跳跃、含蓄,为读者留下很多的“空白地带” 。因此,教师需要匠心独运,给予启发引导学生在这些“空白”中去作丰富的想象,并进行艺术的再造,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我紧紧抓住《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眏日荷花别样红”一句,结合书上的插图,唤醒学生关于这一场面的认知,学生一下子就想到公园中的荷花池,想到了已学过的课文《荷花》,文中的句子脱口而出:荷叶挨挨挤挤的,有的……,有的……,还有的……,一阵风吹过,荷花就翩翩起舞……利用学生已有的体验,我及时引导:“风吹过荷花池,荷花在跳舞,那湖面会如何呢?”当学生描述后,我随机讲授:“同学们,这湖面波光粼粼的样子用另一个词形容可以说是------水光潋滟。”此时《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这一难点就在不知不觉破解了。 正因为有过相借似的生活经验,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对把这14个字所浓缩的美丽释放,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深刻地领悟到古诗的凝炼之美。 二、融音乐渲染于诗中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而自古以来诗与曲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艺术。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中的重点句“接天莲叶无穷碧,眏日荷花别样红”让我们感受到了晴天西湖的“好”,那如果细雨蒙蒙之中,它又会怎样的景色呢?我制作了雨中西湖的短片,配以舒缓、轻柔的音乐,似有雨声,如泣如诉的流淌,学生一下了就安静下来,沉静在朦胧的雨景中。这种音乐就一直这样若有若无地响着,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用一个词或一段话来描写雨中的西湖时,学生说到“烟雨蒙蒙”、“温柔”、“清爽”……“像蒙着面纱的姑娘”、“像一副淡淡的水墨画”……此时,景与音乐已融为一体,我自然而然地写下“山色空蒙”一词,学生也就心领神会了。 音乐有时就是一种节奏。古诗的语言节奏就是一种音乐美。在古代,诗是用于吟唱的歌,故称诗歌。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 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因此,凡称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当学生理解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我就引导学生放声吟唱,在长短、快慢、轻重的变化中学生更深领悟诗中的意蕴。 三、融现代散文于诗中 现代散文与古诗相比又另有特色。它娓娓道来,描写极尽细腻,说像一幅勾画细致的工笔画,极有感染力。当它与古诗放在一起,两种风格的文体,相得益彰。多元化的感受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言,在学生欣赏了西湖的晴天、雨天,我话锋一转:“无论阴晴,西湖都很有味道,这是白天的西湖,当夜色笼罩,它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我与大家分享感受,轻轻地吟诵稍作改写的《荷塘夜色》片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学生就在静静地聆听中体会月夜中的西湖的美。 两首诗的学习已聚焦一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多种感官参与,多种体验融入,这一千古名句,学生已心领神会。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但都聚其一点:绝色美景与绝代佳人联系起来,西湖的山水神韵尽在不言之中。 这首诗的教学,让我最受启发的就是古诗教学的关键点就是引导学生把精炼的文字解压缩,而这个过程是一个丰富的融入多种元素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帮助的作用,让古诗的学习成为学生在古代文化长廊中兴致勃勃地漫游的过程。查看更多